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727책 (탈초본 91책) 정조 18년 3월 12일 기해 34/34 기사 1794년  乾隆(淸/高宗) 59년

○ 甲寅三月十二日卯時, 上御熙政堂。翰林召試,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行都承旨洪明浩, 行左承旨李義弼, 左副承旨洪仁浩, 右副承旨李益運, 同副承旨尹長烈, 假注書李弘達·徐俊輔, 事變假注書李南圭, 記注官李重蓮·林景鎭, 左議政金履素, 行司直李文源, 判敦寧金持默, 左參贊洪秀輔, 戶曹判書頤之, 兵曹判書具庠, 工曹判書徐有防, 吏曹判書金思穆, 禮曹判書閔鍾顯, 行副司直李敬懋·徐有大·李漢豐, 副司直尹行任, 大司憲李祖承, 大司諫李喆模, 執義尹序東, 司諫崔獻重, 掌令徐有鍊·柳頤玄, 持平洪受浩, 獻納張至顯, 正言洪秉臣, 副修撰尹悌東·李翊模, 以次進伏訖。履素曰, 風日不調, 聖體, 何如? 上曰, 一樣矣。履素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履素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履素曰, 卽見慶尙監司趙鎭宅狀啓, 則以爲尙州太還, 爲三萬三千二百餘石, 每當捧糴之時, 民有難辦之患, 安東粟還, 多至一萬五千五百餘石, 租還不過二千九百石, 民間種糧, 公家需用, 粟則太有裕, 而租則恒不足, 南海牟麥, 素非宜土, 而牟還, 多至四千三百餘石, 及其捧糴, 每致驛騷, 尙州太一萬石, 安東粟八千石, 南海牟二千石, 竝許作粗事,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三邑還穀, 或爲偏多, 或非宜土, 則不可不從便換作, 竝依狀請施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履素曰, 頃因接慰官尹悌東別單, 釜倉運監李命天等潛運銅鐵, 私斫封山之罪, 令道臣, 分輕重勘治後狀聞之意, 覆啓行會矣。卽見慶尙監司趙鎭宅啓本, 則枚擧各人等招辭, 以爲潛斫換貿, 雖得眞贓, 銅鐵私貿, 終無端緖, 而運監崔致寬, 本以奸猾之類, 慣於私買之術, 諸招如一, 渠供莫掩, 論其所犯, 實爲罪首, 前通事金武祥, 卽致寬使喚之人, 符同犯禁, 渠旣自服, 兩漢之依律嚴勘, 在所不已, 運監李命天販銅斫木, 俱無苗脈, 和應指使, 亦沒模捉, 渠之發明, 雖不足取信, 兩囚之招, 元無同惡相濟之跡, 而接慰官別單, 以命天爲首, 則有不可擅斷, 竝爲牢囚, 以待處分爲辭矣。崔致寬·金武祥等, 潛斫封山, 換貿倭物, 渠已自服, 可謂兩罪俱發, 令道臣, 各別嚴刑後, 遠地定配, 以爲懲後之地, 至於李命天, 則雖云無和應之跡, 而當初接慰官之別單, 臚列旣詳, 則其在嚴邊政之道, 不可以渠之發明取信, 而曲爲之寬恕, 亦爲刑配懲勵之意, 分付道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監事·大提學·弘文提學, 更爲牌招。出榻敎  上曰, 喬桐延白民情, 近日, 則頗安堵云, 可幸。履素曰, 近來則有付還者, 有歸農者, 民情賴以爲安云矣。履素曰, 臣於今日召試, 不得已承牌, 而考試一事, 在臣便成鐵限, 庶可以俯諒矣。