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810책 (탈초본 96책) 정조 23년 6월 9일 병신 32/33 기사 1799년  嘉慶(淸/仁宗) 4년

○ 己未六月初九日卯時, 上御熙政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左副承旨鄭尙愚, 假注書李允謙, 事變假注書弼聖賚, 記注官金景煥·承膺祚, 左議政李秉模, 行左參贊鄭民始, 行吏曹判書金文淳, 刑曹判書李祖源, 兵曹判書李在學, 行大護軍李邦一, 戶曹判書趙鎭寬, 禮曹判書徐龍輔, 行護軍徐有大·申大顯, 行大司諫李集斗, 行護軍李書九, 掌令洪樂游·徐有聞, 修撰曺允遂, 以次進伏訖。上曰, 完伯, 今日何不肅謝也? 尙愚曰, 有私義之難安者, 不爲肅謝云矣。仍奏曰, 全羅監司金羲淳, 昨日特敎申飭之下, 不爲出肅, 事甚未安,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都承旨入侍。聖賚承命出傳。行都承旨李冕膺進伏。秉模曰, 近日朝晝異候, 聖體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秉模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秉模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仍敎曰, 雨澤猶未周洽, 非但內漢南之爲然, 湖南則昨與再昨年被災處, 今又被旱云。言念民事, 實甚悶然。此時道伯, 不可不使之趁速赴任。民邑等待之弊, 亦不可不念, 而新伯, 以私義尙不出肅云, 未知有何私義耶? 秉模曰, 聞其叔與其從祖, 見任道內守令, 在前如此處地, 或有引而遞解之人矣。上曰, 方伯卽使星也。體貌自別, 則豈可以私義不赴乎? 況朝廷只視公格所關, 設有難安之端, 旣是公格之外, 則以其私義之難安, 許其遞免, 亦有關於後弊矣。雖以前例言之, 䆳古則勿論, 中間有此等私義, 而亦有赴任之人, 近例則李鎭恒之在驪牧時, 其弟鎭衡爲畿伯, 而亦無辭遞之事。惟獨都承旨之父奉朝賀之爲畿伯也, 其兄時任江華經歷, 重臣陳懇力辭, 故雖特許此, 不必爲後人之援例者矣。冕膺曰, 臣父則雖兄弟之間, 早孤而父事之, 情理與他自別, 故果未得承膺, 竟蒙體諒之恩, 而以其公格之外, 每言其惶悚矣。秉模曰, 有違公格, 聖敎誠然, 而促敎之下, 尙不出肅, 可知其必辭。此時本道伯, 有難一日曠任, 私義二字, 雖不敢擧論, 趁今變通, 然後庶爲公私兩便之道矣。仍奏曰, 新除授全羅監司金羲淳, 聞有身病, 有難卽速赴任云, 該道事可悶, 今姑許遞,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仍敎曰, 翰林無春秋兼銜, 則不得行公, 故與其父兄, 有應避之嫌者, 父兄例遞兼銜耶? 民始曰, 然矣。命書榻敎曰, 政官牌招開政。又命書榻敎曰, 全羅監司, 今日政差出, 待下批, 明日辭朝。仍命次對爲之。秉模曰, 頃因萬頃縣令李德鉉上疏, 他邑移來軍還送便否, 論理狀聞之意, 覆啓分付矣。卽見全羅前監司李得臣狀啓, 則以爲本邑移來軍一百十四名內, 十五名開城府, 一名坡州三名龍安, 五十名興陽, 十一名井邑, 十三名沃溝, 七名金溝, 十六名寶城來矣。今此移屬之軍, 不但本道各邑而已, 則當初移屬, 可知其不得已之政, 而他道事情, 雖未遙度, 就以龍安等六邑言之, 軍多之弊, 充額之難, 無異萬頃, 則還送之弊多, 仍置之弊少, 請令廟堂, 稟旨分付矣。軍丁之移定還送, 俱極重難, 雖一二名之移定, 或還送減額之邑, 不過爲一時之喜而已, 受其移定, 還送之邑, 雖至屢年, 民情拂鬱不已。況此許多邑許多名之去來乎? 今姑置之, 果爲得宜。依狀請施行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秉模曰, 平昌郡守李廷顯上疏批旨內, 糴弊事與附陳軍政之弊, 令道臣, 論理狀聞事, 命下矣。卽見江原前監司尹弼秉狀啓, 則盛陳該邑民少軍多, 與穀多之狀, 仍以爲本邑元還營還中, 各穀三千五百石, 量宜作錢。官軍官六十一名中三十名, 校生五十七名中額外七名, 竝把定於軍保有闕之代, 而校生軍官之額外濫定, 平昌如此, 則他邑可以反隅, 待農歇, 査括塡充於闕伍事, 請令廟堂, 稟旨分付矣。官軍官及額外校生之充定軍保, 自是自道內隨時査正之事。至於三千五百石作錢之請, 其在減糶之道, 實爲便好, 而若不於年例應作錢中區處, 而或有移貿之擧, 則與受邑奸弊, 不可不另加察飭。令新道臣, 參量事情, 從長擧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秉模曰, 卽見慶尙監司申耆狀啓, 則以爲各邑戶結斂之弊, 今纔存減釐正云。蓋本道民斂之弊, 比湖南差輕, 今此所減錢穀布之於七十餘邑, 則似當零瑣。道臣亦必詳探民邑事情, 以此釐正之意, 分付。此外雖分錢粒米, 如有加斂之端, 則隨現重繩之意, 一體分付, 何如? 