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酉二月二十日辰時, 上御興政堂。朝講, 大臣·備局堂上, 引見入侍時, 領事鄭存謙, 知事蔡濟恭, 特進官李重祜·李徽之, 參贊官洪國榮, 掌令金致九, 侍讀官李在學, 檢討官李謙彬, 假注書金勉柱, 記事官林錫喆·徐龍輔, 行司直具允鈺, 刑曹判書鄭尙淳, 戶曹判書洪樂純, 工曹判書尹得養, 行副司直張志恒, 吏曹參判沈履之, 漢城左尹金魯鎭, 江華留守金鍾秀, 左承旨李義翊, 事變假注書李運彬, 以次進伏訖。上讀前受音。上番在學, 進講春秋第三卷, 自八年春宋公衛侯, 遇于垂, 止義不可以强入之也。上讀新受音訖。在學陳文義曰, 鄭之祊田, 即天子之所賜, 祖先之所傳也, 而爲取小利, 擅自交易, 與者受者, 均有其罪, 而鄭謂天子不復巡狩, 故有此相易之擧, 周室之紀綱, 可見矣。一自下堂之後, 諸侯已有無君之心, 終至於禮樂征伐, 不能自天子出, 此由於紀綱一壞, 莫可維持而然也。天子無紀綱, 則諸侯亂, 諸侯無紀綱, 則國中亂, 故御下之道, 專在紀綱之振與不振, 伏願於此等處留念焉。上曰, 然矣。謙彬曰, 鄭之歸祊, 貶以無君之心, 而貶實歸于王室矣。蓋周之東遷, 所依者鄭, 而鄭之於周, 武莊, 入爲卿士, 初則不可曰不修臣職, 而周之失道滋甚, 諸侯怠慢不臣, 以至於鄭而乃有無君之心, 罪果深矣, 而溯其本源, 卽是王綱掃地, 侯職不修而然矣, 貶豈不歸于王室乎? 書云萬方有罪, 罪在朕躬, 言乎旨哉? 爲人上者, 臨下之際, 可不審愼政令, 而勤修法度也哉? 伏願沈留聖意焉。上曰, 所陳好矣。存謙曰, 今此胡傳, 有曰, 入者不順之詞, 以祊易許, 皆出於人慾, 蓋違乎天理, 循乎人慾者, 卽不順乎理者也。聖人之治天下, 如大禹之治水, 順水之性, 行乎? 其所不得不行止乎? 其所不得不止, 順天理而已。雖以春秋一部言之, 正名是春秋之宗旨, 而名不正則言不順, 至於遏慾存理, 勸善懲惡, 莫非出於順其天, 則春秋一部, 一言以弊之曰, 順而已矣。且以學問工夫言之, 行一善事, 順乎天理, 則心廣體胖, 如或有一亳不順理之事, 則自知歉餒, 心不安泰, 此等境界, 自有人所不知, 已所獨知者。伏願聖明, 爲學爲政之際, 體驗其順理與不順理, 一以周文順帝之則爲事, 切實用工焉。上曰, 當體念矣。濟恭曰, 祊與許田, 皆是先祖所受之地, 而敢以與人, 故特書於此, 聖人之貶意, 槪可見矣。推此言之, 則天下國家, 莫非先祖之攸賜也, 試以湯·武·桀·紂觀之, 湯·武得之, 桀·紂失之, 許田猶不可與人, 況天下國家乎? 此是人君所當鑑戒處也。伏望留念焉。上曰, 所陳, 好矣。重祜曰, 經筵, 玉堂所達, 甚好, 體念伏望。徽之曰, 鄭魯相易其田, 以其隣近之利也, 唯利之是倣, 故不知先祖所受之田, 義不當與人也。義利之判, 只在於毫釐之差, 而終至於千里之繆也。爲人君者, 可不愼哉? 此等處伏望鑑戒焉。國榮曰, 諸臣皆已陳達, 別無更達者矣。講畢。存謙, 進前問候曰,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存謙曰, 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上曰, 姑無損節矣 。存謙曰, 惠慶宮氣候, 亦若何? 上曰, 安寧矣。上曰, 左相, 病未入來云, 所患, 何如? 存謙曰, 聞添寒感, 若數日調攝, 則自可瘳矣。存謙曰, 此忠淸監司徐有隣狀啓也。備陳昨年綿農被災最酷之狀, 仍以爲本道作木邑田, 大同當年條, 竝以純錢捧納事, 請令廟堂, 稟旨, 分付矣。昨年湖西綿農, 最爲失稔, 道臣之爲民狀請如此, 而田稅木則係是惟正之供, 有難許施, 而至於大同木之以錢代納, 亦有本道前例, 依狀請使之擧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樂純曰, 向者左相, 亦以茂朱田稅木, 代捧事, 陳達許施, 而田稅, 雖與大同有異, 若一循民弊, 有所變改, 則大關後弊, 此甚可悶矣。