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938책 (탈초본 102책) 순조 7년 12월 8일 을해 13/13 기사 1807년  嘉慶(淸/仁宗) 12년

○ 丁卯十二月初八日辰時, 上御誠正閣。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金基厚國朝寶鑑第五卷, 檢校直閣洪奭周國朝寶鑑第五卷, 侍講官尹鼎烈國朝寶鑑第五卷, 檢討官洪冕燮國朝寶鑑第五卷, 記事官趙庭和國朝寶鑑第五卷, 記事官鄭元容國朝寶鑑第五卷, 記事官曺鳳振國朝寶鑑第五卷, 以次進伏訖。 上開卷命讀, 鼎烈讀自國朝寶鑑卷之十五, 止上可之。 上曰, 下番讀之。 冕燮讀自敎司憲府, 止眞聖主也。 上曰, 參贊官讀之。 基厚讀自六月旱, 止赴成均館。 上曰, 閣臣讀之。 奭周讀自上以民之冤抑, 止兵典官制。 上曰, 史官前或有不讀之時耶? 奭周曰, 有之矣。 上曰, 文義陳之。 鼎烈曰, 猗我列聖朝治法政謨, 何莫非監法之資, 而最是成廟朝, 尤爲卓越, 耽羅國獻眞珠, 上却之, 又命諸道進貢虎豹皮減其數, 我聖祖沖年嗣服, 不寶遠物之盛德, 可以仰揣, 此與漢文帝却馬之意, 同一揆矣。 向日講筵下番, 以崇節儉上行下效之意, 有所仰奏, 而大抵崇節儉卽帝王之盛節也。 我國所産, 亦可足用, 不必遠求於燕肆·倭館之物種, 雖以進上物種言之, 如屬不緊名色, 則亦令有司之臣減之, 一以爲玩物喪志之戒, 一以爲祛奢崇儉之道, 是臣之望也。 上曰, 下番陳之。 冕燮曰, 上番所奏好矣。 臣於向筵, 縷縷仰奏, 而猗我成廟朝盛德大節, 史不勝書, 而雖以此一節見之, 亦可以仰想聖意矣, 不必遠求於三代, 莫如近法於祖宗, 而臣於日昨科次入侍, 猥登殿上, 適値入小次之時, 仰覩牕戶, 塗紙年久塵汚, 間或有破綻處, 雖以私家言之, 牕戶之紙, 歲或修改, 而豈以千乘之國, 無紙而然哉? 以此一事見之, 我聖上尙儉之德, 從可仰知矣。 臣等退而相告, 咨嗟詠歎, 漢之却馬, 晉之焚裘, 固不足與論, 而唐之玄宗, 初於殿庭, 有焚珠玉之事, 當時有識之士言, 今有焚珠玉之事, 後必有求珠玉之弊, 果然開元天寶, 判作兩截, 後世之謂窮奢極侈, 必稱玄宗, 今以牕戶不塗之聖心, 終始如一, 推而行之, 是臣之望也。 上曰, 所奏好矣, 當留念矣, 參贊官陳之。 基厚曰, 上下番皆已仰奏, 臣無他可奏之語矣。 上曰, 閣臣陳之。 奭周曰, 成廟雅重臨民之官, 敎曰, 治民之官, 當用諳鍊吏事者, 又於礪山郡守·珍原縣監陞辭, 上皆引見, 以治民十七條, 面諭以遣之, 此專由於爲國之道, 係於生民, 而生民休戚, 係於守令而然也。 以近日言之, 進勉者或以擇守令爲言, 每以留意賜答, 而畢竟實效, 漠然未聞, 大抵上意所向, 其效必隨, 漢之宣帝, 習知閭閻疾苦, 故有與我共理其惟良二千石之言, 當時循良之吏, 如黃覇·龔遂召信臣之流輩出者, 誠以上有實心, 故實效如此矣。 今殿下深軫生民之休戚, 係於守令, 一念憧憧, 則世豈無·之才乎? 雖當都政之時, 守令之各別擇擬, 循例提敎, 便歸空言, 頓無實效, 此後則隨事申飭, 必使另擇差送之後, 考其治績之善否, 差擬之銓官, 隨以賞罰, 凡於下直守令入侍之時, 亦勿只問姓名, 詢以治民之道, 一如聖祖之所行, 守令方伯之遞來登筵者, 莅官時民情邑弊, 從容諮訪, 則非但其人之治績可見, 生民之疾苦, 亦當有入聞者矣。 目下實政, 無過於此, 而且當大政, 適因文義, 敢此仰奏, 伏望體念焉。 