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93책 (탈초본 77책) 정조 1년 1월 25일 임진 16/20 기사 1777년  乾隆(淸/高宗) 42년

○ 丁酉正月二十五日巳時, 上御興政堂, 晝講。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知事徐命善, 特進官李徽之, 參贊官李義翊, 侍讀官李獻慶, 檢討官沈煥之, 宗臣鶴林君焴, 武臣李長燁, 左議政金尙喆, 右議政鄭存謙, 知中樞府事具善復, 行司直具允鈺, 行戶曹判書鄭弘淳, 知敦寧府事尹得養, 行副司直張志恒, 同知中樞府事李漢膺, 吏曹參判沈履之, 大司諫金尙集, 掌令柳匡國, 行左承旨趙㻐, 假注書金勉柱, 事變假注書李運彬, 記注官卜台鎭, 記事官林錫喆以次進伏訖。上讀前受音訖, 獻慶進講春秋第二卷, 自六年春鄭人來輸平, 止齊人盟于艾, 上讀新受音訖, 獻慶曰, 此傳引孟子何以利吾身之語, 孟子所言利字與子思所言利字, 不同矣, 曰, 利用安身, 又曰, 利有攸往, 利字未嘗不好, 而有心於求利, 則便爲利欲, 孟子直斥利字者, 拔本塞源之意也, 子思所謂先利之者, 言行仁義, 則自無不利也, 此王霸之分也。學問工夫亦然, 今日讀一部書, 明日着一工夫, 則自有功效之所至, 而若於讀書着工之時, 先有心於功效, 則此亦計功謀利之心也。孟子曰, 必有事焉而勿正, 正者, 期必之謂也, 如此則便有揠苖助長之患, 此當體念處也。上曰, 所陳好矣, 當體念矣。煥之曰, 傳曰, 爲人臣者, 懷利以事其君, 則末流必至於篡弑奪攘云, 愚臣以爲凡有秉彝者臨此文, 寧不凜然驚懼, 而從古人臣, 以義事君者絶少, 以利事君者相接, 其故何哉? 蓋人之情, 所慕者軒冕, 所畏者斧鉞, 慕則趨之, 畏則避之, 於其慕畏趨避之間, 義利公私之界分焉, 其漸甚可懼也。今臣等, 初事我殿下, 大小皆精白一心, 豈敢有懷利之意, 而是亦在殿下導率之如何也。殿下居君師之位, 執刑賞之權, 所謂刑者, 斧鉞也, 賞者, 軒冕也。以此勸其爲義, 以彼懲其爲利, 則夫人心, 本自好義而軒冕, 況其所慕也, 何從而爲利不爲義也? 然則在庭之臣, 皆可爲忠臣賢士, 而雖以殿下之聰明睿智, 亦須得忠臣賢士而後, 可做一治之盛矣, 伏願殿下, 每於刑賞之用, 必懋其大公至正無偏無黨之義, 以盡君師之道焉。上曰, 所奏甚好, 當留念矣。命善曰, 鄭人之納成於魯者, 出於以利相結之心, 而魯又受之者, 亦是見利忘義也, 二國, 皆有所失, 聖人之貶意, 此可見矣。上曰, 然矣。徽之曰, 利字文義, 上下番, 皆已陳達, 而所謂利字, 亦有公私之分, 循於私, 則利慾主之, 循於公, 則義理主之也, 然日用事爲之間, 先以求利爲心, 則只亦私慾而已, 殿下於此, 必加惕然警省, 凡於政令施措之際, 勿爲先較其利害, 純然一出於公, 則百事可做, 而萬機可釐也。上曰, 所奏甚好, 當體念矣。義翊曰, 經筵官及上下番, 皆已陳達, 臣無更達者矣。上命玉堂先退, 尙喆·存謙, 進前問候。上曰, 一樣矣。尙喆曰, 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上曰, 安寧矣。惠慶宮氣候, 亦何如? 上曰, 安寧矣。上曰, 捕廳罪人, 何當入來乎? 志恒曰, 姑未知何間入來矣。上曰, 若入來, 更待下敎擧行, 可也。尙喆曰, 罪人李志五, 聞甚貧寒無依者, 而別無可問云矣。尙喆又曰, 內下日記, 尙未較正入刊, 可悶矣。上曰, 更加修潤爲之, 好矣。尙喆曰, 此北道監賑御史申應顯狀啓也, 以爲內寺奴貢, 當此歉歲, 斷無收捧之勢, 退捧於秋成後事及北兵營記簿鹽一百石, 一邊狀聞, 一邊取用事, 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內寺奴貢事, 旣有特敎停退, 而鹽事, 亦依狀請施行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尙喆曰, 北伯之向來所遭, 雖是一時不審之失, 而旣是崇品重臣, 則其廉隅不可不念, 而當此道內設賑之時, 亦不可輕遞, 敢此仰達矣。