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935책 (탈초본 102책) 순조 7년 10월 20일 무자 21/21 기사 1807년  嘉慶(淸/仁宗) 12년

○ 丁卯十月二十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 晝講入侍時, 知事南公轍, 持論語第五卷, 特進官閔耆顯, 持論語第五卷, 參贊官洪義浩, 持論語第五卷, 檢討官韓耆裕, 持論語第五卷, 檢討官徐能輔, 持論語第五卷, 假注書李永昆, 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朴周壽, 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鄭元容, 持論語第五卷, 宗臣西春君爗, 武臣行護軍吳載重以次進伏訖。 上開卷讀前受音一遍訖。 耆裕讀奏新受音, 自曰論篤, 止兼人故退之, 仍解釋章句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訖。 上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出傳敎  仍敎曰, 注書出去, 與之偕入。 賤臣承命出傳, 與左副承旨宋知濂, 假注書南秉寬, 事變假注書盧重慶, 左議政李時秀, 右議政金載瓚, 左參贊金文淳, 行兵曹判書韓晩裕, 行戶曹判書徐榮輔, 漢城判尹李勉兢, 吏曹判書李始源, 行護軍李得濟, 漢城左尹李堯憲, 禮曹參判沈象奎, 行護軍金履永, 掌令尹之鉉·李若洙, 正言趙鐘永偕入進伏。 上曰, 文義陳之。 耆裕曰, 曰論篤是與, 君子者乎, 色莊者乎? 論篤者, 言之篤實者也。 若以言之篤實, 善爲說辭者, 認以爲君子, 則是失取人之道也。 故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也。 宰予善爲說辭, 雖在言語之科, 而行不逮, 故夫子責之以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墻, 不可朽也。 又曰始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觀其行, 於與改是。 子貢, 門高弟, 亦在言語之科, 而未得與於德行之列, 仲弓短於口才, 而乃與·竝稱, 由此觀之, 聖人之不貴言也如是。 若夫口辯捷敏, 修飾言辭, 談論義理, 辨別是非, 箇箇合於理而當於義者, 夷考其行而不逮於言, 則是言行相違, 表裏不同, 不幾乎巧言令色足恭之輩乎? 是故取人之道, 必觀其言行相符, 言之如其所行, 行之如其所言, 言行不相違背, 然後方可謂躬行踐歷, 篤實君子人也。 人君取人之道, 亦如是已, 蓋用人之際, 國之興衰治亂係焉, 審愼簡擇, 聽其言而察其行, 聖人觀人之法, 視其所以, 觀其所由, 察其所安, 然後許之。 華飾之辭令, 辯給之口才, 若夫行不逮言, 出之於口而不能躬行, 務爲外飾而未有實地, 則是乃口侫面諛之人也。 此等之類, 必當斥而遠之, 若其質樸木訥, 無矯情飾僞之心, 言行不背, 有存中形外之實, 則是乃正人君子也。 如此之人, 奬拔陞擢, 委任責成, 則君子登庸, 侫人屛黜, 贊襄君德, 輔成治平。 伏願殿下, 深留聖意焉。 上曰, 所陳好矣, 當留念矣。 下番陳之。 能輔曰, 子路之問, 不許其聞斯行之, 於冉有之聞[問], 許之以聞斯行之, 聖人所敎雖不同, 一進一退, 各因二子之病處, 警之勉之, 此可見聖人多術之敎矣。 大抵學問, 不出知行二字, 旣知之必行之, 若知而不行, 則亦非所以爲己之學, 此學者之大病也。 以聖學言之, 所學者周公·孔子, 所法者···, 其德業言行, 布在方冊, 今日殿下之所講學者, 無非是····周公·孔子之事矣。 若徒學而不能躬行, 則是聖人千言萬語, 只歸紙上之空言而已, 此非所以踐履之實, 而何以成三代之治? 今有以昌言嘉謨, 敷陳於殿下之前, 而殿下初若拒而不納, 則陳言者, 自當苦口力爭, 雖至牽裾折檻, 庶可爲感格天心之道, 而猶有所覬也。 若或從而不改, 知而不行, 則此非但翕受之意, 反有使群下, 阻其進言之路, 豈不大可悶哉? 此正殿下, 今日之所當體念者, 而挽近以來, 百度解弛, 紀綱不振, 故進言者, 每以是仰勉, 亦以是爲憂, 其弊則專在於姑息因循, 殿下若於此勉强奮勵, 一言之善, 一事之善, 必樂聞而勇行, 期有實效, 則群下亦當聳動, 而上行下效矣, 其於治國何有哉? 