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781책 (탈초본 94책) 정조 21년 9월 10일 병자 28/29 기사 1797년  嘉慶(淸/仁宗) 2년

○ 丁巳九月初十日午時, 上御誠正閣。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右副承旨金達淳, 假注書呂東植, 事變假注書金銓, 記事官承膺祚·吳泰曾, 右議政李秉模, 兼戶曹判書金華鎮, 行上護軍金持默, 行大護軍李敬懋, 禮曹判書李時秀, 漢城判尹趙心泰, 刑曹判書趙尙鎮, 行大司成趙鎮寬, 行護軍徐龍輔·李書九, 漢城右尹李益運, 校理朴吉源, 以次進伏訖。上曰, 左承旨入侍。出榻敎 , 承命出傳, 行左承旨洪仁浩進伏。秉模曰, 日氣連好,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秉模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秉模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秉模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秉模曰, 元子宮小學進講, 今至第四卷, 睿學日就, 臣不勝歡忭矣。上曰, 繼講冊子, 將議定, 而師傅及右諭善, 俱在外, 當從速收議矣。上曰, 次對久未爲之, 而目今兩南民憂, 豈可一刻弛心乎? 今日次對, 使之爲之者, 此也。秉模曰, 臣於日前登筵, 固已悉暴衷懇, 而以情以病, 萬無供職之望矣。今日伏承傳敎下者, 身旣備位, 則有不敢偃然在家, 冒沒入來, 而下情悶縮, 不知所達矣。第伏念·之沿野民憂, 誠如聖敎矣。且臣之每所憂慮者, 濟州爲第一, 而伏見該牧使狀啓, 則七月之雨, 大有蘇枯之效云。其次則嶺南之東沿, 亦免大歉, 年分狀, 雖未及到來, 而大體則亦不到於移粟之境云。此兩處, 最所憂慮者, 而皆免大無, 誠不勝萬幸矣。雖以嶺南, 稱爲歉歲, 而廟堂不可徑先搖動矣。且道臣之秋巡, 似得其詳, 而馹路行過之時, 數斗落種之地, 或有陳荒處, 則見若一望蘆葦之場, 到處民人, 十百爲群, 遮路迎訴, 此所以歉歲之稱, 過於其實矣。蓋以農形狀領略, 則尤甚面里, 姑未知如何, 而稍實邑, 則可謂平年矣。大抵前年, 旣是均八路大有, 故推以貨殖貴賤之徵, 竊以今年爲慮矣, 諸路之得免大歉, 誠爲大幸矣。至於西北, 則年來屢豐, 皆無設賑之時, 而今又大登矣, 此後數年之間, 若或有旱澇之爲災, 則不可不預爲之備, 趁今穀賤之時, 諸邑舊還, 各別準捧, 以充年來減縮之數, 則可弛日後之憂矣。上曰, 幸行沿路邑當年耗條, 除減之後, 畿伯, 以營耗支放之不足, 有給代之請矣, 營耗之給代, 揆以國體, 不但不可而已, 況營穀不敢關由於廟堂, 則獨於給代, 豈可許施乎? 日前道狀與回啓之不爲嚴飭, 甚如何矣? 秉模曰, 聖敎誠允當矣。華鎮曰, 營耗給代之名, 誠非古例, 恐不可煩請矣。上曰, 摠廳穀乙卯加俵還穀事, 陽川等邑, 特以邑倅之登筵, 幸得除減, 而其餘數邑, 不以輦路邑倅, 不出擧條此等事, 蓋見牛未見羊, 不害爲仁術耶? 秉模曰, 事勢然矣。上曰, 大抵摠廳還穀, 甲寅年定式之後, 以二萬石, 分給各邑, 而乙卯春, 以民食之艱乏, 該廳從民願加分, 其後年年仍爲加俵各邑, 此是二萬石恒定之外, 昨今年年事稍勝, 民反以爲苦, 今幸民人等, 以此稱苦, 特命除之, 至於仁川, 則係是定式石數之內, 則混同除減, 抑似未及照察而然矣。