上曰, 然矣, 當思善處之道矣。尙喆曰, 此全羅前兵使李聖師狀啓也, 以爲今春巡操及營城將巡點, 依例擧行事, 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昨年秋操旣已設行, 春操, 則竝與城營將巡點, 而姑令停止,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尙喆曰, 湖南兵閫之替代, 不當一仕其遲滯, 而濟州牧使黃最彦, 肅謝後, 尙不下直, 不多日內, 使之催促辭朝,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濟州牧使, 不多日內催促辭朝。出榻敎  上曰, 向日賓筵, 備堂諸人, 次次差下事稟定矣, 何以爲之乎? 備堂中以本職例兼者, 今姑置之, 待其本職之遞, 還差, 好矣。命善曰, 如是爲之然後, 少有變通之道矣。上曰, 見今未差者爲幾人乎? 命善曰, 合爲五人矣。尙喆曰, 前備堂中左參贊李重祜, 刑曹參判鄭一祥, 還差備堂, 工曹判書洪樂純, 亦爲差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尙喆曰, 全羅監司李普行, 昨冬殿最開坼後, 因邸吏之誤報, 兩邑守令, 至有封庫之擧, 道臣之疏, 雖以此首實, 旣未見行會之公文, 則只憑邸報, 有此做錯者, 終難免不審之責, 不可以事往而置之, 從重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弘淳曰, 嶺南漕倉之設, 殆近二十年, 初頭則凡百漕政十分着實, 而七八年來, 漸不如前, 間有臭載之弊, 究其弊源之最者, 卽漕卒陞降之無常也。設施之初, 漕卒必擇有根着富實者, 無所移易, 故漕政得以完固, 而近來無端遞改, 使作守令用手之窠, 其不能如前抄擇, 已可知也。事涉煩瑣, 雖不索言, 此不嚴防, 則漕事日就疎虞, 非細憂也, 另加嚴飭, 隨現論勘, 斷不饒貸之意, 爲先分付道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弘淳曰, 前以嶺南數邑宮房折受中有橫斂者, 道臣詳査啓聞事, 因傳敎發關, 分付矣。道臣査啓, 今方來到, 而慶州四百零結, 乃是漏結中査得者, 金海三百六十零結, 卽江海泥生, 量付蘆田中執負者, 而別無橫斂之事, 星州二百零結, 或元田加卜, 或査出舊陳中起墾處, 而舊陳報墾處, 旋卽陳棄, 見今時報堇爲五十結零, 而餘外虛結, 則或分徵於元結, 或責納於書員, 年年白徵, 不可不釐革, 以除民邑之弊爲請矣。星州之十五結外, 虛結白徵之處, 固當許減, 而凡折受必就量外施行, 自是事例, 今此金海, 旣是量付田泥生而漏於時報者也。慶州都是漏結査得者, 倂當屬之元結, 不當與量外空閑地, 比而論之也。星州餘存十五結, 亦是元田之舊陳報墾者, 旣査之後, 竝爲還屬公家, 事理當然, 下詢大臣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右議政鄭存謙曰, 果是量內, 則有司之臣, 所當爭執者矣。左議政金尙喆曰, 量內量外, 不可不査實處之矣。行戶曹判書鄭弘淳曰, 然則星州之虛結一百八十零結, 依狀請減除, 慶州·金海量外田土有無, 更令査實啓聞後, 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折受結數載於續田乎? 尙喆曰, 然矣。上曰, 各宮折受中, 有滿百結者乎? 弘淳曰, 間或有之矣。上曰, 今此量內之還付元結者, 合爲幾結乎? 弘淳曰, 幾至千結矣。尙喆曰, 雖是量內, 亦多有陳廢處, 且此皆隱結中還付者也。上曰, 向因言端, 各宮之法外折受, 有査實之敎矣, 到今更思, 亦多有難處者矣。尙喆曰, 此等事, 大加商量, 必求便宜之道, 漸次爲之, 好矣。上曰, 卿言是矣, 千結外, 亦有量外漏結, 更査以奏, 可也。