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723책 (탈초본 91책) 정조 17년 11월 24일 계축 26/27 기사 1793년  乾隆(淸/高宗) 58년

○ 癸丑十一月二十四日辰時, 上御誠正閣。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吏房承旨·右承旨·御史·接慰官同爲入侍時, 行左承旨林濟遠, 行右承旨洪義榮, 左副承旨金履成, 假注書鄭文始, 事變假注書李弘達, 記注官金良倜·承膺祚, 左議政金履素, 行司直鄭民始·李文源·延豐君李𡊠, 戶曹判書沈頤之, 右參贊洪秀輔, 行副司直徐有防, 禮曹判書閔鍾顯, 刑曹判書李得臣, 行副司直金持默·李敬懋, 訓鍊都正趙心泰, 行副司直李漢豐, 副司直尹行任, 大司諫金履翼, 應敎成德雨, 濟州御史沈樂洙, 接慰官尹悌東以次進伏訖。履素曰, 日氣稍寒, 勞攘之餘,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履素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履素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上曰, 御史進前。昨因濟州綸音及御題事, 殆同達宵, 政院之以今日下直入稟, 何也? 濟遠曰, 俄聞御史言, 則吏曹, 初無來問之事云矣。履素曰, 臣亦昨見御史, 而今日下直, 亦未聞之矣。上曰, 然則此是吏曹不善擧行之致耳。上敎樂洙曰, 日氣雖曰稍和, 當此寒節, 涉險重溟, 爲之悶慮, 善爲往來, 貪贓按覈外, 慰諭島民, 巡撫境內, 勿負特遣之意。先朝有韓億增故事, 而姑爲體面, 以御史差遣, 近來銜命之臣, 多不能對揚朝家德意, 而且以牧守言之, 不能盡誠於職事, 至有臺章。近觀本島儒生之居齋應製者, 其俗之文明可知, 御題玆以書下, 分三日使之應試, 待武士畢試, 試券上送, 而御題, 盛櫃尊奉, 使遐俗, 知有朝廷, 而綸音則當申飭完伯, 渡海前使之印送, 復命則待査啓回下爲之, 漢拿山致祭, 亦爲致齋虔誠, 可也。樂洙曰, 化民之分義雖重, 比諸贓汚, 輕重自別, 若其誣罔, 則所謂梁哥, 宜有嚴處之道, 而果如其言, 則李喆運, 自有當律矣。臣有區區所懷, 牧使兼察, 揆以事面, 實爲苟艱, 且臣自來情勢, 若非往役, 則誠難冒膺矣。上曰, 筵席, 何敢發情勢云云? 仍命書榻敎曰, 御史沈樂洙推考。上曰, 雖無前例, 特賜耳掩·臘劑, 必下去善爲之。仍命先退。上曰, 接慰官進前。沿路守令之不如法者, 論罪則可也, 三道邑宰之如是列書, 非書啓別單之體, 至於差倭事之如是張皇說去, 豈可乎? 悌東曰, 事係邊情, 故敢此附陳矣。上曰, 此在邊臣區處之如何而已, 豈煩朝廷乎? 別單更爲修整以入, 其中關係民事者, 令廟堂草記回啓也。命接慰官先退。上曰, 次對爲之。履素曰, 卽見江華留守尹師國所報, 則以爲, 本府今秋各樣當捧條米, 合爲五萬餘石, 彈丸小島, 偏被旱災, 準捧無望。庚戌辛亥壬子貿米錢, 限三分二, 特令以錢還捧, 使之次次貿米以納, 每年三道貿米之數, 合爲一千四百餘石, 而不計豐歉, 勒授民間, 故捧糴之時, 負逋之患, 無歲無之。兩南貿米錢, 每年不下二千餘兩, 而本府一年公用例下代作錢之數, 亦不下數三百石, 或有不時公下, 則又爲四五百兩。毋論例下與不時公下, 以其·所來之錢, 移給其價, 而米則勿許一石發賣, 竝爲移儲於軍餉, 勿令如前貿米, 則豈非兩便之道? 