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501책 (탈초본 81책) 정조 6년 1월 14일 신해 21/22 기사 1782년  乾隆(淸/高宗) 47년

○ 壬寅正月十四日辰時, 上御誠正閣。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徐命善, 右議政李徽之, 行中樞府事具善復·洪樂性, 戶曹判書李衍祥, 知中樞府事鄭尙淳, 兵曹判書鄭好仁, 江華留守金熤, 禮曹判書金魯鎭, 右參贊鄭民始, 刑曹判書徐有隣, 漢城左尹李昌運, 行副司直李柱國, 兵曹參判徐有寧, 禮曹參判鄭一祥, 漢城右尹蔡弘履, 吏曹參判金文淳, 刑曹參判金尙集, 刑曹參議李東馨, 校理李顯模, 左承旨李在學, 同副承旨朴天衡, 假注書趙衍德, 記事官曺喜有, 記注官金鳳顯, 以次進伏訖。命善曰, 屢日殿座之餘,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卿亦連日勞攘, 能無憊乎? 命善曰, 日前親臨試士, 實是罕有之盛擧, 故臣亦與有喜焉, 忘其勞憊矣。上曰, 學儒輩退去後, 果爲欣悅云耶? 命善曰, 聞皆聳動, 無異登科云, 其爲勸奬, 必多實效矣。上曰, 再試居魁者, 其果善得云乎? 命善曰, 退聞物議, 則每文皆是實才, 而其他被選者, 亦皆實才云, 今番之榜, 果爲善出矣。命善曰, 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命善曰, 惠慶宮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上曰, 右相何不入來乎? 命善曰, 非但有身病, 聞有所惶悚, 不入來云矣。上曰, 有何惶悚之端乎? 命善曰, 日前所下箚批, 有所難安而然矣。上曰, 右相之不入來, 可謂過矣, 而予於右相事, 亦不無慨然者矣。其所云云之事, 何等重大, 而旣無明證之可據, 但曰道路之所傳, 以此黯昧之事, 驅人於罔測之科, 此豈成說乎? 顧今世道, 當以鎭安爲務, 而若以道路所傳, 輒曰某也有罪犯, 某也爲惡逆云爾, 則朝廷之上, 豈有完人乎? 此路一開, 則後弊難防, 日前下敎, 良由是也。予於右相, 豈有深意而然乎? 命善曰, 右相日前之箚, 果有辭意之未瑩處, 而其意, 則實由於公憤所激, 且是無隱之義也。上曰, 予所云云, 亦出無隱, 豈可以此, 而有所難安乎? 卽爲入來, 以參賓對, 可也。仍命書傳敎曰, 安心入來事, 遣史官傳諭。書訖, 上曰, 以豫備兼春秋, 傳諭, 可也。李顯道承命出, 分付。上曰, 刑曹參議, 何不入來乎? 命善曰, 刑議方入闕, 而以歲前犯染事, 未敢登筵矣。上曰, 使之入來, 可也。顯道承命出, 與李東馨, 偕入進伏。命善曰, 應旨疏, 當以啓目稟處乎? 上曰, 唯。上曰, 見濟州御史書啓, 果善爲之, 誠可嘉矣。命善曰, 觀其別單, 則非但詳悉, 其文字亦善作矣。上曰, 大燮正刑之事, 雖出公憤, 亦關後弊, 終不可無警矣。命善曰, 聖敎誠然, 而聞此亦有已例云矣。上曰, 御史詳言其已例, 可也。朴天衡曰, 年前李壽鳳, 以御史八島也, 以罪人彝鼎之做作訛言, 誑惑人心, 果有擅刑之事矣。上曰, 雖有已例, 大燮則與他罪人有異, 卽一鞫囚之未結案者也。結案之前, 不得行刑, 自是法典, 故逆如啓能, 而猶未施法, 況於大燮, 用以軍律, 實是法外矣。在昔一將臣以爲, 雖梟示罪人, 亦當捧結案後正法, 有所筵奏, 其言誠得法意矣。命善曰, 御史此事, 雖因公憤, 旣違法意, 宜有薄警矣。命善曰, 各營諸道春操狀啓, 當爲竝稟乎? 上曰, 唯。命善曰, 此守禦使鄭民始狀啓也。本廳屬三營束伍及左右部牙兵, 今春合操,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此摠戎使李柱國狀啓也。坡州·長湍束伍軍兵, 今春輪操,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此江華留守金熤狀啓也。鎭撫軍兵及外四營今春合操, 統禦營舟師操鍊, ·兩道, 各其前洋合設,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此開城留守鄭昌順狀啓也。今春習操,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此平安兵使申大謙狀啓也。今春淸南巡操,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此黃海兵使梁世絢狀啓也。今春習操與點視點考,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此慶尙左兵使柳鎭恒狀啓也。今春習操及營將巡點, 請令廟堂, 稟旨, 分付。此慶尙右兵使任嵂狀啓也。今春習操及營城將·節制使巡點, 請令廟堂, 稟旨, 分付。此全羅前兵使李東曄狀啓也。