弘淳曰, 外方錢穀會計文書, 分四等, 必卽修報京司, 本是事例, 而近來法令解弛, 人心慢忽, 其所修報, 或過數朔, 甚至於半年稽滯, 一向如此, 則京外擧行, 實無維持之道, 不可不嚴定期限, 京畿則定以翌等孟朔, 外道, 定以翌等仲朔, 必令限內修報, 而京司磨準, 亦於季朔內釐正下送, 或有過限者, 則京司之郞官, 各道之都會官, 直爲草記拿問事, 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慈慶堂修理之役, 若待明年, 則似有窘急之患, 且以物力言之, 旣始復輟, 則似當倍入, 而亦有許多弊端, 財力預爲磨鍊, 從速始役, 而慈慶堂外舊闕頹傷處, 亦爲漸次修葺, 好矣。尙喆曰, 此是不可已之事, 漸次修補之敎, 誠好矣, 如是爲之, 則土木財力, 亦不至多備矣。上曰, 宮闕墻垣, 當初環築之時, 似必堅完, 而每當霖潦, 輒皆頹圮, 甚可怪也。存謙曰, 築役頻數, 則雇軍輩必有所利, 故雖臨時嚴飭, 每有此患矣。上曰, 甲申八月移御後, 因火災, 同年臘月, 復爲還御此闕矣。尙喆曰, 然矣。弘淳曰, 慈慶堂修理時, 郞廳鄭志儉, 代以李昌中差下, 何如? 上曰, 依。上命書傳敎曰, 篡輯堂上兪彦鎬, 別省記入直。上曰, 三司進前。尙集·匡國·獻慶進伏曰, 請亟寢付處罪人金相福放送之命, 爲先施以遠竄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匡國·獻慶曰, 請還寢付處罪人韓翼謩, 延安府移配之命, 仍施遠竄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匡國·獻慶曰, 請和緩爲先削去其號,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獻慶先爲退伏, 尙集·匡國曰, 請黑山島定配罪人金龜柱,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匡國曰, 請楸子島定配罪人趾海, 濟州牧定配罪人纘海, 更令王府拿鞫嚴問, 快施當律。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匡國曰, 請洪樂任, 亟命王府, 拿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匡國曰, 請還寢象厚放歸田里之命, 仍施絶島定配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匡國曰, 請杖配罪人韓命周, 亟令王府設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匡國曰, 請新智島定配罪人敬彬, 熊川縣定配罪人成運, 亟令王府更爲拿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曰, 請旌義縣荐棘罪人尹泰淵, 亟令王府拿鞫, 嚴問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曰, 請南海縣圍籬安置罪人具庠, 更令王府嚴鞫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曰,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金壽賢, 更令王府拿鞫嚴問,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曰, 請爲奴罪人河翼龍·金重得, 亟命王府, 拿鞫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曰, 請南海縣竄配罪人金載順, 亟令王府拿鞫嚴問。上曰, 不允。尙集曰, 請海南縣定配罪人李弘濟, 亟令王府拿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曰, 請還寢南海縣島配罪人尹蓍東放送之命。