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災의 방법으로 經筵을 자주 열어서 수양할 것, 實德을 실지로 닦을 것, 사치하는 풍조를 革罷할 것, 直言을 널리 받아들일 것, 紀綱을 엄숙히 할 것, 節義에 대해 표창할 것 등을 청한 全湜 등의 차자
○ 大司諫〈臣〉全湜, 司諫臣徐祥履, 獻納臣成以性, 正言臣李時萬·申濡等, 伏以臣等, 俱以無似, 添叨言地, 心懷格君, 力乏回天, 上孤明恩, 下負愚忠, 俯仰慙忸, 中自耿耿矣。今者伏見本月初十日備忘記, 其憂災恤民之意, 藹然於言辭之表, 臣等聚首莊讀, 不勝激昻感泣之至。第未審殿下所求者, 何事歟, 所欲聞者, 何事歟。顧今刑政之可論, 風化之可糾者, 臣等皆已論之矣, 至於君德之不逮, 近日之過擧, 則臣等之未及言之者, 請條其事, 以塞明旨之萬一焉。嗚呼, 今日國事, 是何等時也, 今日天災, 是何等變也? 八路創殘, 夷傷未起, 而加以數十年所未有之旱暵, 百穀失播, 野無靑色, 保抱携持, 道殭相望, 哀我孑遺, 大命近止, 殿下於此, 當作何如心也? 臣等聞天心仁愛人君, 出異災以警懼之, 不知自省, 傷敗乃已缺 天無常親, 惟德是輔, 應天以實, 不容虛文, 要缺吾之德, 極誠無妄, 一念之積, 與天無間, 然後一言未已, 大雨千里之感, 庶可以致之矣。伏願殿下, 以調養聖躬, 懋修實德, 爲祈天永命之本, 而痛革侈風, 廣開言路, 振肅紀綱, 崇奬節義, 勤恤民隱, 革罷內需, 以爲答譴弭災之道也。何謂調養聖躬也? 祖宗在天之靈, 所以依歸於殿下, 億兆生靈之衆, 所以期待於殿下者, 爲如何哉? 天命人心, 去就離合之缺 國家安危治亂存亡之幾, 皆係於殿下之一身, 可不謹哉, 可不愼哉? 夏訓有之曰, 內作色荒, 甘酒嗜飮[音], 有一於此, 未或不亡, 殿下不邇聲色, 不事燕嬉, 其於存養之道, 可謂至矣。第念今者玉候有郤, 逾月未復, 一國臣民, 不啻若人子之憂父母, 而外間人言, 有以喪亂以來, 剛制之德, 或不中節, 在色之戒缺宮禁事閟, 雖不敢知, 街巷之說, 藉相傳焉, 臣等竊悶焉。且自靜攝之後, 久停經筵, 近密之臣, 不得數見天顔, 臣子之憂, 職此益深, 誠宜調攝之際, 使宰臣·侍從, 得侍淸燕, 管其禮貌, 如家人父子之間, 參論政事之得失, 出入古今之治亂, 則庶幾睿學澄澈, 聖體胖舒, 自不覺其康寧矣。此臣等所以缺言之, 而切望之者也。先儒曰, 人主一日之間, 接賢士大夫之時多, 親宦官宮妾之時少, 則氣質變化, 自然而缺 伏願聖明, 常加戒謹, 以爲調養之本焉。何謂懋修實德也? 傳曰,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 是以上之所好, 下必從之。殿下圖治已久, 爲政至勤, 而然於作事之際, 未免有好名之習, 問其政則安民也, 求其實則無之, 問其事則敬天也, 求其實則蔑也。以至進退人物, 發施號令, 莫不棄實而循名, 私意一動, 公道漸塞, 上下缺 殿下不循名, 則群下應之以實, 殿下不循私, 則群下缺以公, 轉移之機, 亶在一人, 殿下知此, 則可不惕然乎? 遇災求言, 非獨今日, 自癸亥以後, 應旨封章者, 奚止百數, 而語及君德, 答以服膺, 言係國政, 許以議處, 而及觀聖德之所修爲, 廟堂之所處分, 則百無一施焉, 雖有忠言至計, 亦何益於國哉? 