若此則他邑, 豈無向隅之歎乎? 秉模曰, 此草記, 雖已啓下, 而姑未行會, 當改付標以入矣。上曰, 在前直輸山城之穀, 自近年以來, 分輸平倉, 則轉輸之勞, 比昔不啻半減, 而今又以添還爲弊云者, 揆以民習, 誠爲可駭, 而旣是輦路施惠, 故仍以從之矣。上曰, 今年舊還, 欲爲何以分排乎? 秉模曰, 諸路年分狀, 姑未上來, 當待其齊到爲之, 而兩南則舊還, 勢難分排, 而西北則不可不爲之矣。上曰, 舊還之蕩減與每年分捧, 無非虛文書, 而徒爲民弊, 故右相雖稱鍊達事務, 而舊還之以最久條請捧者, 反歸於吏奸之徒滋, 民惠之未究, 蓋舊還文券, 愚民無以詳知, 況其最久者, 尤何以知得乎? 此等事, 欲爲矯弊而反爲生弊之端矣。收捧不但如此, 雖以蕩減言之, 亦然。今番行幸, 各邑舊還之特命焚券者, 欲杜此弊故耳。秉模曰, 小民之納舊還者, 渠亦不知其年條, 只憑吏手所抄而納之者, 在在皆然矣, 今此焚券之後, 舊還名色, 吏雖欲容手, 而不可得矣。上曰, 次對爲之。秉模曰, 忠淸兵使金爔, 除拜已久, 而以其老母之病, 尙未辭朝, 情理旣如此, 則有難促令赴任, 今姑改差,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令該曹口傳差出, 待下批明日辭朝, 可也。出擧條 秉模曰, 訓將, 以病勢之難强, 呈狀者屢矣。上曰, 重任豈可輕遞乎? 秉模曰, 不但病勢, 且有切迫私情云矣。上曰, 私情, 何事? 秉模曰, 方營先山緬事云矣。上曰, 故將臣金聖應爲訓將時, 先朝特許其省掃, 此可爲授例矣, 有何靳許乎? 仍帶往來, 可也。仍敎持默曰, 先卿爲訓將時, 出去平丘, 轉至於春川, 卿亦知之乎? 持默曰, 未能詳知矣。上曰, 卿家事, 卿何以不知乎? 華鎮曰, 臣於日前, 奉審於義宮, 則門戶多毁傷處, 春間擇日修改, 何如? 上曰, 依此爲之好矣。華鎮曰, 本曹歲鑄本錢十萬兩, 因經費不足, 逐年取用, 今旣無餘, 而目下需用之錢, 亦甚苟艱, 不可不及今變通, 而在前如此之時, 關西稅小米, 請得補用, 已多其例, 限三萬石, 劃付賑廳, 作爲句管, 而穀物仍留該道, 取耗取用, 價錢, 自京廳, 移送本曹, 則穀簿可無減損之慮, 本錢亦有還充之道, 故已與惠堂, 有相議者, 而事係穀簿, 下詢大臣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秉模曰, 無論戶曹穀·賑廳穀, 其爲公穀一也。以錢換穀, 別無損益, 而關西穀簿, 近甚不敷, 故相金熤, 以小米區劃之請, 一切勿施事, 有所筵白, 重臣李命植, 以曾經道臣, 亦以此屢以爲言矣。今於相換之後, 賑廳如或請得取用, 則與戶曹之直爲發賣, 別無異同, 此則另加嚴飭宜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持默曰, 普賢峰補土處, 當於涼生後改築, 而連値公故, 不得爲之矣。今則日寒晷短, 有難始役, 姑待開春, 何如? 上曰, 年前改築後, 別無毁傷處否? 持默曰, 別無大段毁傷處, 而石築則略略頹圮矣。上曰, 改築則待春爲之, 而卿須從近往見, 可也。敬懋曰, 本局各道砲保所納, 俱係一營將校軍兵衣資奉足之需, 而近來外邑, 多不致意, 或拖至翌年二三月而不納者有之, 極爲駭然。