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승정원일기 92책(탈초본 1739책) 정조 18년 12월 29일 임오
1794년 乾隆(淸/高宗) 59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沈煥之
齋宿
。行左承旨
洪義榮
齋宿
。右承旨
李晩秀
內閣直
。左副承旨
李益運
齋直
。右副承旨
李相璜
齋直
。同副承旨
蔡弘遠
齋宿
。注書 鄭文始
差祭
一員未差。假注書
李允謙
齋宿
趙台榮
齋直
。事變假注書
柳台佐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蔡弘遠의 啓
○
蔡弘遠
啓曰, 大司憲
申光履
未肅拜, 執義
吳翼煥
在外, 掌令
李益洙
呈辭,
李心傳
, 持平
朴蓍壽
未署經, 持平
安廷善
傳旨未下,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蔡弘遠
啓曰, 大司憲
申光履
未肅拜, 執義
吳翼煥
在外, 掌令
李益洙
呈辭,
李心傳
, 持平
朴蓍壽
未署經, 持平
安廷善
傳旨未下, 監察...
○ 傳于
洪義榮
曰, 禮房承旨, 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左承旨, 馳詣
社稷
·
永禧殿
,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洪義榮
曰, 禮房承旨, 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左承旨, 馳詣
社稷
·
永禧殿
,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蔡弘遠
曰, 同副承旨入侍。
○ 傳于
蔡弘遠
曰, 同副承旨入侍。
趙台榮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注書
鄭文始
差祭, 代以
趙台榮
爲假注書。
○ 注書
鄭文始
差祭, 代以
趙台榮
爲假注書。
○ 傳于
李晩秀
曰,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與未肅拜承旨, 牌招察任。
○ 傳于
李晩秀
曰,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與未肅拜承旨, 牌招察任。
李益運 등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李益運
·
李相璜
落點。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李益運
·
李相璜
落點。
○ 傳于
李晩秀
曰, 承旨房仍, 左承旨爲禮房, 左副爲軍士房。
○ 傳于
李晩秀
曰, 承旨房仍, 左承旨爲禮房, 左副爲軍士房。
○ 傳于
李相璜
曰, 吏曹擧行, 萬萬駭然, 參議
金履翼
遞差,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牌招察任。
○ 傳于
李相璜
曰, 吏曹擧行, 萬萬駭然, 參議
金履翼
遞差,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牌招察任。
韓晩裕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吏曹參議前望單子入之,
韓晩裕
落點。
○ 吏曹參議前望單子入之,
韓晩裕
落點。
○
李益運
啓曰, 都承旨
沈煥之
牌不進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今日齋宿, 承旨當爲備員, 所當更請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請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更爲牌招。
○
李益運
啓曰, 都承旨
沈煥之
