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815책 (탈초본 96책) 정조 23년 11월 6일 경신 24/24 기사 1799년  嘉慶(淸/仁宗) 4년

○ 己未十一月初六日午時, 上御重熙堂。推考房承旨入侍, 行副護軍洪義浩, 持審理錄校正本, 洗冤錄·平冤錄謄本, 同爲入侍時, 同副承旨沈象奎, 記事官洪奭周, 記注官承膺祚, 記書官李存秀, 行副護軍洪義浩, 以次進伏訖。上曰, 審理錄所抄, 果無遺漏乎? 義浩曰, 然矣。上曰, 今可印出乎? 義浩曰, 當更考準矣。上曰, 平冤錄·洗冤錄中, 亦有無冤錄之所未載錄者, 一體印出, 好矣。義浩曰, 審理錄冊名, 以何爲定乎? 上曰, 此則當更商, 而凡例中合添處, 更爲付籤以入, 待啓下更爲錄入, 載之卷首也。義浩曰, 臣兄臣仁浩, 曾於審理冊子修正時, 以有關於刑獄愼恤之事, 筵奏諸條, 至蒙允可, 而未及啓下矣。今伏承審理錄繼修之命, 而因言端, 以臣兄之昔所陳諸條, 更此仰達矣。檢驗時, 先捧招後開檢, 自是甲辰事目, 而詞證衆多, 轉告不已, 則捧招或有延過二三日之弊, 若値暑月, 屍體變動, 檢傷無憑。今後則按節氣寒署, 量看證多少, 不必拘於事目, 一邊捧招, 一邊開檢, 仍卽具由啓聞, 似合事宜。以此知委京外,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義浩曰, 丁酉事目中, 已埋者勿檢之敎, 蓋指白骨之檢久遠之掘也。至於和埋匿埋之日月, 雖或稍久, 事情當屬檢驗者, 亦未嘗一切勿許掘檢。又若常漢藁瘞, 未可謂永埋之類, 皆當一邊啓聞, 一邊開檢, 而通編中, 撮錄太簡, 京外擧行, 易致疑眩, 亦宜稟旨詳錄, 俾有一定之式矣。上曰, 更與曾經判堂人相議, 仍又就議大臣, 指一定式, 可也。出擧條 義浩曰, 辜限之法, 元宋以前, 手足傷人, 例限十日。至皇朝始用二十日之限, 蓋速死處, 不得過十日, 則十日之限, 法意則然, 而人有强弱之不同, 打有猛歇之差殊, 或有拖至二十日而始死者, 則皇朝之斷以二十日, 蓋出重人命之意也。至於加辜限之法, 則萬曆十三年, 刑官舒化, 纂進條例, 始有因本傷致死, 加用辜限之例矣。然而因本傷致死, 最難執定, 一或差誤, 死生係焉, 其不可輕易援用也, 明矣。戊子年平安道錄啓中, 未經覆啓, 遽用加限之法, 而致勤嚴敎, 伊後京外掌法之臣, 莫敢引用。曾前泮人鄭漢龍, 以環刀擊人膝骨, 死於辜限之外, 環刀擊人, 其有殺心明白, 膝骨半落, 其因傷致死, 亦無疑故, 秋曹啓稟, 請用加限, 至有問議大臣後, 始爲允許矣。大抵, 死於限外者, 率多調治失宜, 鍼灸乖方之致, 則其傷雖曰因人, 其死抑非由己乎? 自今以後, 除非金刃傷口咬傷等, 事情明白者外, 勿用加限, 似合於愼獄之意矣。上曰, 依爲之。加限之法, 不可容易始之。雖金刃傷口咬傷, 除非別般稟旨收議歸一之前, 無敢輕先成獄之意, 嚴飭京外, 可也。出擧條 義浩曰, 過失殺收贖, 大明律則四百二十兩, 大典則例徵四十九兩。而梁大善獄判付中, 有過失殺收贖四百餘兩之敎, 似是四十餘緍之緍字, 承書誤錯之致也。所當改書緍字, 而判付文字, 事體至重, 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緍是十兩之謂, 而近來吏文之通用於一兩者, 其實則非矣。四十餘兩之十字, 傳謄之際, 錯書百字而然。卽爲釐正, 可也。出擧條 義浩曰, 京外檢案中, 實因論斷, 或不中理, 以致折獄之疑眩, 此而不改正, 因循刊行, 則不無承謬之弊, 其已經處分, 著載判付者, 仍舊不改, 以示將來者之警, 未及發露者, 逐一釐改, 俾絶襲謬之患, 恐合事宜矣。上曰, 依爲之。幾十年後, 書今成帙, 須與該郞及解事律官, 更爲詳加校正, 以爲從近依定奪, 頒行遵守之地, 可也。出擧條  仍命義浩先退。敎曰, 有司堂上, 如已問議入來, 使之入侍也。賤臣承命出, 與有司堂上李書九, 偕入進伏。上曰, 左相許, 果傳筵敎乎? 書九曰, 俄已往傳, 而回啓則終始持難矣。上曰, 然則卿以問議之意。出擧條稟處, 可也。書九曰, 因左議政沈煥之箚子, 有此批答。有司堂上往議時, 同爲齎傳, 分等草記, 卽爲書入之命矣。取考慶尙監司申耆, 災實分等狀啓, 則聞慶等五十一邑, 置之稍實, 長鬐等二十邑置之之次, 尤甚名色, 不爲擧論, 仍以爲事目災八百結外, 不足災六千一百十八結二十七負七束, 特許加劃。後錄條件, 竝請令廟堂, 稟旨分付矣。其一, 居昌·比安·固城·高靈等四邑還穀, 限年分捧條, 以其名色之異於舊停, 不得入於停退者, 實有向隅之嘆。