兵辭缺前譴異先告, 風雷日蝕之災, 星殞虹貫之變, 以至於昆蟲之妖, 慘於目駭於耳, 閭巷愚賤, 亦知其大禍之必至, 而猶且區區文具, 欲塞譴告, 天不悔禍, 卒缺于亂。至今數載, 天變未盡消, 地變未盡弭, 旱乾風霜之災, 甚於彗孛, 則不知殿下之心, 亦尙以虛僞應之哉? 殿下在山城也, 一日大雨雪, 士卒凍死, 殿下露立闕庭, 至誠虔禱, 而天卽開霽, 當時聞者, 雖缺 伏願聖明, 常持此心, 以爲修德之實焉。何謂革侈風也? 臣等聞宣祖大王, 丁壬辰之亂, 缺惟恢復之圖, 克尙恭儉之政, 燕御之服, 率用缺宮中侍女, 不敢衣帛, 以致俗尙淳厚, 財物易阜, 聖祖崇儉之意, 夫豈偶爾哉? 殿下所遇之變, 酷於壬辰, 而歲幣之徵, 壬辰之所無也。殿下雖衣夫人之織, 缺夫人之耕, 如句賤[句踐]之所爲, 猶恐其不給云。且輿輦服飾, 一依舊制, 鮮梁[粱]被穀[縠]之氣, 復侈於宮掖, 尙云[方]織組之役, 到今不輟, 宮中齊紫, 臣庶具應, 三南蔀屋, 杼軸皆空, 而勳戚富貴, 尙平日若也。識缺聖明寒心。伏願聖明, 近法宣祖, 遠師句賤[句踐], 克儉于家, 以矯怙侈之習也。何謂廣開言路也? 臣等竊見殿下, 在辛未年間, 以禮議忤旨, 命黜經幄諸臣, 而臺諫爭之, 旋復召還。逮至甲戌, 又以前事竄缺司多官, 而未久全釋, 又加寵用, 雷電之下, 缺日月之更, 人皆仰之。今者缺時勢, 然其言則正誼也, 其志則缺 豈有一毫他腸哉? 諫臺論事, 執法而已, 據義而缺言而用之, 審時而處之者, 在君上與宰執耳。常時不能峻斥其議, 到今乃以誤事罪之, 將何以服人心, 而謝來世乎? 當玆審理之日, 罪犯贓汚者, 亦蒙査覆之命, 而賜環之典, 獨不及於戴盆之下, 豈不憐且悶哉? 且自斥和臣被黜之後, 士氣大摧, 俗習缺靡然, 皆歸於緘固巽耎, 而間有一二忠讜之臣, 言或直截, 則聖批嚴斥, 至有特遞之命, 掄擬之際, 亦靳恩點, 此豈盛德事也耶? 伏願聖明, 廓施大缺 優容直臣, 毋自狹人, 以廣箴諫之路也。何謂振肅紀綱也? 賞罰者, 人主之權柄也。賞罰一出於公, 則有罪者不得肆, 而無功者不得與焉, 然後善者勸, 而惡者懲。古者聖王, 執此之德, 堅如金石, 行此之令, 信如四時者, 良以此也。殿下則不然, 於其必誅而缺 亦且曠日持久, 臺閣之臣, 固爭而後, 乃可有缺於群情, 不得已而從之者, 然大聖人用法, 豈容如是? 由是主威降于上, 公議沮於下, 卒使難赦之徒, 得保其首領, 豈不痛哉? 至於慶賞, 亦失其公道, 扈從守堞之人, 許令次第除拜, 而庸瑣無功者, 亦缺拔擢, 勳勞最善者, 或不收錄, 功之可査, 而未査者有之, 職之可贈, 而未贈者有之, 泉壤之下, 或有抱冤之魂, 則尙何望勸忠義之士, 而責效死臨難乎? 伏願聖明, 缺爲制治之具, 嚴立科條, 以振頹綱也。何謂崇奬節義也? 廉恥禮義, 礪世之斤斧也。國君捨此, 則無以爲國, 人臣捨此, 則無以自立, 此忠臣缺子所以接跡繼踵, 死而不悔, 聖帝明王, 所以褒揚寵奬, 猶恐不及者也。先朝壬·丁之亂, 臣死君, 子死父, 妻死夫, 無慮數百人, 而莫不廣搜博採, 錄爲三綱行實, 而頒行于世, 其成人之美, 裨世之敎, 缺 今日則不然, 江都死節之臣, 亦不爲少, 缺賴玆不墜, 而旌表之章, 尙未畢擧, 賜祭之恩典, 亦虧至今, 忠貞之魂, 有不能瞑目, 而偸生苟活之輩, 又從而爲之辭, 欲於無瑕者, 有取長短, 人心世道, 良可歎也。忠臣不事二君, 烈女不更二夫, 缺論, 昭載傳紀, 而被擄婦女, 悉令其家長, 歸缺鰥寡之道, 容或然哉? 