牌不進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今日齋宿, 承旨當爲備員, 所當更請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請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更爲牌招。
○ 傳于
李相璜
曰, 工刑換房。
○ 傳于
李相璜
曰, 工刑換房。
○
李晩秀
啓曰, 大提學
徐有臣
牌不進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親祭祭文製進, 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晩秀
啓曰, 大提學
徐有臣
牌不進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親祭祭文製進, 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晩秀
啓曰, 大提學
徐有臣
, 再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親祭祭文製進, 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不卽擧行, 事體所在, 極爲未安, 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三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更爲牌招。
○
李晩秀
啓曰, 大提學
徐有臣
, 再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親祭祭文製進, 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不卽擧行, 事體所在, 極爲未安, 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三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更爲牌招。
○
李晩秀
啓曰, 大提學
徐有臣
, 三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親祭祭文製進, 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不卽擧行, 事體所在, 誠極未安, 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四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更爲牌招。
○
李晩秀
啓曰, 大提學
徐有臣
, 三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親祭祭文製進, 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不卽擧行, 事體所在, 誠極未安, 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四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更爲牌招。
○
李晩秀
啓曰, 大提學
徐有臣
, 四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親祭祭文製進, 命下之後, 連事違召, 不卽擧行, 萬萬未安, 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五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更爲牌招。
○
李晩秀
啓曰, 大提學
徐有臣
