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72책 (탈초본 76책) 영조 51년 12월 27일 경오 35/37 기사 1775년  乾隆(淸/高宗) 40년

○ 乙未十二月二十七日辰時, 上御集慶堂。晝講入侍時, 領事金尙喆, 監事李思觀, 知事趙重晦, 特進官尹光紹, 參贊官李致中, 校理李得永, 修撰李秉模, 假注書安策, 記事官白鳳周·金奎祥, 以次進伏訖。上誦大學經一章訖, 命王世孫讀, 上又誦補亡章訖, 問王世孫曰, 何以謂入德之門乎? 王世孫對曰, 以工夫次第言之矣。上曰, 德亦有可入之門乎? 王世孫對曰, 自格致誠正, 以至修齊治平, 各有階級, 譬若門路然, 故謂之門矣。上顧謂左右曰, 何如? 尙喆曰, 此非倉卒所可仰對者, 實有平日格致之工, 故如是矣。上曰, 自···以後, 無一人行大學之道者, 何歟? 王世孫對曰, 道與我爲二, 實有書自書我自我之弊, 故大學之道不行矣。上曰, 何以則不爲書自我自, 而與大學爲一體乎? 王世孫對曰, 若欲得力於大學, 當以小學爲本, 且物欲淨盡, 然後可以行之矣。上曰, 物欲有何形勢, 而若是其難祛也? 王世孫對曰, 物欲是箇形氣所出, 故除去難矣。上曰, 昔趙普, 以半部論語, 佐太祖致太平。人生斯世, 若能豁然貫通, 則豈可曰與草木同腐乎? 汝若不能體此意, 則是負我也, 負朝廷也, 負彼蒼也。國之興替, 生民苦樂, 皆係於汝之一身, 可不念哉? 尙喆曰, 以今日之聖算, 行今日之盛事, 實前古所無之慶也。若非平日得力於小學, 如誦己言, 則豈有此盛擧乎? ·傳授心法, 一何若是之相符耶? 思觀曰, 王世孫所以仰對者, 皆得其精眞, 所謂精一之傳也。然而明德新民之事, 都不出知行二字矣。上又誦韓文公送董邵南序, 上曰, 漢昭烈曰, 勿以惡小而爲之, 勿以善小而不爲, 予未嘗不歎賞也。上問曰, 邵康節所謂吉人爲善之善字, 何謂也? 王世孫對曰, 與周易積善之善字同矣。上曰, 今番翔雲事, 亦以此推之, 聽政初, 欲爲沖子祈永故耳。上命玉堂文義, 李得永曰, 大學宗旨, 明德新民而今日傳授心法, 不外乎此, 自此益望聖益聖矣。李秉模曰, 新民之新字, 最爲緊切矣。趙重晦曰, 臣於文義, 別無仰達者, 而俄聞我聖上勉戒之言, 精一之訓, 無過於此, 實爲祈天永命之本矣。尹光紹曰, 俄者相臣, 以知行爲言, 而行之一字, 尤爲緊切, 若尤爲着力, 則好矣。金尙喆曰, 今日之事, 入侍年少諸臣, 亦皆聞之, 後日王世孫, 雖或有不逮之事, 亦將以此進諫矣。上曰, 然矣。尙喆曰, 今日之事, 王世孫極其歡喜, 當於筵席山呼矣。仍山呼。以耽羅漂人加資事, 命承旨書傳敎曰, 古人云, 人間七十古來稀。牖下七十亦云稀, 越海滄浪乎? 此耽羅人到本州後, 予惜一資, 特加一資, 回本州後, 令牧使差將官酬其年。尙喆曰, 時憲書齎咨官之回, 三水犯越罪人金順丁等及江界犯越罪人朴厚贊等, 緩決咨文帶來矣。回咨依例撰出, 正書安寶後, 定禁軍給馬下送于灣府, 使之傳于鳳城將, 與漂民咨文, 以爲竝送北京之地, 何如? 出擧條  上曰, 依爲之。上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