上曰, 翰試異於他試, 有監事然後, 可以爲之, 所辭過矣, 須與大提學, 相議爲之, 可也。上曰, 守禦使進前。文源進伏。上曰, 卿子之今番唱第, 念及先卿, 尤用曠感, 御樂導前, 亦出於賁飾之擧, 而昨日旣參翰圈, 今日又當次第爲待敎矣, 館閣之一時竝叨, 得無太過之嫌乎? 卿若欲不爲, 則當令勿赴翰試矣。文源曰, 今番賤臣家恩榮, 實是罕有之事, 若於一日之內, 兼叨館閣兩職, 則悸恐憂懼之心, 當復如何? 今此聖敎, 實出於曲念玉成之盛意, 不勝感祝, 今日召試, 若得勿赴, 則私心懍惕, 庶可少紓矣。上曰, 守禦使之奏, 可謂履滿之戒, 惜福之言, 誠得之矣, 李存秀勿赴召試, 使之陞殿, 仍察注書之任事, 分付, 可也。上曰, 閣臣今己畢圈, 卽爲持入。上曰, 諸備堂有所奏事, 進前, 可也。文源曰, 南漢春都試, 若値農務方殷之時, 則待秋合設, 已有其例矣。今春都試, 亦爲待秋合設, 恐合事宜, 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頤之曰, 方物白綿紙, 若準恒留八起之數, 則惠廳更不給貢價, 雖有從前定式, 元貢價之依近例上下, 亦有前惠堂徐有隣筵稟定奪矣。見今遺在, 爲一萬四千餘卷, 故惠廳謂以已準恒留, 今年應下貢價, 不爲上下者, 不是異事, 而就其遺在中, 提出冬至方物及本曹諸般應下, 則恒留之數, 每患未充, 且不給元貢價, 則貢人之失業, 亦不可不念, 今年元定貢價, 依例上下, 恐合事宜,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前以判下擧行, 除置數千卷, 其代依例上下, 可也。出擧條 思穆曰, 兵曹佐郞孔胤恒, 旣有還付典籍之命, 兵郞今將差代, 而此後則雖移他職, 依下敎, 似當隨品仍帶,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敬懋·有大·漢豐曰, 北漢城役, 癸丑春未及畢築處, 今年內完築事, 伊時至有筵稟定奪, 而目下華城城役相値, 不但事勢之互相掣礙, 各樣匠手, 將無以分排赴役, 北漢城役, 姑待華城完役後擧行, 何如? 上曰, 摠使陳所見, 可也。民始曰, 臣於頃日, 因公往見, 則城堞多有頹圮處, 趁今修改, 恐不可已, 當初旣以五年一次修改, 爲定式矣。若過今年, 則頹圮之倍前, 勢所必至, 而今此工役, 旣非浩大之事, 而匠手亦無多入之擧矣。上曰, 令廟堂, 問于華城留守, 參量事勢, 指一稟處, 可也。出擧條 敬懋曰, 弘化門外百官祗迎處, 排石鋪莎事, 命下, 而役處浩大, 在前此等之役, 三營例皆合力擧行, 今亦依此爲之乎?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敬懋曰, 御營上番鄕軍, 每哨量減以後, 東營·集春營入直名數未經筵稟, 不敢擅減, 竝哨補番, 以至今日, 而軍兵事勢, 亦涉掣礙, 何以爲之乎? 上曰, 從便量宜爲之, 可也。出擧條 敬懋曰, 鐵箭遠射人, 量給料窠, 勸課成就之方, 訓院堂上與兵曹判書相議擧行事, 傳敎矣。各營門, 原無相當料窠, 別爲設料, 亦甚難便, 三營門所稱本廳及別騎衛等原料中, 除出各一窠, 許付激勸,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兵曹則令別將, 別出意見, 各番禁軍中定幾窠, 元定遠射取才外, 各別勸奬, 以其形止, 令兵判草記, 禁軍本有遠射之規, 況別爲定式之後乎? 