, 四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親祭祭文製進, 命下之後, 連事違召, 不卽擧行, 萬萬未安, 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五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更爲牌招。
○ 以
朴思弼
囚單子, 傳于
李相璜
曰, 保放。
○ 以
朴思弼
囚單子, 傳于
李相璜
曰, 保放。
○
李益運
, 以兵曹言啓曰, 明日
景慕宮
擧動時, 本曹堂上, 侍衛及守宮, 當爲備員, 而參議未差, 參知
沈樂洙
在外未肅拜, 無以備員, 參議未差之代, 令該曹, 以在京無故人, 口傳差出, 待下批牌招, 以爲備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益運
, 以兵曹言啓曰, 明日
景慕宮
擧動時, 本曹堂上, 侍衛及守宮, 當爲備員, 而參議未差, 參知
沈樂洙
在外未肅拜, 無以備員, 參議未差之代, 令該曹, 以在京無故人, 口傳差出, 待下批牌招, 以爲備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金載翼 등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金載翼
爲兵曹參議,
洪檍
爲分內局提調。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金載翼
爲兵曹參議,
洪檍
爲分內局提調。
○
洪義榮
, 以禮曹言啓曰, 今此景慕宮正朝祭親行時, 自上當有散致齋之禮, 而正日只隔二日, 散齋勢未及如例磨鍊, 殿下, 自今日散齋一日於別殿, 致齋一日於齋殿。凡散齋, 不弔喪問疾, 不聽樂, 有司不啓刑殺文書, 致齋, 惟啓享事, 諸享官及近侍之官應從升者, 竝散齋一日於本司, 致齋一日於享所, 諸衛之屬守衛宮門者, 各於本司, 淸齋一宿事, 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
洪義榮
, 以禮曹言啓曰, 今此景慕宮正朝祭親行時, 自上當有散致齋之禮, 而正日只隔二日, 散齋勢未及如例磨鍊, 殿下, 自今日散齋一日於別殿, 致齋一日於齋殿。凡散齋, 不弔喪問疾, 不聽樂, 有司不啓刑殺文書, 致齋, 惟啓享事, 諸享官及近侍之官應從升者, 竝散齋一日於本司, 致齋一日於享所, 諸衛之屬守衛宮門者, 各於本司, 淸齋一宿事, 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
蔡弘遠
, 以兵曹言啓曰, 來乙卯年各處頒給信漢符別單及文宰二品以上, 武臣蔭官曾經摠管人員, 章標頒給別單, 修整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蔡弘遠
, 以兵曹言啓曰, 來乙卯年各處頒給信漢符別單及文宰二品以上, 武臣蔭官曾經摠管人員, 章標頒給別單, 修整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蔡弘遠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 而臘享大祭相値, 不得爲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蔡弘遠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 而臘享大祭相値, 不得爲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蔡弘遠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今十二月二十九日·三十日, 年終放砲時, 次知將官將校姓名及兼別破陣等, 年歲容貌, 器械數爻, 竝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蔡弘遠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今十二月二十九日·三十日, 年終放砲時, 次知將官將校姓名及兼別破陣等, 年歲容貌, 器械數爻, 竝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蔡弘遠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依下敎前醫官
