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2478책 (탈초본 121책) 헌종 14년 10월 27일 정묘 24/25 기사 1848년  道光(淸/宣宗) 28년

○ 戊申十月二十七日辰時, 上御誠正閣。 朝講入侍時, 領事金道喜, 特進官金鼎集, 同知事李根友, 特進官任百經, 參贊官李明迪, 大司諫李宗秉, 侍讀官李承輔, 檢討官朴永輔, 執義金在根, 記事官洪鍾雲·尹定善·徐翼輔, 各持論語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命開卷, 讀前受音一遍訖, 命讀新受音。 承輔讀自子曰爲政以德, 至不踰矩, 仍奏釋義訖。 上讀新受音一遍訖, 命陳文義。 承輔曰, 今此進講自止內諸章所言, 無非可行可則之事, 則別無敷衍以陳, 而就中志于學三字, 最爲緊切。 夫以孔夫子生知之聖, 猶此志于學, 而念念在玆, 循序漸進, 至於七十, 然後從心所欲不踰矩, 則爲學之道, 不可躐等而進, 亦不可半途而廢也。 是故夫子曰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 又曰學不厭而敎不倦, 此所以志于學, 而至於聖益聖矣。 殷湯之日新日日新, 卽是志于學也, 周文之自朝至昃, 不遑暇食, 亦是志于學也。 古昔聖王之致治熙隆, 捨是學奚以哉? 且此章自至于學, 至不踰矩, 與大學自致知至治平, 雖有進學次第, 論學規矩之不同, 然苟究其要, 相爲表裏, 皆從學問上出來矣。 殿下以天縱之聖, 好學之德, 深留聖念於志于學三字, 日開法筵, 討論經傳之微奧, 間行召對, 講究史冊之旨義, 無或間斷, 則聖學必有漸進之效, 而自至於聖益聖之域矣, 伏願懋哉懋哉。 上命下番陳文義。 永輔曰, 子曰爲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 蓋嘗推以言之, 北辰者天之心也, 心者人主之北辰也。 心體之微妙難見, 亦如北辰之只一小星而已, 其瑩然明光, 則固自在也。 夫北辰之居所也, 雖若無所運爲, 而兩曜五星二十八宿, 各循其次, 而歲功成焉, 人主則之, 以置三公六卿及百執事, 各率其職, 而治功亦成。 雖然天道常行, 而人主出治之道, 有時而虧, 此其故何也? 天之北辰, 確然不動, 人主之心, 或未免有出入也。 且日月星辰, 亘萬古而如一, 凡百有位, 亦未免賢愚之相雜也。 伏願殿下, 鑑念于玆, 先以正心爲本, 次以用賢爲務, 則八方之歸之也, 亦將如衆星之共于北辰, 惟殿下, 懋哉懋哉。 上命領事陳文義。 道喜曰, 自十有五志于學, 至七十不踰距, 卽孔子進德之序也。 以天縱之大聖, 宜若無待乎學, 而循序漸進, 久而益熟, 莫非由學而至耳。 由是觀之, 雖以我殿下生知之姿, 捨學則無以致進益之效, 若其本則先從一志字爲始者, 何也? 有所定向, 而由此推去者也, 有所持守, 而一此不懈之謂也。 苟如是則進進不已, 雖至於夫子不踰矩地位, 可也, 伏願懋哉懋哉。 上命特進官陳文義。 鼎集曰, 孔子生知之聖, 固若無待乎學, 而觀於其自道也, 有曰學不厭, 有曰下學而上達, 有曰學不講是吾憂。 蓋未嘗外於學之一字, 而及其自敍進德之序, 則又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雖以上聖之姿, 慥慥乎學, 如恐不及, 要其歸必須先立此志而後, 學有所成也。 志之云者, 如飢者之食, 渴者之飮, 無一毫他意之參錯於其間, 眞積力久, 循序漸進, 則曰立·曰不惑·曰知天命·曰耳順·曰從心所欲, 皆從此志上做去。 伏願殿下, 以孔子之志爲志, 使聖學益臻緝熙光大之域焉。 上命同知事陳文義。 根友曰, 日就月將, 是學者戒怠之要語, 而昔周成王勉學之詩有日就月將, 學有緝熙于光明。 且小註曰亟者躐等, 怠者半途而廢, 必使不亟不怠, 然後學有日就月將, 此等處, 伏願體念焉。 上命特進官陳文義。 百經曰, 儒臣·經筵, 已盡敷衍, 別無文義之可陳者矣。 上命參贊官陳文義。 明迪曰, 臣於北辰居其所, 而衆星共之之文, 有以仰我殿下御極出治, 八域林蔥, 有衆星共辰之象矣。 夫御衆之道, 惟德爲貴, 是以贊帝堯之聖, 而曰帝德廣運, 頌文王之聖, 而曰文王之德之純。 此篇下文, 亦曰導之以德。 若是乎德之爲言, 實導民化俗之本源, 而曰君子進德修業, 進德之本, 在於修業, 修業云者, 勤學之謂也。 殿下日昨, 旣行召對, 今日又行朝講, 在廷群下, 莫不欽仰攢祝, 有衆星共辰之象, 豈不休哉? 繼自今毋或間斷, 克躋緝熙之域,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命大司諫陳文義。 宗秉曰, 今此自止之內, 以志于學三字, 大臣·儒臣, 敷衍仰陳, 更無餘蘊之文義, 而三字之中, 志之一字, 最爲緊要, 夫志者心之所之之謂也。 志於東則之東, 志於西則之西, 南之者志南故也, 北之者志北故也, 未有不立志而遂其行者也。 學亦類是, 大堯之聖, 志於欽明文思, 而爲大堯之學, 大禹之德, 志於文命敷四, 而爲大禹之學。 學之爲學, 又如農之耒耟, 工之規矩, 農者不志於耒耟, 則無以爲農, 工者不志於規矩, 則不得爲工, 聖人之於學, 若不立志, 何以作聖也? 