聖人之心與凡人有異, 至虛至明, 萬理畢俱, 一有感觸, 其應如響, 故大舜, 聞一善言, 見一善行, 若決江河, 沛然莫之能禦, 此可見大聖人踐履之篤工矣。 今以問[聞]斯行之義仰陳焉, 惟聖明, 懋哉懋哉。 上曰, 所奏甚好, 當留念矣。 知事陳之。 公轍曰, 此言聞斯行諸, 夫子之答之各異者, 此是聖人權度中事, 而其所以聞善勇爲, 則果是君子之能事也。 殿下久停法講, 下情常以爲鬱, 今於大臣諸臣遇災陳勉之餘, 連日開講, 召接儒臣, 聽聞所及, 孰不欽仰? 此一事, 亦足以仰認我殿下聞斯勇爲之盛德, 而大抵行非一時勇爲之謂也, 以實心行實工, 悠久持守, 無所間斷之謂也。 學問之工, 最貴專一, 專一之道, 惟在於持之久, 而無怠無懈, 願以此深加體念焉。 上曰, 所奏好矣, 當留念矣。 特進官陳之。 耆顯曰, 儒臣與知事, 俄以聞斯行諸, 敷陳文義矣。 子路·冉有, 皆以聞斯行諸爲問, 聖人之進之退之, 固自有裁制之權度, 而二子之以聞斯行爲言者, 皆出於樂於聞義勇於爲善之心, 以有是心也故, 其踐履篤實, 造諸高明, 遂躋於升堂入室之列, 此非但爲儒家法門, 而今以聖學言之, 苟無樂聞義勇爲善之聖心, 其何以何人予何人立志哉? 臣出入講筵, 亦旣有年矣。 殿下討論經傳, 反復問難, 凡聖賢謨訓, 靡不體檢, 而訖未有以措諸政令, 以行所學, 至於近日遇災修省, 責躬求助之敎, 孰不欽仰? 而亦未聞有大奮發大振作, 以仰答天譴, 慰悅民情者。 臣愚死罪, 竊冀殿下樂聞義勇爲善之念, 猶有所未盡而然, 伏望於聞行二字, 深留聖意, 區區之望也。 上曰, 所陳好矣, 當留念矣。 參贊官陳之。 義浩曰, 知事以下, 皆以此章聞斯行之之意, 各有敷陳, 言皆好矣。 夫子之答子路·冉有, 因其資稟之各殊, 而敎之多術, 之退也, 故終有今汝畫之歎, 子路之勇行力進, 故列於十哲中, 亞於·之高弟矣。 今我殿下, 當此遇災修省之日, 凡大小諸臣之以勤講勤政仰勉者, 觀於近日注措, 實有樂聞體行之盛意, 臣在近密, 誠不勝欽歎歡幸。 若殿下念玆在玆, 行之如一日, 則吾國其庶幾乎。 伏願以聞斯行之四字, 益加聖念焉。 上曰, 所奏好矣, 當留念矣。 上曰, 聞義固當勇爲, 果行何道則可以勇爲耶? 耆裕曰, 行之不已, 則可至於勇爲之境矣。 上曰, 論篤是與章註曰, 不可以言貌取人, 蓋以貌取之固不可, 而言者亦行中之事, 故古亦以言行稱之, 然而不能見貴於聖人者, 何也? 耆裕曰, 蓋言之易行之難, 故古者, 言之不出, 恥躬之不逮也, 聖人不貴言者, 以其言行之不相符也, 言行不符, 則何以爲君子乎? 上曰, 冉有·子路孰勝? 耆裕曰, 子路勝矣, 而有過於行之慮, 故夫子退之矣。 上曰,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 惟恐有聞, 則子路之聞斯行之, 可知矣。 然則夫子, 何不奬其行而益使之進焉? 以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抑之耶? 耆裕曰, 子路過於勇行, 故每有不能裁擇義理, 經情直行之慮, 故夫子亦曰, 也好勇過我, 無所取裁矣。 能輔曰, 子路過於勇爲, 夫子慮其過而失當, 故戒之在過, 不在於兼人也。 上曰, 今日自止, 別無多爲發問之文義矣。 仍命掩卷, 敎曰, 次對爲之。 時秀等進前曰, 今日日候稍寒, 早朝臨殿,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時秀等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時秀等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時秀等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時秀等曰, 嘉順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時秀曰, 此全羅監司李肇源災實分等狀啓也。 扶安等三邑, 置之尤甚, 萬頃等十六邑鎭, 置之之次, 全州等三十五邑, 置之稍實, 仍以爲事目災三千結外, 不足災八千八百四十結四十九負一束, 特許加劃,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其一, 新還尤甚邑尤甚面里三分一, 之次面里四分一, 之次邑中興德·茂長, 不下於常年之尤甚, 只尤甚面里四分一, 特許限明秋停退事也。 其一, 尤甚之次邑鎭舊還, 限明秋仍停事也。 其一, 尤甚之次邑鎭拯劣米太, 特許限明秋停退事也。 其一, 金堤·高敝·靈光·羅州·益山等五邑城捧條餉穀, 限折半捧留邑倉, 待明秋還納城倉事也。 