從今以後, ··三道年年所來貿米錢, 皆以本府發賣米代移給, 而至於未盡貿之餘錢, 留作戶南庫之錢, 自本司句管, 而或有以錢公下之時, 報本司後取用爲辭矣。本府穡事, 未免穴農, 且貿米條之以錢還捧, 亦多已例, 依所請, 限三分二許令以錢還捧。至於添餉錢之仍以本色需用事, 餉穀中旣有不得不作錢支放者, 則旣貿米而還爲發賣, 非但事甚無義, 貿米與發賣之際, 似不無生弊之端。此亦依所請許施, 而第錢邊留置之後, 那移取貸之弊, 難保其必無, 典守防奸之道, 令守臣嚴立科條, 論報本司, 以爲定式施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履素曰, 卽見全羅監司李書九所報, 則枚擧左水使曺命楫牒呈, 以爲, 各邑鎭所在風落松都數, 爲四萬一千餘株, 而定價八千九百餘兩內, 已發賣捧入之錢, 爲五千四十八兩, 而未發賣之松, 或委積山谷, 太半腐傷, 或落在峯頂, 無路曳下, 雖無價白給, 元無出力取用之人。今若分定居民, 勒令買取, 準充元價, 則收殺之難便, 姑捨是, 居民之貽害搔擾, 尤所當念。旣知其爲弊, 而一向强督, 有非所以軫恤民情之道云矣。當初發賣, 蓋出於散賣民間, 以爲利用厚生之意, 而到今發賣之數, 旣過其半, 且所餘者, 俱是朽傷無用。民不願買云爾, 則不可强令發賣, 餘數發賣一款, 置之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文源曰, 景慕宮舖陳簾帳修改, 當以何時擧行乎? 上曰, 臘享日, 告由修改, 可也。文源曰, 卽見廣州府尹徐有臣牒呈, 則以爲, 植木八邑, 壬子條停退還穀之在民間者, 今年勿捧事, 自巡營, 因特敎知委, 而本府之分給民間者, 皆是軍餉。至於元會還穀, 則都數只爲五百餘石, 故分給於細村一面, 而昨年停退, 不過百餘石, 其外二十面, 皆以軍餉穀分給, 故停退, 實爲五千餘石。今若依巡營回題, 只論還穀, 勿論軍餉, 則細村一面之外, 二十面之民, 獨未蒙一視之惠澤, 事甚斑駁, 實未知何以擧行爲辭矣。城餉體重, 當此稍熟之歲, 昨年停退, 固當準數收捧, 而今此植木邑酬勞之典, 誠是曠絶之特恩, 而廣民之獨漏於是典者, 恐不無向隅之歎, 故問于水原府, 則以爲, 本府還穀, 都是軍餉, 而壬子停退, 一竝勿捧云。廣州還上, 同是軍餉, 事當一例擧行, 而當此大登之歲, 全數停退, 於民還爲後弊, 臣意則折半停退, 折半收捧, 於公於私, 誠爲兩便, 軍餉體重, 下詢大臣處之, 恐好矣。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履素曰, 城餉事體, 雖與還穀自別, 而以無可停之還穀, 民見漏於一視之澤, 則不可無闊狹之政, 而如今豐登之歲, 軍餉之多數停退, 亦屬可悶, 折半停退之請, 恐或稍過矣。上曰, 同是植木之邑, 而拘於餉穀, 未霑一視之典, 其可乎? 依守使所奏, 餉穀未捧中折半停退, 可也。出擧條 有防曰, 珍島監牧官金在儉牒報, 以爲, 牧馬實數, 躬自都點, 則原摠馬一千二百七十六匹內, 故失馬爲二百七十一匹, 欠縮馬四百九十七匹計除, 則時存馬, 不過爲五百八匹云矣。馬政何等重事, 而今此欠縮與故失之數, 至於七百六十八匹之多, 揆以法意, 萬萬驚駭。前後牧官之掩匿瞞報, 以致馬群幾空之境者, 事極痛惡, 其在重馬政杜後弊之道, 不可尋常處之, 而時牧官金在儉, 到任屬耳, 亦旣査括以報, 則宜有參恕之道, 至若當該前任牧官等, 査出嚴勘, 準數追徵, 在所不已。