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403책 (탈초본 78책) 정조 1년 8월 10일 계묘 31/35 기사 1777년  乾隆(淸/高宗) 42년

○ 丁酉八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宣政殿。朝講,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 領事徐命善, 知事蔡濟恭, 特進官李徽之·徐浩修, 參贊官李亨逵, 侍讀官洪明浩, 檢討官尹尙東, 大司憲鄭昌順, 大司諫趙英鎭, 假注書李宗燮, 記事官徐龍輔·金勉柱, 領議政金尙喆, 左議政鄭存謙, 行司直具善復, 行工曹判書具允鈺, 行戶曹判書鄭弘淳, 行吏曹判書李重祜, 刑曹判書張志恒, 行司直尹得養, 行都承旨洪國榮, 開城留守兪彦鎬, 左副承旨鄭民始, 司諫李謙彬, 獻納沈豐之, 正言李夔, 事變假注書張至顯, 以次進伏訖。上讀前受音訖, 明浩進講春秋第六卷, 自九月丁卯子同生, 止不在於朝桓也。上讀新受音。上曰, 上番陳文義, 可也。明浩曰, 臣於名分二字, 拈出仰達矣。夫名者君臣之名也, 分者, 上下之分也。君臣之間, 譬如天尊地卑, 截然不可犯, 故民志定也。名分不能素明, 則堂陛凌夷, 亂逆由是生心, 故春秋之法, 專以正名分爲重, 而正名分之道, 必以防微杜漸爲先。故繁纓, 小物也, 而孔子惜之, 況已著之亂賊, 治之不嚴, 則名分蕩然, 而國無以爲國矣, 伏願留神焉。上曰, 所奏好矣。尙東曰, 上番旣奏名分二字, 臣則當以下款明正二字仰達矣。明者所以明法, 正者所以正本, 此本文之旨也。其意固自好矣, 而若又推而論之於人主修治之道, 則本者人主之一心, 法者人主之紀綱。綱是一邦之法, 心爲萬事之本, 本立而道生, 法行而政成。是以古之聖王, 知其如此也, 必先正其本, 以爲一身之主宰, 次明其法, 以致萬邦之敎化。·之精一執中, 文王之綱紀四方, 蓋是也。今我聖上一初之政, 動法前古, 夙宵憂勤, 凡所以修己治人之方, 靡不用極, 而若其立心志振紀綱之要, 則不過曰, 明正二字而已。曰, 惟明克允, 董子曰, 正心以正朝廷, 正朝廷以正萬民, 伏願聖上留念焉。上曰, 所奏果好矣。命善曰, 玉堂已陳文義, 臣無容贅達, 而正名分卽立紀綱之本也。名不正則朝廷之躁競成習, 分不明則百姓之侈靡成風。大抵治國之道, 先正名分, 然後可以推而及之於百千萬事矣, 伏願留神焉。上曰, 所陳誠好矣, 當體念焉。濟恭曰, 自古以來, 有國者未嘗不以名分爲主, 而至於我朝, 則名分二字等級尤截。上自朝著, 下至黎庶, 莫不有一定之名, 至嚴之分, 此所以維持董威, 以爲出治之本者也。以至近日, 漸至凌夷, 上下無序, 尊卑相紊, 其流之弊, 甚至於亂逆肆行而莫之懼也。爲今之計, 惟在於先立紀綱, 以正名分焉。上曰, 所奏果好矣。徽之曰, 觀其所主以知人, 大抵知人之道, 先觀其所主之如何, 則帝則哲之明, 不外於是矣。殿下亦於用人之際, 觀其所薦之主, 而知其所擧之人焉。上曰, 所奏好矣。浩修·亨逵曰, 經筵官及上下番, 皆已敷陳, 臣等別無所達矣。昌順曰, 玉堂旣以名分二字仰奏矣。凡厥尊朝廷之道, 不出於名分二字, 而正名分之道, 亦在於振紀綱而已矣。恭惟我殿下, 以神聖之姿, 膺維新之命, 先以尊朝廷爲出治之本, 於休盛矣。伏願殿下, 益勉振紀綱之道, 以爲正名分之本焉。上曰, 所奏好矣。英鎭曰, 經筵玉堂, 已陳文義, 臣則別無可達矣。尙喆·存謙·命善進前問候。上曰, 一樣矣。尙喆曰, 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上曰, 安寧矣。尙喆曰, 惠慶宮氣候, 若何? 上曰, 安寧矣。尙喆曰, 此咸鏡監司趙重晦狀啓也。以爲, 茂山船主致敗穀物, 特蒙蕩減之恩, 而德源船主致敗穀四十四石零, 拯穀欠縮二十三石零, 未蒙一視之澤, 似不無向隅之歎。南關散在穀中準一萬二千之數, 自各其邑, 待秋移捧於交濟本倉, 以充北運之數, 而至於穀中牟租兩色, 旣非本道多種之穀。以相當正穀代捧, 旣有前例, 請令廟堂稟處矣。今此德源船人敗船與欠縮穀數, 旣不甚多, 且有茂山船主蕩減之特恩, 此不可異同, 亦使之一體蕩減。至於穀中牟租兩色, 果非北土之所宜。向於北關御史之請, 已以一分本色, 二分精實穀, 依準折代捧之意, 有所許施, 此亦依此擧行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尙喆曰, 昨年勅行時所造金寶, 奉安於承文院矣。還御此闕後, 承文院姑未得移來, 而莫重金寶, 仍奉於空闕, 事甚未安。承文院, 當以時御所公廨中空閑處, 稟定移來, 而金寶則先入於自內, 似好矣。上曰, 依爲之。承文院, 移定於此闕春坊, 可也。尙喆曰, 宮墻修築事, 有臣等稟處之命矣。隨毁隨補, 付之營繕, 故事多疎虞, 誠極寒心。今若依都城三軍門分掌之例, 此後改築之役, 使三軍門各就其所管字內, 着意擧行, 則必有實效, 而若其所入物力, 都城修築時, 旣給兵布戶料, 此亦依此區劃, 似得宜矣。上曰, 卿等與將臣之意, 何如? 存謙曰, 臣等以此事, 已有所相議, 此係目下緊急之務, 不容虛徐, 而從前營繕修補, 每不堅緻, 致有此疎虞之境。今番則使三軍門分其字內, 先就其最低下處, 着意改築, 以爲次第完役之地, 有不可已矣。