國家明禮義之道, 大有歉然, 臣等竊爲聖明羞之。伏願聖明, 以正風俗, 爲治化之本, 克昭常典, 以奬節義也。何謂勤恤民隱也? 國家根本, 唯在三南, 而賦稅之重, 繇役之缺偏及於三道, 將不堪其苦者, 量田害之也。昔之陳荒者, 今入貢案, 昔之賦束者, 今稅以卜, 差之貽下, 謬以千里, 而豪右可制, 庶民奚罪? 今雖不能改量其田, 一均其賦, 而隨其高等, 每降一級, 庶使田野之氓, 皆知聖上恤民之至意, 此特一有司事耳, 殿下缺不爲也。各色貢物, 減其三分之一而布之, 民結所缺毫釐, 加以吏胥之所啗, 量度之所縮, 所減之一缺其中, 而國家惠鮮之意, 盡歸於虛地, 謂之罔民, 亦不爲過, 豈若令攸司量處, 全減貢物中一條, 俾蒙一分實惠之爲愈也? 臨陳[陣]潰散, 罪在主將, 而潰還之軍, 悉徵罰布, 豈有不誅其將, 而獨罰其軍之理哉? 鋒鏑餘氓, 生計蕩然, 加之以鞭扑, 督之以准納, 赤身奔走, 怨號撤天, 足以失目前之人心, 烏可以缺 伏願聖明, 申明均賦之仁政, 蕩滌缺以爲恤民之道焉。何謂革罷內需也? 殿下富有一國, 不當蓄私財, 內需之設, 在平時不可, 況此兵燹之餘, 民力旣竭, 而殿下獨私其財, 將安用之? 蠹民之患, 莫甚於內需, 而內需之弊, 尤莫甚於物故推田。側聞內奴身死, 則自內司別遣差人, 更推缺操券督責, 侵及一里, 抑徵民財, 閭巷缺田畝愁怨之聲, 豈盡達於九重之邃遠哉? 缺 一國之刑獄, 有司者掌之, 非殿下所私, 而比聞缺宮庭者, 輒囚之內需, 是內需亦一獄也。苟其罪可問, 則殿下付之有司, 治以國法, 何損於德, 而顧乃幽之不當入之地, 付之不當對之人, 紊亂刑章, 缺若此之甚乎? 且聞三田渡之立石也, 缺爲之碑, 厥後內司之主之者, 責其缺於該曹, 信有之乎? 該曹非役民, 則不得石, 始之請缺石者, 亦爲寬民力, 而今乃責其償, 豈殿下之愛缺不若有司耶? 臣等以爲, 不罷此司, 無以謝人言。伏願聖明, 能推好貨之心, 勿示私財之意, 亟罷內需之藏焉。今玆八條, 雖若已陳之芻狗, 應天之道, 亶不外是, 殿下誠以修德以上, 加之意而必敬必誠, 則其餘六事, 擧缺而措之耳。如是而天災不息, 年穀不登, 民生不遂, 國家不治, 臣等甘受妄言之誅, 以謝欺罔之罪, 伏願聖明, 留神猛省焉。臣等才識淺短, 言辭鄙拙, 不缺天聽裨聖德, 而顧念降旨求言之後, 旬日已過, 而未聞有一人抗疏投章, 指陳闕失者, 豈以殿下平昔求言, 惟加優答而已? 曾無一言半辭, 採而施之意者, 今之進言, 亦不過爲應旨之文具, 臣等以爲不然, 文具之政, 國家之所以有今日也。當新經大亂之後, 遭此無前之災, 上下岌岌, 猶恐不保朝夕之日, 豈可因循退托, 泄泄畓畓[沓沓], 如前日之所爲哉? 人患不言缺 殿下必惕然悔悟, 渙然從之, 缺敢效芹曝, 請自隗始, 試用臣等之言, 則其忠良剴切, 出臣等萬萬者, 必將踵門而竝進矣。伏願聖明, 勿以人廢言, 幸甚。取進止。啓下備邊司。
○ 大司諫〈臣〉全湜, 司諫臣徐祥履, 獻納臣成以性, 正言臣李時萬·申濡等, 伏以臣等, 俱以無似, 添叨言地, 心懷格君, 力乏回天, 上孤明恩, 下負愚忠, 俯仰慙忸, 中自耿耿矣。今者伏見本月初十日備忘記, 其憂災恤民之意, 藹然於言辭之表, 臣等聚首莊讀, 不勝激昻感泣之至。第未審殿下所求者, 何事歟, 所欲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