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講에 李秉常 등이 입시하여 孟子를 進講하고 權尙夏를 제향한 書院에 賜額하는 일 등에 대해 논의함
○ 丁未二月十八日, 上御熙政堂。晝講入侍時, 知事李秉常, 特進官洪鉉輔, 參贊官慶聖會, 侍讀官朴師聖, 假注書尹汲, 記事官閔亨洙·鄭益河。上讀前受音孟子告子篇, 孟子曰, 仁人心也, 止匀是人也, 具音釋。朴師聖, 讀告子篇有天爵, 止大匠誨人章下註, 具音釋。上讀新受音, 具音釋。師聖, 釋文義曰, 當時之人, 重勢位而輕道德, 故孟子因發此說, 使人知天爵之爲尊爲貴, 人爵之爲賤爲輕, 蓋天爵者, 維皇降衷之懿, 天理固有之良, 雖大行而不得加, 雖窮居而不得損者, 人爵者, 九命爲公, 六命爲卿, 三命爲大夫之類, 人可得以予之, 亦可得以奪之者也。爵有天人之異如此, 豈可徒慕在外之榮, 而不知反求諸身乎? 大抵人人皆有天爵, 而不知其修養之道, 仁義忠信樂善不倦, 然後天爵修, 而人爵至, 下文所謂人爵從之者, 政謂此也。爵位, 雖有天人之分, 而得失則有相因之理矣。李秉常曰, 天爵, 卽在己者, 與我相存亡, 人爵, 卽儻來之物, 而亦與天爵相終始, 故修天爵則自至, 如曰修天爵, 而意先著於人爵, 天爵爲輕, 而人爵爲重, 如此則得人爵, 而便乘天爵, 心上只見得這邊, 不復知身心性命爲何物, 此謂惑之甚者也。此章似爲公卿大夫而發, 而於帝王, 亦豈不爲體念處乎? 洪鉉輔曰, 修天爵則人爵自至, 若先有意於人爵, 則頭惱已非矣。上曰, 其言好矣。師聖曰, 人情莫不好榮惡辱, 而未嘗反己而思, 故唯見在人之貴爲可欲, 而不見在己之貴爲可欲耳。在己者在人者, 乃天理自有之貴, 在人者, 乃依名而立, 恃勢而尊, 乃外至之貴, 非良貴也。趙孟能操爵, 而與人貴, 亦能奪之, 而使人賤, 貴賤榮辱, 皆趙孟之所專, 若夫吾身之良貴, 人安得以賤之, 人安得而貴之哉? 上曰, 其言好矣。秉常曰, 君子戴仁而行, 抱義而處, 則義理悅心, 而天下之至味在我矣, 若他人之膏粱, 人自食之, 於我何有? 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仁義旣積於躬, 是以, 令聞昭宣, 廣譽四達, 實大名宏, 而天下之至榮在我矣, 若他人之文繡, 人自衣之, 於我何加? 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人皆捨良貴, 而慕外榮, 此不思之過也。上曰, 其言最好矣。師聖曰, 仁之可以勝不仁者, 謂其以常存之天理, 遏方萌之人欲, 今之爲仁者, 天理之存無幾, 而人欲之燄方熾, 是猶持一杯之水, 救車薪之火也, 火必不可得以熄矣。人只見火之不熄, 不知水之力少, 遂諉之以水不勝火, 只見欲之難遏, 不知仁之分數少, 遂爲之說曰, 仁不能勝不仁, 由是, 不仁之人, 皆以爲仁之難成, 甘心於不仁, 豈非助不仁甚者乎? 如此處, 政宜省察。秉常曰, 孟子一篇, 專主於遏人欲存天理, 而此章尤爲切實, 人於爲仁之道, 爲之不力, 竝其幾希之仁, 而寢消寢微, 終至於忘, 爲仁不力之害, 可勝言哉? 書曰,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杯水, 卽惟微之喩也, 車薪, 卽惟危之喩也。微者養之使盛, 危者制之使安, 則帝王傳心之要, 不外此矣。上曰, 其言好矣,予當省察。師聖曰, 五穀, 天所生以養人, 人所資而爲食, 固種類之美者, 然苗而不秀, 秀而不實, 則反不如荑稗之成熟, 猶可以資日用, 五穀, 猶不可不熟, 況仁者, 兼四端包萬善, 是何樣美德, 而不加培養之工乎? 故省察乎念慮, 蓋求其精密, 不容毫髮間斷, 不然則半上落下, 反不如他道之猶有成, 而適於用, 此等處, 伏願深留聖意。秉常曰, 以聖學言之, 燕閒之時居〈多〉, 臨筵之日常少, 若使燕閒兢惕之心, 無遜於臨筵講討之工, 則自無間斷之患矣。上曰, 其言甚好, 當深留意焉。師聖曰, 大匠之章, 只言其爲學次第, 不可躐等之謂也。秉常曰, 天下之事, 未有無法, 而可底于成者, 故善敎者, 必有所據, 善學者, 必有所循, 天下之善射者, 莫過乎羿, 宜若有心得之巧, 而乃其敎人之法, 只是開弓引滿, 期至於彀率而已。大匠敎人制器, 宜若有獨運之智, 而乃其敎之之法, 只是引規執矩, 使之爲方圓而已。曲藝亦然, 聖人之道, 可知也已。堯·舜·禹相授受, 不過曰精一執中, 孔·顏相授受, 不過曰博文約禮, 此乃聖學之彀率規矩也, 此等處, 深加省察焉。上曰, 其言好矣。鉉輔曰, 先正臣文純公權尙夏, 以斯文嫡傳, 其道德學問, 爲一代之所宗仰, 頃年湖儒陳疏, 請建書院, 其後領府事臣閔鎭遠, 陳達於筵中, 自上特命建院矣。今聞儒生輩, 閱歲經始, 纔得營建於先正平日所居之地, 旣因特敎建院, 則賜額之擧, 似當不待疏請, 次第擧行, 故敢此仰達。上曰, 伊時下敎之後, 不知營建與否, 今聞訖役, 此與他書院有異, 賜額一款, 依所達擧行, 可也。出擧條 上曰, 武臣進來, 履歷陳達, 李廷彬曰, 以南行宣傳官內試射及第, 歷都摠都事, 備邊郞參上, 宣傳訓副正, 外任則嘉山郡守, 洪州營將, 金海府使, 方爲羽林將矣。上曰, 初爲入侍, 有所懷耶? 廷彬曰, 別無所懷, 而上年夏間, 亦爲入侍矣。上曰, 承旨進來。晝講, 初以停之書出矣, 以爲之書出, 可也。上曰, 東宮廟見禮時節目, 有考見事, 分付兵曹, 入之, 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