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656책 (탈초본 88책) 정조 13년 5월 6일 임술 28/36 기사 1789년  乾隆(淸/高宗) 54년

趙衍德, 以備邊司言啓曰, 前大靜縣監朴尙春北道弊瘼上疏覆啓批旨內, 每於本道邊倅事, 欲一詢問定式而未果。在前則銓官, 猶多恢公之人, 故間有爲官擇人之效, 近來反是, 了了武弁有勢閥者之差送北邊者, 卿等果見之乎? 吏才雖不關於勢閥, 而其愼前程顧身名, 必勝於迫年限至單寒之類。此後本道邊地守令武臣窠, 別樣擇差, 必令準瓜, 而屢考居最, 間無貶題, 則直陞防禦, 著而爲式似好, 而自某某岐出送, 方可謂擇差乎? 連上準瓜陞擬一款, 亦果何如乎? 卿等問于銓官·武將, 仍具意見論理, 指一草記稟處事, 命下矣。依下敎, 問于銓官·武將, 則前兵曹判書鄭好仁以爲, 北道守令, 近年以來, 多不擇差, 每以單寒之類, 苟然差送, 故貶遞相續, 迎送有弊, 爲其倅者, 亦無久志, 未有殫誠做治之效。今若各別擇差, 限瓜久任, 責其成效, 而其中治蹟特異者, 直陞防禦, 以爲激勸之方。至於擇差之道, 必取履歷俱備者, 而若論履歷, 宣傳官, 自是十分另擇者也。今後則以曾經宣傳官, 隨窠差送, 實爲極擇之道云。吏曹判書李𡊠以爲, 北關邊邑, 地旣敻遠, 邑皆殘薄, 故武弁之有勢閥者, 擧皆厭避, 銓曹之所差遣者, 輒歸單寒, 有太守之名而無太守之實, 故纔經周朞, 必欲圖遞, 雖至貶罷, 尙以爲幸, 則其何以治民而卽戎, 捍邊而衛內乎? 是以辨通之論, 出於北人者也。然而若自副正以上曾經者爲限而擇差, 則其外雖有可用之人, 未免沈屈, 固不可以此岐爲限也。若以準瓜而屢考居最者, 直陞防禦, 則邊倅數多, 防禦窠窄, 曾經他道邊地者, 終歸淹滯, 亦不可以此定式也。臣向於按道也, 探知邊邑民情, 則皆謂以吾俗貿貿, 願見文倅云。然則北邊守令, 必以文武交差, 而又以有履歷有地閥者, 各別擇差, 瓜限之前, 絶勿陞移, 使之久任責成, 則文倅恥見侮於武倅, 武倅恐露醜於文倅, 互相維持, 自當淬礪, 而毋論文倅·武倅, 治蹟最著者, 令道臣別具狀聞, 以爲擢用之地, 則邊民賴而懷保, 邊防得以鞏固云。前御營大將李柱國以爲, 爲官擇人之道, 固不在於勢閥與單寒, 而惟在於其人, 銓曹之用人, 不必專差勢閥之人。然而顧忌身名, 愛惜前程, 勢閥武弁, 頗勝於單寒年老者, 果如聖敎。以有地閥·有履歷·有才諝者, 擇送必令準瓜, 誠爲恰當, 而陞擬防禦一款, 多有難便之端, 防禦不過七窠, 北道邊地, 則多至十餘窠, 若以準瓜後陞擬於防禦, 則他道之已經邊地者, 無望參擬於防禦, 此是行不得之事。就中五考居上準瓜之人, 銓曹自可裁度檢擬, 不必以此定式似好云。前訓鍊大將徐有大以爲, 近年以來, 北關邊邑, 多不擇差者, 蓋由於勿論某岐, 陞資甚多, 一經營將, 則便同循次差遣, 其間雖不無可取者, 率皆乏堂下之履歷, 無外邑之試效, 故民邑受弊, 遞易頗仍, 誠如言者之所陳矣。