上曰, 然矣, 而旣許湖南, 則亦難異同矣。樂純曰, 目今財力罄竭, 前頭經費, 無措手沒策, 自臣曹, 請得關西穀, 已有前例, 小米限二萬石移劃, 預爲發賣然後, 可以推移補用, 下詢大臣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存謙曰, 此甚難處矣。戶判想有所商量, 仰稟。目下事勢, 誠如其言, 而關西小米, 自前已多取用者, 此亦不可不念也。姑待僚相之病間入來, 更議處之, 好矣。上曰, 商議更稟, 可也。上曰, 罪人宗諤, 旣已物故, 則別無可問者, 諸囚將欲一竝放送, 大臣之意, 何如? 存謙曰, 旣無宗諤, 則他囚果無更問者, 而罪人中, 崔哥則似不可白放矣。上曰, 判義禁之意, 何如? 濟恭曰, 今則別無可問[聞]者矣。上曰, 捕廳逮囚者幾人乎? 志恒曰, 十三人矣。上曰, 出去, 單抄, 待下敎入之, 可也。上命書傳敎曰, 今則別無可問之端, 罪人李大運·李光軫·李致五, 竝放送。存謙曰, 臣每欲一番仰稟而未及矣。蓋殺獄之法, 甚重且大, 不可以已瘞而不爲檢驗, 使殺人者, 因此倖免也, 此後則一從無冤錄施行, 何如? 上曰, 判義禁之意, 何如? 濟恭曰, 先朝有已埋者勿檢之敎, 此實出於惻怛之聖意, 而殺獄體重, 似不可以已瘞置之矣。上曰, 已瘞勿檢, 則亦或有兩隻私和之弊矣。濟恭曰, 果有此弊矣。殺人者潛自私和, 掩土之後, 不得檢驗, 則難以成獄矣。上曰, 先朝此敎, 亦出於惻怛之意, 行之已久, 則今難更張, 而若又勿檢, 則亦非無冤錄定制之意, 何以則好耶? 存謙曰, 下詢于諸臣, 處之, 好矣。上曰, 諸臣, 各陳所見, 可也。允鈺曰, 先朝受敎之意, 固不勝欽仰, 而死生亦大矣。若瘞者勿檢, 則後弊其將無窮矣。臣曾按西藩時, 習知其弊矣。重祜曰, 自有勿檢之法, 京外殺獄, 多有弊端, 宜有一番變通之道矣。徽之曰, 殺獄之法, 所係甚重, 而或有朝殺人而暮掩土, 不得成獄者, 其果成說乎? 尙淳曰, 勿檢之法出後, 多有因此倖免, 殺人者, 不得償命, 其在重殺獄之道, 不可不變通矣。臣方待罪法官, 故敢此仰達矣。樂純曰, 無冤錄, 乃是不易之常規, 依此施行, 好矣。履之曰, 殺獄與他有異, 必待檢驗而後決之, 則似不可以已瘞置之矣。魯鎭·鍾秀曰, 臣與諸臣所達, 無異矣。上曰, 此非一時之所可更張者, 後日次對, 待左相入來, 當更詢處之矣。上曰, 昨年大科, 館試除之, 一二所只取六十人乎? 尙淳曰, 臣於其時, 待罪禮判, 館試, 果除之矣。上曰, 昨年旣除館試, 則便是已行之規, 今番, 亦依此除之無妨矣。徽之曰, 初試, 若除館試, 則會試數, 亦減之, 好矣。上曰, 初會試, 不必竝論矣。濟恭曰, 會試數, 旣有定制, 不可加減, 而初試, 只取六十人, 似太少矣。上曰, 以館試爲名, 則此是圓點科也。不參圓點而合設於增廣者, 名甚不正矣。濟恭曰, 此則然矣。上曰, 諸臣之意, 何如? 樂純曰, 會試, 旣難減數, 則只減初試, 亦無益矣。尙淳曰, 今則雖欲變通, 擧子, 旣已入場則似不可臨時減數矣。得養曰, 今若臨場減數, 則擧子輩, 想應抑鬱, 且無利害於科規之仍革矣。鍾秀曰, 臣別無所見, 與諸臣之意, 同矣。履之曰, 聖敎, 特以館試之有名無實, 故乃欲除減也。旣減五十人, 則會試數, 亦似變通, 而此則猝難更張矣。上曰, 刑判之言, 好矣。雖欲變通, 今已設場, 似無及矣。存謙曰, 然矣。上曰, 科場稍嚴, 今番則可得實才乎? 濟恭曰, 盡得實才, 何可必乎? 徽之曰, 近來科弊, 專在借述而借述之習, 亦難設法禁戢, 今此入侍諸臣, 皆有子弟, 居家各自嚴飭, 禁其同接, 督其課功, 則似有實效矣。濟恭曰, 禮判所達, 果好矣。樂純曰, 科規, 有別般變通然後, 可責其實效, 臣意, 則取人莫如貢擧法矣。上曰, 卿言, 是矣。上曰, 趙㻐昨日疏, 卿等見之乎? 疏中所引, 極爲怪駭, 而至於五旬考試等語, 尤不成說矣。予當旬以趙㻐, 謂可用之人矣。觀此擧措, 其慢侮朝廷, 極矣。上曰, 趙㻐疏入之。運彬, 承命持入。上命義翊讀奏訖。上曰, 以其父之致憾於考官, 引義試役, 其亦成說乎? 