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542책 (탈초본 83책) 정조 7년 10월 10일 무진 21/21 기사 1783년  乾隆(淸/高宗) 48년

○ 癸卯十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誠正閣。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鄭存謙, 行知中樞府事具善復, 行司直李命植, 左參贊金華鎭, 右參贊鄭昌聖, 禮曹判書徐有隣, 工曹判書鄭民始, 行副司直鄭一祥, 刑曹判書嚴璹, 兵曹判書李𡊠, 判尹金履素, 左尹李柱國, 行副司直徐有大, 吏曹參判趙時俊, 行都承旨沈豐之, 行左承旨朴祐源, 記事官李祖承, 事變假注書崔雲翰, 兼春秋金健修·金鳳顯, 副校理林濟遠, 掌令李延伋, 以次進伏訖。存謙曰, 日氣乍寒,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存謙曰, 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存謙曰, 惠慶宮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存謙曰, 伏見夜下綸音, 則我殿下憂民之聖意, 藹然於十行之間, 諸條蠲免, 皆出於特恩, 臣等攢手擎讀, 實不勝欽仰之至, 南俗雖頑, 苟有人心者, 孰不感服乎? 上曰, 年事荐歉, 民不聊生, 而湖南尤是根本之地也, 須有拔例之擧, 然後庶可有一分息肩之道, 故不得不如是眷眷矣。上曰, 綸音已爲謄送於完營乎? 有隣等曰, 然矣。仍命時俊曰, 印出件草本持入。存謙曰, 臣於昨日嶺南分等之草記也。未及覺察, 不爲區別, 而只從道狀, 矇然入啓, 誠極惶悚矣。上曰, 卿言過矣。嶺伯狀辭, 不過謄報京畿綸音也。方面之任, 何等體重, 分等之啓, 尤當審愼, 則此道臣何乃若是疎忽之甚耶? 大抵歉荒之歲, 曰尤甚, 曰之次, 曰稍實, 分以三等其邑, 而三等之中, 又不無淺深之別, 非但一道爲然, 以一國言之, 南北有殊, 東西不同, 理之所然, 夫安有通八路, 而無少差別乎? 今年··關北, 雖爲失稔, 而惟嶺南, 旣是八路中稍實之道, 則今此道臣之啓至請尤甚邑三分一, 與·比而同之, 甚非分憂之意, 至於面里分等, 則以稍實邑之尤甚面里, 與共於尤甚邑之尤甚面里, 元無區別之語, 而混淪說去, 無以適從, 誠爲可駭矣。存謙曰, 臣於待罪嶺南時, 沿邊諸邑, 至有設賑之擧, 而新還則法意甚重, 故不敢仰請停退矣。大抵新還停退之事, 旣係特恩, 則道臣之直請停退, 誠爲遽然矣。然昨於草記批旨中, 以益下之事爲敎, 臣與諸備堂相議, 則雖不無甲乙之論, 而道臣旣已陳請矣。臣意則只就尤甚邑尤甚面里, 分數停退, 好矣。上曰, 曾經道伯人, 參以聞見, 陳達, 可也。命植曰, 今年嶺南農形, 雖云稍勝, 豈無若而邑被歉處, 而旣非通一道大無則新還之分數停退, 已無前例。此不過民人輩, 昨年再昨年之已事, 視作應然, 擧懷分外之希望, 且當秋成之初, 民情例皆愁怯, 故道臣此請, 似出於浮動之致。以聖上軫恤一視之念, 雖有益下之敎, 大臣亦不敢不爲仰體之道, 而臣意則以爲, 毋論分數之多寡, 直爲勿施似宜矣。