康命吉
, 本局馬兵, 待年軍充定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蔡弘遠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依下敎前醫官
康命吉
, 本局馬兵, 待年軍充定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益運
, 以右邊捕盜廳言啓曰, 因備邊司草記,
全羅道興陽縣
庚戌條稅穀偸食逃躱船主
李德起
, 亟令捕廳·秋曹, 掩捕還囚, 如數徵出事, 允下矣。上項
李德起
, 自臣廳, 今已捕得, 卽爲押送本道, 使之還囚徵出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益運
, 以右邊捕盜廳言啓曰, 因備邊司草記,
全羅道興陽縣
庚戌條稅穀偸食逃躱船主
李德起
, 亟令捕廳·秋曹, 掩捕還囚, 如數徵出事, 允下矣。上項
李德起
, 自臣廳, 今已捕得, 卽爲押送本道, 使之還囚徵出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領議政
洪樂性
箚曰, 伏以惟天惟祖宗, 默垂眷佑, 五慶咸湊, 百祥鼎至, 歡慶鼓舞, 小大同情。卽伏見傳敎下者, 有景慕宮正朝祭親行之命, 臣雖愚迷, 豈敢不仰認聖明之當此歲首, 孺慕倍切? 而第日寒嚴酷, 比常陡劇, 此時齋殿經宿, 徹曉行禮, 恐非大聖人保嗇之道。伏況帝王之孝, 異於匹庶, 不念玉體之勞損, 仰貽殿宮之憂慮, 而殿下縱欲自輕, 其於宗社付托之重, 何哉? 臣職忝保護, 不勝憂煎, 玆敢短箚仰瀆, 伏願聖明, 亟寢成命, 以副群情, 千萬顒祝之至。取進止。答曰, 省箚具悉卿懇。明年正朝宮享之親行, 卽天理人情之所不容已, 卿須諒之。仍傳曰, 此批答, 遣史官傳諭。
○ 領議政
洪樂性
箚曰, 伏以惟天惟祖宗, 默垂眷佑, 五慶咸湊, 百祥鼎至, 歡慶鼓舞, 小大同情。卽伏見傳敎下者, 有景慕宮正朝祭親行之命, 臣雖愚迷, 豈敢不仰認聖明之當此歲首, 孺慕倍切? 而第日寒嚴酷, 比常陡劇, 此時齋殿經宿, 徹曉行禮, 恐非大聖人保嗇之道。伏況帝王之孝, 異於匹庶, 不念玉體之勞損, 仰貽殿宮之憂慮, 而殿下縱欲自輕, 其於宗社付托之重, 何哉? 臣職忝保護, 不勝憂煎, 玆敢短箚仰瀆, 伏願聖明, 亟寢成命, 以副群情, 千萬顒祝之至。取進止。答曰, 省箚具悉卿懇。明年正朝宮享之親行, 卽天理人情之所不容已, 卿須諒之。仍傳曰, 此批答, 遣史官傳諭。
○ 全羅道幼學
李維坤
·
柳恩樹
·
羅學臣
·
吳養源
·
愼思海
·
金載明
, 進士
李大奎
, 幼學
金烈
·
姜在仁
·
李昌烈
·
尹怦
·
崔昌之
·
姜柱宗
·
鄭再爀
, 進士
王學曾
, 幼學
高得鎭
·
朴必浩
·
閔師伸
·
鄭觀民
·
文喜鎭
·
張運泰
·
奇昇雲
·
李之榮
, 進士
洪樂濬
, 幼學
文永瓚
·
梁洙鉉
·
閔相衡
·
梁潤吉
·
吳錫圭
·
朴諄可
·
朴致鵬
·
金喜瑾
·
具大源
·
鄭命郁
·
閔奎七
·
梁必震
·
洪永朴
·
李大馨
·
鄭陽復
·
李永喆
, 進士
李基胄
, 幼學
李基馨
·
朴隣鎭
·
吳光爀
, 進士
奇茂伸
, 幼學
金弼憲
·
李馨達
·
金希元
·
文大鎭
·
梁龜漢
·
安處衡
·
李燮垕
·
鄭陽勳
·
金希吉
·
閔奎五
·
梁成憲
·
安昌憲
·
尹仁守
, 進士
南熤
, 幼學
文亨鎭
·
梁命馹
·
張南翼
·
金相文
·
金萬稷
·
金相俊
·
洪宅洙
·
羅得綵
·
洪一榮
·
羅廷學
, 進士
張景觀
·
李以集
·
李以錫
, 幼學
李弘坤
·
金孝一
·
李昇燁
, 進士
任昌祚
·
宋龜默
, 幼學
奇象謙
·
李導亨
·
鄭獜燦
, 進士
朴纘赫
·
奇學敬
, 幼學
高時肅
·
宋相信
·
崔海之
·
朴鳴鈺
·
李鎭陽
, 進士
柳東煥
·
魏白圭
, 幼學
李志燁
·
金致福
·