命善曰, 我國宮城之制, 極其疎虞, 今若付諸營繕, 依前修補, 則徒費工役而已, 畢竟則無實效。令三軍門合力分掌, 一統改築, 斷不可已, 而若其措處之道, 待諸將臣看審基址後, 商確稟處, 似好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志恒·國榮·善復曰, 宮墻改築事, 大臣旣已仰奏, 臣等當看審基址後更稟矣。上曰, 今日內看審以來, 可也。志恒·國榮·善復先爲退出。尙喆曰, 卽見全羅前監司李普行, 報備局辭意則因元陵香炭山, 望定南原·光陽等兩邑, 李得輝爲名者, 圖占差人。以千餘金行賂於西春君及其妹夫安仁宅, 故作俑之得輝, 今方捉囚於本道云。身爲宗臣, 作此驚駭之擧者, 誠如道臣所報, 則事旣現發, 不可置而不論。西春君㷸安仁宅, 竝拿問査處, 在逃各人, 待其跟捕, 照律重繩之意, 分付道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元陵香炭山, 尙無定處, 誠極可悶矣。尙喆曰, 下輩之求得松田, 專爲伐木發賣之計, 故其所望定之際, 至於納賂之境, 尤極痛駭矣。上曰, 與禮判相議望定後, 次對以稟, 可也。尙喆曰, 濟州文官姜鳳瑞, 以其國子付職之當次, 今方越海上來, 而以六月槐院殿最不參, 方在下考矣。若待經二年乃敍之限, 則遠人之狼狽空還, 誠甚矜惻, 而且乙未五月庭試直赴諸人, 其時臺啓方張, 故雖知其不可進參, 而殿最體重, 不得不置之下考矣。若論其事勢, 則宜有區別之道, 敢此仰達矣。上曰, 褒貶旣有公頉, 如禁推, 奉命等懸註之例, 乙未五月榜中直赴之不參貶座, 何異於禁推乎? 宜有區別之道, 下考則一竝勿論, 可也。出擧條 存謙曰, 還御後內乘一窠, 當爲減下, 而內乘具埱, 則所帶雖是加出之窠, 頃因特敎, 相換本職, 自下有不敢擅便。內乘洪志浩則旣有實職, 且是登科前所差, 故渠方呈狀乞遞, 洪志浩當減下乎?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徽之曰, 木覓山烽臺軍牒報, 以爲, 烽臺至近之處, 樹木繁密, 烽火不能通照云, 其烽臺所礙之木, 若干除去似好矣。上曰, 此不無憑公營私之弊, 只伐去枝葉, 可也。徽之曰, 還御後, 申聞皷, 當爲移來, 而懸於進善門乎? 上曰, 依爲之。徽之曰, 孝明殿朔望陪祭百官入參時, 以何門留門乎? 上曰, 以宣仁門開閉留門, 祗受之際, 自致遲滯, 比前差早, 可也。出擧條 徽之曰, 宮墻基址看審時, 臣亦與諸將臣同爲隨去乎? 上曰, 依。徽之先爲退出。重祜曰, 江原監司金履素, 移文臣曹, 還送賑餘空名僧帖四十八張, 而此非留置臣曹者, 前年亦爲筵稟, 移送賑廳矣。今番, 何以爲之乎?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命書全羅監司鄭元始疏批。上曰, 三司進前。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明浩··尙東曰, 請和緩爲先削去其號,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明浩··尙東曰, 請還寢遠竄罪人韓翼謩, 金吾草記勿施之命, 仍施遠竄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明浩··尙東曰, 請放歸田里罪人金相福, 爲先極邊遠竄。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明浩·尙東先爲退伏。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楸子島荐棘罪人趾海, 濟州牧荐棘罪人纘海, 更令王府設鞫嚴問, 快施當律。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薪智島定配罪人敬彬, 熊川縣定配罪人成運, 亟令王府, 更爲設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還寢象厚放歸田里之命, 仍施絶島定配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洪樂任亟令王府設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黑山島定配罪人金龜柱,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大靜縣荐棘罪人啓能,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薪智島安置罪人宋瑩中, 荐棘。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智島定配罪人金相翊, 荐棘。