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2940책 (탈초본 135책) 고종 22년 9월 22일 정사 21/21 기사 1885년  光緖(淸/德宗) 11년

○ 乙酉九月二十二日二更, 上御乾淸宮。 奉審閣臣·全羅左道暗行御史同爲入侍時, 同副承旨李鎬奭, 假注書朴治恒, 記事官車驥衡, 別兼春秋金春熙, 檢校待敎鄭寅昇, 暗行御史李萬敎,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仍命奉審閣臣進前。 寅昇進前奏曰, 臣承命馳詣華寧殿, 殿內奉審則安寧, 祭物·祭器·祭井看審則精潔, 諸執事摘奸則無頉。 仍詣健陵, 陵上奉審則安寧, 碑閣·丁字閣奉審則無頉。 仍詣顯隆園, 園上奉審則安寧, 碑閣·丁字閣奉審則無頉。 還詣華寧殿, 仍留監祭, 將事安寧之意, 敢此仰達矣。 上曰, 殿內·陵上·園上, 俱爲安寧乎? 寅昇曰, 無頉矣。 上曰, 何時將事, 何時離發乎? 寅昇曰, 三更量將事, 仍爲離發矣。 上曰, 自本府離發, 則程道似稍近矣。 寅昇曰, 然矣。 上曰, 以何津作路乎? 寅昇曰, 往還, 由銅雀津矣。 上曰, 沿路農形何如, 而今皆收穫乎? 寅昇曰, 臣所經處則, 比他稍登云, 而已爲收穫矣。 上命奉審閣臣先退, 仍命暗行御史進前。 萬敎進前。 上曰, 無事往返乎? 萬敎曰, 王靈攸曁, 無事往返矣。 上曰, 三政果無巨瘼乎? 萬敎曰, 三政中還穀, 曾爲民瘼, 而自近年, 臥還歸結後, 只捧耗條, 以爲營邑公用之資, 則姑無爲弊矣。 上曰, 各邑擧皆臥還歸結乎? 萬敎曰, 列邑皆然, 而或有丙午以後臥還者, 或有壬午臥還者矣。 上曰, 上納幾爲出末乎? 萬敎曰, 錢木已盡考尺, 米太則已考尺, 與執籌船逋, 備陳於査正成冊, 而原穀中已發送未考尺條, 無過千餘石, 故枚移道臣, 使之督尺矣。 臣到京城近地, 詳探各司, 則已爲上納出尺矣。 上曰, 積年愆公納, 今旣淸帳, 誠爲可幸矣。 萬敎曰, 年久逋藪, 上下拔撐, 東西牽補, 今雖淸帳, 而凡百事爲, 莫非僨誤矣。 上曰, 治績誰爲第一乎? 萬敎曰, 前光州牧使臣宋綺老, 今長興府使臣兪致喜, 茂績優著, 輿頌藹蔚矣。 上曰, 前監司金聲根, 何以至於此乎? 萬敎曰, 前後所犯, 備達於啓本中, 而以公錢事査簿之場, 印蹟, 昭有可據矣。 上曰, 金益成, 何以如此乎? 萬敎曰, 癸未條上納, 非徒愆納, 濫捧錢二千九百兩, 民庫補結米取剩錢一千一百九十二兩八分, 俱是莫重公貨, 而竝歸私用, 衆供如一, 民怨狼藉矣。 上曰, 前前樂安郡守李肯漢, 何爲而至此乎? 萬敎曰, 壬午條稅穀裝發時出給沒根着京江船主, 而吏民俱曰, 不可私挾船主, 獨斷裝載, 及其上納之際, 一百五石, 竟爲船漢所逋, 以致再徵之冤矣。 上曰, 舟橋司復設然後, 可無邑弊乎? 萬敎曰, 近來漕運, 弊到極處, 自沿海邑賃納以後, 百弊俱興。 京司上納之際, 人情·雜費, 日加月增, 假使五千石上納, 則縮爲七八百石, 費爲之故也。 弊歸民邑, 終爲不食之逋, 則復設舟橋司, 另擇京江饒富惜身命者, 差送船主, 則正供, 無愆滯之端矣。 上曰, 雲峯漕倉轉輸之難, 果如此乎? 萬敎曰, 雲峯邑是斗小, 處在山上, 距咸悅聖堂倉, 殆近三百里, 牛車擔負, 疲於道路, 冗費反多於原納。 