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783책 (탈초본 94책) 정조 21년 11월 20일 을유 23/25 기사 1797년  嘉慶(淸/仁宗) 2년

○ 丁巳十一月二十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藥房入診,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提調趙宗鉉, 副提調徐龍輔, 假注書呂東植, 記注官金良倜, 記事官吳泰曾, 檢校待敎李存秀, 右承旨李肇源, 假注書李允謙, 事變假注書趙碩章, 右議政李秉模, 行上護軍金持默, 漢城判尹李秉鼎, 禮曹判書李時秀, 吏曹判書沈煥之, 刑曹判書趙心泰, 行護軍徐有大·趙鎭寬·李漢豐·李書九, 大司諫李相璜, 司諫趙德潤, 獻納李羲甲, 正言鄭晩錫·朴宗京, 校理林漢浩, 醫官柳光翼·李周憲·朴春源·李惟鑑·吳仁豐·丁希泰, 以次進伏訖。秉模等曰, 夜來雪積, 朝氣甚寒,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秉模等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秉模等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宗鉉曰, 醫官旣已待令, 入診, 何如? 上曰, 置之。上曰, 次對爲之。兩南停退分數, 自本道, 尙未區別行關, 故民情大爲抑鬱云, 其間委折, 未知何爲而然也。自廟堂, 姑未往復於該道耶? 書九曰, 曾以私書往復, 則尤甚之次, 自該道, 已爲分排云, 然則其間想已發關, 而近來民心, 若聞停退令, 則不分尤甚之次之別, 當納者擧皆觀望, 爲邑宰者, 亦有難捧之慮, 故營關, 姑不出示而然也。秉模曰, 向來臺臣朴載德之見欺於下吏, 誤出風聞, 以致良民之侵害, 瑣謗之喧騰者, 貽羞臺閣, 實無餘地, 而儒臣論啓, 只曰竄配, 不曰極邊, 則該府之直以極邊磨鍊, 有違法意, 重臣李秉鼎, 詳知本事, 而亦以此爲言, 可知朝廷公議, 當該禁堂, 從重推考, 朴載德, 已經行遣, 恐有參酌之道, 故敢此, 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其在尊臺風救民隱之道, 全釋則太歇, 移定配所於內地, 可也。出擧條  仍命書榻敎曰, 當該禁堂, 從重推考, 慶源府定配罪人朴載德, 內地移配。秉模曰, 今年陞補, 旣有趁早畢試之飭敎, 而五抄後, 尙未設行, 通讀應講鄕儒之留滯, 亦甚可念, 大司成李義弼, 從重推考, 使之連爲設行, 而功令之體, 雖曰小藝, 亦足以賁國家之盛, 而近來一種小品之體, 壞却多士大雅之風, 句作則自稱淘洗, 而反歸噍殺, 筆劃則自稱淸姸, 而不免欹斜, 未見文從字順之美, 擧昧心正筆正之義, 轉相倣效, 日甚一日, 前後聖敎之發於中朝, 期欲回淳返樸, 一變至道者, 不啻耳提面命, 薦紳章甫, 庶幾父詔其子, 兄勉其弟, 仰承陶鑄作成之苦心, 而習俗之來已久, 丕變之效尙遲, 苟究其本, 則雖由於塾敎之不及古昔, 一時慕效, 亦未嘗不係於主試者之取舍, 取其醇正, 舍其浮靡, 明示好惡, 以定標準, 則儒生輩, 豈有背馳其所尙之理乎? 繼自今嚴飭泮長, 凡於考試之際, 先立自家權衡, 以正多士趨向, 持之悠久, 期於矯習, 而最易見最易變者筆體也, 初書筆怪而不改, 則施以警飭, 猶不知悛, 則施以停擧, 文體之一向外馳, 終不率敎者, 亦施極罰之意, 分付成均館,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仍敎秉鼎曰, 卿於明日, 與泮長偕往泮中, 設行陞試, 而曉諭諸生, 文體之輕姸浮巧者, 筆法之尖斜欹彯者, 一切嚴禁, 文體則固難猝地丕變, 而至於筆法, 則一見可知其典重欹輕, 不率敎者, 直置之落科, 如是而又復如前不改者, 決不可以士子待之, 惟在主司者倡率之如何耳, 予以不屑敎之意, 若是下敎, 卿等其可不着念擧行乎? 若主司者得其人, 則其效立見, 以此筵敎, 言于泮長, 招諸生立館下, 面面開諭, 俾有一變之效, 則此非卿等之功乎? 秉鼎曰, 臣則入泮申飭而已, 若其同參考試, 則有所如何矣。上曰, 是則似然, 第飭諭後出來, 可也。上曰, 奚特士子爲然? 近來小品之害, 不知至於何境, 朝廷爲四方之標, 而雖嘉善以下人, 間不免駸惑之患云, 此豈成說乎? 如是而徒飭士子輩, 無奈先後之倒着耶? 宰臣通政中, 若有一向如此, 少不悛改, 則雖禁錮, 可也。秉模曰, 不但宰臣通政雖崇品中, 果有舍正趨徑之習, 則斷不可仍置矣。