參互民邑事勢, 酌量穀摠多寡, 可捧者方便收殺, 不可捧者, 姑爲退限。軍威限年條變通, 始在今年, 民力大有間於諸邑, 竝新舊還督捧事也。其一, 昌原舊頉中, 未充補二百六十三結, 前府使李尙度, 疏請限年免稅, 使之次第起墾, 廟堂覆啓, 隨其墾闢, 限三年免稅, 而本等責稅, 民皆疑怯, 不肯起耕, 一依該府使疏請。且倣量陳起之定式, 直爲降付六等, 更免三年賦稅, 則服田者, 必當爭先墾闢, 此弊江海諸郡, 幾皆同然, 恭俟處分事也。其一, 山倉軍餉, 固當盡數還納, 而比經荐歉, 民勢不可不念, 折半仍留平倉事也。其一, 推奴徵債防塞事也。臣謹依下敎, 就議于大臣, 則以爲昨旣猥陳衷懇, 今於分等回啓之命, 萬無擧行之勢云。而大臣之當初料量, 則本道今年穡事, 與湖南相伯仲, 雖有沿野之優劣, 而大體則可謂均登。分等依狀請施行, 加請災結, 以本道地方之廣大, 不甚過濫, 準數許劃, 使之均俵。居昌等四邑反逋, 雖曰年久, 限年分捧, 旣出特恩, 則寬緩不迫, 從便收殺, 豈無其道? 而少遇歉荒, 輒請仍停, 已非限年之本意。況此稍熟之歲, 復許闊狹, 有關法綱。四邑今年應捧條, 申飭道臣, 與軍威反逋, 一體收捧。昌原舊頉事, 降等勸畊, 雖爲權宜, 則壤定稅, 自有經法。且近年災頉之降續充補, 曾有許施於道啓者, 未知成效之何如。而今若逐邑開路, 則竊恐虛實相蒙, 汚萊無日闢之效, 經界有漸紊之慮, 江海諸郡之竝許闊狹, 固難議到, 而至於昌原舊頉, 結數無多, 道臣邑倅, 前後所論如此, 姑從此邑而試可, 另行考察, 以觀成績, 不害爲隨時通變之政。山倉軍餉之半留平倉, 旣關民情, 且有近例, 與推奴徵債防塞事, 一體許施似好, 而以今情地, 有難質言云。大臣之議如此,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前伯李泰永筵奏後, 降等處起墾, 明有實效, 則江海諸郡, 先從可爲處量許, 亦可更令道臣, 依此擧行, 以其形止, 報來後, 草記, 可也。出擧條 書九曰, 此全羅監司趙宗鉉災實分等狀啓也。尤甚名色, 不爲擧論, 光州等三十三邑, 置之稍實, 全州等二十一邑鎭, 置之之次, 仍以爲各樣災摠, 合爲八千七百八十二結九十六負。以此較量於地部劃下九百結, 則不足災七千八百八十二結九十六負, 特許加劃, 後錄條件, 竝請令廟堂, 稟旨分付矣。其一, 之次邑稅大同拯劣米太代錢, 限明秋停退事也。其一, 推奴徵債防塞事也。臣謹依下敎, 亦爲就議大臣, 則引義辭巽, 如右所陳。而當初料量, 則蘆嶺以上, 雖曰差遜於左峽, 通論一路之年事, 則視丙辰相甲乙, 分等依狀請施行。所請災結, 比諸丙辰之五千餘結, 加數殆近三千, 分數未免太過第右沿諸邑, 纔經數歲之荐歉, 向來特敎, 深軫一夫之冤徵。其在仰體之道, 宜付寧失之義。湖西災摠, 比丙辰, 旣加千結, 嶺南災摠, 比丙辰, 亦加二千結。今若依嶺南例, 事目災外, 加劃六千八百結, 以準七千七百結, 則所加, 比丙辰亦爲二千結。如是排比, 庶可謂均齊方平。拯劣米太之代錢收捧, 限年遞減, 在沿民實爲大惠, 一向因循, 亦關事體。而今年本道舊還, 旣不分排, 此亦姑許停退, 允合軫恤之道。與推奴徵債防塞事, 竝爲許施似好云。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其中湖南之以再昨年尤甚邑, 又爲昨年尤甚處。比之丙辰之於甲寅乙卯, 必有甚焉。此等邑, 量宜加劃, 可也。書九曰, 大臣之議, 以爲湖南今年災摠之爲七千七百結, 固爲優足。而就其中如欲更爲闊狹, 則加劃三百結, 以準八千結之數, 雖似稍過, 亦未爲不可云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書九曰, 此濟州牧使林蓍喆分等狀啓也。濟州四十一洞里, 置之稍實, 三十九洞里, 置之之次, 大靜九洞里, 置之稍實, 十三洞里, 置之之次, 旌義三十洞里, 置之稍實, 六洞里, 置之之次。仍以爲舊還督捧, 恐傷民力, 仍舊停退, 外此可以從便措處者, 開錄于左, 而候風海路, 遲速無期, 謹依已例, 一邊馳啓, 一邊擧行, 請令廟堂, 稟旨分付矣。其一, 各寺奴婢貢每口, 減給一斗事也。其一, 男丁大同米, 各減一升事也。其一, 軍兵操鍊, 姑爲停止, 待明春從附近哨司鍊事也。臣亦爲就議大臣, 則以爲本島年事, 幸得稍稔, 分等與後錄諸條, 便屬已擧行之事, 竝爲依施似好云。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