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720책 (탈초본 91책) 정조 17년 8월 30일 경인 19/20 기사 1793년  乾隆(淸/高宗) 58년

○ 癸丑八月三十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行左承旨徐有大, 假注書洪樂游, 事變假注書李弘達, 記注官承膺祚, 記事官徐有聞, 右議政金憙, 行司直李文源, 戶曹判書沈頤之, 右參贊洪秀輔, 兵曹判書鄭好仁, 行副司直徐有防, 吏曹判書金思穆, 禮曹判書閔鍾顯, 行副司直李秉鼎, 刑曹判書李得臣, 行副司直李敬懋·李漢豐, 行大司成沈煥之, 大司憲曺允大, 行大司諫林濟遠, 副司直尹行任, 司諫魚用謙, 校理尹致性, 副修撰高宅謙, 以次進伏訖。曰, 日氣漸涼,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曰, 日前因有司堂上跋尾事, 伏承致慨之敎, 下情惶悚, 歷日靡已, 莫非臣等無似, 不能董率之致。領·左揆病未赴坐, 苟求厥由, 罪實在臣, 尤切惶悚矣。上曰, 過矣過矣, 跋尾中剩語, 前後申禁, 不啻縷縷, 而年少堂上, 忽於事爲, 每勤飭敎, 在卿等, 寧有一毫慨然之端耶? 曰, 次對係是日次, 雖已來會, 公事則果無一事可稟者, 臣來自北關, 有可以仰達者矣。永興本宮築筒, 事體重大矣。臣之待罪北藩也, 親爲看審於今年春巡之時, 則昨秋石築。極其完固, 而但石築之出於水面者, 或近二尺, 或爲尺餘, 尙不能與岸相齊, 今年則幸無大段之雨水, 而此後若値江水之大漲, 則石築之處, 雖無他慮, 石築以上之當初土築, 必將有頹圮之患。所當及今以石完築, 而昨秋役餘錢, 不過爲三百餘兩, 以此數, 萬無完築之道。本道今年加分耗中, 限一千石, 劃付永興府, 俾於秋末冬初, 卽爲始役完築之意, 分付道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文源曰, 卽伏見慶尙監司趙鎭宅狀啓, 則後漕倉漕船致敗委折, 査實馳啓, 而以爲, 密陽前府使李最源, 昌寧縣監洪景斗等段, 不有正供事體, 憑藉外受作錢, 一任下吏, 致此反弄。薺浦萬戶金光德段, 身爲領運差員, 沙工陪吏之自下作奸, 全不覺察, 不可以事屬旣往, 置而勿問。洪景斗罪狀, 令攸司稟處, 李最源·金光德, 前已勘處, 不敢更論爲辭矣。洪景斗, 自當依例拿問, 而李最源·金光德等之月前勘罪, 卽漕船之不善領運事也。今此現發, 卽稅穀之以錢代捧事也。事件各異, 不可以已經勘處, 置而不論, 一體拿問處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奸弊之無論, 始自何年, 朝廷當從現發者處分, 名以漕船, 焉敢以京貿二字, 登徹於道啓乎? 漕運邑都差使員勘律, 自有新定式, 至於李最源, 特簡, 何如, 則辜負如此, 何必拿問然後勘律? 稍遠地方移配, 仍施禁錮之典。領運萬戶金光德, 則如渠禁軍出身, 豈抗都差使員乎? 況因道·帥臣褒啓, 纔命分揀下送, 令不可不信, 更令道伯捉來, 嚴棍懲勵, 可也。出擧條 頤之曰, 日前因內司手本, 海南縣明禮宮納稅穀京貿事, 有自臣曹査出嚴懲之命矣。該邑監色, 捉來査實, 則本邑之以錢上送, 自京貿納之狀, 綻露無餘, 宮稅防納之弊, 法典自來至嚴, 而該邑之毋難冒犯, 萬萬駭然。此若不嚴處, 則後弊難言, 當該守令, 令該府拿問嚴處, 不飭之道臣, 亦爲從重推考。旣自京貿納, 則船價非所可論, 船價條及元穀不足數徵捧上送之意, 一體嚴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粒粒辛苦, 出自小民, 雖以本色上納, 猶慮其有弊, 御極之初, 嚴禁各宮納, 許多點退之奸弊, 至有革罷宮納之應式, 一依貢物例, 使之自戶曹分給。實惠未究, 奸弊如許, 甚至京貿二字, 至煩上聞, 革罷宮納之本意, 果安在哉? 到今惠澤, 可謂彼此不及, 寧不駭然? 無論奸弊之始自何年, 朝廷當先從現發者處分, 當該守令, 不可稟處而止, 爲先徒配, 仍施禁錮之典, 年數草記稟旨。此後以京貿一款現發, 則自納邑地方官, 漕運邑都差員, 皆用此律事, 載之該房故事, 禁府·刑曹受敎。以京貿一款, 昨冬次對, 有面飭於捕將, 則尙無捉納一漢, 論罪守令之擧, 如許捕將, 將焉用哉? 爲先緘辭從重推考, 令該曹發緘本招以聞, 卿曹及廟堂知悉, 以此擧條, 行會諸道, 俾知懲畏, 可也。出擧條 有防曰, 向因曠蕩之典, 落仕年久人甄復中, 筋力之可以上京者, 發關諸道, 使之起送矣。近日陸續來到, 而其中永興居同知金贊胄, 今年爲八十四, 而出身回榜, 適在今年, 唱榜等節, 令該曹依例擧行, 似好矣。上敎文源曰, 卿是曾經道伯之人, 筵退後招見, 使之依例回榜, 而凡百自卿營備給, 可也。文源曰, 謹當依聖敎擧行矣。上曰, 臺諫有新啓乎? 允大等曰, 新啓則無可達者矣。上曰, 兩司長官俱爲登筵, 而無一新啓云者, 誠爲慨然, 日後登筵, 無復如是, 可也。仍敎允大等曰, 旣無新啓, 出去臺廳, 傳啓, 可也。文源曰, 幸行有命, 臣以所帶軍門, 將爲留陣矣。先臣卽逮事先朝之人也, 臣以先臣之子, 忝在崇班, 不得陪詣本陵, 粗伸微分, 以公以私, 不勝悵然。臣所帶守使之任, 特許遞免, 俾臣陪往, 獲參駿奔之列, 卽臣區區之望也。上曰, 今聞卿言, 令人感動, 然重任不可輕遞, 且欲爲陪從之誠, 人孰無之, 則亦何以獨爲體諒於卿, 移授他人, 使之留陳乎? 上曰, 都承旨入侍。弘達出傳, 都承旨徐邁修偕入進伏。命書傳敎曰, 陵幸以初四日爲之, 令禮曹知悉。又命書傳敎曰, 元陵展謁後, 當親祭, 局內各陵展謁, 亦爲遣大臣攝行祭享事, 令該曹知悉。命有大書傳敎曰, 禮房承旨馳詣宗廟·景慕宮, 奉審摘奸以來。上曰, 陵幸隔日, 旗軍洗馬, 今番則置之。出榻敎  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