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999책 (탈초본 105책) 순조 11년 4월 18일 을축 14/15 기사 1811년  嘉慶(淸/仁宗) 16년

○ 辛未四月十八日辰時, 上御延英殿。 常參晝講入侍時, 行都承旨洪義浩, 左承旨金相休, 以參贊官持詩傳第四卷, 右承旨任厚常, 左副承旨宋知濂, 右副承旨權晙, 同副承旨愼宜學, 直提學洪奭周, 以次先拜, 陞殿就座, 贊儀, 唱常參官入就位, 東班, 左議政金載瓚, 右議政金思穆, 左參贊吳載紹, 禮曹判書金履翼, 吏曹參判李存秀, 戶曹參議安策, 司憲府掌令李英發·牟達兼, 司憲府持平姜學濬, 弘文館副校理金啓溫, 以侍讀官, 持詩傳第四卷, 修撰徐長輔, 以檢討官持詩傳第四卷, 吏曹正郞金秉淵, 禮曹正郞陳錫周, 戶曹佐郞趙鎭壽, 司憲府監察李齊年, 議政府司錄閔秉勳, 假注書尹豐烈, 記事官朴齊聞, 持詩傳第四卷, 西班, 永明尉洪顯周, 行工曹判書朴宗來, 兵曹判書李勉兢, 刑曹判書金在昌, 以知事, 持詩傳第四卷, 知中樞府事李明奎, 行護軍閔耆顯, 以特進官, 持詩傳第四卷, 敦寧府都正權行彦, 武臣宣傳官南宮玾, 刑曹正郞南鼎來, 兵曹佐郞權拚, 工曹佐郞李遠揆, 假注書沈湜, 持詩傳第四卷, 記事官李龍秀, 持詩傳第四卷, 以次入就位。 贊儀, 唱四拜, 常參官及史官, 以次行禮。 引儀, 唱有啓事官陞殿, 無啓事官退出, 載瓚·思穆·存秀·英發·達兼·學濬·啓溫·長輔·豐烈·齊聞, 陞自東階, 顯周·勉兢·在昌·耆顯··龍秀, 陞自西階, 以次相向進伏訖。 上曰, 先行晝講可矣。 上開卷讀前受音一遍訖, 命奏新受音。 啓溫讀, 自衡門之下, 止衡門三章章四句, 解釋章句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 命陳文義。 啓溫曰, 此章, 卽賢士隱居自樂之辭也, 蓋難進易退, 賢者之處義, 而治世則君子在位, 小人在野, 亂世則與此相反。 季氏之富於周公, 顔子之簟瓢陋巷, 皆非治世之事也。 雖以今言之,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 人才雖不如古, 亦豈無賢者之隱居自樂者乎? 殿下, 自御極以來, 不見求賢之擧, 若以無賢而不來, 則此則便同誣一世, 必也薦擧奬拔, 量才授任, 則雖側陋之人, 可得需用於國矣。 以先朝時見之, 必以急於求賢, 爲第一務, 至有各道宣召之擧, 所以聳動一世, 其爲得賢才之誠, 靡不用極。 殿下必以此爲繼述之道, 以實心做去, 必爲旁招俊乂, 野無遺賢, 則賢者可以于于而來。 伏願殿下留意焉。 上曰, 下番陳之。 長輔曰, 陳風十篇中, 獨此章最好, 而可見賢者, 無求於世之意也。 若使賢者, 虛老於巖穴之間, 則此是在上之責也, 治世則賢者在位, 亂世則獨善其身, 必以君子之進退, 論其治亂, 大抵世無無賢之時, 而此在在上者不用賢者之致矣。 以我朝言之, 群賢輩出, 於斯爲盛, 而近來則專以科目取人, 草萊之士, 雖有懷瑾握瑜, 而亦豈無虛老之士乎? 今殿下, 求賢之誠, 不無近於文具, 而無實心做去之事, 若急於求賢, 則一國之人, 皆是世祿之臣, 必不固守東崗之陂, 此在殿下之誠心求之如何耳。 伏願留念焉。 上曰, 知事陳之。 在昌曰, 殿下誠心求賢, 則于于而來, 樂爲之用, 在陳時則上無好賢之誠, 故以致賢者之遯世而自樂也。 伏願於此等處, 體念焉。 上曰, 特進官陳之。 耆顯曰, 此章樂字, 卽一篇之命脈也。 以顔子之簟瓢言之, 非樂飮水也, 卽樂其道也, 故程夫子曰, 頃看仲尼·顔子所樂何事, 此所以隱居樂道也。 人君之樂, 則年豐民樂, 匹夫皆得其所, 此乃人君之所樂, 而帝堯之康衢含哺, 帝舜之南薰歌風, 皆出於阜財安民而已, 從古聖王, 必以治民爲第一急務者此也。 