五鎭營·三山城及珍島郡獨鎭, 今春巡操, 營城將巡點, 請令廟堂, 稟旨, 分付。此洪忠兵使元厚鎭狀啓也。今春習操巡歷及各鎭營將巡點, 請令廟堂, 稟旨, 分付。此永宗防禦使李壽鵬狀啓也。今春陸操, 請令廟堂, 稟旨分付矣。詰戎之政, 雖難久曠, 方農之弊, 亦宜深軫。臣意則毋論舟師·陸軍·巡操·廵點, 姑令停止, 似好矣。上曰, 將臣之意, 何如? 訓錬大將具善復曰, 詰戎之政, 有國之大者, 行操之久曠, 雖甚憫然, 昨年年事, 各道多未免歉荒, 宜有濶狹之道, 依大臣所奏, 姑爲停操, 以爲勸農之地, 似好矣。摠戎使李柱國曰, 詰戎之政久曠, 誠甚可憫, 而各道未免告歉, 春操則停止, 似好矣。御營大將李昌運曰, 戎政, 雖曰重務, 昨年年事, 未免失稔, 民情亦宜軫念, 竝姑停止, 似好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此全羅監司朴祐源狀啓也。以爲昨年穡事, 未免告歉, 軍兵之裹糧赴操, 實難强責, 今春水陸操及營城將廵點, 竝姑停止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春操姑停之意, 俄已覆奏蒙允, 此狀啓置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此全羅監司朴祐源狀啓也。備陳賑資不足之狀, 仍請私賑穀限一萬石, 加劃事, 令廟堂稟處矣。前冬所請, 極其精約, 畢竟不敷, 固已料得, 如有剰餘, 自當還錄, 優數加劃, 何必靳惜? 私賑穀一萬石, 依所請劃給,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海西道帥臣, 以追捕軍加設事, 有所仰請, 而此亦有關後弊, 更加商確, 待後日稟處, 宜矣。上曰, 可矣。命善曰, 卽見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 則其一, 論水山·遮歸諸鎭之當罷, 烽燧煙臺疊設之當減也。多置衙門, 實爲巨瘼, 於島中不緊鎭堡, 固當稍減於其間, 而當初排布, 儘有商量, 旣設還革, 亦豈無弊? 此則置之。瞭望之烽燧, 旣已羅列, 則不關之煙臺, 所宜蠲除, 而以幾年創行之規, 有中間防塞之議, 事貴持重, 謀宜廣博, 更令新牧使, 論理啓聞後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烽煙臺, 古所設置者, 而今請減罷, 有何意見耶? 天衡曰, 觀其形止, 則五里三里之間, 煙臺稠疊, 當初設施, 蓋爲荒唐船出沒之時, 煙氣相應, 以爲報警之地, 而近來則全無報警之事, 但有分守之苦, 其中不緊處減罷, 似無妨, 故有所論及矣。命善曰, 其一, 論牙兵收米之弊, 申明入場之法也。創置捍禦之親兵, 以備緩急之緊用, 顧其法意, 本自嚴重, 而行之未久, 廢而不遵, 惟利官府之供需, 不念海防之疎虞, 永罷輪番之制, 忽變收米之規, 事之無謂, 孰甚於此? 從今以往, 亟加釐改, 依初定式, 輪回入防, 而如或不體飭令, 更用謬例, 則當該牧使, 繩以重律之意, 申飭行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二哨加設委折及年條, 更令牧使, 具由狀聞, 可也。出擧條  上曰, 二哨加設, 在於何年, 而其所入防, 以幾日爲限耶? 天衡曰, 未知加設之的在何年, 而入番則以五日爲限矣。上曰, 御將曾經濟牧, 可知存罷之便否矣。昌運曰, 加設入防, 有弊無益, 臣意則蠲罷, 爲無妨矣。上曰, 本牧操鍊之時, 牙兵盡爲赴操耶? 昌運曰, 然矣。善復曰, 本牧自是重地, 而旣係捍禦之備, 則不可襲謬仍廢矣。天衡曰, 外村牙兵, 或居在百里之遠, 故屢日入番, 實有妨農之弊。然重地防守, 不可疎虞, 罷其收米之謬規, 申其入防之舊法, 恐不可已矣。命善曰, 其一, 論六苦役之偏重, 八斗之米太歇, 酌量民力, 平均物情也。貧賤之民, 事役益繁, 富實之人, 供納漸輕, 而例下之米, 反爲吏胥之消融, 平役之規, 又致法久而弊生。到今民窮轉甚之時, 宜有物極必變之道, 査括冒托, 代彼癃老, 加捧身米, 添給役夫, 儘得停當之宜, 實合損益之政, 而御史旣已知委州縣, 定爲成式, 依此遵行, 毋或擅改之意, 更加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如是定式, 而或有擅改之弊, 事之無實, 孰甚於此? 自本司枚擧此意, 行會湖南伯處, 使之時送偏禆, 考其遵行與否, 此後違越事目之牧守·道臣, 隨所聞, 直請罷黜事, 知委, 可也。出擧條  上曰, 漁戶進排之弊, 何如是難支也? 予於御極之後, 爲軫此弊, 減省灰·全鰒之數, 爲三千八百餘貼, 而島民尙有難支之患, 向所減給, 亦無實惠而然耶? 天衡曰, 屢千餘貼減省, 實爲島民莫大之惠, 而灰鰒則三邑寺奴婢, 分力擔當, 故不至甚難。至於引鰒·搥鰒, 則鮑作輩全數擔當, 故尤以爲難矣。