上曰, 所陳好矣, 當留念矣。 上曰, 紛競之弊, 自古有難禁之患, 今亦難保其此弊之必無, 何以則可祛紛競之弊耶? 鼎烈曰, 紛競之弊, 自古有之, 而大抵專出於利欲而無忌憚, 若自上不借權柄, 先立紀綱, 則可以無紛競之弊矣, 權之一字, 非臣子所得有者也。 臣子如或用權, 則非但身且不保, 國反受害, 專在於用人之際, 先懋則哲之明, 旌別淑慝, 進君子退小人, 無一毫偏私, 則豈有紛競之理乎? 冕燮曰, 紛競之弊, 專由於廉恥之都喪, 管子曰, 禮義廉恥, 是謂四維, 四維不張, 國乃滅亡, 其害之大, 乃至於此矣。 此弊出於患得患失之心, 趍附權勢, 雖一資半級, 得之則喜, 不得則不喜, 如有如此之人, 而世若嗤笑, 不齒人類, 則豈有紛競之理, 而習俗恬不爲愧, 日加月增, 將至廉恥之都喪矣, 此豈以家喩戶說, 而可以禁止哉? 惟在自上擧措之如何耳, 用人之際, 擇其不爲干進, 擧職奉公之人而用之, 若有紛競者, 不露辭令而遠之, 則人見其紛競者之不得顯庸, 雖日撻而勸之, 必不爲之矣。 奭周曰, 上下番所奏皆好矣, 紛競之弊, 古亦有之, 而莫甚於今日, 風俗沈漬, 汲汲如狂, 非但官爵, 如科場獄訟, 皆以謂非干囑則莫可成, 此不可無一番大懲勵也。 昔王朝以婁師德再及門爲言, 今之處宰相要路者, 以此心爲心, 則紛競之弊, 豈至於此乎? 懲勵之道無他, 在於擢用不爲紛競之人, 使之聳動耳目, 姓名不聞於人, 蹤跡不到於朝者, 是爲恬退之士, 如此之人, 收而用之, 則必無紛競之弊矣。 近日政注之間, 或有一黜一陟者, 則人皆指目曰, 某也與某親故進之, 某也與某不親故斥之, 未必其盡如其言, 而大抵果如其言者, 間或有之, 今欲禁止紛競, 則莫如取恬雅不求知者一二人擢用矣。 上曰, 戶牌之法, 欲知良賤人口之數, 而或罷或行, 何也? 鼎烈曰, 此法後因奸僞而罷之, 大抵法久則生弊, 而今之戶牌法, 與此時不同, 別無生弊之端矣。 上曰, 六月旱, 聖祖敎諸道曰, 守令或不體予意, 是豈敬天體上之義? 天人一理, 民困則天怒, 自古人君, 非不知天人之一理, 生民每多困瘁之歎, 此固不能詳知天人一理之致而然歟。 鼎烈曰, 天人一理, 非不知之, 而無實德之顯著, 故民生至於困瘁, 敬天卽人君之第一先務也。 凡有天災時變, 民生疾若, 皆爲反躬而省察, 深究災不虛生之理, 以爲懷保庶民之道, 則此誠畏天之威, 于時保之者也。 冕燮曰, 守令或不深體聖意, 成廟有此下敎, 而臣向伏見領下完南伯災結狀啓, 因特敎所報之災結, 盡數特給, 此實曠絶之澤也。 上之軫念, 至於如此, 南土之愚夫愚婦, 皆知朝家之厚澤, 而庶可感泣矣。 然而下之奉承者, 若不仰體德意, 當給者不給, 不當給者給之, 奸鄕猾吏, 幻弄偸食, 窮谷深峽, 恩不下究, 則實效何以遠及乎? 若値凶年, 則還上停退, 實出恤民之德意, 而民不蒙惠, 吏緣爲奸, 及其年豐竝與停退而一時督捧, 鞭朴狼藉, 此臣所目擊者也。 若自上雖降恩澤, 而窮民不得均沾, 則此豈奉承之道也哉? 上曰, 成廟欲置登聞鼓, 而申叔舟之言如此, 果何如耶? 鼎烈曰, 申叔舟之言, 欲禁告訐之風而言也。 民若有可達之言而上達, 可也, 而如使奸民皆許擊鼓, 則亦不無弊端矣。 以近來言之, 以不大段之事, 至於駕前徹聽, 無非慨然處, 直呈當直, 似爲便好矣。 上掩卷, 命玉堂先退。 鼎烈曰, 此後召對時, 第幾卷持入乎? 上曰, 臨時待下敎持入, 可也。 鼎烈等以次退出。 上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