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612책 (탈초본 86책) 정조 10년 10월 5일 을사 26/29 기사 1786년  乾隆(淸/高宗) 51년

○ 丙午十月初五日辰時, 上御誠正閣。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左議政李福源, 知中樞府事具善復, 行兵曹判書李命植, 行司直金華鎭, 左參贊金魯鎭, 右參贊李在協, 行戶曹判書鄭一祥, 行司直鄭昌聖, 行副司直李性源, 吏曹判書兪彦鎬, 禮曹判書徐有隣, 行副司直李柱國·徐有大, 行都承旨李秉模, 漢城右尹沈豐之, 行副司直金思穆, 校理李晴, 同副承旨朴天衡, 假注書朴蓍壽, 事變假注書李德鉉, 記事官李崑秀·尹行任, 以次進伏訖。福源曰, 日氣甚寒,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福源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福源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福源曰, 揀擇單子三日所捧, 不滿三十張, 以其年限太遠, 故若此矣。昨日以此仰陳一箚, 及承批旨, 値日勢已晩, 知委似難盡及於坊曲, 昨日所捧則不多, 而年限進定後則似勝於前矣。上曰, 昨日所捧爲幾張乎? 福源曰, 不滿十張云矣。中人輩亦抄出根着人, 則僅爲二十餘張矣。上曰, 不必煩多爲之, 而服色必不預備事知委乎? 有隣曰, 昨已知委, 而今則初揀擇日字已定, 不可不及今備待, 然後庶無臨時窘急之弊矣。上曰, 受單中又當抄出以下, 亦不必及今爲之, 中人輩則不以揀擇例爲之矣。仍命次對爲之。福源曰, 右相以隷儀進去, 未及入來矣。仍奏曰, 頃因前掌令李師曾上疏及忠淸前水使李延弼所懷, 海美縣船艙移設於洪州西倉面沙器浦便否, 令道臣躬審形止, 論理狀聞後稟處之意, 覆啓, 分付矣。卽見忠淸監司金光默狀啓, 則以爲西倉浦, 三面接海, 四時受風, 固非藏船之所, 亦無掘浦之路, 移設一款, 初非可論。沙器浦則無一汊港, 直是茫洋, 潮落流沙, 便爲陵地, 俾得幾十百民力, 可鑿五六十步, 而鎭日衝擋[撞]之水, 易致潰缺, 海美·洪州兩邑守令, 不無甲乙之論, 而終不如仍舊貫之爲便, 船艙移設事置之, 仍於本縣船艙處, 待明年秋成, 掘浦藏船事, 請令廟堂, 稟旨分付矣。船艙處所, 本多異同之議, 而當初設置, 必擇便宜之地, 若非十分的見, 其去故就新之有利無害, 則有不可輕議變遷, 道臣論理, 儘有意見, 移設一款, 置之。待明秋淈浦[掘浦]事, 依所請另飭該邑, 着意擧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將臣之意, 何如? 善復曰, 臣則未及目見其設艙處, 而今若修築設置, 則似勝於前矣。柱國曰, 所謂掘浦, 別無利矣。雖曰設置船艙, 而不過一二年, 若有海溢之時, 則別無異於前矣。有大曰, 臣亦未及目見其移設處, 而雖一二年得效, 而利則大矣。善復曰, 臣以此事, 年前仰陳一疏矣。上曰, 予亦記有矣。福源曰, 前因武兼金貴澤所懷, 耽羅移粟時土産雜物, 移納于羅州濟民倉便否, 令道臣往復該牧, 論理狀聞之意, 有所行會矣。