上曰, 若又減貢, 則引·搥鰒間, 當減何種, 爲便民之道乎? 天衡曰, 若減引鰒, 則尤當爲好矣。命善曰, 向來累千貼全減, 旣出於柔遠之盛德, 今若又減常供, 則非但有恩竭之慮, 其在國體, 亦涉如何矣。民始曰, 此係土産之物, 便是惟正之供, 則豈可以些少民弊, 每每減省乎? 若此不已, 則至於大同之稅, 亦將有除減之弊, 決不可輕議減貢矣。上曰, 島民之弊, 非不軫念, 而土貢之每每減省, 亦果爲難矣。命善曰, 其一, 論浦戶進排之難支, 魚物別貿之無節也。詳定磨鍊, 本自優厚, 而出給價本之時, 盡歸中間之消融, 官家貿易, 漸至繁多, 而收斂督納之際, 自致閭里之騷擾, 漁村海夫之蕩殘蕭條, 職由於此。御史卽以不正名色, 永爲革罷之意, 成置節目, 朝家之申禁, 在所不已。此後復踵此習之守令, 隨現重繩事, 爲先嚴飭知委,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此條定式, 亦可永久遵行, 一體行會湖南伯處, 可也。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橘柚之勿侵私園, 種樹之枚報京司也。數其結顆, 竟徵自落之價, 憫其索賂, 至芟傍蘖之枝, 幾何, 無橘之論, 果是必至之勢。從今以往, 惟以四十園所結之實, 盡封二十運貢獻之果, 若其橫斂之習, 一切嚴禁。或當荒損之年, 厚價和買, 而每於歲末, 摠計三邑種橘之數, 修報備局, 一如江都種枳之例, 儘爲除民弊, 養橘樹之方, 依御史所請, 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大抵橘柚之貢, 上關薦獻之用, 下係頒宣之需, 則近年以來, 應貢名色, 不充恒式者, 不啻十分之八九, 此亦紀綱所在。況見御史別單, 公園之物, 盡歸消融, 民間之果, 每在橫侵, 若不痛革此弊, 公私受害, 抑云不些? 從後御史之行, 更以民間菓果摘取事, 有登聞之弊, 則自時任牧使, 繩以重律, 斷不饒貸, 自本司措辭, 各別嚴飾, 可也。出擧條  上曰, 橘柚之貢, 昔則殆近萬顆, 而挽近所貢, 漸不如古, 至於今年, 不過數百餘顆, 是何故也? 天衡曰, 私園橘袖, 每被官家之橫侵, 有計顆徵出之弊, 故民以爲苦, 至於芟去傍蘖之枝, 以是之故, 橘柚漸不如前矣。命善曰, 其一, 論兩縣支供之勿許民斂, 本牧匠料之還付該邑, 一依辛酉詳定, 劃下州倉耗穀也。使客之需, 無邑不有, 民戶之徵, 曾所未聞, 創出名色, 雖難輕議, 各歸加耕, 亦甚便宜。至於本牧匠料, 旣有詳定舊例, 以其州倉耗穀, 許令磨鍊區劃, 而如是定式之後, 兩縣或有如前民斂之弊, 則摘發論罪, 繩以重科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民斂一款, 尙不釐改, 豈非未遑之甚者也? 此後一遵定式, 無或撓改之意, 嚴飭, 可也。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三邑糴法之乖宜, 大靜民役之偏苦也。居民之移去移來, 容或有說, 土着之籍彼籍此, 他邑所無, 土沃則耕其田, 役苦則避其籍, 此等謬風, 若不釐正, 則原籍之民, 豈不獨被其害乎? 自今爲始, 一依時居, 使之入籍, 違越者抵罪之意, 申明知委,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此係牧守治蹟之能否, 至於三邑守令之奉法, 特在牧守一號令間事, 以此意嚴飾, 無或如前錯謬, 可也。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貢作米之每患間斷, 附近邑之更令區劃也。本牧之需用, 最甚緊關, 而遠郡之運輸, 不免稽滯, 羅州·海南, 果有不足之患, 則其他近邑, 豈無推移之道? 更爲從便變通, 勿令島中受弊事, 分付湖南道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蘇弊形止, 使之狀聞, 可也。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刷價木料理之弊, 雇馬庫革罷之宜也。官長之殖利, 已甚無謂, 村駒之勒買, 尤是不法, 罷其庫而移其木, 存其規而革其弊, 御史之處置得當, 朝家之勒禁宜申, 行會本牧, 使之依節目遵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此亦依他條件, 無或擅改之意, 各別嚴飭。今番繡行, 諸般定式, 無論此事他事, 設有未便之端, 卽經筵稟, 則自牧使, 不可擅改, 必須狀聞, 待回下擧行事, 一體分付, 可也。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狀啓陪持, 浮費多端, 出送都會, 轉付驛便也。