如是而其所成就, 不及關西, 當該別將, 當嚴勘矣。武士之六兩, 如儒士之策文, 其欲懋實, 莫如六兩, 卿等亦爲着意勸課, 可也。出擧條  三司進前。上曰, 大司憲李祖承推考。出榻敎 祖承曰, 臣以無似,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賓對有命, 聲討義重, 冒沒登筵矣。進前之際, 自致失措, 至伏承問備之命, 滿心惶恧, 無地自容, 以此情跡, 其何敢一刻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勿辭。益運曰, 大司憲李祖承, 一日再啓煩瀆, 退待物論矣。上曰, 知道。上曰, 大司諫外, 兩司諸臺竝推考, 執義尹序東, 司諫崔獻重, 掌令徐有鍊·柳頤玄, 持平洪受浩, 獻納張至顯, 正言洪秉臣等曰, 臣等俱以無似, 猥忝臺地, 賓對有命, 懲討是急, 他不暇顧, 相率登筵, 及夫都憲引避之際, 誤認以合辭之陳達, 矇然起伏, 至伏承問備之命, 昏謬顚錯之失, 於是著矣。以此情踪, 何敢一刻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等之職。上曰, 不待都憲之承批, 徑先避嫌, 以此以彼, 做錯非細, 依啓。喆模曰, 罪人克寬·克泰, 以妖之同氣, 凶謀逆節, 爛熳同參, 而嚴訊之下, 抵賴不服, 未克究覈, 未及承款, 王章莫伸, 輿憤莫洩, 請金甲島爲奴罪人克寬, 古今島爲奴罪人克泰, 更令王府, 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逆賊尙魯, 卽是千萬古所未有之劇賊, 而孥戮之典, 旣施旋寢。噫, 此賊之未伏王章, 徑自殞斃, 已極神人之憤矣。假使此賊, 頑然尙在, 則千剮萬斫, 不足以懲其罪, 孥之戮之, 在法當然, 凡係朝宗朝金科玉條, 猶或隨時變通, 則今此追孥之禁, 自近年斷然定行, 守之太固, 致使應行之律, 不得施於此賊, 萬一有日後惡逆之如尙魯窮凶者, 抵賴不服, 頑忍徑斃, 則孥戮之法, 其將不施乎? 罪在罔赦, 事關後弊, 請逆賊尙魯, 亟施孥戮之典。星漢之凶言逆節, 綻露無餘, 擧國臣民, 莫不沬血致討, 其父師文, 苟有一分嚴畏之心, 則所當屛息縮伏, 覓死不得, 而渠敢偃處城闉, 延接人客, 此已萬萬痛惡, 而詬天罵日, 凶言悖說, 罔有紀極, 梟音益肆, 狼毒愈狠, 至登諫長之陳疏, 繼有法府之捉囚, 凡今日含生之倫, 擧切驚痛憤惋, 誓不與此賊父子, 共戴一天, 秋堂之疏請移鞫, 亦可見嚴國法討亂賊之義, 而不惟不賜允從, 乃以先問師文, 不但顚倒爲敎, 此賊之指斥乘輿, 公肆詬罵, 又出於星漢未伏法之前, 則其父子同惡, 讎國怨天之狀, 愈可見矣。星漢請鞫, 旣有府院合啓, 師文竝鞫, 尤是擧國同聲, 而不意全放之命, 有若疏釋者然, 國體之虧壞, 已無可言, 輿憤〈之〉轉激, 去而益甚, 請亟寢秋曹罪人柳師文放釋之命, 仍令王府, 設鞫嚴問, 快正典刑。上曰, 不允。喆模曰, 臣有所懷, 敢此仰達, 金鍾秀之罪, 聖明已洞燭, 聲討方峻發, 臣更無張皇仰達之辭, 而臺啓雖已蒙允, 金吾草記, 屢日未下, 法府不得擧行, 三司不得繼發, 群情之訝惑抑鬱, 轉而益甚, 伏願亟降處分, 俾開嚴討之路焉。上曰, 非欲靳允, 以其非時, 金吾草記, 從近當下批矣。上曰, 臺言太欠分明, 甚爲糢糊, 曰是乎, 曰非乎? 諫長事誠駭然。此等之習, 予嘗非之矣。上曰, 大司諫李喆模罷職。出榻敎  上曰, 試官二人, 持懸題紙進前。