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戌二月初十日卯時, 上御熙政堂。 藥房入診,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都提調金思穆, 提調李相璜, 副提調朴宗京, 假注書鄭知容, 記注官朴思彦, 別兼春秋李紀淵, 檢校待敎李龍秀, 左副承旨朴周壽, 假注書柳幼麟, 事變假注書韓發翼, 領議政金載瓚, 左議政韓用龜, 兼兵曹判書沈象奎, 吏曹判書李肇源, 知中樞府事李堯憲, 行大司成韓致應, 行護軍鄭尙愚, 訓鍊院都正李溏, 韓陵君李海愚, 行護軍李羲甲·金魯敬·金基厚·金履喬, 修撰任俊常, 以次進伏。 別待令富平府使洪旭浩, 醫官李漢臣·趙宗協·秦東秀·卞之錞·吳仁豐·安昌禧·權以中·李命運, 以次進伏楹外訖。 載瓚等曰, 間者日候稍解, 今日則乍寒,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載瓚等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等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各殿宮氣候一樣矣。 仍命醫官入診, 思穆曰, 今日亦不必使諸醫官, 竝爲診察, 依前日次例, 只令三人入診, 而使之徐徐詳察, 似好矣。 旭浩·以中·宗協, 以次入診訖。 思穆曰, 脈度奏之。 旭浩等以次奏曰, 脈體左右三部調均矣。 上命醫官先退, 醫官等以次退出。 思穆曰, 醫官旣退出, 副提調亦令退去乎? 上可之。 宗京·知容等退出。 上曰, 次對爲之。 載瓚曰, 王世子睿齡, 今添一歲, 而時方春序向殷, 日晷漸長, 此政講學益勤, 無或少間之時也。 帝王之學, 尤異於匹庶, 心志未立之前, 必以嘉言善謨, 日聞於左右, 雖於遊嬉之際, 不離講讀之間, 作爲程課, 無失防範, 然後方有成就德器之望。 臣於昨年, 以遊於藝之方, 猥陳愚悃, 而近者書筵之稟, 停日居多, 絶無開講之時。 千字文一篇, 雖非經史義理之書, 來後典學之本, 實基於此, 而此亦作少輟多, 專無工課, 臣竊悶焉。 三講雖難鎭日頻接, 一日一講, 不可無端久停, 自內勉誡, 必以勤讀課學, 作爲日用不可已之一副當程式, 習熟聞見, 于以成習, 卽臣區區之望也。 臣於是又有所仰勉者, 聖人蒙養, 身敎爲先, 雖使保傅誘導, 賓僚啓迪, 而莫若家學庭訓, 以身先敎也。 今殿下, 如欲世子之勤講, 則殿下必先日親三筵, 終始典學, 如欲世子之篤孝, 則殿下必先視膳問寢, 益勤洞屬, 如欲世子之成德, 則殿下必先左矩右繩, 匪禮勿行, 以至一語一嘿一念一事, 必以世子之所當法者, 心傳而薰陶於內, 躬率而敎迪於外, 則王季之敎文王, 文王之敎武王, 亶不外于是矣。 更伏望益加留神焉。 上曰, 當留念矣。 出擧條 載瓚曰, 卽見咸鏡監司金履陽狀啓, 則以爲茂山陳田査啓者, 諸邑成川浦落, 永無田形者, 年分槪狀, 從實磨勘, 而該曹以田政至嚴, 不許減摠, 茂山及各邑所減, 元田爲二千三百五十結零, 畓爲八結零, 今於修啓頒摠之後, 無中責有, 實是行不得之政, 請令廟堂稟處矣。 無論茂山陳田各邑陳田之當頉與不當頉, 田賦之制, 至重且嚴, 若非經稟蒙允, 則雖司農衙門, 亦毋得遽自加減, 而今不待京司之覆奏行會, 謂以陳結, 直爲減摠於年分磨勘中者, 極涉疎率, 亦關後弊, 該曹之執而不許, 固也。 道臣不審之失, 不可無警, 從重推考, 依元摠擧行之意, 分付。 大抵査陳之法, 無異於量田, 其政不輕, 其擧甚難, 豈可使循例差員, 過去摘奸而止者哉? 