海外之程途絶遠, 專人之往來有弊, 鱗次傳授, 火速呈納, 意則好矣, 弊亦省矣, 而但驛路之淍殘, 莫甚於近日, 本牧之威令, 不行於陸地, 因便出送之邊報, 果能一一傳致否? 更令湖南道臣, 商量論啓後, 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羅舖運米倉吏, 售奸涼臺定價, 減省稱冤也。移粟賙飢, 本爲島民之濟活, 而色麤斛縮, 徒歸倉吏之舞弄, 實惠不究, 受弊不貲。分付道臣, 另加申飭, 俾使島中, 獲免無實之歎, 涼價之次第減省, 未知有何委折, 一斗之更令復古, 未知果無弊端, 令道臣論理啓聞後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卽見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 則其一, 論山屯築墻之有害無益, 不可不毁撤也。再昨年金永綬之以築墻事, 啓聞也, 臣覆奏其失宜, 仍以擅便之罪, 先請問備, 今繡啓所論, 果如臣之賤見矣。當初築墻, 旣知其大段誤着, 則劃卽毁毁撤, 固是不可已之擧, 而雖以繡啓見之, 小民利其除弊, 皆不願毁云。馬雖不健, 民則除弊, 不築之前, 決不可議築, 而旣築之後, 亦不可輕毁。臣更與御史, 面議消詳, 則御史之意又如此, 而第聞御史之言, 若毁針場內橫築, 則民無難驅之弊, 馬有廣牧之益, 此則勿論大小民人, 皆曰可毁云。分付該牧, 先毁針場內橫築, 其他築場, 姑且仍置, 更觀來頭, 徐議處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針場橫築處, 斯速撤毁, 擧行形止, 使之狀聞, 此後二場橫築處, 繼撤便否, 俱由狀聞, 可也。出擧條  上曰, 馬場周回, 爲幾何? 天衡曰, 四十里矣。上曰, 馬匹, 爲幾何? 天衡曰, 原數爲二千餘匹, 而一年故失, 多至八百餘匹矣。上曰, 何其故失之多也? 天衡曰, 內築甚狹, 且無水草, 故馬失其性, 又無可吃, 以致故失之多矣。上曰, 場築, 設於何處乎? 天衡曰, 俱是山底, 而築以石子矣。命善曰, 當初築場, 爲除驅馬之弊, 而一自橫築之後, 馬之損失, 如是夥然。大抵驅馬之弊小, 而損馬之害多, 論其輕重, 撤毁內墻, 宜矣。上曰, 御將詳言其便否, 可也。昌運曰, 馬之爲物, 上下山坂, 吃草飮水, 固其性也。今乃囚縶場內, 反失其性, 前牧之意, 雖出難驅之弊, 而言其馬政, 極甚未便矣。上曰, 訓將之意, 何如? 善復曰, 臣以山馬事, 將欲仰奏矣, 今承下敎, 當仰陳矣。前則臣營所來之馬, 數至百餘匹, 而皆是駿馬, 近年則擧多瘦瘠之駑駘, 必是囚縶場內, 不得順其性而然也。大抵我國馬政, 專靠濟州, 而拘縶飢敗, 輒致損失, 雖曰有難驅之弊, 其在攻馬之政, 豈可以些少民弊, 不念故失之患乎? 臣意則如前放牧, 似好矣。上曰, 摠戎使之意, 何如? 柱國曰, 臣亦聞此弊, 而築場養馬, 實非其宜, 卽令放牧, 宜矣。上曰, 築場養馬, 殆同囚縶, 已失其性, 而春夏則雖有水草之食, 秋冬則只在氷雪之中, 馬安得不飢且死乎? 所謂橫築, 宜先撤毁矣。命善曰, 果然矣。命善曰, 其一, 論山馬之逐年驅點, 大爲民弊, 依舊例每式年封進也。此亦金永綬狀請之事, 而旣以船隻之一時難運, 元數之三年分貢爲言, 故軫念邑瘼, 覆奏許施矣。今繡啓所論如此, 覓船之難, 其弊也小, 動民之頻, 其弊也大, 何拘銷刻之嫌, 不思弛張之道乎? 今年爲始, 山屯馬, 勿爲逐年分封, 每於式年, 依舊例準數封進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貢馬載運之船, 復舊例, 以陸地船運來, 以除島民之弊也。雖以金永綬山馬分貢之請觀之, 船隻之難得, 可以推知, 而繡啓所論又如此, 一依甲戌以前之例, 入送沿海邑船隻, 載運以來, 在島民, 豈非省弊之大端, 而第今湖南船隻之難得, 殆甚於島中, 莫重惟正之供, 尙有難運之慮。況此載馬之船, 恐無津遣之望, 試令道臣, 商量論啓後, 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牛馬監勸懲之政, 一依丙寅御史書啓覆奏, 申明舊制, 遵而勿失也。牧養之勤慢, 專在於勸懲, 若使馬蓄蕃息, 種落駿逸, 則毋論京外職, 何惜其調用, 而如或不然, 嚴刑遠配之律, 決無饒貨之理。爲先另飭該牧, 使之知委於牛馬監, 俾令着意擧職,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金萬鎰之世牧, 不可遽罷, 金商皓之加徵, 未免爽實也。金永綬之言, 有不可準信, 故更令繡衣, 詳探以聞矣。今此査啓, 大段相左, 金商皓論罪一款, 置而勿問, 所謂營裨李廷九受賂虛錄之罪, 不可不嚴懲。令該曹査問稟處。金家箕裘之業, 傳之幾世, 遽議革罷, 殊非賞功之義, 此後牧官差出時, 勿使其門長, 自望以報。