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判中樞府事洪檍, 行知中樞府事趙鎭寬, 左參贊金文淳, 右參贊趙尙鎭, 行上護軍尹師國, 判敦寧府事金思穆, 行知中樞府事曺允大, 行兵曹判書韓晩裕, 判敦寧府事李彦植, 行戶曹判書徐榮輔, 行禮曹判書南公轍, 知中樞府事李集斗, 判尹趙勉兢, 吏曹判書李始源, 知敦寧府事吳載紹, 知中樞府事金羲淳, 廣州府留守朴宗來, 刑曹判書韓用鐸, 工曹判書金履翼, 行大護軍金啓洛, 知中樞府事睦萬中, 知中樞府事吳載熙, 行護軍申大顯, 工曹參判宋鍈, 行護軍李普天, 吏曹參判閔耆顯, 行護軍金在昌, 行護軍洪羲臣, 錦豐君朴崙壽, 行護軍李得濟, 行護軍申大謙, 行護軍李鎭復, 行護軍尹弼秉, 韓恩君李元采, 同知中樞府事韓宗纘, 完恩君崔弘毅, 行護軍李仁秀, 行護軍兪漢謨, 行護軍宋銓, 同知中樞府事曺允精, 行護軍尹東晩, 同知敦寧府事鄭尙愚, 行護軍洪義浩, 行護軍李堯憲, 行護軍申大羽, 行護軍任希存, 行護軍沈象奎, 行護軍李海愚, 寧春君崔獻重, 行護軍金履永, 行護軍林漢浩, 行護軍李庚運, 刑曹參判李相璜, 左尹鄭晩錫, 春川府使尹致性, 兵曹參判金孝健[金孝建], 同知中樞府事金箕象, 行大司成權常愼, 行護軍韓致應, 戶曹參判洪羲恒, 禮曹參判金明淳, 行護軍申鴻周, 訓鍊院都正尹得逵, 行護軍朴基豐, 同知中樞府事吳載重, 行護軍李潤謙, 行護軍金爔, 行護軍吳載徽, 行護軍吳毅常行護軍白師誾, 行護軍柳孝源, 行護軍李章漢, 行護軍李普漢等疏曰, 伏以金鍾秀之罪關宗社, 憤切神人, 厥惟久矣。 凡東土含生之倫, 孰不忍痛誓不共戴, 而天網太恢, 鬼誅先及, 遂使梟獍之惡, 未伏鯨鯢之戮, 古今天下, 寧有是耶? 然而至今幾年, 伈泄度日, 尙無一人之沬血致討, 碎首天陛者, 此固群下不誠無狀之罪, 而何幸乾道孔昭, 凶窩自綻, 正宜夬從輿論, 亟擧王章, 以少洩生前失刑之憤, 而臺啓相箚, 迭陳苦爭, 天聽愈邈, 兪音尙靳, 臣等死罪, 誠不能無憾於天地之大也。 嗚呼, 尙忍言哉? 恭惟我先大王, 以曾·閔不匱之孝, 抱穹壤罔極之痛, 其言則不敢而不忍也, 其義則至精而至微也。 昭揭如日星, 森嚴若斧鉞, 雖以匹夫之愚, 尙知莫嚴之義, 而鍾秀則地處, 何如, 恩造, 何如? 拯拔於泥塗之中, 奠置於袵席之上, 節次超遷, 位至三司, 終始眷注, 與天無極, 而罔念報效之道, 反包凶逆之心, 甘與龜柱而結爲血黨, 倡率凶徒而自作窩主。 陰謀則無不參涉, 悖論則無不主張, 使我先王建天地俟聖人之義理, 湮晦不明, 詿誤寔繁, 甚至於傳授敬·鎬而極矣。 賊敬之所以詬罵天日, 究其本則鍾秀也, 逆鎬之稱以義理主人, 所先入則鍾秀也。 雖使鍾秀, 生在地上, 喙長三尺, 何敢措一辭發明於其間乎? 惟彼敬賊, 不過是蟣蝨之賤, 猶此腹心相授, 擩染其鬼蜮之凶, 則龜賊以後, 許多惡逆, 孰非鍾秀圈套中物乎? 臣等伏見堂箚批旨之下者, 以鍾秀之死, 在於龜·祿事出之前, 或不知龜·祿之爲逆爲敎。 臣等竊恐日月之明, 猶有遺照, 鍾秀之於龜柱, 同一心腸, 輿儓婦孺之所共知, 況其龜柱處分, 已在丙申之初, 則龜柱作賊, 其可曰不知乎? 且於龜賊徒黨, 莫非死友, 而若夫漢祿, 最其切密者也。 平生之凶言酬酢, 自當綢繆爛熳, 而又況八字凶言, 已發於量·翼之獄, 則其可曰不知乎? 煥之之譸張醞釀, 以至筵席之悖奏者, 卽傳鉢於鍾秀也, 裕賊之表裏和應, 投進凶疏者, 亦護法於鍾秀也。 至於達·瀅諸賊之暗地設機, 遽有滔天之變, 亦莫非沿源於鍾秀而祖述者也。 鍾秀之千罪萬惡, 何所不有, 而乃若毁壞我義理, 翻亂我秉執, 前後諸凶, 一串貫來, 馴致今日振古所無之逆變, 則尤是覆載之所難容, 而人得而誅之者也。 今於逆招丁寧, 賊情畢綻之後, 何可晷刻容貸, 不施當律乎? 殿下以腏食廟庭, 爲難愼之端, 而此亦有大不然者。 大抵黜享與否, 惟係厥罪之輕重, 則何論前事之有無, 而況有國朝已例之可據者乎? 且以其窮天極地之罪, 晏然配食於於昭陟降之庭, 論以國體, 豈有是理? 臣等憂憤弸中, 按住不得, 相率聯籲, 涕泣陳章。 伏乞聖明, 穆然深思, 赫然夬斷, 亟從三司之請, 以洩一國之憤, 則宗祊幸甚, 臣民幸甚。 臣等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玉堂之聯箚, 已爲悉諭, 三司之合辭, 復言批意, 大臣之箚批, 入侍之筵敎, 卿等或有承聞者, 又有聽悉者, 必有十分審愼。 不可一朝遽允, 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