自今另飭銓曹, 必以有地閥具資歷之人, 各別擇送, 旣差之後, 毋得圖遞, 若能準瓜, 則其爲效益誠多矣。至於仍此而陞防禦, 雖出褒勸之政, 亦多掣礙之端, 俱是揀選, 均有聲績, 則其中自有可爲者, 若或分窠而爲式, 則他處邊地之已經者甚夥, 亦豈無向隅之歎乎? 此則惟在銓官恢公之方云。摠戎使李漢豐以爲, 北關邊倅之多不擇差, 苟究其由, 則與西南邊窠, 遠近豐薄, 極其懸殊, 故有勢力之類, 擧皆厭避而然矣。自今以後, 必經堂下三品履歷之有地閥年少惜身名者, 各別擇送, 似有實效, 而若因其屢考居最, 隨卽陞擬, 則從他經邊地之類, 必多積滯之慮。防禦差出時, 曾經北關邊倅之人, 連用二次後, 他道經邊地者用一次, 以此定式遵行, 則擇差之道, 庶可不期飭而自飭云。吏曹參判洪秉纘以爲, 北關邊地, 視他絶遠之故, 近來有地閥武臣之必欲圖免, 便成痼習, 而雖强赴者, 其意徒在於履歷, 纔過數考, 百般求遞, 以是民邑困瘁, 邊圉疎虞, 此不可不一番矯救者, 而矯救之方, 莫如久任責成, 自今如無大過, 準瓜前無或許解, 一以除數遞之弊, 一以示重邊之意。五考純褒, 聲績最著者, 直擬防禦, 則庶可爲奬勵之道, 而至若某某岐差遣, 則吏治能否, 不係於地閥有無, 恐乖官人以才之義云。前吏曹參議李祖源以爲, 邊地閫帥之階梯, 宣傳官·都摠府武弁之極選, 如欲擇差邊地, 當以宣傳·摠府兩岐爲準, 雖未經兩岐者, 亦豈無才具可合之人, 而欲防厭避之習, 俾作陞擬之窠, 則如是之際, 恐或有有勢者圖占居最之弊, 此一款, 似難輕議云矣。大抵北邊遐遠, 北俗强悍, 最是難治者也。是以爲守令者, 勢閥之人, 莫不厭避, 單寒之類, 未免差遣。滿瓜者絶罕, 徑遞者自多, 則不但爲弊於迎送, 無以責成於懷保, 此宜另擇守宰, 俾之久任, 然後可以綏我邊民, 固我邊守。若以訓副以上曾經者而擇差, 則是不過取其地處而已, 雖或有未經訓副, 而亦豈無人才可用者乎? 以此岐爲限, 固非選才之方也。若其準瓜而屢考居最者, 直陞防禦, 則爭冀進道, 不必厭避, 然防禦不過七窠, 亦未相當於北路邊倅, 則此外武弁履歷旣滿者, 於何陞遷乎? 以此爲式, 恐是難行之政也。蓋自中歲以來, 西北邊倅之純差武臣者, 亦非古制也。人之賢愚, 治之臧否, 雖不係於文武, 而若其交差之際, 不無維持之道, 此實爲矯弊之一端。自今以後, 一遵古制, 必以文武之有履歷有地望者, 另擇交差, 輒準瓜限, 而治績之超出等夷者, 令道臣別具狀聞, 特加擢用, 則各自奮礪, 不至謀避。以此定式, 俾有實效, 何如? 傳曰, 當初防禦直擬, 非不知此多彼寡。以七窠防禦, 雖欲議擬於本道邊地, 猶有多寡之別者乎? 然嚴其考績, 則連上而準瓜者絶罕, 定以某岐, 則文武, 當間差或分差故耳。今見收議, 諸說之矛盾, 俱有所據, 此等事, 不必務求更張之效, 惟在銓曹仍舊貫潤色變通之如何, 後日次對時, 令吏判指一稟處。萬一依前糊塗, 焉用銓長爲哉? 以此嚴飭, 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