令本牧取其一門中可合人, 各別擇差事, 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其一, 論場內起耕, 另加嚴飭, 俾勿如前狼藉也。牧場之設, 所以牧養馬群, 若使耕作於其中, 則場地日縮, 馬群無牧養之所, 此豈設置牧場之意乎? 萬餘石所出之田, 雖難一朝陳廢, 繼自今更勿犯耕, 隨現重究事, 嚴立科條, 各別申飾,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牧場爲幾處乎? 天衡曰, 爲十三場矣。命善曰, 其一, 論駔儈入海, 駿駒出陸, 島無良牡, 種不如古也。島民之生涯轉艱, 陸商之往來益繁, 驊騮則擧皆牽出, 驄鬣則隨卽割取, 近來馬種之孱劣, 馬群之蕭條, 良由於此。私馬買賣之弊, 雖不可一切嚴禁, 凡係爲害於馬政者, 另加察飭, 俾盡護養之方, 佇收蕃息之效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善曰, 右參贊鄭民始, 以兼帶之多, 有不安之心, 且管惠局劇務, 有難摠察諸司, 兼帶中司䆃提調, 今姑許遞,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右相入侍事, 分付。顯道承命出, 回奏曰, 傳諭史官, 先爲入來, 大臣今將造朝云矣。樂性進伏。上曰, 昨試庭, 見卿次子, 相貌甚好, 且製呈亦早, 心以爲嘉矣。樂性曰, 伊日學儒輩, 榮光, 極矣。命善曰, 重臣之子, 不觀大科云, 以世祿之家, 豈可廢擧乎? 使之觀科, 宜矣。上曰, 卿其勸令赴擧, 可也。樂性曰, 大科工夫, 姑未成就, 故不得應試, 而此後工夫稍進, 則何敢不赴乎? 樂性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中, 以濟州城內, 去船所未滿十里, 且是許多陸商之所都會處也。書信之往來, 物貨之交通, 職由於此。如貞喆·翼雲等罪人, 此皆攀緣京洛之類, 不可置之於濟州。以臣愚見, 貞喆·翼雲, 分配於大靜·旌義等縣, 似爲得宜, 令該府稟處爲請矣。本州之爲許多商賈都會處, 誠如御史所陳, 則逆孼之如貞喆·翼雲輩, 締結陸商, 交通京信, 必有其弊。罪人貞喆, 移配旌義縣, 罪人翼雲, 移配大靜縣, 嚴飭各其配所官, 另加檢束, 以爲各別防守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樂性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中, 以海南前前縣監李恒林, 因其私憤, 妄用法外之杖, 遂使無辜之人, 至於致命。一邑之人, 無不稱冤, 論其罪狀, 合有重勘, 令該府稟處爲請矣。人命何等至重, 而恒林之因其私墳, 濫杖殺人之狀, 誠極痛駭, 拿問定罪,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衍祥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中, 連山縣還穀正租逋欠九百五石, 皮牟逋欠二百六十石, 靈巖郡還穀正租逋欠六百三石, 皮牟逋欠十八石, 眞麥逋欠二十三石, 而兩邑守令。道臣卽已狀聞勘罪, 今無可論爲言, 竝置之。海南縣還穀正租, 初無逋欠, 而穀品甚劣, 石子不完, 故改斛量, 則欠縮爲八十二石, 監色處分徵, 而當該前縣監金敍九, 一任奸吏, 全不照檢之失, 亦所難免云, 令該府處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好仁進伏。上曰, 兵判除拜屬耳, 故姑未見其能否矣。命善曰, 姑無開政之事, 故未見其善否, 而必當善爲之矣。好仁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中, 本道武科之曾經萬戶·千別將等人, 從略搜取。觀其身手, 試以弓馬, 以略干人開錄, 而今番新榜中, 亦抄其身手出衆, 弓馬超等者, 唱榜上來時, 以爲試才調用事爲請矣。本州以海島重防, 比他自別, 固當加意, 島中武士, 若有武藝超異, 果如繡啓, 則使之一向沈屈, 恐有欠於柔遠之道。一依御史所請, 拔其尤而次次收用, 今番武科, 亦待其唱榜, 以爲隨窠調用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必須次第調用, 俾無無實之歎。至於新榜人待唱第上來時, 卿及各營將臣, 招見其身手才藝之如何, 亦皆收用, 可也。出擧條  上曰, 濟州人亦有許薦之規耶? 昌運曰, 皆爲末副薦矣。好仁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中, 軍校之屢年任事勤勞特著者, 別爲啓聞, 或給展力等資, 或給兼司僕·內禁等帖, 以爲激勸之地, 故申飭各該邑鎭, 擇其中仕多者, 開錄于後, 令該曹依例成給爲言矣。各道鄕將校仕滿五十朔者, 以展力·兼司僕寺等帖, 俾作酬勞之資, 自是前例。