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738책 (탈초본 92책) 정조 18년 11월 23일 정미 9/9 기사 1794년  乾隆(淸/高宗) 59년

○ 副司直沈樂洙疏曰, 伏以, 臣生渡重溟, 實賴洪造, 誦念恩音, 銘心鏤肺。情急歸死, 擔曳登程, 幾至數旬, 纔到城外, 而行路添症, 冷疝衝心, 作一籧篨, 無以運身, 瞻望象魏, 替人納符, 惶隕踧踖, 無所自容。臣始因奉使, 仍忝守土, 誠不孚感, 遇災非常, 請穀之狀, 上貽宵旰之憂, 重煩沿民之弊, 咎則由民, 罪如不容。移粟之及期利涉, 實由宸心之格天, 船泊之後, 臣候風在北浦, 見父老人民, 有過峙穀之下, 輒皆攢手。昔宋湖州大饑, 民受移粟, 與長吏焚香祝天, 千載想像, 有足感人, 而臣親見之, 情弱易感, 見輒出涕。臣放船之日, 衆民之環擁齊訴者, 皆言聖恩, 至有內下, 死固無憾, 豈敢復要煩徹, 而惟言以目見之狀, 仰奏宸極, 一島喁喁, 將死之命, 或庶幾可續, 聲咽啁啾, 其言切悲。臣諭以沿邊凶歉, 無異島中, 萬斛轉輸, 實出於爲島民切至之聖念, 內下五千之穀, 特恩逈絶, 尤是陸民所未得, 爾等雖死, 有何加望? 申復明諭, 而槪以人口, 與穀數較量, 則六萬餘口以萬五千之穀數分排, 七朔賙賑, 鱗次加等, 雖非自初盡付, 而終始當付者, 要不下數萬, 移粟之外, 斷無粒補給之策, 其勢則島民太半, 必至塡壑。臣在候風館數十日, 聞旗義縣[旌義縣]一月所報, 死亡甚多, 以本縣尤甚之故, 白給分糶, 比他優數, 今無癘氣, 而死亡如此, 從後可知。臣登陸, 歷見沿邊凶荒, 在在慘目, 誠使島民死者太半, 更無移粟加數之望, 今其勢雖無以全活, 苟使一有不死, 此亦聖恩攸及。臣始以島中事受命, 當此萬民濱死之時, 苟有一分利益於民, 不可以遞職, 而不陳愚見。臣見島民擧多畜馬, 私屯之馬多者, 或近百匹, 有戶無田, 亦不下十數匹。今以百般求生之計, 船馬渡海, 欲爲換穀, 而不馴之馬, 其價甚少, 一馬換穀, 未滿一斛, 涉險謀生, 其計又左。島中之行地有用, 服習善步, 牝馬爲良, 而自古立法, 牝馬不許越海, 蓋以字息爲重也, 牝馬出陸, 一匹售價, 不啻十倍於生馬, 自前設禁, 雖是美法, 爲萬命求死, 人畜貴賤, 今無可論, 弛禁許賣。或慮因此有國屯偸竊, 而國屯則新鑄烙印, 標以分牌, 私出之馬, 別有烙標, 則此無可慮。臣意自今至明年麥前, 許以牝馬出陸, 則人人之各自謀生, 以馬換穀, 似不下屢千餘包。此路一開, 亦慮尋常凶歲, 援以爲例, 有違法意, 而今年大無, 卽是百餘年一有之大災, 此不宜援引爲例, 申嚴法禁, 則一時求急, 亦害法意也。臣於今年, 見板賣[販賣]米舶, 前後陸續於春夏者, 殆爲五六千石, 島民賴活, 半在於此, 嶺南·熊川·泗川·晉州等地, 亦有爲採大鰒, 裝船載米而來者甚多, 蓋以售利島中, 有倍於他地故也。明年無論某道, 遍多凶荒, 米商之來, 比於今春, 必至全減, 而商販亦不必永絶。臣意則三南沿海商船載穀入島中者, 使各其邑考察, 別施蠲役之典, 以開趨赴之門, 則必有其效, 有勝於累千石移粟之加給矣。