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子十月二十一日辰時, 上御誠正閣。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三使臣同爲入侍時, 行都承旨朴祐源, 右承旨洪義榮, 記事官李海淸, 事變假注書李廷顯, 記注官李宗烈·承膺祚, 右議政金履素, 判中樞府事吳載純, 知事徐有隣, 行兵曹判書洪檍, 漢城判尹金文淳, 吏曹判書李, 行副司直金尙集, 右參贊徐有防, 戶曹判書趙鼎鎭, 禮曹判書閔鍾顯, 行副司直徐有大·李邦一·李漢豐, 副校理沈興永, 掌令柳頤玄, 冬至正使朴宗岳, 副使徐龍輔, 書狀金祖淳, 以次進伏訖。宗岳等曰, 日間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宗岳等曰, 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宗岳等曰, 惠慶宮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履素曰, 凡係公會, 待漏趨朝, 實是恪勤之常分, 而今日賓對之命, 旣下於拜表齊會之時, 屢度催促, 尙不入來, 其在事體, 誠甚未安, 吏曹判書李, 兵曹判書洪檍, 竝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今日卿等, 旣因拜表入來, 故後日次對, 兼爲進定, 如有稟定之事, 陳達, 可也。履素曰, 此慶尙監司鄭大容狀啓也。枚擧龍宮縣監李正模牒呈, 以爲本縣還穀, 按簿査實, 則乙巳以後民間反作及吏奴反逋之混錄者, 各穀爲四千七百九石零, 而至於民間反作, 考諸穀簿, 溯其來歷, 實是各年舊還, 今若督捧, 則反致繹騷之端, 且該邑以被災尤甚, 民情遑急, 民還反作各穀二千四百三石零, 依舊還例, 姑令停退, 待年豐收捧, 吏奴逋各穀二千三百五石零, 與民間反作有異, 刻期畢捧, 各年監色等, 待其了殺, 照法勘處, 乙巳縣監韓鼎謩旣已身故, 而丙午縣監韓弘裕, 辛亥縣監閔光暹等, 不念國穀, 因循掩置, 其罪狀令攸司稟處爲辭矣。還穀事體, 何等嚴重, 而致有此多年反逋者, 極爲駭然。當該各年縣監身故外, 竝令該府拿問勘處, 至於穀物, 則民還反作之姑令停退, 吏奴逋欠之刻期徵捧, 道臣所論, 儘有意見, 竝依狀請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履素曰, 頃因海西道臣狀請, 蒜山等四鎭給債取殖條中, 指徵無處者, 量宜蕩滌, 兵營及各鎭需用之因此減縮者, 從長區處, 論報本司之意, 覆啓行會矣。卽見黃海監司李敬一所報, 則枚擧該兵使吳載徽所報, 以爲蒜山鎭元錢八百兩內, 可捧七十四兩零, 所已鎭元錢五百兩內, 可捧三十一兩零, 位羅鎭元錢七百兩內, 可捧二百五十八兩, 善積鎭元錢七百兩內, 可捧三百五十兩, 其餘皆是鬼錄, 沒數蕩減之外, 更無他策, 而兵營以此年年取殖條需用於支放者, 已盡蕩減, 無他拮据, 兵營餉穀, 數旣不少, 就此耗條中逐年限三百石許劃作錢, 則庶可補充於支放之需, 蒜山等四鎭, 旣失債利, 又減收斂, 會付還耗中折米限二十石, 自今年爲始, 永爲定式, 通同劃給, 以爲補用之地, 而蒜山鎭則以本鎭所在還耗中劃給, 所已等三鎭, 穀簿鮮少, 無以推移, 以各該地方所在耗條中, 劃給爲辭矣。