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980책 (탈초본 104책) 순조 10년 3월 21일 을해 22/25 기사 1810년  嘉慶(淸/仁宗) 15년

○ 庚午三月二十一日辰時, 上御誠正閣。 朝講入侍時, 右參贊吳載紹, 持論語第七卷, 同知事洪義浩, 持論語第七卷, 特進官李肇源, 持論語第七卷, 李光益,持論語第七卷, 參贊官洪奭周, 持論語第七卷, 掌令李敬參, 持論語第七卷, 獻納權烒, 持論語第七卷, 侍讀官洪命周, 持論語第七卷, 檢討官尹日逵, 持論語第七卷, 假注書洪羲祖, 持論語第七卷, 記事官朴綺壽, 持論語第七卷, 李光文論語第七卷, 以次進伏訖。 上讀前受音一遍訖, 仍敎新受音奏之。 命周讀自陳子禽子貢曰, 止如之何其可及也。 上曰, 釋音奏之。 命周解釋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 仍命陳文義。 命周曰, 子貢之形容聖人者, 多有取譬之言, 上章以宮墻譬之, 又以日月喩之, 至於此章, 言如天之不可階而升者, 一節深於一節, 意義各有所在, 宮墻則以其易知易曉而言也, 日月與天, 則以其明白高遠而言也。 皆所以揄揚聖德, 開導愚蒙之意, 而其中如天之不可階而升一句觀之, 則夫子之道, 如天之高, 終無跂及之道, 而後世學者, 將有自劃之慮矣。 孔子, 自生民以來, 未有之聖也, 孔子以後, 固無孔子之聖, 而然學者進修之工, 豈可以高遠難行, 不思所以下學而上達乎? 孟子曰, 所願者學孔子, 顔子曰, 何人也, 余何人也? 古語曰, 聖人, 與凡人同。 以是推之, 雖孔子之聖, 猶有可及之道, 而且濂溪之言曰, 賢希聖聖希天, 聖人亦一天也, 而天亦有可希之道矣。 今我殿下所處之位, 卽天位也, 所行之事, 卽天工也。 以天位而行天工, 一事一政, 皆欲合於上天之心, 則舍孔子之道, 而將何所取則乎? 此等處活看甚好, 勿以子貢不可階而升之言, 謂之難行, 而凡於聖學上用工, 必求階而升之道,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所奏甚好矣。 仍敎曰, 下番陳之。 日逵曰, 子張一篇, 多記門人之言, 以明夫子之道德, 而其中子貢之天姿穎悟, 晩年造詣, 益爲高遠, 其所以形容聖人者, 非比他人, 其言之親切明著者, 又莫如得邦家以下句語。 此章立之斯立, 道之斯行, 綏之斯來, 動之斯和四條, 蓋設言其得位行道, 則政敎功化, 當如是也。 分而言之, 則立之道之綏之動之者, 是聖人之政敎也, 斯立斯行斯來斯和者, 是聖人之功化也。 孟子曰, 所過者化, 所存者神, 上下與天地同流, 濂溪曰, 大順大化, 不見其跡, 莫知其然, 此章四句語, 蓋與孟子·濂溪之言, 意義同矣。 然夫子之時, 適値氣數之變, 衰周天地, 養之已多, 而不得其位, 故其道之全體妙用, 只存乎身, 而天下之民, 不得被其澤, 是則生民之不幸也。 惟我殿下, 旣有邦家, 得夫子未得之位, 則其於政敎功化之施, 亦易然矣。 第觀今日之民象, 恒産不制, 則未可謂立之斯立也, 奸宄不息, 則未可謂道之斯行也, 風俗乖離, 則未可謂綏之斯來也, 群生殿屎, 則未可謂動之斯和也, 若是者, 未知何爲而然也。 抑恐殿下政敎所自出之本源, 固有所未及於夫子, 故所以功化之不能如夫子也。 張橫渠之言曰, 爲生民立命, 爲萬世開太平, 伏願繼自今, 於本源上, 益加聖工, 政敎焉功化焉, 必以此章四條, 看作期治之準, 以爲立民命開太平之道焉。 上曰, 所奏好矣。 仍敎右參贊陳之。 載紹曰, 玉堂之言甚好, 而臣則無可達之辭矣。 上曰, 同知事陳之。 義浩曰, 此篇上下三[二]章, 卽叔孫武叔·陳子禽輩不知聖人之言也。 惟此兩人, 生竝一世, 大聖人道德光輝, 豈有不知不聞之理, 而子貢以聖門高弟, 在於言語之科。 且聘于齊吳, 反魯侵地, 其功亦大, 故彼兩人者, 素無學識, 且蔽私見, 乃反以子貢謂賢於夫子, 是不知聖人賢人之各有分量故也。 子貢之對, 一節加於一節, 宮墻日月之喩, 終比於天之不可階升, 儘乎晩節進德, 眞箇有善觀聖之工矣。 凡人之不識聖賢分量者, 猶有此患, 況爲人上者? 知人則哲, 關係尤重, 此·之際, 亦有惟帝其難之訓也。 曰, 大奸似忠, 大智似愚, 倘於知人用人之際, 明不足以察奸, 私或有以蔽公, 賢邪相混, 愚智莫辨, 則其爲貽累, 奚但止於不知聖賢之分而已哉? 此等處亦必推移參看, 益懋公明用舍之鑑,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以知人用人, 敷衍爲說者, 甚好矣。 仍敎曰, 特進官陳之。 肇源曰, 臣無可陳之語矣。 光益曰, 臣亦無可達之辭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奭周曰, 下番以立道綏動四句, 有所敷衍陳勉, 其言誠甚好矣。 覽此四句之中, 亦有先後次序, 蓋立之斯立一句, 卽其所當先者也。 集注以立爲植其生, 夫足其衣食, 簡其力役, 安其生樂其業, 上足以養父母, 下足以育妻子, 此所謂植其生也。 苟不能然, 則顚連困窮, 救死不贍, 尙奚暇論於仁義德敎之施哉? 目今民産未制, 黎元困悴, 雖在平時, 固已不能無愁歎之聲, 一經歉荒, 朝不保夕, 顑頷流離, 十室九空, 竊惟乙丙之中, 穆然下頫, 亦必不能忘宵旰之慮矣。 旣不能使之植其生, 則其於道之綏之動之之功, 又何暇議到哉? 吾夫子, 聖而無位, 故使子貢之言, 終歸於假說之辭, 今殿下, 行夫子之道, 而又得邦家之位, 一民之不得其立者, 不望于我殿下而何望哉? 顧其立之之道, 不在他求, 卽吾夫子之道而已, 吾夫子之道, 不可他求, 亦惟吾夫子之書而已。 夫子之書, 論語爲最要, 今殿下, 一部論語之講, 殆將告畢矣。 