爲先枚擧此意, 發關分付於全羅監司處, 別定査官, 欠縮年條及當該牧官等, 各別詳査狀聞後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鍾顯曰, 來正月初一日, 王大妃殿·惠慶宮親上箋文致詞表裏時處所, 以何處爲之乎? 上曰, 以仁政殿爲之, 可也。出擧條 漢豐曰, 露梁鎭之屬於臣營時, 有牙兵一百兵, 載錄於御覽軍案矣。今則該鎭, 旣已移屬於狀勇營, 不可仍置於禁衛營軍案, 季朔修啓時, 別將與牙兵, 竝爲減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昨已言之, 而領府事之言儘好, 除初試一事, 卿等以爲如何? 民始曰, 丙戌年兩次除初試, 而俗云私情, 實始於有初試之科矣。文源曰, 庭試之有初試, 實爲無益, 而大抵私情, 若用意於得人, 則臣意亦以爲, 以人報國之一端矣。上曰, 筵席豈敢以私情爲好等說, 仰陳乎? 卿則推考。仍命書榻敎曰, 備局堂上李文源推考。有防曰, 鄕儒若參初試, 則歸以爲榮, 出榜之時, 祕封之往來喧鬧, 亦爲飭慶識喜之擧也。得臣曰, 除初試徐徐考券, 大勝於卽日唱榜矣。上曰, 設應辦所於闕內, 出榜前無得出入, 此謂之侍食, 而予則以爲用情, 此反易於有初試之科矣。武科初試之只取三百, 果無太少之歎乎? 心泰曰, 此是最少前例云矣。上曰, 先朝丁卯前例如此, 何可增其數乎? 上曰, 見畿伯狀啓, 南陽倅事, 極爲驚駭矣。南陽小邑, 而其所行惡, 若是狼藉, 則如當大邑, 當如何? 若不直招, 當以贓囚例嚴囚, 嚴刑究問, 雖是同慶之時, 決不容貸, 禁堂知此, 各別嚴覈以聞。上曰, 禁堂皆備員乎? 心泰曰, 崔夢嵒, 方在外, 未肅拜矣。上命義榮書榻敎曰, 同義禁崔夢嵒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民始曰, 具紞事, 已略聞於前畿伯, 而以其徑遞, 未及論罪云矣。民始曰, 臣常有區區所懷, 適因言端, 敢達矣。法典中本無治贓之律, 凡有贓吏, 直斷以監守自盜之律, 贓與盜各異, 盜者, 卽指竊取公貨之類。贓者, 料理剖克之類, 冒犯贓汚之類, 未有不滿四十貫者, 若過此數, 則雖至千萬金, 亦皆同律, 故處按廉之任者, 每難於刺擧, 照律之際, 亦多難處, 終不免方便苟簡之歸, 法旣不信, 人不知畏, 臣意則法官就議大臣, 隨其贓之多小, 定其律之輕重, 似爲得宜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命履成書傳敎曰, 今下濟州齎去諭書, 傳于御史, 島中紙貴, 依例令完營印給事, 分付內閣。儒生則分三日試取, 而第一日先試詩賦, 第二日次試銘頌, 第三日又試論策之意, 預令諸生知悉事, 下諭于御史。上曰, 訓將進前。水原城役物力, 旣欲以兩營鄕軍停番錢布, 推移以用, 則將問其便否於兩營將臣而處之矣。御將何故不參乎? 心泰曰, 聞有拘忌, 而臣向與之相議, 則以爲, 在本營, 別無拘礙之端, 在鄕軍, 亦爲有益云矣。民始曰, 此爲公私兩便之端矣。上曰, 城役方略, 卿等商量其便否講定, 可也。民始曰, 此有主管之人, 然後鳩聚人材, 經營方略矣。上曰, 雖自廟堂主管, 而訓將姑爲擔當, 看作自己事, 善爲區劃也。上敎龍輔曰, 道路掃雪之役, 前已言之, 而依植炬例設契與否, 相議善處也。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