我殿下, 自御極以來, 憂民之念, 夙宵憧憧, 而今番旱災, 挽近所無, 責躬求助, 非不至矣, 而靈應愈邈, 如惔如焚, 誠爲悶迫, 兩西畿甸尤酷, 日後雖得雨澤, 判歉難免, 必爲預備穀簿, 然後民可以安堵矣。 伏願先期曉諭於八路, 俾無民生流離之患焉。 上曰, 參贊官陳之。 相休曰, 玉堂諸臣, 皆已陳奏, 臣則別無文義之可達矣。 上曰, 隱居自樂, 的指何許人, 而果是治世之像乎? 啓溫曰, 賢者當陳時, 無求於世, 若値治世, 則賢者亦將羽儀於朝, 必不自樂於畎畝矣。 上曰, 棲遲者何謂也。 啓溫曰, 盤桓休息底意思也。 上曰, 氣像好耶? 啓溫曰, 在賢者則好, 而以世道論之, 則未得好也。 上曰, 何謂其必宋之子? 啓溫曰, 宋之貴姓故也, 專出於無求之意也。 上曰, 何謂其必齊之姜, 必字中, 必有意矣。 啓溫曰, 下章之文義, 與上章同矣。 上曰, 賢者之進退, 專係於時之治亂, 此時亦豈無如許之士乎? 上而盡好賢之誠, 下而有立朝之願, 則賢者亦可以出仕乎? 啓溫曰, 聖敎至當矣。 若治世則賢者必樂爲之用矣。 上曰, 何謂其必之鯉? 啓溫曰, 味美而最佳者也。 上曰, 此章別無文義之可陳者矣。 命掩卷。 載瓚曰, 近日朝晝異候,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載瓚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曰, 嘉順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上曰, 常參別無所稟之事乎? 載瓚曰, 近來旱災, 日甚一日, 聖念憧憧, 責躬求助, 靡不用極。 我殿下, 親爲臨門, 周諮臣工, 今又臨殿, 莫非不遑逸之聖意矣。 臣等職在三公, 雖日被召接, 臣等無一報效, 徒忝重任, 今日招災, 安知不由於臣等乎? 以臣等處此任, 眞可爲招災之一端, 今日之不雨, 莫非臣等之責。 若以救灾言之, 先罪臣等, 仰答天心, 使百僚警惕焉。 思穆曰, 臣等無一半報效, 徒損國體, 早賜處分, 可爲弛災之道,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以辭免爲奏乎? 載瓚等曰, 然矣。 上曰, 昨日朝參時, 亦爲辭免, 而今又必欲辭免, 萬萬過矣。 大臣必欲辭免, 則自上, 當先自責躬之不暇, 豈可以此而每每辭免乎, 得無不誠之嫌乎? 卿等言過矣, 過矣。 載瓚曰, 常參與次對較重, 臣等無一補益, 故敢陳數事, 仰達矣。 載瓚曰, 頃因三道儒生上言, 請故重臣文景公朴忠元, 追配寧越六臣祠, 有大臣收議之命矣。 忠元, 以文章德望, 蔚爲國朝藎臣, 而至於爲莊陵純忠苦節, 與六臣, 跡異而心同, 撰告文而寓哀怨之衷, 發宵寐而著靈異之徵, 至今使越中士女, 語到必涕, 隣端廟弓劍之鄕, 配六臣俎豆之室者, 廷議士論, 誰曰不可? 而但上言法意, 若非四件, 則無得猥徹, 今以三道多士, 蹕路聯訴, 不但有違法禁, 論以士習, 亦甚駭異, 狀頭儒生, 令成均施罰, 上言內辭意, 今姑置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昨因尙瑞院郞官所懷, 皇朝御賜繡符驗, 移奉當否, 有令廟堂稟處之命矣。 皇朝舊賜之物, 惟此一片繡文, 則尊弆之道, 尤爲自別, 而委諸本院, 與他符牌, 混置於塵陋之中, 誠爲未安, 移奉於敬奉閣皇朝舊蹟所奉處, 而禮曹堂上及本院正, 擇日陪進, 同爲擧行似好,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黃海道·帥臣, 昨已下批矣, 竝令不多日內辭朝赴任之意, 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卽見京畿監司權常愼狀啓, 則刑曹發配罪人, 雇人換配, 到稷山縣, 始爲發覺, 致有該道登聞之擧矣。 