今此各人等, 旣已準朔, 依例帖文成給,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好仁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中, 本道榮顯之任, 卽千摠別將·明月萬戶·八鎭助防將也。閑良則夤綠圖得, 出身則得差無多, 或至三四十年而空老。故探問物情, 定其職窠, 千摠二稟, 別將一窠, 助防將六窠, 以出身差出, 餘窠則分差閑良之積仕者, 以爲疏通之道爲請矣。其所論列, 果合物情, 則宜有變通之道, 依別單所請施行, 而至於分窠當否, 令本州成節目狀聞,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本牧邊將, 何其閑良之多差也? 天衡曰, 富民則納賂得差, 貧民則雖出身, 不得爲之, 故然矣。好仁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中, 公山雙樹山城軍器, 疏虞莫甚, 遺失破傷者, 其數夥然, 監司李崇祜, 今方經紀修補爲言矣。軍器, 自是陰雨之備, 則遺失破傷, 若是不少, 當該中軍, 所當摘發論罪, 旣曰不知在於何年, 則有難査出, 今姑置之。道臣聞方修箿云, 着意擧行之意, 另加申飭, 水原防營, 靈光·法聖鎭軍器, 雖無大段破傷, 亦有若干執頉云, 趁卽修補之意, 一體嚴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好仁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中, 本州寺奴車已弘, 前後三次拯活人命之數, 合爲七十八名之多。若不各別論賞, 則無以激勸島俗, 請令該曹稟處矣。取考前例, 則拯活十五名以上者, 施以加資之典, 今此車已弘, 三次所拯, 旣如是數多, 所當依他例施賞, 而旣是寺奴, 則許其免賤, 載在法典。車已弘依法典免賤,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魯鎭曰, 觀此濟州御史朴天衡別單, 則以旌義縣幼學金精旭金氏, 以十七歲女子, 爲夫殉節, 臨葬自經, 大靜縣幼學姜應周金氏, 亦以及笄之女, 能知殉夫之義, 從容自裁, 其節可嘉, 俱以旌閭爲請矣。地是王化之所遠曁, 事亦絶島之所罕聞, 況其舍生取義之節, 不宜湮沒而無稱, 其在激勵之道, 合施旌閭之典。至於濟州記官李弼完, 養百歲之母, 能盡其誠, 當國恤之時, 自效陵役, 論其實行, 合施嘉奬, 而生前旌閭, 不可輕議。弼完卽以優老之典, 得蒙加資之恩, 假以僉樞之實銜, 以聳一島之觀瞻, 恐似得當, 而事係恩典, 臣曹不敢擅便, 上栽, 何如? 上曰, 旌義金氏·大靜金氏旌閭事, 事在島中, 至今埋沒無稱, 豈非欠事? 其在激勵之道, 宜加旌閭之典, 依施。濟州記官李弼完事, 纔已加資, 僉樞實銜, 令該曹單付啓下。聞弼完, 年滿九十云云, 敎旨今日內成送。給復一款, 雖係疊賞, 子姪收用, 實合聳勸之政, 本牧邊將, 待窠卽爲差下後狀啓事, 分付該牧使處, 可也。出擧條 魯鎭曰, 卽見崇陵陵官所報, 則本陵外案山養松處, 今番風雪所折拔, 至於近百株之多云。陵內小小風落之木, 每令本陵取用於火臺, 而若其外案相距隔遠之地, 則不必盡屬本陵, 何以區處乎? 敢稟。上曰, 令訓局取用, 可也。出擧條 善復曰, 永祐園橋梁崩圮處, 以爲取用, 宜矣。上曰, 可矣。有隣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書啓別單中, 順天驛吏金鳳章事, 李信英, 旣以有嫌端於鳳章, 揷鐵鎗於祖墳自服, 則昌連之誣人坐配, 自在落空。竝依繡啓內辭意, 信英等, 分付道臣, 分首從嚴勘, 昌連分付配所官, 卽爲放釋, 其時府使任觀周, 旣有誤決之失, 難免不職之罪, 而係是朝官, 移義禁府處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李信英等, 令道臣各別嚴處, 可也。出擧條  上曰, 朴順陽事, 誠可怪駭矣。樂性曰, 果然矣。本事出於女色, 渠亦自服, 而所謂罪人, 非眞個盜賊也。因其私憾, 故爲捉囚, 及其監營之推捉, 又恐本事之綻露, 謂以已入於輕囚放釋中云者, 卽滅口之計也。民始曰, 聞初以私嫌, 至於施威, 末乃以滅口之計, 故爲放釋云矣。命善曰, 其處事, 極駭然矣。上曰, 禁府都事李敏亨, 意或了了矣。昨見供辭, 多般曉論云云者, 誠涉可怪。多士豈肯聽其曉論乎? 科場之搜不及身, 雖有禁令, 至於搜篋之法, 亦廢而不行, 不可不一施飭罰矣。命善曰, 其供辭果未瑩, 當此法令漸弛之時, 宜有懲勵之典矣。有隣曰, 大嬪房結數偸食罪人, 當於畢捧後發配矣。上曰, 所罷宮房結數, 公然拔去者, 誠可痛駭矣。有隣曰, 戶曹出稅, 只三十八結, 而其外餘結, 該邑下吏, 從中偸食矣。上曰, 此近摘伏, 不必査出, 而旣已現發, 則不可仍置。故昨以宮府一體之意, 出付刑曹, 使之勘處矣。