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459책 (탈초본 80책) 정조 4년 2월 21일 경오 45/51 기사 1780년  乾隆(淸/高宗) 45년

○ 兼刑曹判書具善復疏曰, 伏以, 臣賦性鈍滯, 才智魯下, 學書學劍, 俱無所成, 徒籍先庥, 前後受恩於國家, 河海莫量。周流戎垣, 居然爲二十四年, 而涓埃未答, 罪戾徒積, 區區寸忱, 惟以筋力奔走, 盡瘁後已爲期, 而犬馬之齒, 已過六十, 蒲柳之姿, 莫保朝夕, 衰病日甚, 漸成癃尫, 腰脚全痿而步履不利, 濕痰交攻而喘息未定。殿陛登降之際, 顚仆匍匐之狀, 非但通朝之所共知, 抑亦爲聖鑑之所俯燭, 而元戎重任, 司寇劇務, 實無堪承之路, 祗以感戴恩造, 不敢爲丐免之計, 而疾病旣痼, 死亡無日, 玆敢以一二膚淺之見, 不避僭越, 條例以陳, 仰冀聖明之垂察焉。臣聞古者, 民有恒業, 農工商賈, 各勤其務, 胥徒軍伍, 各安其職, 故民志定而僭猥希覬之望絶矣, 風俗淳而踰越等威之弊寡矣。降自叔季, 名分大壞, 競相陵躐, 凡民之稍有財産者, 妄圖科宦而破家者有之, 濫陞資級而抵罪者有之, 不農不賈, 遊衣遊食, 昔之軍兵, 今則爲校生將校, 而執來之民, 納布之軍, 皆是窮餓無賴之類, 朝充暮散, 徵族徵隣, 戎政疎虞, 民生困瘁, 目下之弊, 不一其端, 前頭之慮, 尤難勝言。臣以爲, 宜使各道帥臣, 廣議于守宰之有識慮者, 講究其定名分實軍伍之策, 上于廟堂, 以備裁擇焉。且近來鄕外懶農之類, 流入都下, 或賈或商者, 其類甚多, 無家無賴, 飢寒切膚, 則豈不爲窮且盜乎? 此亦非細憂也。雖不可猝然驅遣, 以致騷擾, 申飭各道, 隨其便宜, 務令安集, 勿爲擾民之政, 而勸之以農作之業, 使其居者自安, 散者復集, 則數年之後, 必有其效矣。且念表揚義烈, 厚庇其後者, 所以激勸人心, 維持世敎也。我國自壬丙以來, 忠臣義士之捐驅殉節, 炳然千古者, 不爲不多, 故旌表其閭, 收錄其裔, 自有國典, 列聖朝每下特敎, 而有司之臣, 視以文具, 多不擧行。今宜明飭銓曹, 採訪其戰亡人子孫, 一一錄用, 以示朝家軫恤之意, 以勸將士奮勵之心焉。國之大事在戎, 而我國軍制, 往古所無, 納布充役, 旣不能得其歡心於平時, 而荷戈冒鏑, 卒使之驅其死地於亂世, 古所謂養士十年, 用在一日之意, 果安在哉? 至於束伍牙兵, 乃是赴戰之卒而竝充良賤矣。中世以後, 改以私奴團束, 一自均役之後, 實有偏苦之冤, 蓋良軍則只納一疋布, 私奴則終年役使, 於其主而納米赴操及許多雜役, 反有甚於良役, 故朝簽暮散, 軍籍空虛, 當其操鍊, 雇人借人, 要爲目前之彌縫, 萬一緩急, 何處雇得, 何處借得乎? 至若馬兵, 尤甚疎虞, 一隊之中, 有馬者絶少, 逢點習操, 或貰或借, 其弊十倍於束伍, 而假令有馬, 平時不敎之兵, 初不知騎射之爲何物? 況其戎裝馬飾, 全不成樣, 以此軍容, 欲以威敵, 何可得也? 夫兵貴精不貴多, 古之名將, 以寡勝衆, 惟其精也。冗兵冗食, 徒弊民生, 徒損國力, 汰冗簡能, 誠爲今日之急務, 而事係變通, 勢難亟擧, 則莫如減束伍之雜役, 厚兵馬之資保, 以紓目下之困, 而務加整閱, 盡歸精强, 則十年之內, 庶可有效, 宜令各道道帥臣, 廣採物情, 各陳方略, 論報廟堂, 則便宜之策, 必有可取矣。