卽見全羅監司沈頤之狀啓, 則枚擧三邑牒報以爲, 駕海之路, 經過七山險洋, 多有臭載之患, 故一島民情, 皆願移納於羅州, 且濟民倉, 近因糶糴於各邑, 百餘間倉舍, 一倂空虛, 羅舖元穀之散在各邑者, 雖盡數移儲, 亦無狹窄之慮, 在官家無創始之難, 在島民免涉險之危, 依該牧所願, 涼藿分俵, 除却湖西九邑, 換定羅州附近, 以爲分數俵賣之地事, 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經涉險洋, 不但臭載之可惜, 實關民命之安危, 三邑論報, 皆以移納爲便, 道臣狀聞亦以依施爲請, 其在軫念之道, 宜無持難之事。而羅里舖設置旣久, 規模已成, 變通之擧, 恐難容易, 且羅州附近, 皆屬歉荒, 創設之初, 似多不便, 更令道臣, 詳問便否於羅州諸邑, 參量事勢, 論理狀聞後, 稟處, 何如? 上曰, 曾經道伯, 各陳所見, 可也。左參贊金魯鎭曰, 羅舖濟倉, 均爲耽羅救荒之備, 而雜物船運, 旣有遠近便否之別, 則以此移彼, 恐無創設難易之可言。且湖西九郡之散賣, 亦爲越他境貽民弊之端, 羅州以下諸邑民情, 如不以爲難便, 則依狀請移屬濟倉, 似爲兩便, 俄於賓廳, 亦以此酬酢於大臣矣。行戶曹判書鄭一祥曰, 羅里舖倉, 蓋爲接濟耽羅而設也, 而島民聞多臭載之患, 至有移納之願。湖西九郡, 若無所害, 羅州近邑, 皆以爲便, 則移屬於濟民倉, 似無所妨。禮曹判書徐有隣曰, 羅舖穀物, 散在各邑, 臨陂·羅州, 別無異同, 湖西九郡所受涼藿, 羅州等附近邑, 若皆願受, 不以爲苦, 則取便移設, 有利無害。此一款, 更令道臣, 詳探物情後擧行, 恐合事宜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福源曰, 此外別無稟定事, 諸堂中有所啓者, 使之仰奏, 何如? 上曰, 唯。善復曰, 鑄錢自今始役, 而向因戶判筵奏, 監官中安昭, 見在罪中, 故不得一體監董矣, 渠之所罪, 是占便之一事, 不可因渠之所欲而置之, 使之董役, 何如? 上曰, 從便爲之也。自何日起火耶? 善復曰, 以十九日起火矣。上曰, 當此之時, 想必有錢荒, 果何如? 而各軍門價布, 若以錢代納, 則八道錢路, 想有倍艱於前矣。柱國·有大曰, 此則不然矣。雖以錢代納, 而不是藏在軍門, 卽皆散出, 故猶勝於原捧時矣。命就座。思穆曰, 本廳物力, 自來凋殘, 軍校支放, 參用雜穀, 故以一年各屯稅船運放下, 今因畿伯狀啓, 竝爲執留該邑, 給價補賑云矣。曾於癸卯, 以逐朔放料之資, 勢難推移之意, 自廟堂覆啓蒙允, 獨於今年, 行此癸卯所無之例, 則不但需用之難辦, 來後之弊, 不可不念。依前輸納本廳, 何如? 上曰, 令廟堂草記稟處, 可也。出擧條 思穆曰, 本廳今年當捧耗條及各樣需米, 爲四千一百石零, 雖在常年, 輒致塗抹分排, 今於畿伯年分狀覆啓後, 還耗需米兩名色停退之數, 將至八百石之多矣。其餘以錢代捧者, 明年糶糴, 自可立本姑先留庫中取用, 以爲支放之地, 而至於停退條, 宜有別般區劃之道, 下詢處之, 何如? 上曰, 此亦令廟堂草記稟處, 可也。出擧條  上曰, 工判事過矣。再昨入來, 故予果悉諭, 而此則事體所在, 不可無申飭矣。福源曰, 聖敎至當矣。仍奏曰, 有司堂上趙時俊, 前後下敎, 昭晣無餘, 勉飭備至, 日昨籌坐, 亦旣來赴, 而今日賓對, 懸病不進, 處義未免太過, 事體殊涉未安, 從重推考, 申飭行公,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今則昭晣, 至矣盡矣。若又一向引執, 則便同更要昭晣, 此於分義所在, 豈不甚如何乎? 蓋從宦之臣, 一逢入言, 輒皆若是引執, 則終無束帶出仕之人, 此甚過矣。