民始曰, 近來無論元帳付與宮結之出稅, 外邑報來者, 無端減數, 以致元結之漸縮。此等處竝與守令而論勘, 然後可杜後弊矣。有隣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書啓別單中, 濟州前牧使金永綬, 前判官黃鱗采, 偏聽梁擎天之言, 枉殺姜城事, 有所論列矣。事係濫殺, 宜有嚴勘, 而永綬則以重罪安置, 臺啓方張, 今無可論, 而鱗采則係是朝官, 移義禁府處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本事不但枉殺人命, 所謂姜城, 旣非奴隷, 則在朝家伸理之政, 不可無準律勘斷之擧。前牧使金永綬, 令該府待用刑, 拿來推問後稟處, 可也。出擧條 有隣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書啓別單中, 以金堤郡殺獄罪人兪夢骨事, 宜有審恤之典爲請矣。此獄, 臣待罪湖藩時, 亦嘗屢次按査, 終不得肯綮, 故常主原恕之論, 今此繡啓論列, 與臣所見, 別無異同, 其在欽恤之道, 合施惟輕之典, 而殺獄體重, 臣不敢遽議矣。上曰, 亞三堂之意, 何如? 參判金尙集, 參議李東馨曰, 臣等意見, 亦與判堂無異矣。上曰, 金堤兪夢骨, 旣無爲賊之明案, 滯囚受刑, 已至累年, 若有可恕之端, 宜付從輕之科。卿等之意, 亦皆以爲可貸一律, 減死定配, 可也。出擧條 有隣曰, 濟州御史朴天衡書啓別單中, 井邑縣殺獄罪人奴順三事, 以宜從惟輕之典爲請矣。此獄臣待罪湖藩時, 以大明律三人共毆下手, 重爲正犯之文, 孟思曾·朴奇特, 以干犯疏釋, 順三則以正犯囚推, 而檢題別關, 已示一段傅生之意, 今此繡啓論列, 旣甚的當, 到今臣見, 前後何異, 而殺獄體重, 臣不敢輕議矣。上曰, 亞堂之意, 何如? 參判金尙集曰, 最初下手於李成彬者, 卽孟思曾·朴奇特, 而後肋傷處, 亦未能的知其爲順三所打, 則此獄正犯, 恐不可直斷以順三。臣意則順三·兩漢, 待用刑, 令該道道臣, 分首從嚴訊遠配, 恐合惟輕之典矣。上曰, 參議之意, 何如? 參議李東馨曰, 臣亦別無異見矣。上曰, 井邑順三事, 卿之按道時決處, 雖引三人共打下手, 重者爲正犯之文, 而亞堂意見, 亦甚的確。至於本獄事, 以此以彼, 要之元犯, 可屬生議, 依亞堂議, 罪人順三孟思曾·朴奇特等, 令道臣分等考律, 勘配刑推一款, 依近例, 令配所官, 追後擧行之意, 行會本道, 可也。出擧條 有隣曰, 臣於本曹事, 亦有仰達者。日昨因禁衛營草記, 以太廟墻垣頹圮處攔入事, 罪人田雨龍處, 嚴加推覈, 則招內以爲, 年少迷劣之致, 適見紙鳶之浮落於把子內, 果於納手拾出之際, 自致半身傾入之境, 罪死無惜云矣。旣無當律, 宜有傍照, 而取考大明律, 則踰越皇城者, 罪關極律, 擅入廟門者, 律止杖百, 從重則太重, 從輕則太輕, 何以爲之乎? 上曰, 以輕律勘放, 可也。出擧條  上曰, 秋曹·京兆, 爲任不輕, 予則以爲六曹中, 最緊務矣。顧今所恃者, 惟民心, 而都民休戚, 專係於是。刑判·刑參, 必皆善爲之, 刑議則予曾未試, 而卿等必益愓念擧職, 無負至意也。命善曰, 聖敎誠然矣。目今諸堂, 必皆善爲之矣。上曰, 右相想已入來, 卽爲登對, 可也。顯道承命出, 偕入進伏, 文淳進伏。上曰, 卿之近日政注, 何其瘡疣之多出也? 文淳曰, 初當銓地, 做錯甚多, 不勝惶悚矣。命善曰, 吏參前後政注, 殆如熟手, 雖或有一二瘡疣, 終當善爲之矣。上曰, 丁可愼妻封爵事, 使之付徱修入, 屢次下敎, 而終不修入, 何也? 文淳曰, 卽承付標之敎, 故只以空紙修納, 致勤聖敎, 尙不勝惶蹙矣。上曰, 再昨夜以此事酬應, 至于四更, 未就寢矣。以政院事言之, 禁府公事, 三更始入啓, 亦何故也? 在學曰, 臣其時在院, 擧火後考閱文書, 卽爲入啓矣。樂性曰, 臣府則日暮前, 已爲修納, 似是中間遲滯矣。上曰, 禁府文案, 與他較重, 此後則趁卽入啓, 可也。文淳曰, 濟州御史書啓, 臣曹當覆奏, 而判堂在外, 不得擧行矣。上曰, 亞堂旣行公, 卽爲覆奏, 可也。文淳曰, 卽伏見濟州巡撫御史朴天衡別單, 則以爲一島蘇瘼之道, 莫過於另擇牧使, 申飭該曹, 以文武中, 有名望聲績之人擇差, 三邑守令, 絶海殘邑, 無異居謫, 若無償勞之典, 鮮有盡職之心, 亦令該曹, 待其報瓜, 文官則遞付京職, 武官則陞遷外任, 以爲激揚之方爲言矣。本州異於陸邑, 牧伯尤宜另擇, 自臣曹依所請, 隨窠擇擬, 而至於三邑守令遞付陞遷事, 事係官方定式, 臣不敢擅便, 下詢大臣稟處,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領議政徐命善曰, 守令, 若無偉績殊勞, 則陞遷遞付, 有不可輕許。海島居官, 非不辛苦, 而永作陞遷遞付之窠, 則其在愼官方之義, 恐未知如何矣。右議政李徽之曰, 領相所奏, 誠然矣。旣無償功酬勞之事, 而先定內遷陞品之式, 恐非愼官方之道矣。