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712책 (탈초본 90책) 정조 16년 12월 1일 을축 17/17 기사 1792년  乾隆(淸/高宗) 57년

○ 壬子十二月初一日午時, 上御重熙堂。湖南句管堂上入侍時, 右承旨金孝建, 記事官徐有聞, 記注官金良倜·承膺祚, 湖南句管堂上徐有隣, 以次進伏訖。上命書榻敎曰, 吏·兵曹歲抄入之。命書傳敎曰, 肄儀在再明, 薦俎官當爲備員, 決知其難强, 一向敦迫, 殊非優禮耆臣之意, 兼戶曹判書李命植, 今姑許遞, 今日政差出, 待下批牌招。又命書傳敎曰, 考績重典, 處分恩敎, 豈或以此引義, 以致愆限乎? 限內封啓之意, 下諭于湖南伯。又命書傳敎曰, 前左議政蔡濟恭, 向來責備之擧, 卽欲先從有樹立之此大臣不少饒改, 然後世道可靖, 鬧端可息, 人志可齊, 國綱可尊矣。白首元老之棲遑於荒郊積雪之中者, 凡幾日矣, 今當歲抄, 宜自大臣收敍敍用, 西樞處置政事, 當日爲之, 前監司鄭民始加倍之律。莫曰, 不諒其本心, 此人也, 故有此處分, 近聞頗多妄有闚度者云, 而何其誤料之甚, 此意已於金判府登筵時, 有酬酢矣。收敍之遲待今日, 亦有意焉, 結牒敍用, 仍任閣銜, 前判義禁洪檍, 前同義禁金履禧, 次堂之出自筵席者, 其所擧行, 無異諺所謂冷水, 則判堂未及別出意見, 不是大罪, 竝蕩滌敍用, 前知義禁徐有防, 語其辜負, 雖甚駭然, 究其委折, 亦非故犯, 何可一敍一否? 亦爲蕩滌收用。前承旨洪義榮以爲, 大臣之心, 惟首惟從, 多屈刑政, 不可循例點下置之蕩滌之秩, 爲先減一等, 前監司尹蓍東·沈頤之·閔台爀嚴法禁之意, 雖有處分, 同罪已敍之後, 宜有參酌, 竝給牒敍用。前知製敎尹致性·金熙朝, 大臣旣收敍, 特各給牒收用, 前中部都事李義述, 名雖首唱, 不過渠所自現, 其視推諉淟涊之輩, 若有激揚之政, 罪名蕩滌, 仍其職名。前摠戎使李柱國, 前牧使李昌會, 前北部令鄭昌謩, 前郡守鄭東杓, 前別提朴來祖·安金煜·張彦極·金世禎, 前縣監朴喆源, 前贊者李鍵, 前謁者張思恭, 前獻官申光履, 前營將洪健祚, 以上各減一等。前大司諫徐有成, 前監察鄭宅興, 前宣傳官朴文曾, 前僉使李元圭, 以上竝蕩滌敍用。前參判李義行, 前經歷李萬運, 前府使李達觀, 前監察鄭宅興, 前縣監趙廷瓛, 前郡守趙象存, 前佐郞崔鍚圭, 前府使鄭若淳·洪喜萬, 前萬戶李春燮, 前僉使李元圭, 前兼司僕將李敬大, 前羽林將李民秀, 前忠翊將李魯植, 前巡將崔禹鉉·朴孝晉, 前千摠申大坤, 前內禁將吳文常, 前局別將張翼大, 前忠壯將金碩振, 前忠翊將金鍾義, 前巡將李周爀·陳益載, 前護軍朴茂盛, 前兵使李章漢, 以上竝敍用爲只爲, 吏曹等傳敎爲良如敎。有隣曰, 此, 濟州牧使李喆運災實分等狀啓也, 備盡三邑穡事歉荒之狀, 仍以爲, 本州四面七十八里內, 稍實爲九里, 之次爲六里, 尤甚六十三里, 大靜, 三面二十八里內, 稍實二里, 之次七里, 尤甚十三里, 旌義, 三面三十八里內, 稍實五里, 之次八里, 尤甚二十五里。十分詳査, 分爲四等, 而各樣捧糴, 酌量停減, 留庫與當捧條中, 計除應下及來春種子, 計口磨鍊, 賑資不足米爲五千八百二十石, 而羅里鋪倉, 今則移付羅州濟民倉, 丁未以後, 更無移轉之擧, 沿海各邑中, 亦有推移區劃之例, 一依狀請數爻, 趁卽入送, 然後可無賑事間斷之患。