上曰, 無論存減多寡, 此是詳定之外, 則道臣豈可登聞, 朝廷亦豈可使之定式乎? 且如彼酌定云, 而或不一遵, 則事面尤當如何? 以此以彼, 道伯之狀聞, 大是失着矣。秉模曰, 聖敎誠至當, 謹當自本司行會, 使之商量善處之矣。秉模曰, 以湖西水營褊裨之用棍島民事, 使之査報矣。卽見其所報, 則水營裨將, 於昨年二月, 施五度棍於採鰒島民, 因他病物故云矣。上曰, 此亦紀綱所在, 各營褊裨之用棍, 已是法外, 而於平民, 尤豈可用棍乎? 且二月受棍, 而四月致傷云者, 萬不成說。該水使, 若有一分嚴畏之心, 何敢顧惜其一褊裨, 而乃爲此欺隱之計乎? 具明遠拿致王府, 嚴訊然後, 紀綱可以立矣。爲先分付道臣, 該水使褊裨, 捉囚營獄嚴覈, 可也。大體廟堂之尊, 乃是朝廷之尊, 自卿尊朝廷然後, 卿亦得而自尊, 細究厥由, 莫非廟堂之責也。秉模曰, 聖敎誠至當矣。秉模曰, 宣惠廳堂上未差之代, 禮曹判書徐龍輔, 差下, 使之察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秉模曰, 此時藩任, 不可暫曠而江原監司南公轍, 以向來臺疏, 爲引於辭疏云。其時堂疏後, 宰臣金勉柱, 再次辭藩, 而故相臣尹蓍東以後, 無敢以此辭免之意, 有所筵奏, 今何可更引不當引之事乎? 事體未安, 推考, 各別申飭, 使之從速赴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命大臣就座。文淳曰, 當此儲窠之時, 若出郡守以上窠則京職中可擬之人, 每患苟艱, 雖非啓請邑, 限都政前, 以限滿守令, 勿拘純望, 通融備擬, 以爲次次遷轉之地, 雖値口傳政事之時, 亦爲一體擧行, 已成近例, 今亦依此爲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臺諫進前。集斗等進前曰, 請亟寢罪人鄭致達妻出置罪名命釋之音, 依前還發配所, 仍令王府, 快正典刑。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等曰, 請物故罪人德相, 亟施孥籍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等曰, 請逆賊尙喆, 追施孥戮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等曰, 請亟寢昧爽以後申禁之命, 仍許捧入未徹之啓, 特賜允兪, 俾王章伸而亂本拔焉。措辭見上  無批答。集斗等曰, 請遲晩後物故罪人啓能, 亟施孥籍, 賊等凶種, 夬施邦刑, 獻遂設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等曰, 請賊子女, 亟施跪斬之典, 斗恭親屬應坐之類, 一依·例擧行, 英材·斗恒賊親屬奴傔, 連伊夫妻, 竝嚴鞫得情, 夬正典刑。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等曰, 請物故罪人國榮, 亟施孥籍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等曰, 請明謙·以謙, 亟施孥戮, 逆庶子好石, 亟施處絞, 荐棘罪人時偉, 設鞫得情, 夬正王法, 遲晩罪人宇鎭, 捧根脚夬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等曰, 請承款後物故罪人九宗, 亟施孥籍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樂游等曰, 新除授持平姜碩龜, 時在慶尙道仁同地, 請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上曰, 依啓。出擧條 集斗曰, 請金甲島爲奴罪人克觀, 更令王府, 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曰, 請逆賊尙魯, 亟施孥戮之典。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曰, 請濟州牧定配罪人姜彝天, 黑山島定配罪人金履白, 慶源府定配罪人金鑪, 亟令王府拿來, 設鞫嚴問, 夬正典刑, 其餘徒黨, 亦令嚴鞫處斷, 以折奸萌。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出擧條 集斗等曰, 臣等知識魯莽, 言議巽劣, 實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特除之下, 章皇出肅, 賓對有命, 冒沒登筵, 以李存昌放釋事, 堂疏峻發, 論斥臺閣, 雖未見原疏措語之如何, 而旣聞儒臣筵奏, 則宜言不言之失, 無所容辭。以此情踪, 其何敢一刻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等之職。上曰, 勿辭, 亦勿退待。出擧條  命臺諫就座, 又命大臣以下先退。命書公事判付訖。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