其一, 尤甚之次邑勿定配所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分等依狀請施行, 本道年事, 沿邑中扶安等三邑, 果爲慘歉, 興德·茂長亦未免歉荒, 而其外野峽諸處, 不失爲均豐, 歉邑民事, 固不可不拔例軫恤, 而均豐之處, 亦不當視以一例, 災結之過於萬結, 終涉重難, 事目三千結外, 加劃六千八百結, 則均俵災邑, 以其餘數, 足可排比於登稔諸處, 以此分付, 後錄諸條中尤甚三邑, 之次兩邑, 新還分數停退事, 尤甚之次邑鎭, 舊還及拯劣米太停退事, 金堤等五邑城餉, 捧留邑倉事, 俱係民情之不可已者, 竝與尤甚之次邑, 勿定配所, 推奴徵債防塞事, 依狀請施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敎曰, 此回啓, 皆依狀請許施乎? 時秀曰, 後錄諸條竝依施, 而災結則事目災外, 加請爲八千餘結, 稍過分數, 故減二千四十結許劃矣。 上曰, 無不足之慮耶? 時秀曰, 年分請災之法, 道臣每飭列邑, 精約報災, 而邑報或多稍過之弊, 故道臣多所削減, 以報備局, 而備局之未能準劃, 亦有所斟量故也。 道臣則必以未準請爲悶, 而事關國計, 亦不得不如是矣。 上曰, 依爲之。 二千四十結, 依道臣所報加劃, 以紓民力, 可也。 出擧條 時秀曰, 今此特敎準劃, 逈出尋常, 湖南之民, 其將蹈舞攢頌矣。 時秀曰, 卽見江原監司金履喬災實狀啓謄報, 則分等不爲擧論, 仍以爲事目災五十結外, 不足災九十三結二十七負, 特許加給, 後錄條件, 竝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其一, 橫城還穀中稷一千石, 以正租準折換作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觀於道啓, 嶺東·西諸邑各穀成就, 差有優劣, 而均之爲樂歲, 至於不爲分等, 爲東民誠爲萬幸, 所請災結, 未滿百結, 準數劃給, 使之一一均俵, 後錄中橫城稷千石, 以租準折換作事, 旣非土宜, 亦關民願, 竝與推奴徵債防塞事, 依狀請施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狀請施行, 可也。 出擧條 時秀曰, 卽見摠戎使李堯憲報備局辭緣, 則以爲本廳管下坡州·長湍兩鎭營屬邑壯抄牙兵身米, 巡操後例有減半之規矣。 今番身米減半條及犒饋米, 合爲二百二十八石零, 見縮於支放, 區劃給代爲辭矣。 係是不可不給代者, 以京畿今年加分耗條折米, 準此數劃給,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時秀曰, 月食已過, 禮部回咨, 依例撰出, 正書安寶後, 順付於今番節使之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時秀曰, 使行文書, 今方修正, 正使南公轍, 令該曹判府事, 依例加設下批,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時秀曰, 臣有一事可達者矣。 前判書李益運, 今纔闋制矣。 向年邪獄時, 有人言, 而渠之身無所干, 卽通朝之所共知。 且職是重臣, 不當廢棄, 故俄於閤外, 已與僚相相議, 兩銓臣今皆登筵, 此後使之無礙, 檢擬似好,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右相之意, 何如? 載瓚曰, 臣亦俄聞僚相之議, 果以爲好矣。 上曰, 兩銓臣知此爲之, 可也。 時秀曰, 臣以罪人玄慶事, 有所仰奏者矣。 上曰, 此事予欲方下敎於臺臣矣。 玄慶卽應坐罪人, 而渠之就捕後, 旣無情節之究覈者, 則所當卽爲用法, 而因臺啓未得擧行, 豈成說乎? 今日登筵臺臣, 似當停啓, 以此言之, 可也。 鐘永等起伏奏曰, 處分未下之前, 何可停啓乎? 上曰, 金吾草記批旨, 已有處分, 臺臣未及見之乎? 知濂曰, 昨日草記批旨, 已有待停啓發遣府都事擧行之敎矣。 時秀曰, 臺啓體重, 臣何敢言, 而非但玄慶正法之不可暫緩, 雖以獄滯囚者言之, 亦有三四人之至今未酌決者。 京獄亦有如此者, 皆因臺啓而至今滯囚者, 趁今收殺, 可配者配之, 可放者放之, 實合於獄體矣。 上曰, 此意亦令臺臣知之, 可也。 上曰, 右相無所奏乎? 載瓚曰, 臣則無所達之事矣。 上命大臣就座。 文淳曰, 鑄錢今已畢役, 新鑄錢爲三十萬兩, 除出諸般應下, 則利條實數, 爲三萬六千五百餘兩矣。 