凡干擧行, 固當一一稟旨, 恭俟處分, 而候風往來之際, 每致後時之患, 故一邊馳啓, 一邊擧行, 自是已例, 不得不援例擧行, 而停減諸條賙賑凡節, 條列于後, 亦令廟堂稟處爲請矣。其一, 舊還上一竝停退, 新還上逐戶査櫛, 以家計稍優者, 爲稍實, 料販資生者, 爲之次, 生涯難繼者, 爲尤甚, 以無依土者, 爲丐乞, 而丐乞之類, 新還上竝停退, 尤甚戶, 三分二停退, 之次戶折半停退, 稍實戶初不擧論, 期於準捧, 平役庫秋捧四斗米, 折半停退, 各寺奴身貢米, 每口二斗內, 減一斗, 男丁大同米每口五升內, 減二升事也。其一, 今秋當捧還上及時留庫穀計之, 則合爲一萬七千三百八十石零, 各項公料及開春種子磨鍊, 則賑資不過一萬四千五百八十石零, 明年設賑容入之米, 乃爲一萬八千四百石零。以今本土之穀, 較諸容入之數, 則不足爲三千八百二十石零, 而未及分賑, 必有顚連, 故不得已別巡加磨鍊, 則臘月排巡, 亦爲二千石, 元不足米三千八百二十石及巡條二千石, 濟民倉儲, 如或不足, 沿海邑穀中, 準此數劃下事也。其一, 丐乞飢民, 若以還上移轉之穀, 一例分給, 則日後難捧, 勢所必至, 營賑耗條中, 量入隨用, 自有已例, 今亦依此擧行, 無一民捐瘠之地事也。其一, 本島營邑, 初無需米磨鍊之事, 而今年畓租, 幾皆全損, 營邑災減米合爲三百五石零, 在常年準捧之時, 每患不足, 災減白米三百五石零, 沿海邑儲置米中, 考例劃給事也。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三邑里分等戶分等, 竝依狀請施行後, 錄諸條舊還停退, 新還分數停退事, 平役庫收捧四斗米, 折半停退事, 各寺奴身貢米, 每口減一斗事, 男丁大同米每口減二升事, 丐乞飢民濟活之資, 以營賑耗條中, 量入隨用事, 本島營邑災減不足白米, 儲置中劃給事, 推奴徵債防塞事, 亦爲依狀請施行。其中賑資穀五千八百二十石零, 分數稍過, 以折租八千石劃送而轉運時船隻等節, 令道臣另加申飭, 以紓朝家南顧之憂, 恐合事宜, 而大臣時未登筵, 議于大臣, 更爲稟處, 何如? 上曰, 民事爲緊, 何必問于大臣乎? 近以湖南穡事, 夙宵耿耿之時, 觀此濟牧狀啓, 島民顑頷之狀如在目中, 渠輩在不毛彈丸之地, 若遇飢荒, 仰哺者移轉之穀也, 雖以爲民必欲拯之心, 不忍不顧島民之急, 亦何必較挈於四千·五千之間乎? 皮穀一萬石, 特許移轉, 而今年本道秋還不敷, 以牟麥代送, 亦必有益於救荒, 以此意, 分付道臣, 交龜前悉心措置, 以其擧行形止, 陸續陳聞, 以紓南顧之念, 領運之差遣繡衣, 徒爲民邑之弊, 道內沿邑, 刻明解事不設鎭處守令, 定差員督運事, 分付, 自今至還泊之日, 無非一念懸懸之時, 何拘常例乎? 發船都會官及濟州到泊處海神, 別爲設祭, 以冀利涉穩旋, 牲幣十分精備, 卜日設行, 祭文當親撰, 以此分付道臣及牧使處, 今日令句管堂上, 召問濟州人, 該島事情, 尤可知之, 該牧·判官滿瓜者, 限麥秋仍任。濟州民人領運上來者, 亦令賑廳, 給回糧, 該曹給襦衣, 本牧朔饍·物饍方物, 限麥秋停免, 各司所納及各處奴貢當年條, 竝蕩減, 至於榧子·白蠟, 或用於祀典, 或用於軍需, 此則令牧使, 從便貿取, 公穀會減, 過麥秋封進事, 分付, 可也。出擧條  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