文宗榦
·
田達年
·
文思欽
·
丁道心
·
韓思淸
·
文最光
·
文周伯
·
李啇啓
·
白大源
·
任弘源
·
文周德
·
姜泰衡
·
田司澤
·
任俊源
·
文得奎
·
李聖運
·
任鏡徹
·
文正光
·
丁時弼
·
任善源
·
李宗權
·
丁榮斗
·
丁顯達
·
金重熙
·
丁洛鉉
·
金來吉
·
金有杰
·
金有燁
·
金相祿
·
金尙俊
·
金萬銖
·
丁啓鉉
·
安義宅
·
朴相榮
·
安宗煥
·
林秀宇
·
林秀大
·
黃大謙
·
羅敬恒
·
趙啓獜
·
宋文豹
·
李得九
·
李相完
·
羅星天
·
崔柱厦
·
金永斗
·
黃宅垕
·
尹釴
·
趙寬重
·
羅紈
·
安栢
·
柳璜
·
李性謙
·
崔柱碩
·
鄭載範
·
金錫祚
·
羅翔烈
·
韓世東
·
鄭光震
·
閔時顯
·
崔昌殷
·
閔普顯
·
金載玉
·
李尙奎
·
趙宗喆
·
吳允澤
·
羅漢章
·
李性善
·
安榥
·
羅漢明
·
金璨
·
李垕永
·
任廷源
·
張景毅
·
金之律
·
李時行
·
金玩
·
鄭致聖
·
朴孝源
·
李宗燁
·
許頊
·
李宗孝
·
鄭鉉喆
·
李陽俊
·
李灝臣
·
柳德根
·
金寅喆
·
許崧
·
柳孝根
·
尹昌仁
·
金元瑞
·
鄭光遠
·
羅赫
·
鄭桂
·
尹甲獜
·
裵守桂
·
徐粹仁
·
羅聖佐
·
崔夢喆
·
高憺
·
具百源
·
李宗德
·
趙守鎭
·
權伈
·
吳慤
·
朴榮直
·
崔文性
·
權季彦
·
金亮顯
·
吳相
·
林錫五
·
崔門顯
·
姜柱天
·
柳熙儉
·
崔學衡
·
柳慶祿
·
宋德文
·
吳致相
·
李喜默
·
趙晉儉
·
姜永奎
·
鄭百衡
·
宋木
·
宋榮身
·
任昌宗
·
崔學悅
·
金鮐赫
·
柳景明
·
李斗性
·
權衡彦
·
金之元
·
崔鍾運
·
鄭濠
·
崔鍾德
·
李潤德
·
金尙宜
·
吳鎭國
, 進士
朴相一
, 幼學
李葴
·
崔㠔
·
李宗榮
·
蔡廷甲
·
崔熙
·
崔濼
·
金鏵
·
鄭憲佐
·
崔濬
·
金煥
·
崔鎭漢
, 進士
崔光宇
, 幼學
成漢祚
·
羅學成
·
金鼎烈
·
李東榮
·
羅漢弼
·
柳友栢
·
宋䛑
·
金得采
·
崔濈
·
李登榮
·
宋來錫
·
金以錝
·
崔鎭衡
·
羅彦孝
·
吳愼相
·
金衡國
·
羅尙殷
·
羅貞維
·
鄭宜喆
·
羅壽貞
·
鄭平
·
張淵
·
柳苾
·
許暹
·
李碩謙
·
金濬禧
·
李舜輔
·
柳涑
·
金普觀
·
羅瑞宗
·
金聲國
·
李翼延
·
李顯廷
·
李翊祚
·
鄭命喆
·
李行懋
·
金時獜
·
羅民譆
·
南顯老
·
李顯基
·
朴宗吉
·
羅奎弼
·
李漢鵬
·
李光燮
·
李光奎
·
金慶國
·
閔思徽
·
金永羽
·
閔思定
·
崔翊東
·
柳德文
·
張齊甲
·
羅讚賢
·
梁錫耉
·
林進遠
·
林時鎭
·
林愈遠
·
林愚鎭
·
林永鎭
·
鄭明愼
, 進士
林重源
·
朴定源
·
朴宗漢
·
閔世基
·
閔思寬
·
閔令儒
·
閔喆儒
·
金吉羽
·
羅景祚
, 幼學
林宇光
·
林命輔
·
吳章源
·
吳碩源
·
李爀臣
·
朴聖坤
·
金璜
·
閔邦榦
·
閔邦喆
·
閔邦顯
·
柳星七
·
柳星三
·
柳匡弼
·
柳錫良
·
崔宗協
·
柳相警
·
崔翼泰
·
崔世瑋
·
崔弘烈
·
崔承烈
·
金會源
·
羅廷尹
·
羅學榮
·
羅得緯
·
羅得絅
·
鄭大運
·
洪翼榮
·
洪翼淵
·
洪樂鍾
·
洪樂薰
·
洪千榮
·
邊相宅
·
金文在
·
朴鳳章
·
金眞賢
·
丁載煜
·
林載謙
·
許幹
·
朴泰奎
·
李挺賢
·
南極燁
·
金文達
·
南熤
·
曺興弼
·
柳台錫
·
曺弘弼
, 進士
曺翊鉉
·
曺翊殷
·
崔時澤
·
朴虎瑞
, 幼學
柳昌樹
·
羅儆
·
崔普錫
·
柳震昇
·
羅得奎
·
金鑑
·
金載復
·
鄭禮煥
·
鄭在安
·
吳相淳
, 進士
鄭在章
·
鄭忠煥
·
李敬緝
, 幼學
李鎭輔
·
鄭敎煥
·
朴熙
·
奇商臣
·
鄭彦直
·
尹栽
·
崔巽之
·
金致鈺
·
奇錫一
·
朴聖溢
·
高時俊
·
高一喬
·
羅宗祥
·
金致器
·
朴孝淳
·
朴性一
·
崔愼之
·
鄭碩東
·
宋相信
·
李寶仁
·
尹光說
·
柳泰三
·
高時喆
·
柳在潭
·
李昌佐
·
朴褧
·
柳逵
·
崔澐之
·