福源曰, 昨日來會本司時相見, 而不敢晏然行公爲言矣。福源曰, 近聞將臣之言, 則今番諸道保米, 或停退或代錢之故, 前頭支放, 萬萬罔措云。軍門形勢, 實爲可悶, 且以朝家事體言之, 災年施惠, 亦有分數, 毋論分等之高下, 一例寬恤, 無所區別, 終欠綜核之政。臣意則三軍門保米之停退與代錢, 只尤甚邑之次邑尤甚·之次面施行, 其餘則勿論似好, 故敢達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李晴進伏。上曰, 向因此玉堂之章奏, 竹浦引水事, 予果巡山時, 空然作半日行役矣。曰, 臣有區區所懷, 敢達矣。國之有臺閣, 猶人之有耳目, 耳日之於人, 不可一時無者, 而臺閣之於國, 亦不可一時無者也。今之居臺閣者, 雖不得匡君德而裨世道, 以盡淸朝耳目之責, 而顧其職則莫重, 雖於平常無事之時, 固當扶奬策勵, 以爲廣聰明之道, 而況今亂逆層生, 懲討時急, 臺閣之責, 在近日尤重。而筵奏之際, 或有過加摧折, 牌招之啓, 幾至累日不下, 殿下之視臺閣, 無異冗官, 故臺閣之自處, 亦無異於漫職, 以至今日賓對, 無一人登筵者。違牌之諸臺, 雖未知情病之如何, 而此莫非殿下未克禮待之致。伏願繼自今, 益軫優待之道, 俾盡恢言路廣耳目之方焉。上曰, 言則是矣, 當留意矣。出擧條 曰, 蓋爲人臣者, 不可與逆共戴, 天地之常經, 而乃今蔡濟恭之逆節難掩, 廷臣所共知, 殿下一向庇覆, 終靳允從, 臣實慨然矣。上曰, 此則不必更提, 向日筵席, 已悉諭, 而第一件事, 旣已不忍言, 置之禁令, 第二件事, 予旣質言, 第三件事, 亦旣脫空, 而近日賓筵, 每每以此煩陳, 此亦紀綱所在, 向者徐浩修, 以面質事爲言, 故予以爲駭然矣。予旣質言, 而大抵此擧, 予豈得已也? 左右思量, 終無好道, 故不得已有所下敎, 雖是無於古例, 而旣云自上質言, 則在下之道, 固當奉信, 而以今日儒臣之所奏見之, 苟然塞責, 便成謬套, 若此之習, 予甚不取也。蓋予豈不知以文蹟, 頒示昭晣, 而筵敎亦云過當, 故姑置之矣。今儒臣, 若以予言謂無實, 第爲陳奏, 而言不可不愼, 須思量爲之。曰, 殿下每於察濟恭事, 廷臣若欲奏一言, 則輒皆摧折, 此非開言路之本意矣。上曰, 此非閑漫酬酢, 只擧其端也。玆事實係王綱, 所言深愼爲之, 儒臣以年淺之故, 不知事端之何如矣。一箇蔡濟恭, 予有何顧惜而若是乎? 一件是禁令, 三件是已爲脫空, 只有二件事, 而此則予旣以質言, 則儒臣, 將何說言及乎? 今日儒臣, 非不知嚴處, 而特以培養之故, 不爲處分, 卽爲就座。曰, 旣發所懷, 不可中止, 當畢陳矣。上曰, 十二日筵敎之後, 又聞俄者下敎, 焉敢更煩? 卽爲就座。福源曰, 人心物情, 一向若此, 是豈不悶然者乎? 上曰, 予非不知頒示文蹟, 而筵敎旣是過中, 故姑且不爲矣。今日儒臣之所奏, 自此庶得究竟矣。上曰, 慶尙道分等狀啓, 今筵, 因爲回啓好矣。福源曰, 此是民情大事, 不司率爾爲之矣。上曰, 然則有堂上一人, 就議大臣後, 更爲入侍, 稟處。天衡曰, 開城府失火民人狀皆事, 有後日入侍提稟事, 曾有下敎, 敢此仰達矣。上命書傳敎曰, 依前下敎, 各別顧助事, 回諭, 以臺諫牌招啓辭。上命書傳敎曰, 違牌都憲許遞, 與未差之代, 政官牌招開政, 以在京無故人差出, 待下批牌招署經, 以司諫宋銓獻, 納申禹相牌不進罷職傳旨。上命書傳敎曰, 只推, 更爲牌招署經。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