海西各鎭之許多蕩債, 寔出軫念鎭民之德意, 而給代措劃之方, 今已就緖, 一依道臣所請, 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履素曰, 此數件事外, 別無緊急稟定事矣。上曰, 大臣姑爲就座, 備堂如有稟事者, 次次進前, 可也。有防曰, 雅樂卽是文廟社稷祭享時所用, 而器制乖方, 音律失譜, 其在事體, 萬萬未安, 今方起送解事樂師於燕行, 貿來者貿來, 學得者學得, 以爲隨訛舛校正之地, 而樂師行包, 在前則用堂下之例, 準給二千兩包矣, 近來以包政之苟簡, 至有半包給送之定式云, 而其所定式, 不獨指樂師而設也。且樂師之行, 非每年常有之事, 或間十年或間二十年, 今不必以此爲拘, 依前例以二千兩包出給之意, 自備局分付, 何如? 上曰, 書狀亦陳所見, 可也。祖淳曰, 凡此額外入去之類, 皆以半包施行, 已有定式, 則今於樂師之行, 恐不可遽然許之矣。有防曰, 書狀所陳, 非不知爲執法之論, 而樂師本是準包者, 且與每年入燕之類有異, 雖或闊狹於準包, 恐無不可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備堂如無奏事者, 臺諫進前, 可也。頤玄進前。上曰, 只擧末端, 可也。頤玄曰, 請興陽縣爲奴罪人河翼龍, 亟令王府設鞫得情, 夬正王法。上曰, 不允。頤玄曰, 請前掌令柳亟施遠竄之典。上曰, 不允。頤玄曰, 請伊日詣臺臺臣竝施刊削之典。上曰, 不允。頤玄曰, 請亟寢秋曹罪人柳師文放釋之命, 仍令王府設鞫嚴問, 夬正典刑。上曰, 不允。頤玄曰, 請前校理李晴, 亟令王府設鞫得情, 夬施當律。上曰, 不允。頤玄曰, 請前承旨李益運亟施屛裔之典。上曰, 亟停勿煩。頤玄曰, 請還寢兩重臣處分之命。上曰, 不允。頤玄曰, 日前僚臺之陳箚, 諫臣之處置, 皆出忠憤, 允得臺體, 實合奬詡, 不可摧折, 而竝被嚴敎, 尙在引避, 有損聖德, 亦關後弊, 請還寢大司憲洪明浩, 掌令權中憲, 持平朴孝成, 正言張至冕處置不允之批。上曰, 不允。興永曰, 臣有區區所懷, 敢此仰達矣。近以討逆之不嚴, 變怪層出, 今日世道, 可謂末如之何矣。臺閣請討之諸賊, 何莫非覆載間一日不可假息者, 而自上靳允, 自下爭難, 便成謄傳之紙, 反歸因循之科, 以此之故, 人心之陷溺, 日甚一日, 君讎國賊, 視若尋常, 凶醜不逞之輩, 至以臺啓何畏之說, 肆發於喉院公座之中。噫臺閣之啓, 乃是公議之所在, 王章之所寓者, 而凶徒之蔑視玩侮, 至於此極, 豈不大可痛心者哉? 付處罪人蔡濟恭奰慝之性, 凶譎之習, 根於天賦, 背馳公議, 眼無君父, 前後許多罪狀, 已盡臚列於三司之啓, 臣不必更爲煩陳, 而向日入侍時事, 筵中說話, 雖極嚴祕, 輿儓之賤, 莫不聞知矣。永僖以翼煥死友, 爲驥顯血黨, 擧世皆知, 公案已成, 而以其至親, 極力營護, 咫尺前席, 叫呶噴, 無所不至, 付處薄罰, 固不當施之於此等, 而特以其曾經大官也, 故合辭所請, 不得不循例爲之, 且海邑本非遠地, 而又不得準請施行, 偃便付置於畿甸一宿之地, 有若無故大臣之微眚薄過者然, 加以憫老尙忠之意, 恩言鄭重, 此雖出於我聖上好生之德意, 而刑政之乖當, 莫甚於此。