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梁山郡定配罪人錫達,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河東府定配罪人李克生,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金壽賢,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爲奴罪人河翼龍·金重得, 亟命王府, 拿鞫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放逐罪人安大濟, 更令王府拿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昌城府定配罪人趙𡷗, 更令王府拿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南海縣竄配罪人金載順, 亟令王府拿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韓後翼, 亟令王府拿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鏡城府定配罪人述海, 拿鞫嚴問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削黜罪人李澤遂·會遂, 竝施屛裔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削黜罪人金漢耆, 亟施竄配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洪龍漢遠地定配。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匡國曰, 請罷乙未五月庭試榜。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尙集曰, 人主一心, 誠萬化之樞紐, 而若論致治之要, 亦惟在立志之如何, 雖以匹庶言之, 有志於道德者, 有志於功名者, 各隨其志之所向, 而卜其成就之高下, 矧乎人君, 履九五之尊, 臨億兆之上, 不先正大本, 廣其規撫, 立其準的, 則其爲治亦苟焉耳矣。從古言治者, 莫尙於三代, 而三代以後, 更未有三代之盛, 漢唐之治, 止於漢唐, 宋明之治, 止於宋明者, 正坐於時君世主立志之不高耳, 臣愚死罪, 誠不敢知殿下所以自期者如何, 而恥君不及·, 卽臣之心也, 豈獨臣一人, 八域臣民, 翹首拭目, 𥷋嚮我殿下者, 孰無秉彝同得之心哉? 然而竊瞯我殿下踐阼以來, 典學之工雖勤, 而實多寒曝之憂, 求治之念雖切, 而未見朞月之效, 朝綱或似稍振, 而大小之臣, 猶復恬嬉, 天討非不略行, 而反側之徒, 尙未鎭安, 懲貪之典方勵, 而習俗難變, 永言之敎屢下, 而謇無聞, 兩路告饑, 民生有顚連之慮, 六對雖行, 廟堂事期會之未, 率是道以往, 三代固已矣, 而曾漢唐之不若矣。於乎今年, 卽殿下之初元也, 今月, 卽天時之一元也, 體元而行仁, 履端而出治, 亶在乎殿下一心, 唯殿下, 先立聖志, 以古先哲王自期, 恢拓地步, 赫然奮發曰, 唯天唯祖宗, 投遺我艱大, 何人也, 予何人也? 有爲者亦若是, 一政之發, 一事之施, 動法·, 毋曰, 聖學之已高, 而低視臣僚, 絲綸之出, 必合典謨, 毋曰, 治具之畢張, 而充然自足, 疇咨之際, 輒勉吁咈, 欲言路之廣開也, 則舍己從人, 欲才俊之登庸也, 則立賢無方, 推九牧九官之讓, 以奬廉恥, 體五章五用之義, 必愼刑賞, 聖志一立, 庶績咸熙, 從欲之治, 不獨專美於古昔, 而亦必有承佐輔弼之臣, 爲之左右然後, 方可爲君逸臣勞之道矣。目今人才眇然, 固無可以當聖心者, 而倘殿下深恢則哲之明, 克盡旁招之誠, 則亦豈無了一世之賢才出而爲用哉? 臣初登前席, 愚衷耿耿, 敢將陳腐之說, 略效憂愛之忱, 伏願深留聖意焉。上曰, 所陳諸條, 言甚切當, 當留意。以上竝出擧條  上曰, 大司諫, 誰之至親乎? 尙喆曰, 臣之六寸矣。上曰, 北道定配諸罪人, 配所相近, 不可使之雜處, 各於其地荐棘, 嚴其隄防, 可也。不然則散配於他道絶島, 何如? 尙喆曰, 北道亦是遠惡之地, 不必更移, 惟在自上處分矣。存謙曰, 北道雖是邊遠惡地, 而水土則好矣。上曰, 使該府, 移定配所, 可也。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