大則改量, 小則査陳, 然後田制可均, 公稅可整, 以此意關飭諸道, 非不屢矣, 而姑未聞自一邑始者, 誠爲寒心。 待年豊斷然擧行之意, 分付, 亦爲一體行會於各道,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卽見三軍門牒報, 則以爲, 弓箭外無得私造私賣, 法禁至嚴, 而近來藥丸銃刀, 列肆爛賣, 甚至作契都賈, 若不嚴斷, 後弊難言。 自今申明舊典, 嚴立科條, 都賈最甚者, 斷以一律, 其次嚴刑遠配, 物件則屬公之意, 申飭三司, 捕廳·平市署每朔譏察, 隨現捉納事, 定式施行爲辭矣。 軍器之私造私賣, 以至於作契都庫, 別成一局者, 萬萬警該, 此不可以尋常亂廛論也。 私造與都庫者, 依私鑄錢·私造曆律, 斷以大辟, 私相賣買之類, 竝限死嚴刑, 極邊勿限年遠配, 而令兩捕廳主管詗察, 物種分送各軍門, 罪人移付刑曹, 以爲依律勘斷之地, 仍載於捕廳及法司事目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卽見黃海兵使趙岐所報, 則以爲, 位羅萬戶趙光震, 鎭校朴宗彬·玄仁淑, 鎭民文敬天等, 以其薄廩孱力, 軍物公廨, 捐財修補, 極爲嘉尙, 其在激勸之道, 宜有褒賞之典爲辭矣。 鎭將之自備繕補, 固已可嘉, 而至於鎭校·鎭民之捐財出力, 自願修擧, 尤不可無激勸之政。 萬戶趙光震加資, 鎭校朴宗彬·玄仁淑, 鎭民文敬天, 竝帖加成給,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朝臣追榮, 若無上下三世玉堂, 則勿許天官之贈, 自有先朝受敎, 已成不易之令甲, 而近聞或不無旁引曲解, 違越定式之弊云。 身後貤贈, 尤重於生前差除, 若使有違邦典, 雖或倖占華銜, 只當自愧, 却有何榮乎? 此後一遵受敎, 毋或移易之意, 申飭該曹,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各軍門巡綽之法, 近漸解弛, 竝與巡監軍行巡, 只存虛名, 白衣恣行, 通夜無禁, 以致酗亂鬪敺, 掠奪竊發, 種種驚駭者, 無所不有, 此皆由於夜禁之不嚴也。 至於竊發之患, 不但乘夜穿窬, 直於通衢未暮之時, 露刃嚇人, 當面劫掠, 而置之尋常, 初不爲詗察糾治之意, 然則朝家設捕廳何爲哉? 近來百度, 無不前然, 而今此禁夜緝盜之全不留意, 尤不勝萬萬駭歎。 各營大將左右捕將, 竝姑從重推考, 使之另加惕意擧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每於大享攝行時, 臣等或有事故, 不得循次分差, 儀賓數少, 正一品本非多員, 每當塡差, 未免苟簡, 誠萬萬悚悶。 閣臣勿差, 前有受敎, 從一品法不得塡差, 而此後若有排比不得之時, 則合有通變之道, 雖閣臣及從一品, 自政院先爲入稟, 使之從便分差,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前楚山府使洪時溥, 頃以楚山事, 入於繡啓, 至被奪告身之律矣。 所坐終涉䵝昧, 所勘未免過重, 而屢經赦典, 且已身故, 合有蕩滌之典, 故仰達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曰, 刑曹判書林漢浩, 聞有實故, 果難供劇云, 詞訟之地, 不可久曠, 今姑許遞,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大臣就坐, 諸宰中亦有可奏之事, 奏之, 可也。 