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997책 (탈초본 105책) 순조 11년 윤 3월 29일 정미 17/19 기사 1811년  嘉慶(淸/仁宗) 16년

○ 辛未閏三月二十九日卯時, 上詣弘文館, 朝講入侍時, 行都承旨洪義浩, 行左承旨李文會, 右承旨鄭觀綏, 左副承旨申溆, 右副承旨申絅, 同副承旨權晙, 假注書洪羲祖·尹豐烈, 記事官朴齊聞·李龍秀, 直提學洪奭周, 以次侍立。 時至, 左通禮, 跪啓請外辦, 上具翼善冠·袞龍袍, 乘輿出興泰門, 觀綏, 進前奏曰, 兵曹判書李勉兢, 牌去來, 則姑未入來, 而別侍衛不備, 何以爲之乎? 上曰, 令次堂擧行。 駕前下敎  由顯謨門·廣達門·金商門, 至弘文館, 通禮, 跪啓請降輿, 上降輿陞座, 諸臣以次進伏訖。 上曰, 講官行禮, 可也。 義浩曰, 下番外, 注書及上番, 下殿行禮, 下番講冊, 注書持入似好矣。 上曰, 惟。 奭周·文會·豐烈·齊聞下殿, 領事以下行禮, 領事金思穆, 持詩傳第四卷, 知事朴宗來, 持詩傳第四卷, 奭周, 以特進官, 持詩傳第四卷, 特進官朴宗京, 持詩傳第四卷, 文會, 以參贊官, 持詩傳第四卷, 掌令牟達兼, 持詩傳第四卷, 侍講官李志淵, 持詩傳第四卷, 檢討官李泳夏, 持詩傳第四卷, 豐烈, 持詩傳第四卷, 齊聞, 持詩傳第四卷, 龍秀, 持詩傳第四卷, 以次上殿進伏訖。 曰, 臣以傳香該房, 受香諸處奉審, 當爲進去, 故仰達矣。 上命書傳敎曰, 同副承旨, 馳詣宗廟·景慕宮, 奉審摘奸, 仍詣受香所, 奉審摘奸以來。 曰, 臣待罪推考房, 而今承奉審之命, 推考, 例不得奉審矣, 何以爲之乎? 上命書傳敎曰, 刑工換房。 上開卷讀前受音一遍訖, 命讀新受音, 志淵, 讀自終風何有, 止章六句。 上命釋義以奏, 志淵釋奏。 上曰, 文義陳之。 志淵曰, 此章云君子至止, 錦衣狐裘, 顔如渥丹, 君子至止, 黻衣繡裳, 㑉玉鏘鏘, 卽秦人美其君之辭, 而不過贊其衣服之盛, 容貌之美而已。 夫摹盡人君之德敎, 形容人君之治化, 則其言固何限乎? 而顧乃區區於衣服容貌之末節者, 何也? 可見其秦君之不能於德敎政化, 而徒尙乎衣服容貌也, 亦可見其民蚩蚩貿貿, 不識德化之可贊, 而惟知容服之爲美也。 卷阿章有曰, 愷弟君子, 四方爲綱, 四方爲則, 泮水章有曰, 魯侯戾止, 言觀其旂, 無小無大, 從公于邁, 此皆美其王贊其君之辭, 俱可見形容德敎底意, 非可與此章比論。 而此章之容服, 可謂彼其之子, 不稱其服也。 今殿下, 有作君作師之位, 行實心實德之政, 必不以容貌外飾之事, 少留於聖心, 而此非但治化而言, 凡於用人之際, 必取其强毅木訥之人, 斥其巧言令色之類, 則上行下效, 自無外飾之習, 是爲飭勵群工之道, 而此等文義, 深加體念焉。 上曰, 所陳甚好矣。 上曰, 下番陳之。 泳夏曰, 君子至止, 黻衣繡裳, 佩玉鏘鏘, 壽考不忘, 卽頌禱其君之辭。 大抵君子云者, 有德者之稱, 反是則曰小人, 而君子小人, 又有貴賤之別, 曰, 稟聰明作元后, 中庸曰, 大德必得其位, 唐陸贄奏議曰, 德配天曰皇, 德配地曰帝, 德配人曰王, 蓋天命有德, 作之君師, 其曰允矣君子, 樂只君子之君子云者, 皆指有德之君而言也。 非但人君而然也, 人臣之有爵位有年德者, 亦有君子之稱, 有曰野人養君子, 有曰君子在朝, 小人在野, 雖一命之士, 苟能修身篤行, 則亦當稱之以君子, 況人君, 以至尊至貴之位, 有巍蕩難名之德, 則臣民之愛戴感頌, 秉彛則然, 至稱以聖人, 又謂之君子, 蓋以有德之稱, 必欲稱其君, 民心之油然樂善, 有以知矣。 