罪人之替人換配, 前所未聞, 萬萬驚駭, 而沿路三邑守令之矇不覺察, 俱合重勘, 而此時畿邑, 遞拿可悶, 待秋成, 令該府, 捧現告拿勘, 道臣亦不可無警,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儀仗·鼓吹, 多有新制之創設者, 而樂工鼓吹及儀仗軍, 皆是東西烏合之卒, 近來則長時待令, 在所軫念, 且儀仗等物, 別無大有關係, 而多是近來創出, 臣意, 則雖小事, 毋革舊法, 毋創新規, 必爲率由舊章, 依前爲之似好,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大臣奏事已畢, 則先退, 可也。 勉兢進伏奏曰, 門卒朱捧, 雖已置之, 靑衣則自來服色, 冬節襦衣, 亦以靑染爲之似好矣。 上曰, 雖是素有, 一竝除之, 依前擧行, 可也。 上曰, 臺臣進前。 英發·達兼·學濬等, 啓曰, 請正法罪人, 亟施孥戮之典。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英發等啓曰, 請黑山島島配罪人若銓, 康津縣定配罪人若鏞, 濟州牧島配罪人致薰, 金海府定配罪人學逵, 固城縣定配罪人與權, 長興府定配罪人寬基竝, 令王府, 設鞫嚴問, 期於得情, 夬正典刑。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英發等啓曰, 請周爀, 亟令王府, 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英發等啓曰, 請亟下三啓依允之傳旨, 令該府擧行焉。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英發等啓曰, 請物故罪人基讓寵億, 姑先施以竄配之典。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英發等啓曰, 請古今島定配罪人李東萬, 亟令王府, 設鞫嚴問,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英發等啓曰, 請物故罪人國仁支屬應坐之類, 亟施島配之典,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英發等啓曰, 請朴紀淳, 亟令王府, 拿來嚴問, 以重鞫體。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英發等啓曰, 新除授司諫院行大司諫鄭尙愚, 時在京畿楊州地, 請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上曰, 依啓。 出擧條 學濬曰, 人君對越之道, 固當以實, 不可以文具, 況今皇天譴怒之時, 其恐懼修省之實, 尤倍於常時矣。 竊以近日政令之已著於朝紙者觀之, 則凡群下奏達, 事屬救瘼, 則以稟處循例賜批, 事係勉德, 則以體念一體優批, 事過之後, 便成休紙, 未聞有實效, 恐有欠於實心行實政之道也。 群下所奏, 豈無可否於其間耶? 事之當吁咈處, 則初不允從, 可也。 旣合都兪, 則快賜施行, 俾一世之人, 咸曰大哉一哉, 則人心所仰, 天意可知, 此亦有助於對越以實之道矣。 伏願深留聖念焉。 上曰, 言固好矣。 出擧條  上命退, 豐烈··齊聞·龍秀, 下殿分左右序立於門內, 承史·閣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