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948책 (탈초본 103책) 순조 8년 윤 5월 28일 계사 26/26 기사 1808년  嘉慶(淸/仁宗) 13년

○ 戊辰閏五月二十八日卯時, 上御熙政堂。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同副承旨尹鼎烈, 假注書金裕憲, 事變假注書韓益相, 記事官鄭元容·李憲琦, 左議政金載瓚, 右議政金思穆, 行刑曹判書韓晩裕, 行戶曹判書徐榮輔, 行吏曹判書南公轍, 漢城判尹金羲淳, 兵曹判書金履翼, 禮曹判書金履度, 吏曹參判朴崙壽, 行護軍李得濟, 訓鍊院都正李堯憲, 行護軍沈象奎, 漢城左尹李溏, 行都承旨金履永, 掌令安光宇, 副校理任百禧, 正言李永純, 以次進伏訖。 載瓚等曰, 近日成霖,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載瓚等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等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等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等曰, 嘉順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仍敎曰, 右相不日出仕, 爲國事萬幸矣。 載瓚曰, 實爲多幸矣。 思穆起伏奏曰, 國之有輔相, 旣重且大, 專係國家之安危。 以如此重大之任, 畀如臣千萬不近似之才, 其不稱之實, 臣於前後疏中, 已爲罄竭, 而誠淺辭拙, 未蒙體諒, 故今日所以冒沒登筵者, 欲被體諒之處分也。 殿下以至大之任, 畀如臣之人, 其於國事何哉? 器小而受大, 顚覆之災, 可立而俟。 當其時, 殿下雖欲拯拔臣身而曲全之, 其路必無由矣。 念昔先朝, 全保臣家, 庇覆臣家之盛德至意, 靡不用極, 至今感頌, 則實不料今日萬萬非常之恩命, 遽及於臣身也。 亟垂體諒, 千萬是望矣。 上曰, 卿家與他自異, 且卿以元老輔相之材, 宿德雅望, 非但予所稔知, 抑亦朝著之所共知, 而今日所奏, 反近初筵辭巽之例規, 恐非實心, 勿爲更辭, 可也。 思穆曰, 臣至庸極陋, 百無寸能, 少而失學, 旋筮蔭仕, 而臣之鹵莽蔑裂之狀, 實擧世之所知, 旣無知識, 焉有才器? 歷事三朝, 受恩如天, 官職已崇顯矣, 而未嘗出一言論一事, 以爲一半分稱塞之實, 如此而畀以燮理調元之責, 則臣之一身, 姑無論, 其於國體何哉? 且臣犬馬之齒, 已近懸車之年, 則尤豈有一分承當之望乎? 上曰, 卿言過矣。 先朝, 亦有旣許致仕而重膺枚卜者, 聞卿明年爲七十, 而七十致仕, 雖在禮經, 苟使七十而必皆致仕, 則朝廷之上, 豈有元老宿德之人乎? 勿復辭巽, 可也。 思穆曰, 臣於近來, 疾病侵尋, 神精耗損, 前忘後失, 視物昏瞀, 僅分黑白, 凡尋常簿書期會之間, 尙無酬應之望, 雖欲陳力盡瘁, 以圖涓埃之報, 而其道無由, 伏望亟賜體諒之恩矣。 上曰, 卿言過矣。 仍敎曰, 次對爲之。 載瓚曰, 伏見平安兵使趙𡹘狀啓, 則以安州南塘城改築事, 備陳關防極疎之憂, 力言緩急必恃之方, 反復爲說, 銳意繕築, 仍請令廟堂稟處矣, 蓋安州之兩大役, 一則南塘改築也, 一則淸川疏鑿也, 南塘則北挾長江, 西踞大野, 與左峴表裏相掎, 屹然爲通灣之第一關阨, 到今改築益加鞏固, 實爲重邊圉備緩急之政, 然而此則旣無目下已著之害, 要爲向後不虞之慮, 而至若淸川江, 則水失古道, 頻歲橫濫, 城池則失天塹之險, 民居則有水墊之患, 川陸漸換, 爲害滋大, 本州切急之務, 莫如是役, 而人不擔夯, 事歸因循, 自故將臣具善行疏鑿之後, 尙不復下手矣。 今若竝擧兩役, 江城俱完, 則固爲太上之策, 而如不能出此, 則臣意以爲, 江役宜先於城役也。 況又雖以財力言之, 疏鑿則設倉糴糶, 逐歲有捧, 雖未知其不歸尾閭, 而今若考年査簿, 計當不些, 城役則不過是懸空强覓, 無中生有而已。 然則築城則措劃元無指擬, 疏江則拮据尙有方便, 由此由彼, 其緩急先後之分, 有不難知也。 第以兵難遙度之義, 關問於帥臣, 議定兩役之中, 何者當先, 更爲指一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以嶺南鳴旨島·菉島公鹽之弊, 前道臣狀請革罷, 而伊時覆奏, 更令新道臣, 論理報來矣。 卽見其論報, 則盛言公鹽之不可不亟罷, 而至於罷後給代之策, 終不得其方。 其所謂稅鹽錢白徵之論, 卽是斂民也。 今欲便民而反爲斂民, 非王政之所可爲也。 蒜山倉取耗之說, 卽是加分也, 見今還弊, 專由於加分, 今欲救弊而反爲添弊, 實是行不得之擧也。 道臣所論, 亦以此二者, 果爲難愼, 未能質言, 而外此方便之道, 苦無指一之報矣, 今則不罷不仍, 節序已晩, 鹽錢出給, 一時爲悶。 今年則姑令依前施行, 至於從長矯救之道, 則向後爛商, 十分無弊, 然後更爲登聞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卽見統制使申大偀報備局辭緣, 則本營招試, 因甲寅下敎, 依關西都試例設行, 而試規太峻, 入格絶難, 故營下武士, 多不應擧, 仍請科規, 啓稟變通矣。 蓋招試, 旣出於激勸, 而試規, 不免於太峻, 反致諸武士抑鬱之嘆。 若以他道都試試規, 參合通變, 則似爲得宜。 無論招試都試, 沒技人不許直赴, 亦是他道所無之規。 間因特敎, 雖赴殿試, 而亦非元定式所載, 令該曹, 一體磨鍊,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仍敎曰, 兵曹知悉擧行焉。 載瓚曰, 以全羅監司李肇源狀啓, 文正公宋時烈七代孫欽先, 礪山竹林書院文純公李滉, 文成公李珥位版, 益山華山書院文正公宋時烈位版, 穿壁偸去, 嚴加究覈事, 有勘律大臣具見稟議之命矣。 