三司荐棘之請, 實出共公之論, 而以其越次之故, 至有還下之擧, 群情之抑菀, 當如何哉? 大臣勘律, 雖曰有次序, 如彼之類, 決不可以常例處之, 且況自古人臣之負犯至重者, 雖經大官, 越次請勘, 已例亦多者乎。雖以昨日合辭事言之, 旣發荐棘之啓, 旋以遠竄改之, 揆以事面, 極涉顚倒, 臣卽當初參啓之人, 不無往復之事, 而第伏念, 先請遠竄, 繼以荐棘, 亦不害爲按例擧行, 故隨衆同參, 而兪音尙閟, 遽下亟停之批, 此固群下誠淺之致, 而臣愚死罪, 亦不能無憾於天地之大也。伏願聖上, 亟允三司之請, 以振王綱焉。上曰, 以其拯拔, 有厥罪名者, 倍於他人之遠竄, 等於他人之荐棘, 而足以振綱, 亦足以懲其私矣。出擧條 興永曰, 顧今大論方張, 懲討政急, 則凡在三司之列者, 固當沬飮前進, 設或有些少情勢, 有不暇顧, 合辭後新除諸臺之或在外或違牌者, 雖未知實故之如何, 而至於前司諫柳雲羽, 除拜幾日, 或懸在外, 或稱未肅, 末乃違牌, 顯有規避之跡, 其爲駭惋, 當如何哉? 大抵規避成習, 義理漸晦, 甚至韓致應者又出矣, 此則處分姑未下, 臣不敢請勘其罪, 而柳雲羽則亟施刊改之典, 斷不可已矣。上曰, 若稱情討罪, 則何必韓致應, 雖柳雲羽, 豈敢若此, 渠輩雖如此, 亦當嚴加處分, 日前合啓措語中抺下數句, 卽人臣覆載難容之罪也。明知其曖昧非本情, 則違牌不是異事, 然旣云在外, 還稱在京, 有若惟恐立跡之不露者, 此則萬萬駭然。司諫柳雲羽, 亟施不敍之典。出擧條 興永曰, 今日賓對之令, 出於不意, 臣亦蒼黃登筵, 在外臺臣之未及入來, 或非異事, 而第伏念, 昨日合辭, 未得蒙允, 則其在沬飮之義, 固當早朝詣臺, 期於得請, 而今日入侍, 只有憲臺一人, 莫重合辭, 未免闕啓, 如是而尙何望其忱誠之上格乎? 臣謂今日不爲詣臺臺臣, 一竝施以削職之典, 宜矣。上曰, 雖非合啓, 不參於拜表之班者, 是豈耳目之官, 糾正之意乎, 罷職, 可也。出擧條 興永曰, 臺臣處置之付之物論, 蓋欲採公議而然, 則本來法意, 不輕而重, 處置不允, 乃是稀有之事, 向日引嫌諸臺, 論其本事, 則皆出於嚴懲討之義, 臺啓堂箚之置之立科, 事理當然, 而皆下不允之批, 此非所以當初待物論之意也。伏願聖上, 亟允其出仕之請, 使之備員懲討焉。上曰, 不允。出擧條 興永曰, 向來入侍諸重臣處分還收之命, 臣實欽仰, 而至於兩重臣, 則罪名自在, 臺閣收還之請, 尙未蒙允, 揆以事理, 恐不當如是也。伏願聖明, 亟允臺啓, 還收兩重臣處分之命焉。上曰, 不允。出擧條 興永曰, 臣有區區所懷, 略效懲討之義, 而忱誠淺薄, 未得蒙允, 反躬自省, 不勝慙愧, 而今日入侍, 乃是大論方張之時, 則入侍臺臣, 宜有別般嚴討之擧, 而只達前啓, 伈伈退伏, 揆以臺體, 誠極寒心, 臣謂入侍臺臣, 施以罷職之典宜矣。上曰, 不允。爾之今日筵奏也, 名以侍從者, 曰以厥者彼者, 雖似率口之致, 難免不審, 爾則從重推考, 可也。出擧條 興永曰, 尹永僖黨逆之罪狀, 已盡臚列於臺啓之中, 此不可不頒布八方, 明其罪案, 亟行懲討之典, 而向日臺啓, 留中不下, 尙靳一字之批, 至於昨日小報, 原啓辭以不爲入啓書出, 其間委折, 雖未詳知, 而群情訝惑, 輿憤轉激, 伏願聖上, 亟允所請, 頒布其啓焉。上曰, 厥事到今, 實係世道人心處, 尹永僖姑無論, 雖永僖之奴, 不可置之人鬼之間, 思欲一番出場, 至於合啓, 豈成說乎? 