人君必也顧名思義, 思所以副其名之道, 今殿下, 臨幸開講, 適値此章, 事非偶然, 若有所待, 臣等蒙被曠絶之恩數, 擧切旣見君子之喜, 其所以頌祝之語, 亦不出壽考不忘四字, 而竊附虎拜稽首天子萬年之義, 伏望殿下, 推此恩於八域, 俾愚夫愚婦, 皆有臣等今日之祝, 則太平萬歲, 自今伊始, 是爲臣等區區之祝也。 上曰, 所陳甚好矣, 領事陳之。 思穆曰, 此章別無文義之仰陳者, 而有曰壽考不忘, 其註曰, 欲其居此位安此服, 長久而安寧也, 因此而臣有所文義外仰奏者。 夫保嗇聖躬, 爲長久安寧之第一義, 而至於威儀禮制之間, 儀文則率由舊章, 宮室則肯構肯堂, 凡百事爲, 動先憲, 則非但此章文義之反隅而已。 且臣適忝保護之任, 五日日次, 輒承不必入侍之批, 竊不勝區區下忱矣。 伏願繼自今, 頻許入診, 詳察聖候, 則壽考無疆, 長久安寧, 是臣之至祝也。 上曰, 知事陳之。 宗來曰, 上下番玉堂, 已盡仰達, 臣則無更奏者, 而大抵玉堂, 以衣服容貌外飾也, 苟無實德, 無足爲美仰陳, 其言固好矣。 西戎之俗, 强悍蚩蠢, 不知實德之爲貴, 徒稱容服之誇美, 其頌君之辭, 亦不過如此, 此專由於人君之導率, 未有以德敎治化及人者也。 今殿下, 監法於此, 推類於此, 則八域生靈, 自致於變之休矣。 上曰, 特進官陳之。 奭周曰, 上下番以容服謂之外飾, 而臣之愚見, 與玉堂不同, 請敷演而陳之。 容貌衣服, 似外而實內也, 古書曰,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春秋曰, 袞冕繡裳昭其度也, 孔子曰, 正其衣冠, 尊其瞻視, 曰, 抑抑威儀, 惟德之隅, 曾子曰,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 由此觀之, 則苟無實德之充諸中, 雖衣服容貌之美, 無足觀也, 況人君處崇高之位, 爲八域之瞻視, 則衣服容貌之間, 或有非禮之端, 是豈修實德行實政之效乎? 伏願殿下, 推類於此, 勿以衣服容貌, 爲外而忽之也。 上曰, 特進官陳之。 宗京曰, 衣者身之文也, 德華存諸中, 容貌發於外, 苟無實德, 何以致外貌之粹美乎? 且夫衣服, 一身之主, 非先王之法服, 不敢服, 日前尙衣提擧之有所疏陳也, 特下優批, 許令還下, 臣等固不勝欽仰萬萬, 伏願克推是心, 雖尋常容服之間, 深加留念焉。 上曰, 參贊官陳之。 文會曰, 臣意則與玉堂上下番所陳之義不同, 而其中實德二字則好矣。 此章大而與鄒經所云, 見羽旄之美, 聽管籥之音, 擧欣欣然有喜色相告之意, 相爲表裡。 蓋此時秦君, 果有實德實政, 故其民愛戴之瞻, 其容貌衣服, 而相與歎美頌禱之辭, 至發於歌詠, 觀於其君也哉一句, 尤可驗民情之深且切矣。 此雖戎狄之君, 畢竟招八州朝同列之氣像, 不待無衣詩, 已有所權輿於此章。 夫秦君, 若無實德實政, 則雖有容貌之盛且美, 民之見者, 似不至若是其歡樂之, 伏願此等處, 亦加澄省焉。 上曰, 此章, 與車轔·駟鐵, 相爲表裡, 而註曰, 居此位安此服, 長久而安寧, 何以則有是德而有是福耶? 志淵曰, 內有實德, 發於容貌衣服之間, 則宜其有贊美頌禱之辭也。 居此位安此服, 長久安寧之道, 專在於修實德行實政矣。 上曰, 此章別無文義, 以故事, 敷演陳之, 可也。 志淵曰, 猝乍間, 無以指的仰對者, 而上章卽思賢之詩也。 其曰遡迴從之, 道阻且長者, 言其思之切而終不可得見也。 方今講筵日開, 僚屬相見之時, 山林諭善, 未及招延, 此實爲今日急務, 伏願益加誠禮, 期於招倈焉。 