上曰, 無論大小科, 所謂科作, 擧不成說, 此專在於主司者所尙而然也。大抵自己文識與考試眼目, 各有異焉, 雖不可一例責之, 滿庭多士中, 亦豈無一二人超等之作乎? 以抄啓言之, 近無興起樂赴之心, 故欲取其騷響, 向來比較時, 出左丘明題, 此是比較也, 故雖出如此題, 而此亦非淳正, 到今思之, 則不無尤悔之端矣。秉模曰, 古則自有一代之文體, 如金昌翕·李師命, 大鳴國家之盛, 多士從而追尙, 下而如金履安·尹尙東·蔡得淳者, 亦皆有自成一家之體, 倡勸多士, 不無其效, 近日則間或有彼善於此者, 而作者文體之有名稱者, 寥寥無聞, 故士子輩, 不知體裁之嚴正, 徒尙浮華, 以此爭是非競上下, 畢竟入於愈出愈奇之域而不知止, 此豈非大可憂懼者乎? 今伏承聖敎, 臣固欽仰萬萬矣。又曰, 兵曹判書李祖源, 近日賓對籌坐, 連不進參, 事甚未安, 推考卽爲牌招,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仍命秉模就座。秉鼎曰, 太學之月三講會, 卽造俊勸學之美制, 臣於年前忝叨泮長時, 亦嘗數遭行之, 而挽近以來, 全然抛置, 已有違於愛禮之意, 況今奎運方中, 尙遲大雅之淳古, 文體趨下, 漸溺小品之輕艷, 前後筵敎, 屢勤諄複, 方又有泮試文體嚴飭之命, 甚盛甚盛, 臣之愚見, 一月三講。雖曰難繼, 若於每月, 泮長與齋任及年少勤業之儒生, 不拘齋中方外, 一設講會, 而冊子則以四書及性理大全, 近思錄, 輪回誦讀, 俾探賾本源, 禁止浮華, 則恐或爲對揚文化之一助, 以此申飭似好, 故敢此, 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仍敎曰, 泮儒月三講法, 始自閔鼎重爲泮堂時耶? 秉模曰, 然矣。上曰, 臺諫進前, 相璜等進伏。上曰, 舊啓只擧末端, 可也。相璜等曰, 克觀事云云。措辭見上 尙魯事云云。措辭見上 柳師文事云云。措辭見上  上, 竝不允。出擧條 相璜等, 將發姜彝天等事。上曰, 此輩何足責? 姜哥之始犯罔赦之罪, 後乃掩跡自拔之計者, 極可痛也, 所謂金履白之, 中間往來, 全出欺人取物之計, 尤爲絶惡, 大抵臺啓之聲罪也, 固當區別措語, 罪律稱當, 至於誑惑譸張等語, 反爲煽惑之端, 必須十分稱停, 然後當賜批矣。相璜等曰, 噫, 世道日下, 人心漸溺, 至於姜彝天輩出, 而亦一變怪也。姜彝天則本以妖邪之性, 薄有啁啾之技, 剽取稗官浮淫之辭, 幻出市徒佻儇之態, 招誘遠近, 而或以術藝相衒, 糾結黨與, 而輒以標號相加, 而騙取貨物, 旨意閃忽, 假設謊怪之事, 煽動妖誕之說, 而敢於顯露之餘, 反爲拔足之計, 前後情狀, 節節狡慝, 而如金履白誕妄陰邪之類, 又從以趨附使令之不暇, 托爲師弟, 而傳播邪說, 誘引徒黨, 而慫慂奸計, 京鄕焉出沒, 而甘作倀鬼, 晝宵焉綢繆, 而聽其指嗾, 其他至妖至邪之情, 殆有浮於彝天, 至於金鑢, 本以憸邪之徒, 投入妖陰之藪, 招呼容接, 爛漫同歸, 往復𧬈訿, 視若同胞者渠, 去來和應, 互相連肚者渠, 及夫發告之共議, 益見情跡之莫掩, 與彝天, 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伏惟大明中天, 物無遁形, 而特推欲竝生之化, 俾躋咸與新之域, 有此酌處之命, 而第念渠輩, 雖是幺麽白徒, 而亦簪纓之裔也, 其詖淫之所漸染, 心術之所陷溺, 殆若誘人而餂貨, 轉至捏妖而煽訛, 一此不止, 實有方來難言之慮, 在聖人辟以止辟之政, 決不可不嚴杜其漸, 以示生道殺人之義, 而不由王府, 徑付秋曹, 已是失刑之大者, 且未及窮覈, 遽已發配, 妖黨何以知畏, 民志何以底定, 請濟州牧定配罪人姜彝天, 黑山島定配罪人金履白, 慶源府定配罪人金鑢, 亟令王府拿來, 設鞫嚴問, 快正典刑, 其餘徒黨, 亦令嚴鞫處斷, 以折奸萌。上曰, 不允。出擧條  上曰, 俄已言小品之害矣, 此輩所以致此, 亦由於小品之害, 小品之不已而越一層, 則將爲邪學, 言念世道, 豈非大爲憂慮者乎? 付之不冶治之科, 旣示生路, 俾圖自新之方, 則雖如渠痛惡之類, 亦必知感矣, 無論朝紳章甫, 間或有擔却經傳, 駸惑稗雜者, 授奇抉巧, 一入而不復出云, 有父兄者, 父兄之責也, 固當從而痛禁, 而如無父兄者, 孰爲之禁戢, 最可惕念猛省者, 惟世之無父兄者也。相璜等曰, 新除授司憲府掌令洪彦燮, 時在京畿積城地, 持平李寅采, 時在忠淸道保寧地, 請竝斯速乘馹上來事下諭。上曰, 依啓。出擧條  仍命臺諫就座。又命次對先退, 命肇源, 書公事判付訖。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