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978책 (탈초본 104책) 순조 10년 2월 8일 임진 22/23 기사 1810년  嘉慶(淸/仁宗) 15년

○ 掌令車敬鎭疏曰, 伏以臣草茅遐蹤, 樗櫟賤材, 文不足以分析帝虎, 識不足以辨別碔玉, 凡於庶司冗稗之職, 猶未免贅疣之層生, 況其淸朝耳目之任, 嘗安有夢寐之所到哉? 不意柏府新除, 忽下於臣身, 臣聞命震駴, 五情爽感, 罔知所以容措也。 顧此掌憲之職, 是何等淸選也? 立於丹陛之下, 獻可替否, 對於廊廟之前, 論是爭非, 其責至重且要, 則固不可以如臣處地之寒微知行之魯莽, 而濫受冒進也決矣。 德海恩山, 雖報答之蔑階, 梁鵜軒鶴, 實愧恧之冞深。 是以天牌屢降, 日犯逋慢, 適因署經有命, 暫膺出肅, 而因仍蹲冒, 有愧廉防。 伏乞聖慈, 察臣由中之懇, 亟命遞改臣職, 以重名器, 仍治臣瀆擾之罪, 以肅朝綱焉。 臣於乞免之章, 不宜贅他, 而區區憂愛之忱, 有不能自抑, 冒進狂瞽之說於黈纊之下, 伏願察邇而擇愚焉。 夫設科取士, 蓋倣於三物而賓興之, 四科而選擧之之古制也。 列聖朝以來, ·之賢, ·之才, 皆從這裏中出來, 故其進之也, 正其誼而不謀其利, 其取之也, 極其公而不容其私。 夫何近來, 廉恥日喪, 奔競風生, 一經科場, 則士習之壞敗, 人心之澆漓, 實不免識者之短吁長歎也。 向者, 大僚之箚陳, 可謂洞見情狀, 眞畫骨子也。 至於到記之科, 寶座孔邇, 璇題至嚴, 而猶有爛漫撓攘之弊, 則他尙可言哉? 苟求振刷之方, 惟在造化之如何耳。 且寄齋及四學廩士, 摠爲四十名, 而其選入之規, 有窠則試才塡闕, 故遐鄕之流, 俟闕淹留, 日居月諸, 備嘗艱苦。 逮于中古, 泮長憐其情勢, 每於歲末通讀時, 入格十人外, 修其講記, 抄其優畫, 待窠塡入, 勿違次第, 如有還鄕之人, 當次塡額, 則發關起送之意, 筵稟定式, 故自玆參是選者, 不患有司之不公, 惟患修業之不精, 雖或在家, 隨次得選矣。 近者舊典不擧, 新進爭圖, 不論讀畫之多寡, 只緣勢力之强弱, 或但持劣畫而先入, 或不肄七書而冒居, 至如畫多首應者, 遲待歲月, 落莫而歸, 若於設場也應講也, 眞贗竝鶩, 淸濁相混者, 未必不由於首善之地, 選升之規, 已如是紊亂雜揉而然也。 伏願聖明, 昭下特旨, 申明舊制, 則琢玉之地, 率以禮讓, 採珠之際, 絶其回曲, 專經之士, 日造於國學矣。 夫天之生才, 無間遐邇, 人之有秀, 不係貴賤, 故木不必太山之産而後, 可合棟樑之材, 玉不必藍田之出而後, 宜用簠簋之飾, 立賢無方, 旁求俊彦, 良以此也。 猗我聖朝, 休治五百年, 出自鄕曲, 黼黻皇猷之臣, 其麗不億, 而挽近以來, 閴無聞焉, 豈其人才之輩出, 猶有古今之殊歟? 亦或朝家之奬拔, 未盡搜訪之道。 迺者每當都政, 則收用遠人之聖敎, 不啻諄複勤摯, 而卒歸有名無實, 積滯者指不勝摟, 抱屈者日以益多, 如是而安得免遺珠之歎, 亦安得禁錯蹄之風也? 伏願聖上, 體天地生成之工, 任父母化育之恩, 無間遐邇, 惟滯之才是求, 不係貴賤, 惟屈之秀是取, 則俊乂登庸, 而庶績咸熙矣。 夫水旱者, 聖主所不免, 故有九載之水, 見七年之旱, 而野無餓殍, 民躋熙皞者, 以其蓄儲預備, 而賑貸及時耳。 由是矯制者犯法, 而汲黯發倉, 失芻者溺職, 而距心引罪, 是豈非今日之所當法所當戒者哉? 迺者四道告歉, 而四道之中, 湖南爲尤甚, 槪聞道路之傳, 則已於納稼之時, 癸庚旁午, 及乎卒歲之際, 丘壑相枕, 木皮草根, 盡沒於飢餬, 父子夫婦, 相失於顚連, 餔店空而行旅絶迹, 遺棄多而收養無人。 古者, 一夫不得其所, 若撻于市, 況億萬生靈, 方急於涸轍之枯乎? 于時朝家宵旰接濟之方, 已無所不庸其極, 或移穀於兩西, 或運粟於濟州關北, 至於常貢經費者, 特命停減代捧, 則其呴哺之殊私, 慰安之大德, 雖仁覆之天, 止慈之父, 奚過於此也? 但昨仍兩西運穀作錢之弊, 俾講西民俱便之道, 姑未審廟謨對揚之如何, 而氓不可不往哺, 西民不可不運輸, 則運輸之際, 自不免塗炭之勢, 不待明辨而章章矣。 蓋兩西之無秋, 縱不若兩湖之赤地, 以其無秋, 加此運輸塗炭, 則危急存亡之狀, 必竝軼于兩湖矣。 此正蒐楚猿而林木殘, 採宋珠而池魚殫者也。 且作錢者, 誠如民食以穀不以錢之聖旨, 徒增貽害於西民, 無賴濟飢於氓, 則可謂兩失矣。 以臣淺見, 玆値非常之饑饉, 另施非常之變通, 然後將見非常之功效矣。 竊伏惟喬桐·沁都兩處之軍餉米, 旣精且實, 如以此米, 移哺兩湖, 則西民免出穀貿錢之弊, 氓無賣錢買穀之患。 況又轉運木道, 不遠伊邇, 朝發夕弭者乎? 或曰, 軍餉不可輕動, 若比諸矯制發倉, 何如? 較諸失芻立視, 何如也? 更待他年之豊穰, 準數還輸, 則島民姑息糶糴之苦, 而自致還色, 湖民大蒙拯濟之澤, 而不厭厚報矣。 臣愚以爲, 俱便之道, 莫過於此也。 伏願聖明, 亟令廟堂, 商確而施行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上端兩條, 爾言是矣。 令該官該曹, 另加留意, 期有實效。 ·穀事, 朝令已下矣。 亦是詢於廟堂而處之者, 民必受效, 豈可變令? 然其在博議之道, 宜有問議, 亦使有司之臣究思之。 爾以疎逖, 有此陳弊, 極甚嘉尙。 爾其勿辭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