良浩·昌順進前, 命書翰林召試題曰, 此身醒醉摠君恩七言二十韻排律。上曰, 此題善做, 然後吳泰曾, 方可謂不忝先矣。上曰, 待敎望筒, 先爲持入。仁浩讀奏待敎望, 上落點訖。上敎文源曰, 卿子今爲閣臣矣, 卿當一邊悚惕, 一邊欣喜, 待敎出去時, 卿須率往, 可也。民始曰, 唱第三日內, 以金牌鑞牌, 前導於戴花遊街之時, 自設閣以來所未有之事, 壯矣壯矣。上曰, 以速爲製呈, 出去遊街之意, 分付於應試諸人, 可也。上曰, 此題卽吳泰曾先祖之詩也, 若不盡意善做, 必有忝厥之嘆, 承旨以此意, 分付於吳泰曾也。明浩承命出傳。上曰, 書吏出送, 應試人皆令自書。命書傳敎曰, 明日動駕, 侍臣當備員, 在外臺諫許遞, 與未差之代, 今日政差出。上曰, 今日政新除授兩司諸臺竝牌招。出榻敎 公轍曰, 新除授待敎李存秀, 旣已下批, 自本閣牌招察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李敏輔筋力, 足可爲雲劍云耶? 昌順曰, 再昨洪檍家重牢宴, 亦爲往見云, 以此觀之, 筋力誠好矣。上曰, 回婚禮亦有先生, 誠稀貴矣。命書傳敎曰, 未下直守令, 皆令當日辭朝。上曰, 守令來待, 使之進前。沔川郡守洪大應進伏, 奏職姓名。上曰, 以惠養之意, 特爲差遣, 須盡心爲之也。木川縣監尹欽烈進伏, 奏職姓名, 仍奏七事。仁浩曰, 木川縣監尹欽烈, 七事誦對之際, 間有遺漏, 事甚未安,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爾誰也? 欽烈曰, 故校理錫烈弟也。鎭川縣監李鍾淑進伏, 奏職姓名, 仍奏七事。仁浩曰, 鎭川縣監, 七事落漏推考。上曰, 勿推也。命仁浩宣諭訖, 守令先退。上曰, 待敎當例兼弘正, 祖孫之竝叨此職, 壯矣。履素曰, 誠如聖敎矣。上曰, 守〈禦〉使孫子爲幾人? 文源曰, 四人矣。上曰, 五子四孫, 誠有福矣。上曰, 卿之筮仕, 在於何年? 文源曰, 二十四爲之, 而特蒙先朝異渥, 以大臣子調用矣。上曰, 金近淳, 暫見於唱第日, 而尙未詳見, 注書出去, 使之入侍。賤臣承命出, 與近淳偕入進前。上曰, 擡顔, 可也。上敎履素曰, 可謂卿家之瑞物矣。上曰, 大提學家, 四父子立朝, 壯矣, 如此家者, 朝廷亦有之乎? 良浩曰, 臣家兄弟父子之一時立朝, 不勝懍惕矣, 四父子立朝, 宋銓家亦然矣。上曰, 綾恩君及兵判與具得魯, 三代立朝, 亦是稀有之事矣。民始曰, 然矣。上曰, 試官權退。上曰, 今番抄啓李存秀·徐俊輔兩人, 皆以經學爲之爲好, 修己治人之方, 不外於經傳, 我朝名宰相, 皆莫不本之於經學矣。民始曰, 今此聖敎, 出於作成之盛意, 渠輩受用, 將不可勝言矣。上曰, 尹行任, 文才誠難得, 而以其早汨科臼, 不多讀書之致, 行用文字間, 或有不知出處而用之者, 南公轍, 文才雖不及尹行任, 而以有家庭之學, 故識見間有差勝處矣, 李晩秀, 文路醇正, 以予所見, 年輩儕流中, 當爲第一矣。上曰, 明·淸文集嚴禁, 然後士子可識文路矣。八大家, 謂之以古調而不見, 豈成說乎? 民始曰, 明·淸文集, 亦有可觀者, 而近來士子輩, 必取其中傾仄奇詭者, 士習誠駭然矣。上曰, 近來筆體, 亦如此矣。上曰, 守〈禦〉使先卿通明殿所奏, 不可但以樹立言, 今其孫如此, 食報之理, 誠如執契矣。上敎明浩曰, 召試收券後, 試官考試定座次入稟, 可也。仍命退, 諸臣以此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