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十月二十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 大王大妃殿垂簾,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左副承旨洪祐順, 假注書張仁遠, 事變假注書金得秀, 記注官李東韻, 別兼春秋南秉哲, 右議政趙寅永, 禮曹判書徐憙淳, 兵曹判書李憲瑋, 戶曹判書趙秉鉉, 行護軍李惟秀·李完植·金興根,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寅永進前奏曰, 近日冬候過溫, 將攝之節, 甚難適宜,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中宮殿氣候, 何如? 上曰, 安順矣。 寅永曰, 近日兩罪人事, 誠萬萬痛惋, 不知爲達, 而亦朝廷之不幸也。 向來慈敎洞諭, 雖極嚴正, 末梢酌處, 失之寬貸, 人臣負此罪犯, 而律止於竄配與島配, 則有何懲討之義哉? 因此而王章益虧損, 公議愈沸鬱, 更爲深諒處分, 區區望也, 其後臣, 今始登筵, 有此仰達矣。 敎曰, 處分後大臣亦陳箚, 而大抵二人, 以其專任之久, 至奸極凶之狀, 畢露無餘, 至有三司諸臣聲討之擧, 前後罪犯, 尤皆彰著矣。 予之十餘年隱痛在心, 按住不得者, 流涕而處分, 朝廷似應始知有是事也。 其時有何罪犯, 急於圖生, 而非惎間, 無以湛滅, 欲湛滅, 自歸於惎間矣。 雖有容貸, 其罪名宜不止此, 而屢爲斟量, 如是酌處, 大臣其須諒此, 亦以此意, 調停三司, 俾不至一向紛紜也。 寅永曰, 洞諭以前, 朝廷之人, 亦皆不知, 今始知之, 酌處之特出寬貸, 聖意攸在, 臣豈不仰認, 而罪犯實不可以止此矣。 敎曰, 誠然矣, 究其罪名, 豈止於是, 而如是酌處者, 有所斟量者多矣。 予聞開國承家, 小人勿用, 今日朝廷之上, 如此爲人, 斷不可置之, 大臣亦應知之矣, 其罪犯, 則豈以竄島而止之耶? 洞諭之前, 朝廷之人, 何以知予心乎? 寅永曰, 臣與此罪人, 卽童穉之交, 而罪犯之至此, 何以盡知乎? 至於當律, 不當止此矣。 敎曰, 予已質言矣, 大臣不須更言, 三司諸臣, 亦勿使伏閤, 以致更事紛紜也。 大王大妃殿敎曰, 次對爲之。 寅永曰, 卽見黃海監司趙斗淳狀啓, 則備陳綿農失稔之狀, 仍請各營各衙軍身布, 竝許純錢代捧, 訓局砲保三分二特許代錢事, 請令廟堂, 稟旨分付矣。 今年綿農, 雖非均登, 亦不可以失稔言, 而特海西之有此請者, 以其大歉之餘, 民力未蘇故也。 其在懷保之道, 合有參量之政, 各衙門身布, 竝純錢, 各營門軍布, 竝折半代錢, 而訓局砲保布, 事體自別, 不宜以如今之年, 看作代捧之例, 此則置之事分付,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出擧條 寅永曰, 挽近糶糴之弊, 實難一一備陳, 而特以比年荐歉, 官無以施令, 民無以辨[辦]納, 遂致虛勘未捧, 除耗仍停, 小詳定等許多名色, 罔念來後, 苟捱目下, 而糴政蕩然, 矯捄不得, 言念經法, 寧不寒心? 今幸八路均豊, 米穀不至騰踊, 苟於此時, 少加糾檢, 則亦可爲漸次釐正之道, 不在言先。 以此意另加關飭於諸都諸道, 而待明春別遣備郞, 抽栍摘奸, 以爲隨重勘事, 一體知委, 俾作申令之政,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守令之濫報災結而私用者, 勿限年禁錮, 實結隱漏者, 限年竝於本律外施行事, 載在大典通編收稅條, 而大明律, 無災結私用實結隱漏之指的立律者。 故近例王府議處, 每於此罪名, 只以禁錮施行, 向來鳳山前郡守申命淳照律, 亦用此例, 而禁錮非律也。 原係律外加施者, 故如糶糴犯科, 每以杖徒外又幾年禁錮, 自是應行之式, 則況災結之私用, 實結之隱漏, 何等罪犯而曾不若糶糴之照律乎? 通編又曰妄冒以實爲災十負以上, 佃夫及面里任之符同者, 竝杖一百流三千里, 監官色吏, 杖一百充軍, 以此推之, 守令之躬犯者, 豈可無一定之本律乎? 此必王府襲謬, 諉以律無明文, 而通編所載, 明有本律外三字, 則恐不宜只施禁錮而已。 已往旣屬令前, 雖不可一一追論, 此後則凡係田結偸弄之當施禁錮者, 必以結數多寡, 參互照律, 議律外又施禁錮事, 定式施行,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臣向以一內禁軍復舊例納馬六朔事, 筵奏申飭矣。 第聞出身之當爲納馬者, 殆過百餘人之多, 而每年禁旅作窠甚小, 其流之弊, 又將使新進武弁因此而積鬱云。 此亦不可不念, 令該曹參量事宜, 亟思變通之道, 俾於舊例無礙, 新進無滯, 而另定節目, 啓下施行事分付,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奉常正仕滿三十朔陞資, 自是法典, 而正柳榮河仕滿, 只隔數日, 移拜臺職, 旋以本寺草記仍任矣。 以銓格言之, 當自仍任日, 更爲計仕, 而以勤仕言之, 已爲三十朔餘, 合有通計準施之道, 依仕滿例陞資事分付,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無論節別行, 若値兼使以正卿差送, 則例以判中樞單付, 而此係應行之式, 則不必有待於每煩稟裁, 此後則自該曹, 臨時直爲擧行, 待復命仍爲減下事, 定式施行,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向來李亨奎臺點蕩敍事, 喉院之循例入稟, 憲府之仍請下諭, 有若尋常無故者然者, 言念隄防, 俱極駭歎。 此不可以事屬過境, 置而勿論, 原前望依前付標, 當該承旨與臺臣, 竝捧現告罷職, 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有司堂上有闕之代, 禮曹判書徐憙淳還差,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淸寧君金東健, 已爲襲封矣, 勳府有司堂上, 依例差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沃溝縣監金基纘, 以玉堂前望, 蒙點內移矣, 儒臣乞養, 纔爲十朔, 且當捧糴, 數遞可悶, 今姑仍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冬節已屆, 陞庠尙未設行, 而泮長方有頉矣, 其代令政院, 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使之限內畢試,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寅永曰, 詞訟劇地, 不宜久曠, 在外刑曹判書許遞, 今日政差出, 而漢城判尹李嘉愚, 陳疏承批之後, 尙不出肅, 萬萬未安, 姑先從重推考, 令政院牌招察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大王大妃殿敎曰, 大臣就座。 洪祐順曰, 諸宰奏事。 憙淳等曰, 別無可奏之事矣。 上曰, 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