邑勢民情, 苟難支保, 臣亦在境目睹。 而依龍潭例, 稅米太則以錢木參半, 砲糧則以代錢磨鍊, 恐合事宜矣。 上曰, 加斂之弊, 已有朝飭, 而外邑, 何若是故犯耶? 萬敎曰, 民庫乃是公用所關, 而公私混用, 至於匱竭, 則藉托該庫, 加下每多斂結矣。 上曰, 康津事, 槪見於右道別單, 而其弊果何如耶? 萬敎曰, 康津邑雖褊小, 處在海門重地, 其所關防, 比他尤別。 而間於兵·水兩營, 營屬之蔑視討索, 不一其端, 貽弊民間。 故便宜之方, 據實仰達於別單矣。 上曰, 以該縣監, 有兼御史之稱, 事在何時乎? 萬敎曰, 在昔先朝, 以該縣監, 爲兼御史之稱, 兼察濟州事。 且重關防存威望之聖意, 而似在英廟朝矣。 上曰, 三島或見之, 而此島事, 似可詳知矣。 萬敎曰, 三島乃是興陽屬島, 而自邑距島, 爲水路五百里, 則果未見, 而英船, 聞留此島矣。 上曰, 尙今留泊, 爲此島民情, 誠爲可念矣。 萬敎曰, 此島土地瘠薄, 居民以漁採爲生, 且進供甘藿·全鰒, 亦出於島, 而一自英船來後, 無以採得矣。 上曰, 下去閱歲矣。 昨冬變怪, 往牒所無, 而住在何處, 何時得聞乎? 萬敎曰, 昨年變亂, 千古所無之一大變怪也, 尤不覺骨戰膽掉, 而在南原泉隱寺, 始聞於十一月念間矣。 上曰, 何其聞之晩也? 萬敎曰, 此寺僻在一隅, 道路傳說, 雖或聞之, 的奇則始聞於念間矣。 上曰, 往還爲幾朔乎? 萬敎曰, 往返首尾爲十三朔矣。 上曰, 本道年形, 何如耶? 萬敎曰, 今年年形, 快有大有之望, 而因八月風災, 雖有所損, 比昨年則稍登矣。 上曰, 市直爲幾何? 萬敎曰, 初夏市直, 每斗近爲二兩, 而入秋以來, 每斗五六錢落價, 而此是未穫之前也。 聞其物論, 見其年形, 則秋後穀價, 每斗似無過六七錢矣。 上曰, 年事稍登, 誠爲萬幸。 萬敎曰, 新舊稅淸帳之餘, 年形快有占豐, 公私萬幸矣。 上曰, 市斗一斗, 爲火印幾升乎? 萬敎曰, 每斗洽爲火印三升三合零, 而稅穀則以官斗十五斗作斛, 市上賣買則以市斗二十斗作石矣。 上曰, 官斗十五斗, 爲市火印四斗乎? 萬敎曰, 然矣。 上曰, 市上賣買之二十斗一石, 爲火印幾升, 而每石價爲幾兩乎? 萬敎曰, 爲市火印六十升零, 而以七錢假量, 則二十斗一石價, 爲十四兩矣。 上曰, 何時離境乎? 萬敎曰, 今月初離境矣。 上曰, 近住於何處, 而留連之費爲幾日乎? 萬敎曰, 住在於廣州地奉恩寺, 費以一旬矣。 上曰, 錢弊何如乎? 萬敎曰, 全羅一道, 不用當五矣。 上曰, 此弊不可不痛禁矣。 萬敎曰, 錢弊痛禁, 然後百物流通矣。 上曰, 奇東純, 何如人也? 萬敎曰, 奇東純, 古副提學臣大升後孫, 而文學操行, 爲一道望士矣。 上曰, 右道別單中, 有門中人, 而此人爲此道古家矣。 萬敎曰, 世居此道, 俱以文學從事矣。 上曰, 權敎憲實行, 果如是乎? 萬敎曰, 權敎憲, 故判書臣之後孫, 而文學才行, 果謹飭之士矣。 上曰, 柳燾之已經蔭同敦寧, 而自少文學從業, 爲多士之所推詡, 而一門之忠孝四旌, 亦所罕有矣。 上命御史先退, 又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承·史, 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