臣仰念宸心, 爲島民至誠惻怛, 移粟內下之特敎, 有感豚魚, 一夫塡壑, 惟恨恩澤之未究, 妄陳愚見, 冀有一分之效, 惟聖明裁處焉。臣於春間奏狀, 妄陳移倉事, 臣之愚意, 只以島陸轉輸之勞, 冀爲便利之方, 而實不知設施規模, 擧行便否矣。今於歷路, 見沿邑守宰, 語及移轉, 悉聞其弊, 雖非目下救急, 亦不敢不陳, 羅里浦始設, 亦有各邑分俵之名。而羅浦, 卽衆商輻湊都會之地, 多少移穀之以涼藿償納者, 該縣主管, 收捧涼藿, 詳定折價, 比穀數不啻優厚, 則雖有耗費, 換貿充穀, 綽有餘裕。各邑分俵之數, 皆自該縣區處, 貿穀出納, 民則不知自己丑以後, 始自巡營主管, 每當涼藿收捧監色, 來到監捧, 乙巳以後, 仍爲移設於羅州。所謂濟民倉, 常爲枵然之一空舍, 元無一包貯穀, 而列邑區劃移轉之穀, 方當輸送, 勞苦已極。及其涼藿分俵列邑, 裝船受來於羅州, 量民戶口分給, 則所謂藿物, 一耗於營監色, 再耗於邑監色, 一束之藿, 分裂散縮, 一戶所受, 不過爲一時羹具, 而及秋徵穀, 爲數十倍。藉令衆民所受之藿物, 初無耗費, 畎畝之民, 不習販賣, 藿物自歸銷耗, 穀包無異空納。況其所謂藿物, 初不相當, 畢竟則白地納穀, 移轉簸揚, 見縮之數, 亦爲加徵, 沿邊之民, 聞移轉二字, 擧皆失心。聖朝爲島民優恤之政, 爲弊至此, 營裨捧藿, 號稱腴任。此等之弊, 何事不有, 而移穀捧藿, 弊至於此, 則尤爲痛心。古人爲法, 周便完厚, 量度地利, 斟酌物情。非不知移轉程途之頗遠, 而羅浦設倉, 爲其捧藿, 易於貿遷, 不撓民而充穀有餘也, 非不知巡營管攝, 稍重事面, 而的知其中間耗費之難防, 專責該縣之主管出納, 但使島民, 仰哺凶歲, 而詳定之法, 穀價不踴, 又使該倉收藿, 常有餘於充穀, 島陸俱便, 無害於民。臣之始請移倉, 只爲轉輸, 而轉輸之弊, 猶是餘事。仍襲近弊, 竟不改施, 則島中凶歉, 比年間有, 十年之內, 移穀不下三四遭, 則沿邊陸民, 勢將弊盡, 羅州空倉, 誠無義意。移倉之議, 每患遠近邑分俵之爲難, 而一邑分俵, 爲一邑民弊, 二邑分俵, 爲二邑民弊。羅里浦則以七山之險, 雖不得復設, 無論某邑, 量其地勢, 商販輻湊, 易於貿遷之地。專責移穀捧藿之事, 設倉出納, 貿遷換易, 勿使營裨監捧, 則守令之畏憚巡營, 有勝於偏裨之私昵。字牧之官, 亦異於卑類, 永絶民戶分授納穀之規, 使沿民相忘於移穀之役, 亦使島民, 隨便往來, 受穀納藿, 如陸地外倉, 則濟民之倉, 名實始可以相符, 島陸之弊, 庶可少息。自今萬斛, 捧藿時量宜改施, 令道臣·廟堂反復爛商, 以爲救弊開利之地焉。臣千里歸來, 疾病爲祟, 有違反面之禮, 竟失復命之義, 行且尋鄕, 回瞻雲闕, 不勝隕越。乞被逋慢之罪, 以肅朝綱, 以安私分焉。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今見爾疏, 島中民勢, 可謂不見如見。諸般條件, 許令廟堂草記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