華鎭曰, 此雖格外之請, 而道臣旣發其言, 則自朝家有難一節防之, 依昨年例, 略略分俵, 似好矣。上曰, 昨年再昨年, 雖有已例, 而尤甚邑, 極不過四分一, 則今此三分一之請, 果何事耶? 有隣曰, 昨年雖有尤甚邑停退之命, 而就其稍實邑舊還中, 收捧其停退之數, 故還穀則不爲減縮矣。上曰, 農比諸·, 雖曰稍有間焉, 民之待哺一也, 道臣不請則已, 旣聞之後, 今不可置之勿論, 以缺其望, 而自下直請, 前所未有, 此路一開, 後弊不些, 諸備堂之意, 以爲何如? 然且尤甚云云, 卽就本道中, 尤甚處而言, 則與·尤甚邑, 不可同日而語, 民情亦有緩急之殊, 臨歲停捧, 未爲不可, 諸臣指一仰奏, 可也。善復曰, 歉歲捧還之法, 例於歲末停捧, 故守令之善爲捧糴者, 每過於朝家之定數, 其效甚多, 新還停退之請, 寔出於依近例之意, 減數許施, 以慰民情, 似好矣。昌聖曰, 新還旣係嗣歲種糧之需, 恐不可許施, 而他道旣行之例, 不可於嶺南已之, 至歲末停捧, 好矣。有隣曰, 新還停退之請, 雖有遽然之嫌, 而自朝家防之, 恐涉如何, 及今分數停退至於歲末, 則更勿停捧, 似宜矣。民始曰, 臣之所常憂悶者, 新還停退, 乃是格外恩典, 自下不得直請之故, 如辛壬之歉荒, 不至如此, 而近來視以常例, 無難直請, 穀簿有限, 民慾難副, 前頭實有恩渴之念, 今雖分數停退, 歲末必多觀望之弊矣。一祥曰, 還上停捧, 每患利歸於吏鄕, 實難惠及於小民, 而至於面里分等, 尤難區別, 尤甚面猶有稍實之民, 稍實之里, 亦有尤甚之民, 預爲停捧未必爲均惠之政, 姑待歲末, 徐議停捧, 恐似得宜矣。曰, 糴法甚重, 自下停退, 不可直請之事, 此旣格外之典, 則豈以道伯之陳請爲拘耶? 歲末停捧, 似宜矣。𡊠曰, 還上法意, 至爲嚴重, 則爲道臣者, 直請停退, 實爲遽然, 而旣已登聞之後, 則農雖優於·, 民情之顒望, 亦已切矣。自朝家防塞, 恐涉如何, 比昨年分數, 略爲停退, 似宜矣。履素曰, 臨歲停捧, 則利歸奸鄕, 惠未下究, 及今分數停退, 似好矣。有大曰, 嶺南農事, 最優於他道, 不可遽然停退矣。祐源曰, 還上停退甚重, 自下直請, 恐未安矣。豐之曰, 自下直請, 誠爲未安, 而旣已陳聞之後, 不可無闊狹之擧矣。上曰, 今不可分數停退, 至歲末停捧之說, 此雖守經之論, 然自下旣已陳請, 則自上有難防塞, 且領相以分數停退爲言, 苟利於民, 有何所惜? 更陳之。存謙曰, 還餉法意, 至嚴且重, 而當年所捧, 尤是嗣歲之〈之〉資, 故從前之分數停退, 出自特恩, 而未嘗有自下煩請之事, 而今此嶺伯分等狀啓, 直請三分一停退, 事未前有, 大關後弊, 嶺南年事, 雖曰稍違於始料, 豈可比同於·, 而·之所不敢直請者, 遽然直請, 故臣於昨日, 草記防塞矣。批旨內, 至有更思益下之命, 軫念民之意, 溢於辭表, 臣不敢膠守初見, 而大體糴法, 則不可不嚴立, 且雖以便民之政言之, 不當捧之, 昨年停還, 忽地提說, 當捧之今年新還, 容易請退, 本末倒置, 取捨乖當, 至於三等邑名色, 旣已區別, 而面里則尤甚邑尤甚面里, 比同於稍實邑尤甚面里者, 尤爲矇然, 以此以彼, 非比尋常做錯, 當該監司李秉模罷職, 旣奉益下之批, 宜有仰體之擧。嶺南尤甚面里五分一, 尤甚邑之次面里, 之次靈山等五邑尤甚面里, 六分一, 特爲停退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旣停之後, 之次邑尤甚面里之不得均蒙, 獨無向隅之歎乎? 