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道儒生李源夏等疏曰, 伏以興王之邦, 誕聖之地, 建殿崇奉之禮, 卽惟我國全州之慶基殿, 永興之濬源殿, 松京之穆淸殿, 咸興之本宮, 而海州與四府, 所重特異者, 太祖大王·宣祖大王·元宗大王·仁祖大王四聖祖古蹟, 自在於一州邑地誌, 國乘斑斑可考, 而仁祖湯沐之邑, 尤有所重, 庚寅年, 臣等以建殿薦享之意, 奉章叫閤, 于今四年, 草野之誠, 未格天意, 惶懍冞切。 今年卽我國中興之癸巳年, 而十月初四日, 宣祖大王自海州, 凱還于慶運宮之五回甲也。 我殿下至仁孝之聖意, 追感先王朝古事, 其日幸御于慶運宮, 當時先王之善政, 皆依舊例遵行, 臣等亦以宣廟朝化育之遺氓, 追慕〈之〉感, 益倍常時, 不遠千里, 玆敢更具事實, 相率赴籲於九閽之下。 伏乞聖明垂察焉。 海州, 本以一省之首官, 雖在畿甸之外, 決非尋常他邑之庇也。 大明洪武年間, 恭惟我太祖大王, 以天縱之聖神文武, 討平紅巾賊於海州東亭下, 肇基創業, 則與漢高之關中, 光武之河內, 小無異焉。 逮夫萬曆壬辰之兵燹, 宣祖大王是年四月, 西狩龍灣, 翌年癸巳八月, 回鑾海州, 先問儲慶宮舊基, 駐蹕於芙蓉堂·淵潛閣, 而愛山川之秀麗, 聖意興感, 以國都樣, 建太廟六間, 奉安列聖位板, 作行宮八間, 以爲懿仁王后·仁獻王后兩聖母留御所, 且以營房, 爲義禁府, 以衙役所, 爲賓廳, 蠲減田租, 給復孝子順孫, 而臨御三十六日, 諸臣屢諫, 九月大駕乃離蹕海州, 十月還都, 兩聖母諸王子, 以南憂之未平, 仍留海州, 元宗大王潛邸之越三年乙未十一月七日, 仁祖大王誕降於城南君王洞禹命長家, 聖考聖母, 追後還都之日, 翟馭逶迤, 歷臨於州東五十里南星村儲慶宮金氏生長之地, 周覽村容而還宮, 猗歟盛哉。 一區海域, 山川毓靈, 聖人之肇基發迹, 賴奉宗社, 啓運中興, 誕膺天命, 實由基於斯, 則一片之州, 儘爲四聖祖基業之地也。 是以列聖朝眷眷之意, 每主西顧, 世祖大王庚辰, 箕城之道科, 特以海西竝赴, 取士十一人, 宣祖大王乙未, 設科于本道, 取士三人, 仁祖大王甲戌, 又設科取士五人, 孝宗大王庚寅, 特降揀宰恤民之綸音, 顯宗大王乙巳, 命築墻垣于誕聖舊址, 肅宗大王戊辰, 立碑, 記誕降事實, 而建閣, 英祖大王癸巳三回甲, 因海儒生上疏, 以御筆立石, 表太祖勝捷古基。 又以御筆大書芙蓉堂三字, 揭板於宣廟臨御之堂, 而小書其旁曰, 以寓羹墻之慕, 其時疏首, 特爲除筮, 而餘皆賞賜, 正宗大王庚子, 又有海儒疏, 特下嘉尙之聖批, 哲宗大王癸亥, 因大臣筵奏, 豎碑於宣廟駐蹕之所。 伏念列聖之追孝闡揚, 不可殫記也。 先正臣文正公宋時烈, 芙蓉堂記云, 海州, 實國家祈天永命之基也。 故判書臣金楺, 按節時, 請設道科疏, 有曰, 海州之於仁祖, 乃大祖之永興。 夫賢正臣之讚頌, 尤亦至矣。 道科則以殿閣未建之致, 因爲廢科數百年, 莫重四聖遺地, 幾至天荒矣。 何幸時運回泰, 聖恩天大, 今年五癸巳十月泰平之科, 庭試應製, 特降別恩典於海州, 拔例取士, 聖恩何勝感祝? 西土之民, 積年齎鬱者, 惟四大王崇奉是也。 大抵王迹, 雖一時歷臨之地, 不可無表揚之典, 而況海州, 自我國初王迹, 世世連綿, 乃爲誕聖之重地乎? 建殿妥靈之擧, 嗚呼太晩也。 太祖躍馬之碑, 宣祖駐蹕之堂, 仁祖胎封之閣, 皆依舊自在, 元宗潛邸時舊屋材瓦, 今有數百年積置者, 每爲州民之指點感歎, 則四聖祖在天之靈, 於昭陟降之際, 何乃無眷感於玆土乎? 是固神人之顒望久矣。 癸巳年宣祖大王中興之德, 癸亥年仁祖大王撥亂之功, 八域臣民, 至于今歌詠其事, 而惟海之民, 當時親被王化, 涵泳聖德, 閱千百載而不忘也。 今當癸巳中興之年, 先王朝未遑之事, 殿下廓揮乾斷, 特下建殿之令, 則庶民子來, 各自赴役不日成造之意也。 昔日行宮遺墟, 營建殿宇, 崇奉御像, 以爲薦苾, 則先王遺蹟, 昭著於今日, 我殿下追孝之誠, 益復如新, 此實我國家萬萬世無疆之本也。 伏願天地父母, 卽爲建殿, 上以闡聖祖之偉烈, 下以揚西土之耿光焉, 臣等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事體至愼至重, 今何可遽議? 爾等退修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