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993책 (탈초본 105책) 순조 11년 2월 1일 경진 38/38 기사 1811년  嘉慶(淸/仁宗) 16년

○ 副校理金𨩿疏曰, 伏以臣賦性戇愚, 發言無慚, 遂致仇嫉多端, 疑謗交積, 至再昨夏所遭, 而醜辱無餘地矣。 彼則以無不是之至情, 逞必欲殺之私憾, 語出憤薄, 全不裁擇, 直驅之於罔測之科, 蓋其意, 不如是則不快也。 然皮裏春秋, 人皆有之, 一段眞是非, 自有泯滅他不得者, 其言之的當與不當, 有據與無據, 自有一時之公議而已。 臣不欲提起舊說, 更事較挈, 論人先故, 以傷事面, 故只陳人言之, 不足多辨, 以明臣情之自反無怍, 卽臣疏所謂尋迹於無足之鼎, 吹毛於不存之皮者, 約以盡之, 不待逐條辨破, 而臣之本情, 庶或見諒於天日之照燭矣。 及承批旨, 若曰猶賢於遂非, 伊後傳敎下者, 謂臣再疏, 窮屈自服, 夫非者, 不是之爲也。 屈者, 不直之故也。 其身先自不直不是, 而將安所藉手事君乎? 心曲莫暴, 情地轉蹙, 跼高蹐厚, 踽踽若窮人之無所歸, 分宜廢棄, 已無陽界之義, 戒在息補, 永斷當世之念, 榮塗一步, 自劃有素, 故向於是職之猥叨也。 恩召自天, 繼而有牌望勿呼之命。 臣於是前却不得, 奉牌朝房, 恭俟嚴譴, 而特蒙恩遞, 庶可以投置閒散, 歌詠聖德, 以終餘生矣。 千萬不自意, 記簪之恩, 又及於杜門訟愆之身, 聖明無棄, 大德有容, 朽木擬雕篆之用, 病乘借湔沸之力, 無狀賤臣, 何以得此? 聞命若驚, 隕越于中, 時則値莫大之慶會, 竊不勝同忭之微忱, 遂乃抃棄廉隅, 冒參賀儀, 而第伏念班聯三呼, 卽彝情之不容己者, 夤緣一肅, 非私義之有所伸也。 虧質自如, 微諒難奪, 苟或因此而揚揚彈束, 晏然若無故, 則是倖會反爲貪榮之階, 伸分終致喪守之歎, 臣之顚倒狼狽, 有不暇論, 而其有傷於淸朝四維之化, 當如何哉? 朱夫子有云, 士大夫去就出處, 有關風俗盛衰。 伏惟聖明, 若念及於此箇義理, 則鐫斥之命, 不待臣言之畢矣。 文石橫經, 雖切戀結之忱, 靑綾伴直, 奈無冒進之路, 臣情到此, 其亦慽矣。 天牌儼臨, 末由承膺, 玆敢冒入文字, 疾聲呼籲。 伏乞聖慈, 俯察匹夫之諒, 特許終朝之褫, 永刊臣名於仕籍, 仍治臣瀆擾之罪, 使私義靖而朝綱肅焉。 臣於陳情丐免之章, 不宜贅及他說, 而事係民隱, 玆敢以耳目所覩記附陳之, 伏惟少垂察焉。 臣以試事, 承命南州, 周行以左凡十有七州矣。 所過諸州, 近峽則僅免大無, 曠野則未免荐荒之處, 閭里寥落, 人煙蕭瑟, 間多敗簷頹壁, 蓬蒿滿室者, 問之則曰闔家餓而逝矣。 曰渾家病而逝矣。 終日所遇, 太半是遭故之人, 所見慘惻, 不覺釀涕, 而此猶細故也。 竊聽輿論, 則右沿諸邑捐瘠之患, 不啻倍蓰於左道, 濱海曠漠之際, 野無靑而宅不毛, 再昨秋以來, 窮民之所以延命而苟活者, 只木皮松葉, 腸枵而形鵠, 圉圉若不保朝夕, 於是乎得病, 則一兩日便不起。 幸而免此者, 及至春夏之交, 始食新而猝患泄痢, 故者夥然, 通計前後, 不可勝數。 大邑假量爲三四萬口, 小邑亦不下七八千口, 而伊時字牧之臣, 旣皆掩置不報, 按察之臣, 遂未枚擧登聞, 又未有繡衣廉察之行, 殿下深居九重, 何由知民絶可悲極可慘之這箇光景乎? 惟彼札瘥之類, 除非班戶女口, 則皆是軍伍也。 屢十萬闕伍, 將何以塡充乎? 必以其邑之生齒, 欲充其邑之故額, 則誠萬萬行不得之政也。 向者籌司行會, 有以限三年次次塡補爲辭, 而藉使十年生聚, 尙難一齊代定, 旣未塡代於闕額, 則其將徵役於旣骨, 此其勢徵族之不足, 將遍徵於一里一面矣。 徵里面之不足, 將遍徵於一鄕一邑矣。 逝者已矣勿論爲, 生者將不得支保, 一年二年, 流散而已, 則幾何而不爲廢四郡乎? 臣於所經道路, 男女老少, 左右扶携, 自海而野, 自野而峽, 流離顚連, 莫適所向, 兒索飯而啼呼, 婦繭足而呻吟, 見甚愁痛, 故臣於路次, 駐馬而問曰, 若等何故而離親去鄕爲乎? 其言曰, 農作之失稔, 天之所使, 何敢怨焉, 身布之當納, 民之本分, 何敢避焉? 而但吾村丁男之身故者, 不知幾許口, 此輩之戶還身役, 勢將勒徵於同里之吾屬, 故堪耐不得, 支撑不得, 至於此境, 離鄕行乞, 豈樂爲而然哉? 到此地頭, 反不如逝者之爲都無事, 願爲邙部之纍纍而不可得也。 語未訖而歔欷涕下矣。 樂生惡死, 人之常情, 而其言如此, 此豈非仁人君子惻然動心處乎? 竊伏念國計經費, 專靠於湖南一道, 如漢之關中, 唐之江淮, 而邦本之顚蹶如此, 其何能國乎? 逃故磨勘之姑停, 當年身布之特減, 不過爲目前姑息之地矣。 臣愚則以爲有大患難, 必有大變通, 然後乃可以整頓而妥帖矣。 竊計全羅一道五十六官, 除濟州三邑, 則實五十三邑, 各其邑中, 計房村之全數閒遊者, 校院生之額外添附者, 鄕品饒戶之冒錄儒籍者, 豪右班村之籬下投托者, 在在皆然, 今使該道道臣, 奉朝令而周旋, 按簿書而行會, 嚴束而明覈, 到底査括, 則當得閒丁許多名矣。 夫然後沿邑闕伍之不得塡代者, 通一道而均排移定, 張空補缺, 則優可以相當矣。 勿論京鄕案付, 頓然釐正而勞徠安集之, 然後海一隅, 其不爲新安·石壕之村矣。 臣愚不佞, 竊附古人圖流民進烏草之義, 不避猥屑, 冒煩崇聽, 若其矯救之策, 奠接之方, 不以人而廢其言, 獲蒙採施, 則殿下之赤子, 庶可以樂生安堵矣。 殿下之關中, 從可以復舊殷庶矣, 豈不萬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本事便是已過之事, 但以民事言之, 爾之所聞, 必是眞的, 許多民生, 顚于溝壑, 許多民弊, 難以蘇復, 興言及此, 不覺憂悶。 令廟堂爛加議定, 另有實效。 爾其勿辭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