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2461책 (탈초본 120책) 헌종 13년 5월 13일 신묘 19/19 기사 1847년  道光(淸/宣宗) 27년

○ 丁未五月十三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右承旨金愼根, 假注書趙在應, 事變假注書玄基濬, 記事官洪祐命·金炳雲, 右議政朴晦壽, 行吏曹判書徐憙淳, 判敦寧府事趙秉鉉, 知敦寧府事金蘭淳, 議政府左參贊金興根, 行大護軍朴永元, 戶曹判書李穆淵, 行大護軍趙冀永, 知中樞府事李嘉愚, 行大護軍李惟秀, 水原府留守李若愚, 刑曹判書李憲球, 行大護軍任聖臯, 禮曹判書金東健, 廣州府留守趙斗淳, 大護軍徐箕淳, 漢城府判尹金英淳, 行大護軍成遂默, 工曹判書李景在, 行護軍李應植, 行護軍金學性, 校理趙然昌,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晦壽進前奏曰, 日候稍熱,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上曰, 次對爲之。 晦壽曰, 昨伏見傳敎下者, 以守令初仕人別薦事, 飭勉之敎, 諄複懇摯, 奬儒術恤民隱之聖念, 尤不勝欽頌萬萬矣。 民生休戚, 專係於守令, 而欲擇守令, 則不可不先擇初仕, 然而銓官一人之耳目未周, 則不如以衆人之見聞, 各擧其已試與未試之人, 實爲廣搜博採之義也。 此所以有收薦之法, 而至於別薦, 尤有別於歲首常薦之例矣。 今此應薦諸臣, 似當悉心對揚, 而若於別薦之時, 私意未袪, 收薦之後, 實效未著, 上之所飭, 歸於虛文, 下之所奏, 置之空言而已, 則只見其益缺四方之望, 而不信朝廷之令耳。 第於差擬之際, 勿以專尙門閥, 又勿以專拘條例, 克恢公明之政, 務盡激揚之方, 毋若前日有名無實之歎, 宜矣。 因此而又有所仰陳者, 勸懲之政, 不可偏廢, 薦用卽勸也, 斥黜卽懲也。 顧今殿最不遠, 骫法病民之宰, 若有顧惜掩置, 從他現發, 則該道臣斷當論勘, 竝以此意, 更飭於銓曹及諸道, 以爲惕念對揚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大抵小民之不得聊生, 卽守令貪虐之故也, 法令不行之致也, 從當有入聞之道矣。 出擧條 晦壽曰, 近見諸道雨澤狀本, 三南諸邑, 或有惜乾處, 姑不至遑汲, 而其間數次之雨, 雖未優洽, 猶可以解渴, 嗣後雨暘, 如得均適, 則穰穰之登, 維天所賜, 齎心之祝, 夙宵憧憧。 第伏念先事備預之政, 亶出畏天憂民之義, 誠不可一日少緩, 昨年僚相, 以牟還申飭事, 有所筵奏行會, 未知諸道, 果能着意懋實與否, 而見今來牟, 亦旣受明, 如法收糴, 必不爲難, 儲積待用, 此政其時。 大抵小民槪無遠慮, 長吏徒事姑息, 夏糴冬糴, 易作差殊而看, 正穀雜穀, 認爲輕重之別, 或夤緣作租而久不還本, 或挪代換名而因循掩置, 此皆法外之事, 而甚非慮遠備預之道也。 按察分憂之臣, 自當着意句檢, 而先事之飭, 有不可已也。 以此分付諸道四都, 畢糴之後, 摘奸反閱, 開糶之時, 依式分留, 如有虛留挪換之弊, 劃卽摘發論勘, 以爲嚴懲勵謹典守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俄有所敎, 而守令之犯用公物, 幻弄取剩, 與假托私貸等諸般所犯, 如有現發, 則議處時, 以贓律施行, 決杖遠配, 所犯之物, 還徵於該守令, 以此著式施行, 可也。 出擧條 晦壽曰, 刑·漢兩司, 都民之休戚係焉, 而紀綱之解弛, 習俗之頑濫, 莫今時若也。 閭巷悖類之恣橫, 法府下屬之侵擾, 皆爲生民難支之患, 而日滋月盛, 莫有誰何, 無所忌憚者, 專由於法司之數遞, 而不委任責成之故也。 