利條今當稟旨區處, 而昨年嶺南儲置穀, 以賑廳錢貿取, 廳儲方患不敷, 以此屬之賑廳, 事甚便好, 而不敢擅便, 下詢大臣處之, 行用遲速, 寔爲嗣後防奸之一道。 今番則準三年自辛未頒布, 臨時更爲稟處後行用,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時秀曰, 鑄錢利條, 雖以事體, 稟旨區處, 而例皆屬之該衙門, 依惠堂所奏, 付之賑廳, 行用年限, 亦依所奏施行, 好矣。 載瓚曰, 左相旣有所奏, 臣則別無可達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新鑄之數, 旣爲三十萬餘兩, 則餘數何只爲三萬餘兩耶? 文淳曰, 計除鑄錢物役之所入, 而以新鑄錢充補, 故餘錢只爲此數矣。 上曰, 行用當在數年後, 則何云以爲充補, 而只餘三萬兩耶? 文淳曰, 物役價雖還報於各司, 而行用則固在於三年後矣。 時秀曰, 再明日動駕還宮, 似不至甚晩, 而早朝日候頗寒烈, 出宮時刻, 差晩爲之似好,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其日當觀勢爲之矣。 之鉉等進前, 上曰, 啓辭只擧末端, 可也。 之鉉等曰, 請鄭致達妻, 亟令王府,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亟下罪人徐邁修中道付處傳旨。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耆裕就座。 之鉉等曰, 請遲晩後物故罪人啓能, 亟施孥籍, 賊等凶種, 快施邦刑, 獻遂設鞫得情。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夏賊子女, 亟設跪斬之典, 斗恭親屬應坐之類, 一依·例擧行, 英材·斗恒賊親屬奴傔連伊夫妻, 竝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明謙·以謙, 亟施孥戮, 逆復庶子好石, 亟施處絞, 遲晩罪人宇鎭, 捧根脚快正王法。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時夏·時鼎·時楫·金樂敎等, 亟令王府, 設鞫嚴覈, 快正邦刑, 時景·時昱, 竝施孥籍之律, 玄慶一體拿來, 嚴鞫得情, 依律處斷。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賜死罪人行恁諸子應坐之類, 亟令王府, 依律擧行, 無俾易種焉。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二十字刀割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物故罪人家煥·哲身, 正法罪人承薰·樂敏, 施以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物故罪人國榮,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物故罪人時偉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物故罪人,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知情不告罪人魯賢,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知情不告罪人在民,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物故罪人履猷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安置罪人李晦祥·尹致行, 島配罪人金宇光, 竝令王府, 更加嚴鞫, 快正典刑, 放釋罪人權思穆·金千孫, 亟施絶島安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楸子島減死安置罪人在敏, 亟令王府, 還爲拿來, 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金甲島安置罪人李東馨, 爲先施以荐棘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光陽縣竄配罪人李翊模, 爲先施以絶島安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楸子島安置罪人徐瀅修, 設鞫嚴問, 快正王法。