柳在淵
·
高廷忠
·
尹億
·
崔昌之
·
鄭潤邦
·
朴烇
·
李緯坤
·
高時德
·
金會鳴
·
李琳
·
鄭潤吉
·
李志德
·
高廷獜
·
柳在濟
·
鄭潤身
·
李成燁
·
金命復
·
崔驥之
·
朴孝參
·
高愼擧
·
奇象俊
·
奇象履
·
高廷鳳
·
朴光儀
·
朴必大
·
李鎭大
·
李成泰
·
李志學
·
朴聖演
·
宋益壽
·
李成俊
·
朴聖漢
·
高一柱
·
金敬臣
·
朴昌鎭
·
羅翼天
·
宋益來
·
李熠
·
高益贊
·
羅允參
·
朴聖潛
·
金通海
·
楊宗楷
等疏曰, 伏以臣等, 竊伏聞有道之士, 行詘一時, 而其言必信於後代, 盛德之君, 志慕前脩, 而其感無間於曠世, 益其顯晦之數, 自有定期, 而明良之遇, 不必同時故也。謹按故儒賢贈吏曹參判兼成均館祭酒臣
柳馨遠
, 抱王佐之才, 明先聖之道, 而潛光晦跡, 肥遯林泉, 其生也不知而無憫, 其死也無爲之, 先後寂寥, 遺墨埋沒巾衍, 若將薰歇聲沈, 與草木同腐, 無以自見於天下萬世。及至聖朝, 無左右謦欬, 無事會夤緣, 而特地恩褒, 夐絶千古, 九原哀贈, 直超三階。雖其進善之贈, 已降於先朝, 隨錄之刊, 亦在於當時, 而或緣多士之陳請, 或由廷臣之建言, 未有若今時之出尋常萬萬, 則眞所謂有隕自天, 朝暮際遇也。在聖朝崇奬之道, 在士林尊慕之誠, 顧安有一分餘憾, 而第其蘊藏之實, 猶未盡著, 節惠之典, 尙有餘望, 此臣等之所以不遠千里, 齊叫九閽也。
馨遠
之學問造詣, 固非後生末學, 所敢窺測, 而第伏念德行也, 名節也, 性理之工也, 經濟之術也, 此四者, 實學問之大端, 而求諸古人, 兼而有之者, 蓋鮮矣。以陶潛之節, 謂之道德之士, 則過矣, 以許衡之學, 謂之節義之士, 則未也, 至若
馨遠
, 則一人之身, 兼了
橫渠
之力踐,
魯連
之高蹈,
康節
之明理者也。
馨遠
, 生有異質, 至性根天, 十歲之前, 已著純孝神童之名, 年甫弱冠, 慨然有志於脩齊治平之學, 平生讀書, 究極精微, 或有窒礙, 則苦心竭力, 當食忘食, 當寢忘寢, 忽有默契, 則夜必蹶起, 取燭疾書, 經傳之異同, 史家之得失, 以至陰陽律呂, 星躔度數, 山川險夷, 物産豐嗇, 莫不旁通曲暢, 而若其發一生經濟之學, 爲萬歲治平之具者, 卽隨錄一部是已。本之精神心術之微, 達之天人事物之奧, 自作一家緖言, 暗合
濂
·
洛
宗旨, 此正
叔孫豹
所謂其次立言,
王世貞
所謂君子精斂, 而爲言者也。嘗聞王通多格言而失於自用,
韓愈
聞大道而未免倒學, 今以隨錄觀之, 不拘拘於道德而自合於道德, 不汲汲於格致, 而片言隻字, 罔非從窮理盡性中流出來, 而大綱細目, 實三代致治之具也。試窺其一斑, 則損益井制, 欲挽三代者,
張氏
之大範也, 仰觀俯察, 分排星躔者,
邵子
之邃學也, 覃思律呂, 次及兵流者,
蔡元定
之博識也,
夏禹氏
成賦中邦之義, 鄒
孟子
分田制祿之法, 具在其中。今欲做三代之治, 舍是書何以哉? 試言其節義, 則一自
崇楨
甲申以後, 超然屛跡於
湖南扶安縣
之
邊山
, 杜門三十年, 麋鹿爲群, 釣採終老, 尋常吟詠, 輒寓匪風下泉之思。
顯廟
八年, 漂海人
鄭喜
·
曾勝
等, 來自
福建
, 泊于
耽羅
, 髮猶不薙, 衣尙華制, 將押赴北地,
馨遠
, 往見中路, 以漢語酬酢, 仍問
弘光
以後消息, 則
喜
等, 出示一曆, 乃
永曆
二十一年紀元也,
馨遠
, 汪然出涕, 作詩贈之,
喜
等亦大泣而去,
湖南
人士, 至今傳其事。斯人之學, 篤於爲己, 著於尊周, 明於物理者如此, 而抑臣等, 別有所尊慕者。
馨遠
, 以故名相寬之裔, 故翰林臣𢡮之子, 當國家延訪丘園之時, 顧乃杜門約己, 潛心篤學, 超然若
郭林宗
之不入標榜, 溫然若
程伯子
之動以忠恕, 一點塵壒, 曾不得汚其身名。苟非存乎中者, 實有大過人者, 安能脫屣軒冕, 土苴纁組, 獨如是哉? 當時之薦紳韋布, 無被無此, 莫不心敬而誠服, 後之嚮風慕義者, 自不覺狹者廣, 薄者敦, 迄今百有餘年, 尊師仰慕之不倦焉。其德至厚而道至廣, 能令人觀感興起之至此者, 深究其源, 則莫不權輿於涵養未發之時, 省察已發之際, 而無些箇偏倚, 無些箇乖戾, 馴致此純一之境, 君子哉, 斯人也。
孟子
曰, 誦其詩讀其書, 不知其人, 可乎?