今年則歲前畢納, 過限守令, 草記論勘之意, 出擧條, 申飭行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敬懋曰, 臣於大臣稟達, 雖伏承呈辭之敎, 而事係法外重任, 有不可仍帶往來矣。秉模曰, 訓鍊大將李敬懋, 旣蒙給由之特恩, 而意在辭任, 語近屑越,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心泰曰, 鷹峰來脈處宮牆北邊補土, 姑待春間爲之乎? 上曰, 聞近來所植之木, 春植者勝於秋植云, 然否? 心泰曰, 春植尤爲茂盛矣。上曰, 然則待春爲之好矣。上曰, 今番戶籍之失火者, 當爲幾卷? 心泰曰, 未滿二卷矣。上曰, 京兆事, 萬萬駭然矣, 獻民數於王, 王拜受之云爾, 則戶籍事體, 至重且大, 況其設廳, 無異都監, 則出於府門之外, 以致失火之境者, 是豈成說乎? 秉模曰, 近年以來, 戶籍移謄之時, 多有出於府門外之事, 便成謬例, 其所循襲, 誠不勝驚駭矣。書九曰, 日前以面里分等及抄戶事, 私爲往復於兩南道臣, 則皆以爲抄戶精詳, 而大體則分等爲便好云矣。上曰, 大臣以爲, 何如? 秉模曰, 臣則初以抄戶, 爲簡便要約矣, 其後詳聞事情, 則抄戶之法, 亦不無虛實相蒙之患, 民或有向隅之歎, 反不如分等之不失大體矣。上曰, 諸堂, 各陳所見, 可也。華鎮曰, 臣於待罪畿營時, 嘗爲分等之法, 則此誠有虛實相蒙之弊, 蓋各民田土, 未必皆在於所居之地, 或身在尤甚面里, 而土地則在於稍實者有之, 或身在稍實面里, 而士地則在於尤甚者有之, 以致奸僞先出, 彼此相混之境, 似不如抄戶之爲精詳矣。上曰, 田賦分等, 其來久矣, 蓋自禹貢時, 已有九等之法, 古則我國考績之法有九等, 而田政亦有九等之式, 至於年分之法, 敬差官勿送, 非古例, 而其外分等, 在前有許多層節, 尤甚之外, 又有尤尤甚等名色, 卿等亦見之否? 大抵分等之法, 易致災實之相蒙, 諸議以爲, 何如? 時秀曰, 無論分等與抄戶, 都在守令之能否, 若得其人而爲分等之法, 則抄戶, 亦在其中矣。上曰, 禮判之言好矣, 誠在守令之善不善如何耳。龍輔曰, 臣於待罪畿營時, 嘗爲抄戶, 則有勝於分等者。蓋分等之法, 不無奸弊, 若稍實面里, 則只以實戶入之, 而其不實之戶, 則不入於其中, 以此言之, 則似不如抄戶之法矣。書九曰, 抄戶之論, 亦非不好, 而大抵抄戶之時, 權在吏鄕, 存拔去就, 惟其所欲, 如是之際, 恐不無奸弊矣。益運曰, 臣在邑時, 嘗爲抄戶, 則果有實效矣。華鎮曰, 無論抄戶與分等, 此等事, 不必先自搖動矣。大抵民之奸僞, 有不可知, 厦氈之上, 此等酬酢, 雖爲深密, 而外方下吏, 或有聞知者, 虛實弄奸, 於是乎起, 此由於先知而預圖之致也。姑待年分狀齊到之後, 臨時行會, 意外出令, 則庶可爲防奸之道矣。上敎書九曰, 凡事欲詳細則反致相反, 雖不抄戶, 實惠下究, 則竝與面里分等而不爲, 只邑分等, 民可免於白徵, 惟在營邑之臣, 奉公之如何耳, 以此使兩南伯知之, 可也。華鎮曰, 兩南年事, 以大體言之, 則不必如是憂慮矣。秉模曰, 戶判所奏誠然矣, 兩南果不足憂慮矣。上曰, 備堂先退。仁浩曰, 昨日京兆堂上削職現告中, 前右尹李義駿, 亦入其中矣。李義駿, 除拜本職後, 間或赴衙, 而以冊子核正之役, 旣在除本仕之中, 則混入現告, 事甚未安。不察之當該郞廳推考, 原傳旨, 改付標以入,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