孔子以生知之聖, 似不待乎學問, 而必曰志于學, 以示好學之意, 又曰不踰矩, 以示進學之序, 好學志也, 進學亦志也, 志之於學, 豈不最緊且要者耶? 今日講筵, 卽我殿下志學進學之盛擧也, 聖旣天縱, 資以學問, 則德彌盛矣, 業益大矣。 繼自今念玆在玆, 釋玆在玆, 一日二日, 志益立而學益進, 以至於孔子之從心所欲, 是臣區區之望也, 伏願殿下, 懋哉懋哉。 上命執義陳文義。 在根曰, 大僚與登筵儒臣, 備陳文義, 臣別無更達, 而今日進講, 立志與爲政以德之義, 爲殿下實心體念而服膺者, 且登筵諸臣所奏, 無非切實, 懋哉懋哉。 上掩卷, 諸臣以次掩卷訖。 道喜進前奏曰, 霜朝稍冷,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道喜曰, 臣於日前, 伏見柳宜貞疏本, 全篇旨意, 都是閃忽叵測, 畢竟歸趣, 無非嘗試, 世豈有如許陰譎凶悖之類乎? 國無常憲則已矣, 不然則罪在罔赦, 焉有倖逭之理哉? 竊料聖意, 以應旨言事, 不卽罪之, 臣誠欽仰萬萬, 而渠雖進言於求言之下, 其言當罪則罪之而已, 豈可以應旨而曲貸? 究厥罪犯, 決不可鞫覈而止。 伏願亟下推鞫之命, 期於得情焉。 上曰, 拿鞫與推鞫雖有異, 亦有異於尋常拿處, 亦足以盤覈矣。 道喜曰, 臣等不勝駭惋, 聲討是急, 而僚相適在郊外, 往復之際, 自致日暮, 纔繕寫而未及呈徹, 稽緩之罪, 誠極惶懍矣。 上曰, 事勢容或無怪矣, 仍命大臣就座。 上曰, 朝講時則臺諫無傳啓之例乎? 宗秉曰, 承旨稟達後, 當爲傳啓矣。 明迪曰, 三司傳啓奏之。 宗秉·在根等進前奏曰, 臣等旣借前席, 固當傳啓, 而目今懲討是急, 玆敢以先懲討後傳啓之意, 仰奏矣。 噫, 彼柳宜貞事, 大臣旣已畢陳, 臣不必更爲張皇, 而疏中旨意, 都是挾雜嘗試, 罔非閃忽譏訕, 罪實難容於覆載之間, 臣等一籲再籲, 期於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矣。 聖批有拿鞫之敎, 拿鞫與拿處無異, 似彼凶悖之類, 豈可與尋常微薄眚過者同, 而有若拿處者然乎? 臣等之所請設鞫, 而只許拿鞫, 則不得準請矣, 臺體所在, 不得請則不止, 請令王府, 設鞫得情焉。 承輔·永輔等進前奏曰, 噫彼柳宜貞事, 大臣·兩司諸臣, 旣已畢陳, 臣等不必更爲張皇仰達矣, 亟從大臣·兩司諸臣之請焉。 上曰, 拿鞫亦足以盤覈矣, 舊啓奏之, 可也。 宗秉曰, 請書九, 亟施推奪官爵之典。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明迪曰, 大司諫李宗秉, 傳啓之際, 露出笏記, 事甚未安,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宗秉曰, 請物故罪人國榮, 亟施孥籍之典。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物故罪人亟施孥戮之典。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逆賊漢祿亟施孥戮之典。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追奪罪人鍾秀支屬應坐之類, 一依尙魯·漢祿例施行。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大逆不道罪人鍾一·振采, 竝施·之例。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逆賊友文·光友加施孥戮之典, 致後·延壽竝施孥籍之典。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物故罪人肇源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正法罪人宜學諸子, 亟施散配之典。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楸子島荐棘罪人鶴秀, 亟令王府,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追奪罪人魯敬, 亟施孥戮之典焉。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物故罪人陽淳, 亟施孥戮之典。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大靜縣圍籬安置罪人正喜, 亟令王府, 更爲設鞫, 快正典刑。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古今島安置罪人紀淵, 亟令王府,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請謀反大逆不道知情不告罪人醇壽, 亟施孥戮之典。 答曰, 不允。 出擧條 宗秉曰, 一行刀割宗秉曰, 請島配罪人李鍾協·徐永淳·孟鶴述, 遠配罪人李準·李晉錫·尹永植·洪稷周·鄭基元等, 更令王府, 設鞫得情, 明正典刑。 答曰, 不允。 出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