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727책 (탈초본 91책) 정조 18년 3월 3일 경인 10/10 기사 1794년  乾隆(淸/高宗) 59년

○ 甲寅三月初三日巳時, 上御重熙堂。禮曹判書同成均大司成入直閣臣入侍時, 行都承旨李冕膺, 左承旨李勉兢, 記事官鄭文始, 記注官金良倜·承膺祚, 同成均鄭昌順·徐有防, 禮曹判書閔鍾顯, 大司成鄭大容, 檢校直閣徐榮輔, 以次進伏訖。上敎昌順等曰, 日昨禮曹草記, 以御考試券事, 有所下敎, 卿等見之乎? 昌順等曰, 伏見, 而聖敎至當, 御考事體, 與他自別, 而與試官所考混用, 數十次, 御考試券, 一經會試, 則自在勿施之中, 事極如何矣。上曰, 昨有下敎, 欲詢問於館堂禮判而定式矣, 大抵此事, 宜有一番變通之道矣。昌順等曰, 若以此定式, 則在儒生輩, 亦爲多幸矣。榮輔曰, 昨因禮曹草記批旨, 有御考初試之類, 一番計除一次, 雖有十度初試, 許赴十次會圍之敎矣。御考時各年恩賜初試儒生姓名, 今方考出於本閣榜彙及四館謄錄, 而計次許赴, 旣出異數, 科場法條, 亦係至重, 其在嚴科規重事體之道, 不可無一定之式, 臣意則此後御考頒下後, 直赴及給分人, 略倣直赴帖之規, 自本閣隨卽成給帖文, 亦自本閣禮曹, 各爲成置案冊, 而今番慶科以前御考恩賜初試人, 皆屬令前, 自後科計減事, 亦當依今日筵中下敎擧行矣。帖文今方成給, 其中累爲初試者, 每次成給一帖, 以爲一科輒用一帖, 過科後來納帖文, 以爲自本閣爻周後啓稟, 一依殿試直赴帖例爲之, 恐合事宜, 館堂禮判, 今皆登筵, 下詢處之, 何如? 上曰, 館堂禮判, 各陳所見, 可也。同成均鄭昌順·徐有防, 大司成鄭大容等曰, 御考事體, 與他自別, 而一赴會圍, 混同勿論, 終涉未安, 日前聖敎, 誠爲至當, 今此閣臣之區別次數, 出帖憑考之說, 果有條理, 以此成節目遵行, 恐合事宜矣。禮曹判書閔鍾顯曰, 儒券御考, 實是稀闊之盛擧, 則今此閣臣館堂之所奏, 誠爲得宜, 恐當依此擧行, 而來頭御考初試儒生之赴會圍者, 以赴擧之意, 納帖文於內閣, 則自內閣憑考後, 知委臣曹, 以爲許赴之地, 而若不關由內閣, 則竝令勿施, 尤似完備矣。上曰, 皆依諸臣所奏爲之, 可也。出擧條 鍾顯曰, 今番謁聖榜目, 孔胤恒本貫, 書以曲阜事, 有下敎矣, 胤恒旣以此書塡榜目, 則諸孔氏之凡爲先聖之後者, 似當一體施行, 以此出擧條知委, 俾無異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昌順曰, 嶺南每年封進蔘, 漸不如古, 膠糊相付, 山家相混, 品樣之劣下, 已無可言, 而奸弊之層生, 誠爲可駭。今春等納蔘, 當爲二斤, 其中僅僅捧納者, 只是七兩五錢, 而此亦舊儲幾盡, 目下所用, 不可不預待, 故所捧之蔘, 亦非極品, 不得不捧納者也。且聞近來, 外以山蔘之皮糊縫, 內以家蔘之枝塡充者有之, 今日擇捧看品之際, 亦多膠付糊封之痕, 輪審之際, 自致析痕, 故詳細見之, 則決非元蔘, 明是塡補者, 御藥所用, 事體嚴重, 前後關飭, 不啻申明, 而道臣猶不能十分擇封, 品劣見退, 若是夥然, 巧僞弄奸, 猶復如前, 其不善封進之罪, 當自本院, 草記論罪, 而若其奸僞之日滋, 道臣亦難照察, 此後若有糊縫膠付, 塡充亂眞之弊, 該營看品審藥及該邑貿蔘醫生, 關問本營, 捉致刑曹, 各別嚴刑, 遠地定配之意, 出擧條, 知委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御藥事體, 非但嚴重, 況殿宮進御所用, 專靠於此, 則屢飭之下, 一味品劣, 揆以國體, 萬萬駭然, 一倂退捧, 使之寬限改色, 復或如前, 當該道臣, 施以卽其地勿限年竄配之典, 道伯若能誠勤, 豈有是也? 況所用之所重, 何如, 則豈待飭敎而動念乎? 尤爲無狀者, 是道伯之無異故犯也, 然品之優劣, 外此奸僞, 雖道伯, 亦何以盡知? 審藥等處置事, 依卿所奏施行, 今番領納之審藥, 爲先令該曹, 嚴杖定配, 年前亦有嚴飭者, 若或藉此退捧, 更徵於民間, 則守令之隨現重勘姑無論, 道伯當加等嚴處, 以此意一體措辭嚴飭, 可也。出擧條 冕膺曰, 五享享官分排塡差, 每多苟艱, 曾有蔭官堂上堂下中曾經牧府使人通融塡差之敎矣。此後則令該曹抄出, 付軍職循例塡差事, 定式施行, 似好,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冕膺曰, 寒食祭享時, 光陵·恭陵·順陵·長陵·永陵諸執事, 以隣近守令及驛察訪塡差事, 曾有下敎, 而以無文跡之故, 該曹眩於擧行云, 此後則依下敎, 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正至端午秋夕, 如値苟且, 亦爲草記通差, 可也。出擧條  命書傳敎曰, 禮房承旨馳詣懿昭墓, 奉審摘奸以來。上曰, 王大妃殿進御加味參夏湯一貼煎入事。出榻敎 勉兢曰, 御考初試人, 旣因閣臣陳達, 成給帖文事, 定式施行, 臣意則試考直赴給分人, 亦當有帖文矣, 武科則無論直赴殿試會試人, 榜出後自本院, 出給帖文, 自兵曹成置案冊, 臨科憑準許赴, 而獨於文科, 初無文蹟之可考, 任其赴試, 恐有違於嚴科規之道, 況今御考初試出帖文之後, 試考初試, 尤不可異同, 直赴殿試人, 不如武科之人數多, 雖不必擧論, 自今爲始, 直赴會試及給分人, 一依內閣帖文例, 自本院一一成給, 禮曹成置案冊, 每當赴試之時, 使之納帖文於禮曹, 以爲憑考之地, 如有有實故未赴者, 依元榜初試陳試之例, 京則呈于禮曹, 鄕則呈于本官, 轉報巡營, 報于禮曹, 自禮曹, 別修成冊啓下, 許赴後科, 過科後已赴擧帖文, 自禮曹, 亦爲來納本院, 以爲爻周後啓稟事, 亦爲定式施行, 恐合事宜,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如濟州等別遣御史試取, 直赴殿試者, 亦爲成給帖文, 可也。出擧條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