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92책 (탈초본 77책) 정조 즉위년 12월 10일 정미 30/34 기사 1776년  乾隆(淸/高宗) 41년

○ 丙申十二月初十日巳時, 上御興政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內局同爲入侍時, 左議政金尙喆, 兼禮曹判書蔡濟恭, 兼兵曹判書具善復, 行戶曹判書鄭弘淳, 行副司直張志恒, 冋知中樞府事李漢膺, 禮曹參判沈履之, 副校理李獻慶, 左副承旨徐有防, 假注書李兢淵, 事變假注書鄭東俊[鄭東浚], 記注官金鳳顯·卜台鎭, 藥房都提調鄭存謙, 提調徐命善, 副提調洪國榮, 以次進伏訖。尙喆·存謙等曰, 日間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王大妃殿·惠慶宮, 近有感候, 湯劑議定, 可也。存謙曰, 臣等退出後議定乎? 上曰, 唯。尙喆曰, 都承旨洪國榮, 差下, 備堂之後尙不行公, 廟謨可悶矣。上曰, 申飭行公, 可也。尙喆曰, 纂輯之役, 一時爲急, 內下日記, 雖未及謄出, 自今日設廳來會, 凡例等事, 先爲議定, 似好矣。上曰, 唯。尙喆曰, 莫重纂輯, 今方開局, 而雖以闡義昭鑑時言之, 原任大臣, 亦爲主管, 顧今原任, 只有領敦寧一人, 不可不同爲擧行, 敢此, 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尙喆曰, 此咸鏡監司趙重晦狀啓也。以爲目今民間赤立, 還上實無準捧之勢, 故明春還賑, 俱爲不足, 浦項穀三萬石, 特爲加劃事爲請矣。前劃送三萬石, 猶爲不足, 又有此加請之擧, 可想民事之切急, 而雖當慘歉之歲, 亦有不顧還不顧賑之民, 則五十八萬餘口之都付賑還云者, 終涉太過, 況駕海船粟之際舊運未了, 新運將繼, 許多船格之弊, 亦不可不念。今難準許其數, 所請中租一萬石, 更爲加劃, 而此是春後繼用之資, 姑待歲翻, 鱗次運輸之意, 分付兩道道臣, 何如? 上曰, 右相之意, 何如? 右議政鄭存謙曰, 道臣爲慮還賑之不足, 旣有所請, 固宜加劃以給, 而若其加劃之數, 則臣意亦如左相同矣。上曰, 依爲之。尙喆曰, 此濟州牧使柳爀災實分等狀啓也。備陳本島穡事免歉之狀, 仍以爲舊還姑爲停退, 新還期於準捧, 各寺奴身貢米, 依近例每口二斗內減一斗, 男丁大同米五升內, 減一升捧上, 操鍊之政, 軍兵之裹糧赴操, 實多擾民之端, 待明春從便鍊習之意, 竝爲分付, 而凡係蠲減停退等事, 一邊馳啓, 一邊擧行, 自是已行之例, 今亦依前擧行事, 竝請令廟堂稟處矣。耽羅之逐年如是擧行, 卽是舊例, 今此所請, 亦無所靳難者, 竝依請施行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尙喆曰, 今番陵役時, 諸道自願赴役之類, 向來筵稟後, 自該道從願酬勞之意, 發關, 分付矣。諸道道臣, 皆以擧行次第論報, 而其中慶州黃泰中事, 慶尙監司李衍祥所報, 有曰泰中之父, 以孝著稱於一鄕, 泰中又善事父母, 母病斷指, 延得一旬之命, 母死守墓, 能盡三年之喪, 其妻亦能至誠事姑, 至有以身當虎之事, 此可謂有是父有是子, 有是夫有是妻也。今於因山之前, 千里奔哭, 四朔赴役, 忠孝之無二, 致政爲此人道, 而渠以凡民, 有此二世卓絶之行, 尤爲嘉尙云矣。