尤甚邑尤甚面里, 之次邑中, 靈山等五邑尤甚面里, 依卿言, 以五分一停退, 尤甚之次面里, 靈山等邑外, 之次邑尤甚面里, 六分一停退, 災歲遞易, 宜所當念, 道臣勿罷, 可也。存謙曰, 嶺南昨年還餉停退條, 道臣狀辭則視同於今年新還, 而所請則新還舊還, 兩不相當, 雖欲稟處, 可謂靡所適從, 勿施, 何如? 上曰, 去年新還之停退條, 今年爲舊還, 自是應行之制也, 諸道已屬之舊還, 本道混置於新還, 至有分數停退之請, 道伯事得非駭妄之甚乎? 卽此一節, 道臣之昏憒可知。嗟, 彼民, 屢經饑饉, 又當歉荒, 此時催科, 雖於當年應捧條, 誠有不忍, 而忽以他道所無之近二萬包舊還, 混置新還之中, 必欲準捧, 抑何意義? 論厥做錯, 罷削猶輕, 姑且分揀, 亦出爲民之意, 所謂昨年停退條, 依他道例, 屬之舊還, 更勿以新還擧論事, 嚴飭, 可也。存謙曰, 昨年停退條, 依他道例, 施行之命, 雖出於軫念民之德意, 而道臣旣以收捧爲請, 至於舊還, 非但當初分排之有所斟量, 況今新還, 旣已分數停退, 則舊還準捧, 然後可不至於新舊之竝失, 而且準捧舊還, 充補新還減捧之數, 旣有本道之昨年已例, 分排舊還二萬石及昨年停退條一萬七千石, 令道臣參量分排, 於當捧處, 以爲準捧充補之地, 何如? 上曰, 昨年停退條, 俄令勿論於新還, 則以嶺伯迷暗, 必認以當捧之舊還, 然則本道舊還, 元分俵二萬之外, 當添一萬七千之數, 合以計之, 殆近四萬, 事之無謂, 孰甚於是? 以此意自本司, 詳細措辭, 今日內行會道伯處, 但依元分俵數, 只捧二萬石, 餘皆置之, 可也。存謙曰, 此全羅監司趙時偉災實分等狀啓也。全州等十五邑, 置之尤甚, 綾州等二十八邑, 置之之次, 潭陽等十邑, 置之稍實, 仍又備陳農形被災之狀, 講究來春設賑之策, 目下懷保之方, 一二蠲免之請, 開錄于左, 仰冀稟處爲辭矣。分等依狀請施行, 所請九條, 有關於紓民力者, 皆蒙一一允許, 而道臣之未及思不敢請者, 亦無不曲察而先施之, 以至於名日方物, 耽羅貢馬, 竝賜停退, 內院靑大竹, 亦爲竝停, 開春設賑之資, 預爲劃給, 物膳甲冑之米, 特許添補, 蠲恤之政, 靡不庸極, 逈出常格, 綸音渙發, 特恩曠絶, 今無容更事覆奏者, 而推奴徵債, 限明秋勿許聽理, 尤甚之次邑, 無論京外, 勿定配所事, 竝依狀請許施, 來頭賙賑之策, 留待道臣, 商確狀聞, 從後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𡊠曰, 今番庭試武科出身中, 禁軍別抄騎士·別驍士, 西北松都人及中庶以下諸般應頉之人, 依定式勿論, 其外士族子枝, 當令赴防, 而若値失稔之時, 則爲慮主客俱困之弊, 有除赴防收米之規矣。今番何以爲之乎? 上曰, 特爲除赴防, 可也。濟遠曰, 筵席體貌, 何等嚴重, 而訓鍊大將具善復, 笑言相雜, 全無敬謹之意, 從重推考, 何如? 上曰, 勿推, 可也。上曰, 禮房承旨與使臣入侍。出榻敎  賤臣承命出, 與禮房承旨鄭志儉, 使臣李福源偕入進伏。上曰, 彼中事情, 雖未詳知, 今番問安使, 以聖節使兼付, 好矣。福源曰, 然則咨文更當撰出矣。上曰, 不必然矣。黑草査對, 今日內爲之。延伋進前。上曰, 兩司旣未備員, 自臺廳傳啓, 可也。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