名以禁令, 豈可乍施旋收乎? 出擧條 頤玄曰, 臣姿性鹵莽, 言議巽軟,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賓對有命, 冒沒登筵, 懲討方張之時, 只傳故紙, 徑先退伏, 致有儒臣問備之請, 其何敢一刻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勿辭, 亦勿退待。出擧條 義榮曰, 掌令柳頤玄, 玉堂請罷之後, 進前避嫌, 而不以請罷措辭, 誤以問備仰奏, 事甚顚錯, 極爲未安,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命書傳敎曰, 今日拜表, 兩司無進參之員, 憲府在外及疏批未下引避臺諫許遞, 與未差之代,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牌招, 先進去後謝恩。上曰, 掌令柳頤玄許遞。出榻敎 上曰, 三使臣進前, 可也。宗岳等進前。上曰, 卿等今作萬里行役, 必須好爲往來, 可也。宗岳曰, 臣方辭陛出疆, 下情耿結, 不可勝達, 暫許仰瞻天顔, 區區之望也。上曰, 唯。宗岳仰瞻訖。宗岳曰, 仰瞻玉色, 欣忭極矣, 臣之還朝, 當爲屢朔, 其間家國太平, 聖體萬安, 卽臣等區區祈祝者矣。上曰, 今番使行, 特以卿等擇送者, 意豈徒然。近日孔聖後裔之收錄, 實出尊聖慕賢之意, 孔子世系之刊行中原者及此外古蹟之可以考據者, 必一一得來, 覘國之道, 亦必善爲, 至於使行往來時, 許多流來之弊, 柵門出入時, 操縱索賂之習, 今番另加察飭, 期於釐正, 無或如前姑息因循之地, 可也。宗岳等曰, 臣等謹當仰體聖敎, 惕念奉行矣。上曰, 唐錢事, 曾有所敎, 依此觀勢善處, 而彼人若問我國行錢之事, 則不必隱諱, 以自箕子時行錢, 至今仍用之意, 據實直言, 可也。宗岳等曰, 聖敎及於先事之慮, 有此指敎, 誠萬萬至當, 不勝欽仰之至, 我國行錢, 已自箕子創國時始, 到今果無可諱之事矣。履素曰, 此事果合預爲講磨, 而臣等智慮, 不曾及此, 今承下敎, 實爲欽仰, 據實爲答於彼人, 果甚恰好矣。上敎宗岳等曰, 上副使及書狀許, 各有賜詩之擧, 須各領受齎往, 可也。仍命祐源讀宣後, 以次頒給。祐源奉讀御製, 賜上使詩曰, 乃叔乘槎問幾巡, 煩卿又作上行人, 淸名慣入燕中話, 賢尉之家有大臣, 所貴卿敦厚, 文章肯釣譽, 來時須點檢, 莫帶不經書。又奉讀御賜副使詩曰, 妙歲乘軒儼老成, 觀津家裏養高名, 東槎定爲華人重, 歸索應如去日輕, 八九胸呑遼野闊, 三千里視戶庭行, 今遊可作平生快, 不必臨歧動別情。又奉讀御賜書狀詩曰, 五世六專對, 忠勤人莫京, 後承趾厥美, 今歲膺玆行, 雪積曾餐苦, 氷餘舊飮淸, 往哉能覘國, 毋負使華名。祐源讀訖, 以次頒給, 宗岳等承受訖。宗岳曰, 雲漢昭回, 恩榮逈出尋常, 歡欣感激, 不知何以圖報, 臣等當奉往中原, 粧出誇耀, 仍爲寶藏, 傳之子孫, 使臣等子若孫, 世世生生, 思所以圖報此異數萬分之一矣。上曰, 在筵諸臣, 竝卽賡韻, 追送於慕華館, 可也。宗岳曰, 恩榮如是隆重, 區區感祝, 實難形容矣。履素曰, 此實往牒所無之聖世太平盛事, 傍觀亦且與有榮矣。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