泰中效力陵役之狀, 凡在見聞, 孰不稱歎, 而雖以道臣採實, 本州報辭見之, 父子兩世之實行, 又如是卓異, 其在激勵之道, 宜有褒奬之典, 泰中之父, 特令旌閭, 泰中則考例給復之意, 分付道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濟恭曰, 宗親·儀賓二品以上之喪, 助墓軍除給例也, 而唐恩僉尉之喪, 該曹未及考例, 只以弔祭致賻擧行, 今雖過葬, 依例給價, 恐不可已, 故敢達矣。上曰, 依爲之。弘淳曰, 度支經用匱竭, 歲末應下貢價無生意, 新捧尙遠, 來頭需用, 亦無着手之地, 必有別般請得, 乃可挨過, 不得不更此煩達, 下詢大臣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左議政金尙喆曰, 關西穀物之連爲取用, 雖甚可悶, 今年地部事勢, 有難以常例, 論別餉小米一萬石, 稅小米一萬石, 劃給,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命善曰, 人日進上艾花·芍花·銅人勝, 丁丑年不爲封進, 今番則何以爲之乎? 上曰, 置之, 可也。命善曰, 明日當行本曹褒貶, 而參判·參議俱未差, 無以推移備員, 令政院稟旨差出, 待下批仍卽牌招,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尙喆曰, 惠廳褒貶, 在於明日, 而堂上朴宗德, 以其情病, 所帶本兼諸任, 俱不行公, 宜有變通之道矣。上曰, 竝許遞, 可也。尙喆曰, 惠廳堂上, 今方有闕, 宜得其代, 行都承旨洪國榮差下, 使之察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獻慶曰, 今日賓對, 兩司無一人進參, 當此合辭方張之時, 事體極涉未安, 臣謂兩司無故違牌之員, 倂施罷職不敍之典, 宜矣。上曰, 依爲之。竝出擧條  上曰, 吏曹正郞李秉模, 尙不出肅乎? 存謙曰, 李秉模引嫌太過, 自上飭敎, 好矣。上命書傳敎曰, 吏曹正郞李秉模, 旣無可引之端, 則飭敎之下, 尙不出肅, 分義所在不可無飭, 下義禁府推考。上曰, 刑曹草供持來乎? 善復曰, 持入矣。上曰, 律文, 何如? 善復曰, 宮人之交通於闕內者, 不待時處斬, 而至於出外交通者, 不過杖一百矣。上曰, 闕內之法, 古則甚嚴矣。近來如此之類, 指不勝屈, 至有行奸於寢室至近之地, 其在懲戢之道, 不可尋常處之矣。善復曰, 內侍府出送者外, 又有李世聃爲名人, 而此則以入番之故, 未及捧招矣。上曰, 出入番中官李世聃拿問口招。上曰, 判義禁出去, 供捧以入, 命有防讀奏刑曹草供。上曰, 中官之與內人, 結爲父女者, 極可駭也。刑判出去, 以待禁府捧供, 可也。上曰, 承文院褒貶, 久不行之, 殊非修擧之意, 明年爲之, 可也。尙喆曰, 旣承下敎, 明年則當爲之矣。上曰, 司䆃寺事, 豈不可怪乎? 本寺則以宮人之濫捧爲弊云, 而宮人之所捧, 漸不如前云, 此必有從中弄奸之事矣。尙喆曰, 本寺之弊, 誠如聖敎, 不可不從速釐整, 而提調方帶劇務, 難於專管, 殊可悶也。上曰, 知申之所帶者, 皆是劇務, 則固不可兼之, 以閑漫之任, 銓曹之連擬於提調之望, 予甚怪之矣。命書傳敎曰, 本寺方有釐弊之擧, 而聞大臣所奏, 知申今帶劇務, 連在直所, 有妨往來, 專管本寺云。都承旨洪國榮, 司䆃提調之任許遞, 其代口傳差出。上曰, 工曹參判·參議未差之代, 口傳差出。出榻敎  上命退, 諸臣以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