且況八方刑殺之事, 咸萃司寇, 則司寇之任, 尤爲綦重, 而近來, 內以推覈之獄, 外而議讞之案, 一例束閣, 挨過時月, 徒事占便之方, 罔念留獄之弊, 極爲慨歎。 謹稽列朝, 以法司之擇人久任, 每軫聖念, 卽爲此也。 自今兩法司堂上, 令政院, 除非衆所共知實病·實故外, 勿捧辭單, 令銓曹, 公格應遷外, 勿許輒移, 俾得久於其職, 專意施措。 而不但以詞訟之聽理爲事, 亦惟以奸暴之戢詰爲務, 期有丕變之實效, 獄囚之會推, 道啓之稟處, 亦毋得淹滯事, 嚴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晦壽曰, 卽見平安監司趙鶴年, 兵使許棨狀啓, 則江界越邊欽差大臣及盛京將軍搜査之行, 纔已撤歸矣。 今番査辦之行, 雖由彼地而來往, 其實則專爲我國邊事, 故原咨中, 盛言皇上優恤外邦之意矣。 且大臣·將軍, 俱以隆秩, 特旨遠來, 燒棚毁墾, 竣事告還, 凡係格外之擧, 宜有稱謝之禮, 而亦不可不具由先通矣。 今若傳給鳳城, 以爲轉達, 則殆同循例, 有欠重事面之道, 以來頭使行奉表稱謝之意, 令槐院措辭撰咨, 別定咨官, 專送北京禮部, 而盛京禮部及將軍衙門咨文, 一體撰出, 以爲歷路傳致之地, 何如? 上曰, 今番欽差之行, 宜有稱謝之擧, 別定咨官, 事體當然, 依所奏爲之。 出擧條 晦壽曰, 旌義縣殿牌作變罪人, 旣已承款, 事當差送敬差官, 以爲更覈依律之地, 而年前關西有此變, 以災歲廚傳之弊, 付本道擧行, 敬差官則稟旨安徐, 而監刑官, 多有道內守令差定假都事之例矣。 今此旌義縣, 處在海陬, 與內地有異, 而涉溟往還, 沿路貽弊, 不可不念, 近例旣有可據, 敬差官勿爲差送, 令本牧具格擧行, 監刑官, 亦以三邑守令中差定假都事, 擧行事, 竝爲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晦壽曰, 捕廳草記, 該廳在囚罪人尹範沂, 摸寫御寶, 僞踏啓字, 嚴達永改書關文, 孫順興·朴仁喆傳給僞關, 宋元錫圖署牌子及加資帖書給, 李孫哲御寶印跡割給摸寫, 箇箇承服, 移送秋曹, 分輕重勘處事, 令廟堂稟處事, 命下矣。 近來紀綱解紐, 人心巧慝, 此何等變怪, 而若是其無難干科, 極爲痛駭。 尹範沂之摸寫御寶, 僞踏啓字之罪, 雖無本律, 而通編僞造條云, 僞造印信者, 印文雖未成斬, 又云摸造者·摸畵篆文者, 竝以一律論。 大明律僞造印信條云, 僞造諸衙門印信者斬, 雖衙門印信僞造者, 其罪斬, 雖未成文只摸畵者, 竝以一律論, 則況此御寶摸寫, 啓字僞踏, 是何等極惡大罪, 究厥情狀, 萬萬凶悖。 罪魁尹範沂, 出付軍門, 以爲梟首警衆, 李孫哲御寶印文, 割給範沂, 則論其情節, 同謀可知, 而但與手自摸畵者有異, 不可遽置一律。 其外關文改書之嚴達永, 帖文牌子書給之宋元錫, 僞關傳給之孫順興·朴仁喆等罪狀, 原其情, 必也同惡相濟, 執其招又難勒定, 竝移送秋曹, 分輕重照律。 在逃權漢之尙不就捕, 揆以擧行, 極爲駭然。 兩捕將從重推考, 嚴飭譏詗, 使之刻期捉得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晦壽曰, 頃因江原監司朴宗吉狀啓, 平昌郡泥林倉失火根因, 詳査登聞後, 更爲稟處之意, 草記行會矣。 卽見該監司狀啓, 則枚擧會査官江陵府使沈宜復, 洪川縣監洪秉元牒呈以爲, 該倉失火, 多般鉤覈, 未有疑跡, 留庫穀數, 亦無差爽, 則恐非有別樣隱情, 不過是偶然眚災爲辭矣。 還穀法意, 本自嚴重, 而道內倉穀之連年告災, 難保無奸, 則其在審愼之道, 宜有更査之擧, 而今觀其査啓, 則別無可疑之情矣。 