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2128책 (탈초본 110책) 순조 20년 4월 17일 임인 32/33 기사 1820년  嘉慶(淸/仁宗) 25년

○ 庚辰四月十七日午時, 上御興政堂。 別講入侍時, 參贊官任厚常, 侍讀官李瀅夏國朝寶鑑第二十二卷, 檢校待敎徐憙淳, 假注書申大膺, 記注官金樂灃, 記事官李命純, 以次進伏訖。 上命開卷讀之, 瀅夏讀自上聞先正臣, 止勿焚炙。 上曰, 文義陳之。 瀅夏曰, 英廟朝, 先正臣趙光祖祠版, 到江郊, 命給價買舍, 遣承旨致祭, 此盛德事也。 先朝丙辰, 先正臣李滉祠版入城日, 遣官致祭, 命朝臣迎候陪來, 上自公卿, 下至微官庶僚, 傾朝盡出, 館學儒生, 亦皆出去, 車馬騈闐, 道路輝光, 至今傳爲美談, 此皆出於尊尙曠感之聖意, 而我殿下御極以來, 凡於絲綸之間, 禮節之宜, 尊尙先賢, 靡不用極, 可謂前後聖同揆也。 雖然, 若徒事尊尙, 而不知所以尊尙之實, 則近於虛文也。 以兩先正言之, 造詣地位之何如, 文行德業之何如? 師受於何處, 傳道於何人? 此皆不可不知者。 如門十哲, 各以四科而論斷, ·君子, 或以繼開之功, 或以經世之學, 〈或以〉一變至道(至道), 或以脚踏實地, 以至朱夫子, 接群聖統, 地負海涵, 各有踐履氣像之可言也。 於此而理會辨別, 乃格致之事也。 伏願常加警省, 凡觀古人書, 論古人事, 以眞知實驗爲準焉。 上命掩卷, 仍命書傳敎曰, 諸承旨持公事入侍。 賤臣承命出傳。 行都承旨李龍秀, 行左承旨李錫奎, 右副承旨愼宜學, 同副承旨洪命周, 假注書柳基豐追入進伏。 上曰, 公事奏之。 龍秀曰, 臣戶房無公事, 而代房工房無公事矣。 錫奎曰, 臣軍士房無公事矣。 厚常曰, 臣推考房無公事矣。 宜學曰, 臣吏房無公事矣。 命周曰, 臣禮房有公事矣。 讀奏東萊府使狀啓倭飛船還歸事。 上曰, 入直玉堂, 持羹墻錄入侍。 出榻敎 瀅夏承命出去, 持羹墻錄第三卷, 還入進伏。 上命開卷讀之, 瀅夏讀自太祖元年, 止逐諸城外。 上曰, 文義陳之。 瀅夏曰, 太宗朝天使黃儼, 迎銅佛于濟州, 請上拜佛後行禮, 上曰, 藩國禍福, 在天子, 不在佛, 竟不拜, 猗歟盛哉。 聖祖此敎, 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也。 夫以皇朝之德, 迎佛於外國, 恐非美事, 若使韓愈在者, 必上佛骨表而諫之, 況我禮義之邦, 以聖祖高明之學, 豈可拜佛乎? 然而當時事勢, 實有甚難處者, 彼以皇命而來, 我若違拒其言, 則安知無生事之慮乎? 於是獨運睿智, 斷以堂堂之道理, 辭嚴義正, 故彼乃無辭而歸矣。 臣聞成廟朝, 日本模光廟御容, 遣使奉來, 欲嘗試我國處分, 伊時驚惑, 莫知所以應之。 申叔舟獻計于上, 使守臣語虜使曰, 我國之法, 私模御容者罪一律, 爾是外國人, 雖不爲責, 而此事不可上聞于朝, 仍設壇奉燒。 夫事大交隣之際, 事或多難處, 而若處置得宜, 以義理爲先, 則名正言順, 蔑不濟矣。 非但此也, 人君之一號一令, 萬民之所企仰也。 必先見義理, 以立大本, 則其言如綍, 其出如綸, 雖愚夫愚婦, 咸曰, 大哉王言, 一哉王心, 自古及今, 未嘗有異, 伏願念哉。 上命玉堂先退, 瀅夏退出。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