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2804책 (탈초본 130책) 고종 11년 8월 13일 계미 15/15 기사 1874년  同治(淸/穆宗) 13년

○ 甲戌八月十三日午時, 上御誠正閣。 前濟州牧使入侍時, 同副承旨閔昌植, 假注書白璿行, 記事官金弘集·沈相萬, 前濟州牧使李宓熙,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命前濟州牧使進前。 上曰, 善留而上來耶? 宓熙曰, 無事上來矣。 上〈曰〉, 新牧使, 何時到抵乎? 宓熙曰, 七月初十日到任矣。 上曰, 然則何時發程乎? 宓熙曰, 臣七月初十日交龜後, 卽爲下浦候風, 二十三日始放船, 而爲風浪所激, 到楸子島, 阻風留三日矣。 上曰, 楸子島, 康津·濟州·靈岩之間乎? 宓熙曰, 靈岩屬島矣。 上曰, 其間爲幾里, 而逗遛于其地耶? 宓熙曰, 自濟州楸子島, 幾爲五百里云, 而候風逗遛三日後, 更爲放發, 隨風逐波, 窮日之力, 泊於所安島, 翌朝又發, 夜深後, 僅達梨津矣。 上曰, 然則上來時, 備經艱險矣。 宓熙曰, 風勢雖連日不順, 人命則初無傷損矣。 上曰, 三政無弊端, 軍政則非名存實無者乎? 宓熙曰, 臣待罪三年, 觀其規例與風俗, 則民人有靑衿·校生·待闕三等, 而靑衿·校生外, 自待闕以下, 擧皆軍丁, 還穀則捧糴時, 使民量斛分還之法, 亦與內陸各邑石分有異, 以斗升分給, 故初無虛留與欠逋, 結錢則本島初無田結收稅法矣。 上曰, 濟州年形, 何如? 宓熙曰, 經歲荐歉之餘, 數三年稍得豐熟, 今年牟麥, 亦大登, 臣離發時, 黍粟方將發穗矣。 上曰, 濟州何無水畓乎? 宓熙曰, 石山之下, 水根罕貴, 故本無水畓, 而大靜·旌義兩邑之間, 或有之云矣。 每年秋成後, 該牧使有遍巡三邑之例, 而臣問其便否, 則稱以治道, 雖殘戶, 貽弊不少云, 故仍爲停止, 未得盡見矣。 上曰, 濟州氣候, 比京中多暖耶? 宓熙曰, 氣候果常燠, 冬天下雪, 着地便融消, 惟漢挐山高處北谷, 時或見積雪矣。 上曰, 濟州, 在漢挐山北耶? 宓熙曰, 在漢挐山北矣。 上曰, 靜義·大旌, 向方何如, 而三邑中, 何邑大乎? 宓熙曰, 旌義在於東方七十里地, 大靜在西南間百里地, 而其中濟州最大矣。 上曰, 然則牧摠率, 故爲大矣。 宓熙曰, 名爲營門, 故稍大矣。 上曰, 馬政, 何如? 宓熙曰, 每年進貢, 皆是雄馬, 故雖有年年孳産, 而雌多雄少, 每年窘跲矣。 上曰, 大馬有之乎? 宓熙曰, 大馬多在漢拏山林藪中, 而自生自長, 其捷如虎, 故人不得近前, 縱或執捉, 其性難馴, 莫可騎坐矣。 上曰, 三邑守令, 或爲調習乘之否? 宓熙曰, 只爲馴養, 本無騎乘之法矣。 上曰, 馬數知之乎? 宓熙曰, 山場馬則原摠爲一千三十二疋, 而隨闕充數, 其餘各場馬, 亦有定摠, 而孳産故斃, 年各不同, 故每當進貢時, 充數修籍矣。 上曰, 牛疫大熾云, 果何如耶? 宓熙曰, 自冬至今, 山牛野牛病斃者, 不知其數, 至有以馬代耕矣。 上曰, 若果無大害於農事, 則爲幸矣。 宓熙曰, 農事則幸不至於廢棄矣。 上曰, 山牛·野牛, 有異乎? 宓熙曰, 野牛是家養者, 山牛是放牧者, 本島土性, 瘠薄浮燥, 每於耕播後, 驅來牛馬, 遍踏其田, 不然則穀不着根云矣。 上曰, 新牧下去時, 御乘馬, 以良馬求上之意, 爲敎矣, 聞之耶? 宓熙曰, 自外聞之, 而臣謹見廨壁揭板, 在前牧使臣曺命楫貢馬中, 一匹最良, 至充御乘, 其時習馬輩, 特蒙賞加之典矣。 上曰, 果係何時事乎? 宓熙曰, 在正廟朝時矣。 上曰, 遞任馬, 上來乎? 宓熙曰, 以賤見, 赤大馬一匹稍勝, 其餘二匹則騮馬而似少遜矣。 上曰, 沿路農形, 何如? 宓熙曰, 全羅道則大豐, 忠淸道次之矣。 上曰, 比諸全羅·忠淸道京畿, 何如? 宓熙曰, 內農形, 雖不及全羅道, 稍勝於忠淸道矣。 上曰, 然則別無差等, 三道之民, 皆謂豐乎? 宓熙曰, 豐聲載路矣。 臣本鄕居, 粗知農理, 而禾穗穎大而垂, 是爲大豐, 而全羅道農形, 果如此矣。 上曰, 居在何鄕乎? 宓熙曰, 楊州檜岩, 而與邑相距, 二十里矣。 命牧使先退。 又命退。 承旨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