被燒穀之全數蕩減, 燼餘穀之除耗收捧, 旣有已例, 依此施行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旣有已例云, 依爲之, 而此等處, 有虛實相蒙, 必生奸弊之慮, 另加嚴飭, 可也。 出擧條 晦壽曰, 胎室加封之邑, 以縣陞郡, 旣有已例矣。 德山縣胎室加封, 今旣告完, 依例陞爲郡守之意, 分付銓曹,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晦壽曰, 向見平安兵使許棨狀啓謄報, 則臚列寧邊前府使趙元錫罪狀, 而誠如其言, 則營邑體統, 不當若是, 據例請勘, 在所當然, 而第其奏御之文, 謹嚴何如, 重閫之地, 體貌宜念, 而張皇措辭, 極涉猥屑。 揆以事面, 不可無警, 該兵使, 施以從重推考之典, 何如? 上曰, 兵使之狀啓措辭, 果多猥屑, 施以越俸二等之典。 趙元錫之罪狀, 不可但以壞蔑體統言, 縱恣無忌, 極爲駭痛, 議律時各別嚴勘, 可也。 出擧條 晦壽曰, 臣以法司數遞之弊, 纔已仰陳, 而今聞法司堂上中, 有在外及實病之人云, 有不可許久曠務, 竝姑許遞, 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晦壽曰, 各道放未放成冊, 姑未啓下矣。 上曰, 未及下, 從當啓下矣。 上曰, 俄於所奏, 略有批敎, 而便歸虛言, 竟無實事者, 每緣繡行與殿最時, 大吏則莫敢誰何而然也, 如此而將何以懲戢貪墨乎? 且吏逋, 限石數斷用一律, 則法令可伸, 而小民亦有聊生之道矣。 晦壽曰, 逋吏之斷用一律, 本有定式, 而蓋吏輩犯逋, 實由於守令貪墨之故也。 另加嚴束, 則自當少逋矣。 上曰, 雖有道啓繡論之後, 曾未幾何, 依舊仕宦, 專無顧忌懲畏之意, 如是而其可曰國有法乎? 必嚴立科條, 然後庶有補於爲民之政, 禁錮之外, 有加等議律之事, 而贓吏則亦有決杖之例乎? 晦壽曰, 果有加等與決杖之例, 而聖敎如是申複, 雖以贓吏之恣橫, 豈無畏戢之心乎? 上曰, 贓汚守令之禁錮與決杖等事及逋吏之計石用律, 不容不先示令申之意, 與諸備堂, 議定科條, 以爲草記啓下, 可也。 晦壽曰, 謹依下敎矣。 上命大臣就座, 愼根曰, 諸宰奏事。 憙淳曰, 取考壯勇營節目, 則有額外壯勇衛仕滿六朔者, 依宣薦內禁衛納馬六朔後, 初仕擬望之例矣。 本營勸武軍官, 卽壯營之額外壯勇衛也, 依此例, 仕滿六朔, 則初仕勿拘通擬之意, 分付該曹, 定式施行恐好,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壯勇營及水原, 亦有此例, 而水原則至于今用此例乎? 憙淳曰, 然矣, 而水原卽壯勇營之外營, 故與內營之例同矣。 穆淵曰, 今番欽差大臣之行, 下送禮單物種中略有受去者, 其餘則還爲持來, 故自臣曹, 照數還下之意, 敢達矣。 上曰, 唯。 愼根曰, 玉堂所懷奏之。 然昌曰, 臣於月前, 冒登筵席, 敢陳膚淺之見, 仰勉聖學, 而至蒙留念之批旨矣。 伊後閱朔, 未承講對之命, 群情之抑鬱, 當如何哉? 況今日候漸熱, 經筵行將頉稟, 若又因循, 一例停閣, 則實有朱夫子所謂工夫易間斷, 歲月如流之歎矣。 暑候姑未蒸溽, 朝氣近多淸涼, 迨此開筵, 討論講究, 至於召對, 比諸筵儀, 尤有簡便, 雖當停講之時, 亦賜召接。 克體唐宗不知倦之意, 益勉殷后務時敏之工,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所陳當體念矣。 出擧條 愼根曰, 今日賓對, 兩司無一人進參, 事甚未安。 違牌臺諫, 竝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命大臣先退, 仍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