程子有言, 讀論語者, 有讀了後全然無事者, 有知好之者, 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又有曰, 未讀時, 是這箇樣, 旣讀後, 又只是這箇樣, 便是不曾讀, 臣未敢知廈氈討論之餘, 燕閒玩賾之中, 所得者果爲幾何, 而旣讀之後, 果有以大異於未讀之前耶。 帝王之學, 又與韋布不同, 有得於心, 必見于事, 有得于身, 必及於民, 其功效之所及, 不可揜也。 竊願殿下, 反躬自省, 如有所得於一部論語者, 必推而見諸政令注措之實, 使八域民生, 咸被斯立之效, 如其未也, 直自今日爲始, 必求所以實心講究, 實地體驗, 毋使一日三講, 徒歸侈觀之文具,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所奏甚好矣。 上曰, 陳子禽, 果何如人耶? 命周曰, 夫子, 自生民未有之聖人, 而陳亢乃曰, 仲尼豈賢於子貢, 亦可謂不知量之人矣。 上曰, 參贊官以立道綏動四者之中, 以立之斯立爲本者, 果好矣, 何以則可以見立之斯立之效乎? 命周曰, 殿下一心上工夫, 苟有勇往直前之意, 則道亦不遠於人, 繼自今益懋立之之道, 則庶可見道綏動三者之次第從欲矣。 奭周曰, 植民生之道, 無過於節用愛民, 宋臣李沆爲相, 而語人曰, 治天下之道, 不出於節用愛人, 使民以時, 夫李沆, 一相臣, 而其言如此, 爲人上者, 其於此兩節, 可不留念乎? 上曰, 或云子禽, 爲子貢弟子, 其必但知渠師之尊, 不知夫子之聖, 故發此言耶? 命周曰, 子禽雖是子貢之弟子, 而子貢, 乃是夫子之弟子, 則固不可尊其師而反逼於其師之師矣。 蓋渠以管蠡之見, 不知其宮墻之高, 日月之明, 只緣子貢之聰敏明辨, 可得易見, 至有此言, 而且有子禽亦爲孔子弟子之說矣。 奭周曰, 子夏西河, 西河之民, 亦知爲賢於夫子, 此所謂小人之腹, 不能揣大聖人範圍者也。 上曰, 方今之世, 若有夫子之聖, 則人皆能知之, 而其無子禽輩之患乎? 命周曰, 世級日降, 聖人已遠, 雖有子貢之賢, 亦難知之, 何況乎夫子之聖也哉? 上曰, 夫子轍環天下, 不得行道, 甚至有陳子禽之譏侮, 則其曰, 其生也榮者, 何也? 命周曰, 此亦設言得邦家以後之事, ·之民, 比屋可封, 則夫子之民, 豈不及於·之風乎? 此之謂其生也榮也。 上曰, 子貢之形容聖德, 無過於是, 使他人贊揚, 則恐不能如是明言矣。 日逵曰, 立道綏動此四節, 聖人之極功, 而其所形容, 不啻若溫良恭儉讓而得之之語矣。 上曰, 立之綏之義, 亦與老者安少者懷之意同歟? 命周曰, 然矣。 上曰, 如非子貢之明辨, 而若初入聖門者, 則必不得量聖賢之分矣。 命周曰, 初入聖門, 未及進德, 則模寫夫子, 亦是至難之事矣。 義浩曰, 觀乎猶天之不可階升之言, 尤可見子貢晩益精深, 而宜其有一貫之褒矣。 上命掩卷。 敬參··命周等曰, 請亟下罪人徐邁修中道付處傳旨。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曰, 請遲晩後物故罪人啓能, 亟施孥籍, 賊等凶種, 快施邦刑, 獻遂, 設鞫得情。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賊子女, 亟施跪斬之典, 斗恭親屬應坐之類, 一依·例施行, 斗恒賊親屬奴傔連伊夫妻, 竝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明謙·以謙, 亟施孥戮, 逆復庶子好石, 亟施處絞, 遲晩罪人宇鎭, 捧根脚快正王法。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時景·時昱, 竝施孥籍之律, 金樂敎, 亟令王府, 設鞫嚴覈, 快正邦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賜死罪人行恁諸子應坐之類, 亟令王府, 依律擧行, 無俾易種焉。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以下一行刀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物故罪人家煥·哲身, 正法罪人承薰·樂敏, 施以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物故罪人國榮,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物故罪人時偉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物故罪人,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知情不告罪人魯賢,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知情不告罪人在民,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物故罪人履猷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安置罪人李晦祥, 島配罪人金宇光, 竝令王府, 更加嚴鞫, 快正典刑, 放釋罪人權思穆·金千孫, 亟施絶島安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楸子島減死安置罪人在敏, 亟令王府, 還爲拿來, 嚴鞫得情, 夬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金甲島安置罪人李東馨, 爲先施以荐棘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楸子島安置罪人徐瀅修, 設鞫嚴問, 快正王法。