戰船將以備水師之用也, 藏船之處, 豈不擇地於設置之初, 而及其歲月旣久, 浦港漸塞, 船在陸地, 日以朽敗, 脫有警急, 其何以浮船出港, 以爲應敵之用乎? 營邑之物力, 近甚凋殘, 雖不可一時掘開, 宜令各道水營, 董飭邑鎭, 漸次掘浦, 定制立限, 不能者罪之, 如是則數年之間, 船泊可以復舊矣。軍用莫如馬, 古則貢馬之分給禁軍馬兵者, 皆是壯健駿驄, 近年以來, 歲貢者率皆孱弱駑駘, 不合於戰馬, 此豈馬不如古而然哉? 實是飼牧之不得其方, 另加申飭焉。江華牧場, 水草豐足, 宜於多放, 地又便近, 若有緩急不多日可以絡致, 便同外廏, 臣謂濟州封進中, 許封雌馬, 與北市取種馬, 限數百匹牧養字産, 則十年之內, 必有蕃庶之效, 下詢該寺而稟處焉。軍器之凋弊, 臣於年前, 疏陳蒙允, 行會各道, 姑未知遵行之如何, 而兵志曰軍無財, 士不用命, 軍門之財, 無異經費, 嚴飭各軍門, 節損蓄財, 以備急時之用焉。軍餉上納, 法意嚴重, 作錢代納, 本有朝禁, 而比來各軍門, 或拘於守令顔私, 許其代納, 以致米儲之苟艱, 從玆以往, 一切嚴防, 犯者重勘, 斷不可已。訓局陞戶之法, 其規甚美, 六道列邑之校生落講者, 將校罰定者之世居饒富, 身手超邁之類, 每當式年而上送, 習於行陣, 因陞將校, 故訓局執事, 古稱多有識解事者矣。近來紀綱解弛, 謀避陞戶, 有根着富實者, 行賂鄕色, 百計頉免, 末乃以貧賤無依之類, 收斂資裝, 苟充上送, 故來接京中, 未及數年, 資裝已盡, 債負亦多, 則故犯罪科, 逃亡相續, 不可不嚴加釐正, 另飭六道道臣, 別擇上送, 以壯軍伍焉。訓局煮硝之吐木, 軍器打鑄之稅炭, 皆出楊根春川·洪川等邑折受之地, 而士夫與土豪犯葬, 其中謂以案山龍虎, 廣占禁養, 作爲已物, 威喝屯民, 使不得措手, 以是木炭歲漸減縮, 無以需用, 若不大加變通, 則軍門折受之地, 將至於盡歸私物, 旣葬之墳, 雖難勒移, 而嚴飭該邑, 守令與本營郞廳, 親審摘奸後, 定其步數, 立標以給, 而武庫之楊根柴場。此係進上物種, 打鑄所用, 事面尤重, 而其弊亦如, 訓局發遣郞廳, 與該邑守令, 同審定界, 而此後犯葬及廣占之弊, 一切禁斷之意, 令備局發關嚴飭焉。臣之所陳, 固皆腐淺, 而事係職掌, 不敢不言。伏乞聖明, 勿以人廢言, 竝令廟堂稟處, 而特賜許施則不勝幸甚。答曰, 省疏具悉。卿之疏非直意在無隱, 從而言多有理, 深爲卿嘉乃, 第一件二件四件五件事, 時瘼中痼瘼, 而卿能說其瘼救其瘼, 如是齗齗, 亟令廟堂論理稟處。第三件事, 亦令兩銓, 隨聞見量才錄用。第六件事, 予則每以爲緩急有恃, 係此一節, 不可無別樣董勵之擧, 此後嚴加申飭, 而駑駘蹇劣之弊, 又復如前, 則牧吏之不職者, 卿其草記勘罪。第七件事, 曾與領府事有言說者, 而亦可謂實政, 大臣方帶本寺, 合行事宜, 使之晝一覆奏。第八件九件事, 守法不撓之方, 先從卿營始宜矣。他軍門以此意, 自備局申禁嚴防。第十件十一件事, 竝依卿言施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