三先正位版, 一時見失, 已是前所未有之變, 而況以文正之孫, 偸出文正之位版, 匿置於穢惡之地者, 尤萬萬叵測, 而世變至此, 寧欲無言。 就考法文, 則大典通編, 聖廟位版偸出者斬, 大明律, 罵祖父母者絞, 而無論律文有無, 論以情犯, 合置大辟。 待該道究竟後, 具格狀聞, 始爲定律正罪,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仍敎曰, 右相亦奏事, 可也。 思穆曰, 臣之今日登筵, 專爲冀被體諒之恩也。 念不及他, 無一所奏之事。 初筵故例, 盡爲壞了, 如此之相, 將焉用哉? 惟伏望處分之亟下矣。 上曰, 卿言過矣。 仍敎曰, 大臣就座。 載瓚等就座。 上曰, 諸宰進前奏事, 可也。 晩裕等曰, 別無所奏之事矣。 上曰, 臺啓爲之。 光宇等進前。 上曰, 只擧末端, 可也。 光宇等曰, 請亟下罪人徐邁修中道付處傳旨。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上曰, 玉堂就座。 百禧就座。 光宇等曰, 請遲晩後物故罪人啓能, 亟施孥籍, 賊等凶種, 快施邦刑, 獻遂設鞫得情。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夏賊子女, 亟施跪斬之典, 斗恭親屬應坐之類, 一依·例擧行, 斗恒賊親屬奴傔連伊夫妻, 竝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明謙·以謙, 亟施孥戮, 逆復庶子好石, 亟施處絞, 遲晩罪人宇鎭, 捧根脚, 快正王法。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時夏·時鼎·時楫·金樂敎等, 亟令王府, 設鞫嚴覈, 快正邦刑, 時景·時昱, 竝施孥籍之律。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賜死罪人行恁諸子應坐之類, 亟令王府, 依律擧行, 無俾易種焉。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一行刀割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物故罪人家煥·哲身, 正法罪人承薰·樂敏, 施以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物故罪人國榮,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物故罪人時偉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物故罪人,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知情不告罪人魯賢,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知情不告罪人在民,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物故罪人履猷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安置罪人李晦祥·尹致行, 島配罪人金宇光, 竝令王府, 更加嚴鞫, 快正典刑, 放釋罪人權思穆·金千孫, 亟施絶島安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楸子島減死安置罪人在敏, 亟令王府, 還爲拿來, 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金甲島安置罪人李東馨, 爲先施以荐棘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光陽縣竄配罪人李翊模, 爲先施以絶島安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楸子島安置罪人徐瀅修, 設鞫嚴問, 快正王法。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巨濟府島配罪人李魯春,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明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古今島安置罪人張錫胤, 亟令王府, 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追奪罪人煥之諸子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賜死罪人達淳諸子, 亟施遠地定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追奪罪人日煥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三水府遠竄罪人徐有恂, 甲山府遠竄罪人徐淇修, 竝令王府, 設鞫嚴問, 盤覈得情, 明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逆賊漢祿,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黑山島安置罪人日柱, 依初下傳敎,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追奪罪人龜柱支屬應坐之類, 一依尙魯例, 施以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金甲島安置罪人龍柱, 亟令王府,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前監司李書九,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追奪罪人鍾秀支屬應坐之類, 一依尙魯·漢祿例施行。