且近來旱風連吹, 麥農其將判歉云, 民事實爲悶然, 向日次對, 以貯水事, 有所仰奏, 而祈雨祭, 每於已無及之後設行, 畢竟則無所益焉。 伏望貯水祈雨等事, 令廟堂, 更加申飭。 谷山亂民大處分之後, 無論有罪無罪, 擧皆風飛雹散, 不保其生云, 伏願體春生秋殺之化, 推恩威竝行之義, 招諭安接, 俾保其産業焉。 上命掩卷, 思穆進前奏曰, 早朝勞動,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思穆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思穆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思穆曰, 惠慶宮調攝中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思穆曰, 嘉順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達兼曰, 請正法罪人, 亟施孥戮之典。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達兼曰, 請黑山島島配罪人若銓, 康津縣定配罪人若鏞, 濟州牧島配罪人致薰, 金海府定配罪人學逵, 固城縣定配罪人與權, 長興府定配罪人寬基, 竝令王府, 設鞫嚴問, 期於得情, 快正典刑。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達兼曰, 請周爀, 亟令王府, 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達兼曰, 請亟下三啓依允之傳旨, 令該府擧行焉。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達兼曰, 請物故罪人基讓子寵億, 姑先施以竄配之典。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達兼曰, 請古今島定配罪人李東萬,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達兼曰, 請物故罪人國仁支屬應坐之類, 亟施島配之典。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達兼曰, 請朴紀淳, 亟令王府, 拿來嚴問, 以重鞫體。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以上竝措辭見上 達兼曰, 民生休戚, 專係於守令, 守令黜陟, 寔在於道臣, 挽近以來, 貪官汚吏, 不念字牧, 專意掊克, 顧彼生靈, 何計聊生? 咸戴之誠, 今古秉彛, 而迫於困瘁, 號祝聖澤, 殿最之一筆爽實, 害及億兆生民, 況大無之餘, 救生無路乎? 太平何難? 保民實是太平之本也。 六月殿最不遠, 預飭各道道臣, 墨倅暴官, 無所貸而貶之, 良吏賢宰, 考其績而褒之, 則吏得人才, 民蒙聖澤, 請嚴明殿最, 懷保山民焉。 上曰, 依啓。 出擧條  左通禮跪啓請禮畢。 王大妃殿進御加味六君子湯前方中, 川芎減五分, 去天麻·山梔, 加白芥子一錢, 吉梗五分, 自今日, 五貼式, 日次製入事。 榻前下敎 惠慶宮進服加味順氣散前方中, 去靑皮, 加吉梗七分, 自今日一貼式煎入事。 榻前下敎  上下殿乘輿, 由金商門·廣達門·顯謨門·興泰門, 還內後, 問安勿爲之。 出榻敎  還內,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