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677책 (탈초본 89책) 정조 14년 4월 27일 정축 35/38 기사 1790년  乾隆(淸/高宗) 55년

○ 持平李敬心啓曰,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金壽賢, 依律處斷。請興陽縣爲奴罪人河翼龍, 亟令王府, 設鞫得情, 快正王法。請還寢李魯春, 絶島安置之命,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期於得情。請罪人寧鎭,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期於得情。請逆臣承烈, 亟正邦刑。請驥顯, 設鞫得情, 施以當律, 驥顯龜顯,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期於得情, 龜顯·二歲等七罪人, 竝令王府, 更爲捉囚, 嚴鞫得情, 快施當律。南海縣定配罪人吳大益之減死酌處, 臣固知我聖上追念乃叔之盛意, 而見贓旣至四萬餘兩, 則國法至嚴, 決難容貸。請南海縣定配罪人吳大益, 亟寢前命, 快施當律。國家之置臺閣, 豈徒然哉? 上而立殿陛, 爭是非, 下而糾朝廷, 論得失, 其不可人人而濫授也明矣。近來臺通, 雖曰淆雜, 亦豈有若高應觀之鄙賤者哉? 渠之服使賊, 無異傔僕, 已悉於銓官自劾之章, 臣不欲更汚筆舌, 而其父可賢, 以曾經倉監之人, 忽爲侍從臣父, 恩誥頒下, 大貽朝廷之羞, 決不可一日仍置。請高可賢, 超資敎旨, 分付該曹, 卽令還收, 高應觀多年郞署, 乞官於銓家故, 經銓之人, 無不識其面目, 而前亞銓趙鼎鎭, 其敢曰, 不識面目乎, 出自其口, 擧似政席, 無人不傳。則其敢曰, 漫不可否乎? 慌亂着急, 語不成說, 原疏還給, 臣雖未得見, 而傳說藉藉, 莫不駭怪, 請副司直趙鼎鎭施以刊削之典。修撰閔昌爀, 身爲經幄之臣, 勒捧邸人之錢, 過濫之杖, 駭悖之行, 傳播閭巷, 貽羞搢紳士大夫, 廉防掃地矣, 請修撰閔昌爀, 施以譴削之典。惟允之任, 其重何如, 而白師謹之闒茸, 具修溫之卑微, 南柱老之貪汚, 不愜物情, 請副司直白師謹·具修溫, 僉知南柱老, 竝改正於承宣之望。臺閣去就, 其宜審愼, 而前獻納李尙度, 昨肅今違, 擧措顚倒, 請前獻納李尙度, 施以不敍之典。監察之任, 卽古殿中御史, 蔭路淸選, 莫過於此, 監察蔡潤銓, 地處甚卑, 有乖官方, 請監察蔡潤銓, 換送他司, 以存古規。近來赦典, 每有徒流案爻周之命, 而爻周卽放送也。近聞名在丹書之類, 若蒙爻周之恩, 則便稱復官, 祠版籍單, 冒書職銜, 其爲壞隄防而駭聽聞, 非細故也, 請嚴飭金吾·京兆, 一一釐正。海門咫尺, 松禁至嚴, 又況事目新頒, 飭敎何如, 而近聞湖沿松禁, 萬萬解弛, 山多濫斫, 厥數夥然, 南來之人, 無不傳說, 事之寒心, 莫此爲甚。請令本道從實嚴査, 犯斫奸民, 依律重繩。當該水使, 啓聞論勘, 藩閫之任, 不輕而重, 或廉察一道之民情, 或主管列邑之軍政, 尤不可付之衰老之人, 國典年限之獨在守令, 而不在藩閫, 似涉闕漏, 易致僨誤, 請下詢廟堂, 藩閫兩任, 亦定年限, 俾無重任瘝曠之弊。新除授執義李思祚, 時在忠淸道忠州地, 請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答曰, 不允。吳大益事, 贓焉有四萬, 而不置之法乎, 酌處之擧, 不但爲世宥所謂用處文書, 不可以勒歸, 眞個入已故耳, 不允。高可賢官敎勿施事, 苟涉玷汚論, 其子期於不攻自破可也。雖論其父過矣, 不允。趙鼎鎭事, 判堂之諉於亞堂, 朝筵已出言端, 此言奚爲而至哉? 日前擧措, 殆相反於前日所知, 依啓。閔昌爀事, 苟有勒捧邸人之錢, 日前廟堂草記也, 何不擧論云乎? 過濫之杖, 駭悖之行云云。事近沒捉, 何不指陳某事某事, 置入於䵝昧之科乎? 不允。白師謹等改正事, 不允。李尙度事, 不過體例間事, 依啓。蔡潤銓事, 相持而連啓, 在渠莫如速出場, 卽爲相換, 徒流案爻周後, 冒書職銜釐正事, 旣有竝罪名爻周之命, 則與只命爻周姓名於配案, 差間, 今何必一一査出乎? 雖未知誰家何人, 旣書之祠版, 使之一一洗改, 則爲其子孫者, 心其所隱痛, 必有百倍於生前, 行遣非特曲念, 此等家情理, 以朝廷忠厚之風, 不必如是, 亟停勿煩, 湖沿松禁事, 有三閫, 指在何沿, 無論事實之, 如何? 旣曰, 松禁不嚴, 令政院, 問于爾處, 仍令廟堂枚擧, 行査藩閫年限事, 治績精力, 不在於年限內外, 此啓旣出, 必多引義者, 其爲瘝曠一也, 令廟堂, 指一草記下諭事, 依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