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巨濟府島配罪人李魯春,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明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古今島安置罪人張錫胤, 亟令王府, 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追奪罪人煥之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賜死罪人達淳諸子, 亟施遠地定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追奪罪人日煥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三水府遠竄罪人徐有恂, 甲山府遠竄罪人徐淇修, 竝令王府, 設鞫嚴問, 盤覈得情, 明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逆賊漢祿,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黑山島安置罪人日柱, 依初下傳敎,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追奪罪人龜柱支屬應坐之類, 一依尙魯例, 施以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金甲島安置罪人龍柱, 亟令王府,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前判書李書九,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追奪罪人鍾秀支屬應坐之類, 一依尙魯·漢祿例施行。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請副護軍任焴, 爲先絶島安置, 行護軍徐美修, 施以屛裔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之鉉等曰, 噫, 彼鍾厚, 性旣陰譎, 跡又詭祕, 本以蔑識之鄙夫, 自知發身之無階, 因悖弟托士流之會, 而暗覻欺世之術, 附逆戚讐國家之論, 而遂致華選之濫占。 于以威喝一世, 把作張氣勢之奇貸, 于以指使群凶, 自居樹黨與之淵藪, 外托遺逸, 內執朝柄, 把弄威福, 如恐或失, 藉賣權寵, 無所不至。 於是乎不逞之徒, 逐臭之夫, 轉相告引, 靡然從之, 粗解文字者, 自稱高弟, 濁亂世道者, 願結死友, ·之凶, 皆其部曲, ·之惡而卽其餘孽, 駸駸然至於今日滔天之禍, 而極矣。 是知逆之悖口, 傳襲於漢祿, 則平日之所學得, 可以推知, 賊之凶招, 源委於鍾秀, 則乃兄之所綢繆, 昭不可掩矣。 且其願留賊之疏, 爲渠斷案, 鄙悖可醜, 伏況賊正罪之後渠之身犯, 又如彼昭著, 則削逸追奪, 雖幸王章之少伸, 而次第應行之律, 不容暫緩, 請追奪罪人鍾厚支屬, 亟施散配之典。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至時夏等事, 上曰, 此啓, 何不停之乎? 之鉉等曰, 此啓中, 末端之只玄慶事停之矣。 上曰, 然則承旨出去後, 分付金吾, 使之擧行, 可也。 之鉉等就座。 上曰, 儒臣有所懷, 陳之。 耆裕曰, 講筵日開, 橫經問道, 正屬聖德日章, 睿學日就, 以造乎緝熙光明之域, 而克躋乎···之治耳。 伏願開講之時, 究思尋繹, 難疑發問, 微辭奧旨, 靡不貫通, 治法政規, 反復討論, 必也講之熟而知之明, 然後可以得於心而精於理, 有躬行實踐之效, 有進道成就之美。 伏願聖明, 亟加體念, 深軫因循作撤之戒, 期有日新月將之效焉。 ·····之治規成憲, 周公·孔子··之嘉言善行, 俱載經傳, 講之必欲知之, 知之必欲行之, 苟不能沈潛玩味, 優游涵泳, 精思篤學, 躬行心得, 則雖日開法筵, 引接講讀, 抑何補於聖學實地之工乎? 顔淵何人也予何人也? 以我殿下天縱之資, 日躋之工, 豈可以···爲高遠不可企及, 而不思所以自强不息, 汲汲孜孜, 進德體道, 接續光明, 克造乎安而行之大而化之之聖域乎? 小臣區區忠愛之忱, 迺以非·不陳之意, 敢此仰達。 伏願殿下, 深留聖意焉。 上曰, 連日所奏, 俱爲切實, 當體念矣。 出擧條 耆裕就座。 上命退, 大臣以下先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