象奎曰, 武將子若孫之才器夙就, 不事箕裘者, 自臣曹筵稟別薦, 多有已例, 而故大將李光益之子圭德, 地處人器, 俱合奬用, 先以哨官啓下, 申飭肄業之意, 分付三營門, 而三登縣令宋之廉, 蔭武姑無歸屬, 而其人幹赳赳, 實合勸武, 分付各營門, 使之勸武傳令, 俾習弓馬之工, 此後則以武歧施行, 恐好, 下詢大臣·將臣, 何如? 上曰, 大臣·將臣之意, 何如? 載瓚曰, 俄聞兵判之言, 臣亦以爲果好矣。 堯憲曰, 臣等亦於閤外有所收議, 而李圭德之別薦, 宋之廉之勸武, 兵判所奏甚好, 無容更議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相璜曰, 鑄錢今已畢役, 而新錢都數, 爲三十二萬六千四百兩零, 就此中除出諸般應下, 則利條實數, 爲三萬二千六百兩零矣。 來乙亥正月爲始, 依例行用, 此是戶·惠廳合鑄者, 利條區處, 似當分屬, 而不敢擅便, 下詢大臣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載瓚曰, 戶·惠廳旣爲合鑄, 則利條亦當分半取用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基厚曰, 本廳餉穀, 初以保還, 近成部還, 變作移轉時, 爲慮城民之無所沾漑, 有春三升秋一斗名色, 蓋爲山城募民奠接之意, 而甲寅年先朝啓下節目, 昭然載錄, 故雖因歉歲, 捧留之時, 不爲全, 權減其半。 而今此通津等九邑捧留之後, 自備局, 因畿營所報, 依近例許其折半收捧者, 實出於城邑[城民]·邑民兩便之意, 而道臣忽以秋斗春升全數勿捧事, 筵稟變通, 顧此山城募入之民, 將失仰哺之資, 不無渙散之慮, 其在保障之義, 萬萬悚悶。 且以耗條言之, 還分耗之每石爲一斗五升, 乃是通行之規, 而至於山城餉穀, 則爲慮其石确險路輸運之勞, 捧糴時減其五升, 只納一斗, 而若値捧留於邑倉之歲, 則依例收捧一斗五升者, 非今斯今, 前例文蹟, 昭可按矣。 此亦道臣, 筵稟蠲減, 至以添載節目爲言。 餉穀非畿營之所管, 故事或有關於民情, 則文移往復, 固其例也。 道臣之直請添載節目, 前所未見矣。 右項三條名色捧留時全減, 不但爲將士支放, 城民接濟之切悶而已。 先朝定式, 有不敢違越, 故不避煩屑, 玆敢仰稟。 秋一斗春三升, 還耗五升條及捧留一款, 依先朝啓下節目施行之意, 更令廟堂, 申明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進前奏曰, 臣於摠廳·畿營, 以城還事屢煩筵奏, 實有所慨歎者矣。 其所謂秋斗春升, 有異正還, 而不過是斛外加捧, 以爲城民沾漑之資者, 則毋論當捧不當捧, 本廳·本道, 自當往復以處, 而今以此至微細之事, 互相煩瀆, 極涉未安, 道臣·將臣, 竝從重推考。 雖元餉正還, 歲改則法不當追捧, 以此秋斗春升, 窮春斂民, 尤非所可論, 當年條竝令蕩減,, 此後直納山倉平倉時, 則依甲寅節目, 秋收一斗, 春收三升, 捧留邑倉時, 則春秋各減其半, 以爲城民·還民兩便之道,, 至於耗條, 則餉耗之只捧一斗, 卽以轉輸之勞, 比他耗許減五升者也。 若當捧留之年, 則自當以一斗五升, 與他還一體收捧。 如是新定之後, 前例有無, 在所勿論, 依此成節目施行之意, 分付該廳·該道,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周壽曰, 今日賓對, 兩司無一人進參, 事甚未安, 違牌諸臺, 竝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命大臣先退, 載瓚等退出, 又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