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400책 (탈초본 78책) 정조 1년 5월 29일 계사 16/19 기사 1777년  乾隆(淸/高宗) 42년

○ 丁酉五月二十九日午時, 上御熙政堂。晝講, 詣臺臺臣, 同爲入侍時, 特進官金華鎭, 同知事吳載純, 參贊官林得浩, 侍讀官沈有鎭, 檢討官朴祐源, 假注書李兢淵, 記注官金鳳顯, 記事官徐龍輔, 宗臣安春君烿, 武臣許𡨶, 掌令朴在源, 以次進伏訖。上讀前受音, 有鎭進讀春秋, 自葬陳桓公, 止知聖人治國如指掌之說矣。上又讀新受音訖。有鎭曰, 周王伐鄭之擧, 不可謂之天討故, 孔子於天王, 不書天字, 以寓貶意矣。胡傳曰, 移討陳魯, 則可謂天討, 此只就陳魯, 與鄭罪犯之有大小而論也。臣以謂周禮九伐之法, 元無親征之制, 其時周王, 命師致討, 則可謂之天討, 而如果親征, 則雖伐陳魯, 亦不可謂之天討, 此等處, 胡傳亦似有未盡者矣。經曰大雩下大文, 又曰螽是不雨也。魯之雩, 雩于上帝, 此僭禮也。胡氏亦引泰山, 不如林放之訓, 以譏之, 以是觀之, 上帝豈有孚格于非禮之祭乎? 然則魯之不雨, 宜矣。今日亢暘斯酷, 而我國雩祀, 只祭我國山川及社稷, 則典禮得宜, 且我殿下悶旱, 頃日絲綸及今日傳敎, 皆辭旨惻怛, 日前入侍, 聖衷渴悶, 敎意勤摯, 聽聞所及, 在下臣民, 莫不感頌而欽仰。民心所在, 天意可見孚格而靈應, 庶幾乎捷於桴鼓, 而見今雨意邈然, 誠悶迫矣。桑林之禱, 則言未已, 大雨方數千里, 而今則不然, 蓋殿下之誠敬, 猶有所未及於成湯而然也。殿下勿以其如此, 而少弛警惕之念, 恐懼修省之方, 靡不用極, 聖而益聖, 尤加勉勵, 則至誠而不動者, 未之有也。畢竟滂沱之澤, 庶可翹足而待, 若然則成湯不必專美于有商, 以是爲期, 夙宵對越之念, 終始如一, 深有望於殿下焉。上曰, 所陳, 果好矣。可不體念乎? 祐源曰, 此章曰春秋天子之事, 述天理而時措之也。天理之理字, 卽義理之理字, 今明義錄一編, 乃一部春秋也。義理益明, 國是大定, 而三司大同之論, 尙今靳允, 群情抑鬱此天理, 猶有所未盡處也。春秋述天理三字, 爲今日第一義, 而凡日用事爲之間, 天理流行無往不在。伏願殿下, 益加操存省察之工, 一動一靜, 一政一令, 必循天理, 以合時措之宜焉。上曰, 下番所奏, 亦好矣。載純曰, 儒臣皆已仰奏, 別無可達之文義, 而傳中端本二字, 其義爲正心, 自古論治道, 必以此爲要者, 人主必先正其心而後, 政令百爲, 無不出於正矣。周之天子, 不能正心故, 征伐而不得其當, 此所以正心, 爲人君之急務矣。華鎭曰, 文義, 諸臣旣皆仰奏, 別無可達之語矣。第因旱雩祭, 有國之所重, 而魯以諸侯, 不雩於其國之山川, 而雩于上帝故, 特書一大字, 以貶其不當祭而祭者, 亦可見春秋謹嚴之意矣。得浩曰, 臣則別無可達之文義矣。上命經筵先退。在源曰,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金壽賢, 依律處斷。上曰, 不允。請黑山島荐棘罪人述海, 設鞫嚴問得情。上曰, 不允。請罷五月庭試榜。上曰, 不允。請爲奴罪人河翼龍·金重得, 亟命王府, 設鞫得情, 快正王法。上曰, 不允。請梁山郡定配罪人錫達, 依律處斷。上曰, 不允。請削黜罪人金漢耆, 亟施竄配之典。上曰, 不允。請南海縣竄配罪人金載順,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上曰, 不允。請故判書李潭, 亟施追削之典。上曰, 不允。仍命臺臣先退。上曰, 今番翰林之上疏, 承旨則以爲, 何如? 得浩曰, 新進事, 恐似太過, 而臣未能的知其何如矣。上曰, 新進之習, 豈不可駭乎? 承旨之家, 素好如此高激之論耶? 得浩曰, 臣家, 素不爲高激之論矣。上曰, 他承旨入侍。賤臣承命召入, 同副承旨李鎭衡進前, 上命得浩先退。命書傳敎曰, 奏對太無模稜, 左副承旨林得浩遞差。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