上曰, 無論陞遷與遞付, 惟此銓曹差遣之如何, 此後另加擇差, 如以不能堪當之人, 或有注擬, 卿等隨現, 當該銓官論罪, 可也。出擧條 文淳曰, 卽伏見濟州巡撫御史朴天衡別單, 則以本州前銜及新榜人, 令該曹隨窠調用爲言矣。其在柔遠之道, 固合收用, 苟有沈屈之才, 尤宜甄拔, 毋論前銜與新榜, 自臣曹觀其人而隨其窠, 以爲次第檢擬之地, 何如? 上曰, 已及於兵判擧條批旨, 卿曹亦爲依此擧行, 可也。出擧條  上曰, 判尹·禁將, 何不入來乎? 命善曰, 俱有實故, 未能入來矣。上曰, 右相所引, 誠甚太過矣。日昨箚批, 實出無隱之意, 何必以此爲難安乎? 徽之進前曰, 近日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徽之曰, 臣知識愚迷, 觸事憒憒, 日昨陳箚, 出於憂憤, 而辭未達意, 批旨截嚴, 臣不勝惶悚矣。第濟恭之罪, 彰露無餘, 若不嚴加懲治, 以明義理, 則世道之憂, 容有極乎? 臣之筵奏陳箚, 只出於事君無隱之義矣。上曰, 雖以卿之箚辭見之, 旣曰道路之傳云, 此何等重大之事, 而以道路之所傳, 驅人於惡逆之科乎? 朝參時領相所奏, 亦雖過中, 此則不過與金文淳疏語相同, 而尾及官職去就之失當而已。至若卿之所奏, 論其事則惡逆也, 勘其罪則極律也。必也的確無疑, 然後始可發說, 而卿之筵奏箚語, 俱無可執之明案, 不過道路之傳說, 則以此䵝昧之事, 置人於人鬼關頭, 實有開棘之嫌, 予爲之慨惜也。徽之曰, 臣旣未得親聞, 故不能質言, 而此言之膾灸已久, 人無不知, 臣旣聞之後, 不可過耳而止, 故有所仰奏矣。上曰, 過耳之言, 不必注意而聽。故予於箚批, 亦有云云矣。命善曰, 右相箚中過耳之句, 果未審察矣。此等之說, 何可以過耳二字言之也? 上曰, 予之下敎, 非以過耳二字, 爲泛忽也。蓋以過耳之說, 不可質言故也。凡臺閣論事, 雖許風聞爽誤, 而至若大臣奏達, 事面自別, 況其罪名, 何等重大也? 諺云明其爲賊, 賊乃可服, 卿若有所從聞之處, 則何不明言也? 徽之曰, 臣果無所從聞之處, 而朝參時適因領相所奏, 臣亦傳聞之說仰達, 只欲殿下洞知之耳。命善曰, 設有所聞之處, 大臣何可指告言根乎? 右相之日前陳箚, 辭未達意, 而本心則出於國體矣。上曰, 予非迫問言根也。右相旣無所從聞之處, 則向日筵奏, 豈不怪乎? 大抵設有告變之急書, 必也執贓, 然後可以聲討, 而此則旣無明案, 初則曰出於其家人云, 末乃曰道路所傳云, 如此而何以服人心乎? 重臣疏中, 婦女奴僕之說, 予則以爲無怪矣。當此末路囂囂之時, 梁楚之謗, 亦尙爲難, 況以此等罪名, 公然加之於人, 人豈不難乎? 予每以鎭安全保爲務, 卿等亦體予意, 可也。徽之曰, 臣之所奏, 實出無隱, 而今承下敎, 益不勝惶悚矣。上曰, 今日下敎, 出於無隱, 卿亦勿爲介懷, 可也。徽之曰, 臣何敢介懷乎? 顯模所懷曰, 臣有區區所懷, 敢此仰達矣。前後合辭中, 諸賊之負犯, 罔非必可誅之逆, 不共戴之讎, 三司沫血之討, 今已幾年, 而殿下當斷不斷, 終靳允兪, 至使諸賊, 尙保首領, 王綱以之不振, 民彝以之愈晦, 舊逆新逆, 種下生種, 至於蔡濟恭而極矣。濟恭賦性猾濫, 持論悖逆, 附麗凶徒, 譸張陰謀, 內託宦寺, 外結·, 腸肚相連, 聲氣互應, 必欲售危動國本之計, 及夫徒黨就戮, 窩窟已破, 則又復與劇逆之國榮, 綢繆謀議, 合力成就, 國榮所謂所秉之論極是者, 何論, 合力成就者, 何事也? 相臣之奏, 憲臣之箚, 義理嚴正, 渠之貫盈之罪惡, 彰著無餘, 則渠當震慄縮伏, 恭竢處分之不暇, 而乃反肆然投呈一疏, 盛氣咆哮, 滿紙張皇, 有若尋常對辨者然, 誠亦一大變怪也。若此不已, 則凶逆之徒, 稱以自明, 亦將接跡而起, 古今天下, 寧有是哉? 伏望聖明, 廓揮乾斷, 明示典刑, 以靖禍本焉。上曰, 昨夜考見去秋所下傳敎, 擬欲復申前令矣。爾又有言, 實難例批, 而至於下款云云, 相臣數昨辭箚, 今日筵奏, 益知本事之無甚的確憑據之端矣。上曰, 右相所奏, 實無的確憑據之端矣。徽之曰, 臣之日前所奏, 果因傳說之膾灸, 而亦豈有別般憑據之端乎? 臣之斷斷若心, 庶幾俯燭, 而辭未達意, 極爲惶悚矣。上曰, 卿每以辭未達爲言, 而今以未達意之辭, 驅人罔測之科, 則人豈不難乎? 徽之曰, 雖是塗聽道說之言, 此人說之, 彼人聽之, 大小上下, 無不知之。故臣不得不仰奏矣。 上曰, 此路一開, 則凡有私憾者, 皆將以無證之事, 陷人惡逆之科, 後弊所關, 不可不念矣。今日下敎, 洞悉予意, 此後則須勿更言此事, 可也。命備堂先退。命在學書傳敎曰, 以大燮之罪犯, 未及置辟, 而幾至徑斃之境, 則公憤所在, 便宜梟首, 實爲勵一島民俗之擧, 而鞫囚之未亦承欵未結案, 輕先以軍刑勘斷, 不無後弊, 差與朝家未施, 追律於賊之意, 亦有間焉。以此以彼, 不可不略施飭罰, 以示朝廷本意, 御史朴天衡, 罷職。在學曰, 武臣殿講處所, 何處爲之乎? 上曰, 涵仁亭爲之。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