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巨濟府島配罪人李魯春,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明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古今島安置罪人張錫胤, 亟令王府, 嚴鞫得情, 夬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追奪罪人煥之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賜死罪人達淳諸子, 亟施遠地定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追奪罪人日煥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逆賊漢祿,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黑山島安置罪人日柱, 依初下傳敎,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追奪罪人龜柱支屬應坐之類, 一依尙魯例, 施以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金甲島安置罪人龍柱, 亟令王府, 設鞫得情, 夬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前監司李書九, 設鞫得情, 夬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追奪罪人鍾秀支屬應坐之類, 一依尙魯·漢祿例施行。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追奪罪人鍾厚支屬, 亟施散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正法罪人審度, 加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物故罪人支屬, 亟令王府, 嚴加盤覈, 仍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等曰, 請大逆不道罪人夢瑞, 亟令王府, 以·例施行, 其支屬之應問者, 亦卽拿覈得情, 使王法伸而亂本拔焉。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曰, 請正法罪人,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曰, 請黑山島島配罪人若銓, 康津縣定配罪人若鏞, 濟州牧島配罪人致薰, 金海府定配罪人學逵, 固城縣定配罪人與權, 長興府定配罪人寬基, 竝令王府, 設鞫嚴問, 期於得情, 夬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曰, 請周爀, 亟令王府, 嚴鞫得情, 夬正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曰, 請亟下三啓依允之傳旨, 令該府擧行焉。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曰, 請物故罪人基讓子寵億, 姑先施以竄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曰, 請古今島定配罪人李東萬,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曰, 請物故罪人國仁支屬應坐之類, 亟施島配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敬參曰, 請朴紀淳, 亟令王府, 拿來嚴問, 以重鞫體。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曰, 請金甲島爲奴罪人克觀, 更令王府, 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曰, 請逆賊尙魯,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曰, 請亟下三啓傳旨, 令攸司, 卽速擧行焉。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曰, 請正法罪人,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曰, 請絶島爲奴罪人李戒國·劉用孫·金金乭, 亟令王府, 夬施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曰, 請古今島定配罪人李東萬, 亟令王府, 設鞫得情, 夬施典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曰, 請梟示罪人性世, 亟施孥戮之典。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奭周曰, 掌令李敬參, 兩司合啓傳啓之際, 罪人姓字, 有所誤奏, 事甚未安,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敬參曰, 臣素不近似於淸朝耳目, 而朝講有命, 冒沒登筵, 迺於傳啓之際, 誤讀一字, 致有承宣請推之擧, 臣於是乎滿心惶恧, 無地自容, 以此情踪, 不可一刻晏然於臺次, 請命遞斥臣職。 上曰, 勿辭, 亦勿退待。 出擧條  上命經筵諸臣先退, 載紹等退出。 又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