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副護軍任焴, 爲先絶島安置, 行護軍徐美修, 施以屛裔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等曰, 請追奪罪人鍾厚支屬,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曰, 請正法罪人,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曰, 請黑山島島配罪人若銓, 康津縣定配罪人若鏞, 濟州牧島配罪人致薰, 金海府定配罪人學逵, 固城縣定配罪人與權, 長興府定配罪人寬基, 竝令王府, 設鞫嚴問, 期於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曰, 請周爀, 亟令王府, 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曰, 請亟下三啓依允之傳旨, 令該府擧行焉。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曰, 請物故罪人基讓子寵億, 姑先施以竄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曰, 請古今島定配罪人李東萬, 鎭海縣定配罪人趙鎭井, 竝令王府, 設鞫嚴問, 秋曹諸罪人中, 如李榮復·金元喜·洪宗益等情犯深重者, 亦爲移囚王府, 到底盤覈, 快施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曰, 請物故罪人國仁支屬應坐之類, 亟施島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光宇曰, 請朴紀淳, 亟令王府, 拿來嚴問, 以重鞫體。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仍敎曰, 更無所奏則就座, 可也。 光宇就座。 永純曰, 請金甲島爲奴罪人克觀, 更令王府, 嚴鞫得情, 快正王法。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永純曰, 請逆賊尙魯,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永純曰, 請亟下三啓傳旨, 令該攸司卽速擧行焉。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永純曰, 請正法罪人,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永純曰, 請絶島爲奴罪人李戒國·劉用孫·金金乭, 亟令王府, 快施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永純曰, 請古今島定配罪人李東萬, 亟令王府, 設鞫得情, 快施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永純曰, 請梟示罪人性世,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永純曰, 請刊削罪人李益運,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快正王法。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永純曰, 近日大小臣僚, 以疏以奏, 輒以奮發振刷仰勉, 而自下對揚之道, 則反無仰勉之本意。 凡係大小公事, 靡有滯稽, 或稟達而決定焉, 或草記而擧行焉, 則殿下雖不欲奮發振刷, 而自可爲奮發振刷之道矣。 自下擧行, 若不如是, 則殿下雖欲奮發振刷, 而豈可爲奮發振刷之道乎? 夫以天道言之, 四時之吏, 五行之佐, 宣其氣然後, 品物亨歲功成, 以君道言之, 三公論道, 六卿分職, 然後百姓親萬邦寧。 今也則不然, 只見仰勉之迭發, 而未有對揚之實效。 以今日事論之, 賓對進定, 大僚出仕, 則殊異循次之日, 而備堂旣多不參, 又有登筵而無所奏事, 進參之諸堂, 各有分掌之職, 則勿論巨細, 豈無可奏之事乎? 前日之次對旣如此, 今日之次對又如是, 實非奮發振刷四箇字仰勉之本意, 而極涉未安。 請賓對不參備堂, 及入侍備堂, 一竝從重推考焉。 上曰, 依啓。 入侍備堂, 適無稟事, 故必然矣。 言則好矣。 出擧條 永純曰, 生民休戚, 全係字牧之任, 而擇守令嚴殿最, 卽今日之急務也。 近年以來, 掌銓之官, 方伯之臣, 未有對揚之實效, 豈不可悶之甚哉? 苟究盡心對揚之道, 專在於殿下一心上至公至正四箇字而已。 殿下以公正出治, 公正接下, 則朝廷正, 而臣鄰對揚之心, 不期然而自抵於公正, 殫誠報答, 庶有丕變之效矣。 請益勉公正之心, 以正朝廷焉。 上曰, 所陳切實, 當留意矣。 出擧條 永純曰, 西·兩道, 卽關防重地, 而素稱弓馬之鄕, 每當大政, 收用之聖敎, 不啻申嚴, 而近年以來, 掌銓之臣, 多不顧念, 非但渠輩之稱冤, 甚至於武藝廢棄之境云。 實非緩急可恃之意, 亦欠朝家用人之道。 請申飭兩銓, 各別收用, 亦令兩道道臣, 另加勸課, 俾有興勸之實效焉。 上曰, 所奏極爲切當。 以此意, 申明分付于兩銓, 亦令廟堂, 行關本道, 俾有實效激勸之地。 出擧條 永純就座。 上曰, 玉堂有所懷乎? 百禧曰, 無矣。 上曰, 承旨就座。 鼎烈就座。 上曰, 大臣·備堂先退。 載瓚等退出。 又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