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金壽賢,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黑山島荐棘罪人述海, 設鞫嚴問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爲奴罪人河翼龍·金重得, 亟命王府, 設鞫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梁山郡定配罪人錫達,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削黜罪人金漢耆, 亟施竄配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南海縣竄配罪人金載順,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故判書李潭, 亟施追削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遠配罪人洪達洙, 亟令王府, 更加嚴鞫,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遠竄罪人聖中,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期於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削版罪人有臣·宗甲·義駿等, 令王府設鞫嚴問,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請鄭克煥·宋翼彦·宋載中·李鎭常·吳翰源·金載器·趙德潤·洪時溥·李心淵·朴相集·李商進·復一等, 已物故外, 設鞫嚴問, 快施當律。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昌順曰, 臣於傳啓之際, 誤讀罪人之名字, 古人以點畫之誤, 猶稱死罪。臺閣傳啓, 何等謹嚴, 罪人名字, 何等緊重, 而緣臣病氣昏眩之致, 有此信口誤讀之擧, 不比尋常做錯, 何可一刻仍冒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勿辭, 亦勿退待。已上竝出擧條 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金壽賢, 更令王府, 設鞫嚴問,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旌義縣荐棘罪人泰淵,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爲奴罪人河翼龍·金重得, 亟令王府設鞫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海南縣定配罪人李弘濟, 亟令王府設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海南縣竄配罪人金載順, 亟令王府設鞫嚴問。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亟收安置罪人睦祖煥, 量移之命及放逐罪人鄭遠達·李俊永, 島配罪人閔百奮放送之命, 以嚴隄防。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寢竄逐罪人朴宗岳, 放釋之命。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寶城郡屛裔罪人朴宗集, 爲先絶島安置。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遠竄罪人聖中, 放逐罪人有臣·宗甲·義駿等, 竝令王府設鞫嚴問,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英鎭·聖彬·豐之·曰, 請鄭克煥·宋翼彦·宋載中·李鎭常·吳翰源·金載器·趙德潤·洪時溥·李心淵·朴相集·李商進·復一等十二人, 已物故外, 亟令嚴鞫, 快施當律。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已上竝出擧條  上曰, 林蓍喆, 疏論今番分館, 而只以參圈二字, 混圇說去, 無指名摘發之事, 太不分明矣。命善曰, 若然則圈中之人, 擧皆引嫌, 必不回刺矣。上曰, 回刺前亦爲注書乎? 民始曰, 雖未回刺, 無礙於翰注·察訪·別檢等職, 而至於本院出六, 則不得爲之。且國子分館以下, 以槐院引嫌之故, 將至於不得回刺, 尤不成說矣。上命書修撰林蓍喆疏批。又命書吏曹參議金夏材疏批。上曰, 任觀周疏中, 圓點儒生, 勿限額數云云, 卿等其知之乎? 尙喆曰, 新節目百數定額, 卽是古例云矣。上曰, 李在簡爲國子長時, 稟定節目, 而昨以特進官入侍, 故詳聞其言, 則壬戌以前, 以七十人居齋矣。壬戌以後, 始以百人定數, 而無論京鄕, 皆以榜次之先後及年齒之老少, 循序入之, 而且釋奠大祭時, 勿拘節目云矣。尙喆曰, 然矣。上曰, 係是養士節目, 其言亦固好矣。仍命書執義任觀周疏批。命善曰, 以科場事被謫儒生, 頃蒙廣蕩之典, 皆得宥還矣。其中申惠淵, 以年少陞補初試之人, 覆誠不遠, 而獨不得蒙放云, 故敢達矣。上曰, 申惠淵之罪名何也? 命善曰, 科場呈劵之後, 不卽出去, 故自試所捉問, 則變名以對云矣。上曰, 變名的實乎? 民始曰, 臣於其時, 以試所承旨進去, 故參聽之矣。上曰, 稱以士子, 其所變名, 誠甚怪駭, 姑置之, 可也。上命退, 諸臣以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