可謂忘發矣。存謙曰, 頭辭所引, 果不成說矣。上命玉堂先退。徽之曰, 取考謄錄, 則丁丑年孝昭殿練祭時, 素膳, 以常時國忌例擧行矣。今番亦依丁丑年例擧行乎? 敢此仰稟。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徽之曰, 前後國恤練祭謄錄及五禮儀補編中, 練主奉詣魂殿, 虞主奉詣宗廟時, 以盛於腰轝載錄, 故節目依此啓下, 而今聞奉常寺擧行謄錄, 則皆以神輦神輿爲之云, 腰轝雖是五禮所載, 以此奉詣, 有所未安, 當以神輦神輿擧行, 原節目中改付標, 何如? 上曰, 以神轝擧行, 可也。徽之曰, 登俊科一榜圖像, 藏於臣曹矣。其中趾海·象厚·養厚等, 不可仍置圖帖中, 割去燒火, 好矣。上曰, 割去, 可也。徽之曰, 昨年因傳敎, 各邑寺刹之稱, 以各宮房願堂處, 捧成冊, 已經御覽, 而各道成冊中, 有見漏者, 査實以稟事, 前堂, 親承筵敎矣。今已査實, 修正單子矣。上曰, 此不可率爾處分者, 後日次對, 單子持入, 更稟, 可也。義翊曰, 陵幸時駕前擊錚, 捉囚該部矣, 何以爲之乎? 上曰, 判義禁, 査實處置, 而向來東部滯囚者, 則放送, 可也。上曰, 禁錚之法, 自先朝特禁於闕內, 而其後竝禁於郊外, 至於捉囚施刑, 此亦怪矣。仍命書傳敎曰, 御闕則撀錚於差備, 動駕則擊錚於衛外, 古制也。先朝申聞鼓復設後, 命禁擊錚之制, 聖意祗在勿以錚以鼓也, 而今則竝與動駕時, 亦禁擊錚之故, 初無下該曹之擧, 以金吾長之奏推之, 可知其有司之昧於擧行, 從今以後, 擊錚者, 闕內則旣有鼓矣。錚非可論, 而衛外則依古例移付刑曹, 推問啓聞事, 分付。又命書傳敎曰, 今番勅行, 凡諸措備之事, 無或以頻數而怠忽, 沿路勅使所騎驛馬, 另加擇定, 止宿處勞問等事, 竝令遠接使, 一如頃者之敎爲之, 勅使動靜, 亦爲詳悉探啓事, 卽爲下諭。上曰, 臺臣進前。致九進伏曰, 請梁山郡定配罪人錫達,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河東府定配罪人李克生,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金壽賢,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爲奴罪人河翼龍·金重得, 亟命王府, 拿鞫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放逐罪人安大濟, 更令王府, 拿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昌城府定配罪人趙𡷗, 更令王府, 拿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海南縣竄配罪人金載順, 亟令王府, 拿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韓後翼亟令王府, 拿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黑山島荐棘罪人述海, 拿鞫嚴問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削黜罪人李澤遂·會遂, 竝施屏裔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削黜罪人金漢耆, 亟施竄配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洪龍漢遠地定配。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致九曰, 請罷乙未五月庭試榜。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以上竝出擧條 上命退, 諸臣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