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憲府 書吏 金興謙 관련 刑曹의 草記
○ 洪仁浩, 以刑曹言啓曰, 因本曹草記批旨內, 憲吏事, 執藝之說可嘉, 不誠。罪在臺臣, 因官員事, 替治下吏, 亦如何? 所請特爲依施, 別監次知事, 請謁之後, 又不入番, 則具由手本可也, 當者科治, 可也。名以次知, 奴婢竝囚, 加此一等, 親屬當捉囚, 又加此一等, 正妻當捉囚, 其流之弊, 將至於虧壞金石之典, 當該承旨從重推考, 當該司謁捉來囚禁, 待下敎杖贖放送。政院若此, 則他各司可以反隅, 近來次知囚禁之法, 奴屬外親屬及正妻, 或有越法囚禁之事乎? 卿其限年條詳査溯考草記, 如無文跡之可據, 此弊有無, 査問獄屬, 明日草記可也事, 命下矣。司憲府書吏金興謙, 依傳敎放送, 司謁金忠大, 捉囚而杖贖, 則更待下敎擧行計料。各司次知囚禁, 奴婢外親屬或正妻囚禁與否, 凡係一時次知囚禁之類, 臣曹與獄署, 皆無文跡留置之規, 故溯考無路, 招問獄署諸吏。則以爲, 次知囚禁之法, 囚徒中奴婢則稱奴婢, 而其餘則但稱次知, 親屬與婢夫廊漢, 元無名目載錄之規, 故今無追記之道, 而無奴婢則以親屬爲次知者, 無論久近, 容或有之云。大抵正妻囚禁一事, 先朝丁亥受敎以後, 至今遵守, 不但一時次知而已。雖犯重科逃躱之類, 初無一番犯禁之事, 而至於親屬, 則各司一時次知囚禁時, 亦似有之, 而犯重科逃躱之類, 前後相望, 故法司之替囚親屬, 刻期督現, 便成謬例。臣亦未免循襲, 不啻累次, 不勝惶恐之意, 敢啓。傳曰, 法禁稍久則必弛, 申申修明, 乃爲悠久之道, 況先朝受敎, 所重何如? 載在續典, 信如金石, 正妻雖無囚禁之事云, 而親屬囚禁, 決知其不能區別, 今欲一一査實, 徒近紛挐。雖付之昧爽以前, 此後因其夫替囚正妻, 因其子與弟, 替囚父與兄嚴禁一款, 更加修明, 犯者, 官員以制書有違律論, 而獄官執告政院, 掩置不告者論罪等事, 一依續典受敎遵行, 仍以此批旨, 令廟堂申飭, 各司, 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