馨遠
之體用經綸, 著在隨錄, 固已家藏而人誦矣, 若乃遺藁中, 平日所論危微精一, 仁義禮智喜怒哀樂等說, 無非卓越諸子, 深得聖門之奧旨, 而藏在蠹, 在笥, 世之學者, 多未見其全書, 是爲士林之齎恨, 而第以一國公議之形於章箚, 著於文字者觀之, 潛心義理孝友出天者, 故府院君臣閔維重, 及故相臣
李尙眞
, 筵薦語也。稱之以王佐才者, 故相臣
許穆
也, 三代後第一經國謨者, 故判書臣
權
疏也, 抗章叫閽, 亟請褒贈者,
嶺南
故進士臣
盧思孝
等也, 讀隨錄而謂之古聖遺法者, 故相臣
尹拯
也, 序隨錄而稱之以天下萬世書者, 故參判臣
吳光運
也, 疏請隨錄之刊行, 至謂我東方祈天永命之本者, 故承旨臣
梁得中
也, 稱之以不見知而無憫者, 故諮議臣
李柬
也, 筵陳其學術之高博, 公正者, 故相臣
趙顯命
也, 狀聞其純備之行, 尊周之義者, 故判書臣
李成中
也, 我東方識務君子, 惟
李栗谷
·
柳磻溪
云者, 故徵士臣
李瀷
所記也, 雖不言道德, 道德在其中者, 故監役臣
金砥行
讀隨錄詩也, 學準
孔
·
顔
, 才參
伊
·
呂
等語挽之者, 故持平臣
李之濂
也。其他山林草野之間, 稱之曰
磻溪
先生, 同聲合贊, 仰若山斗, 或移書往復, 或私自箚錄, 藏之箧笥者, 亦不可殫記。若而人皆近世所稱名卿碩儒, 智足以知人, 且其平日趨向, 未必皆同, 而至於
馨遠
, 則其所以尊尙慕詡者, 不謀而同, 其非有毫髮阿好過情之譽, 而爲擧世公共之論, 可推而知。嗚呼, 以若道學, 出而需世, 則其於贊聖明而福生民, 宜若伯仲
伊
·
呂
, 而惜其甘心剷跡, 懷寶沒世, 使人主不得識其面, 生民不得蒙其澤, 空言垂後, 展布無望, 斯足爲千古志士之限。嗚呼, 其行誼之卓絶, 道德之純明, 風節之凜然, 見識之高博, 實無愧於有宋諸賢, 今雖加之以非常之典, 必無睽異之論, 而公論而公議, 自有洋洋莫可遏者。幸其身歿未幾, 多士建祠於隱遯之鄕, 俎豆不替, 則公議之行乎下者如彼, 先朝褒贈之恩, 聖世曠感之諭, 前後相輝, 照映耳目, 則寵遇之得乎上者如彼, 上下同慕, 古今罕比。臣等顧安敢更事煩瀆, 而第伏念歲月遒邁, 風聲晼晩, 則遺韻寢微, 德業莫徵, 臣等之一暴私忱, 又安得不遑遑汲汲, 猶恐此時之或失也哉? 臣等伏聞國典, 凡在儒賢, 不計資級, 特許賜諡, 又伏聞疊設祠額之禁, 近雖申明, 而儒賢院宇單設處, 亦許賜額, 此實國朝之美意, 斯文之盛事。至於
馨遠
, 則建祠已久, 而尙稽宣額之擧, 貤贈荐降而姑無易名之典, 蓋緣臣等之未遑, 非必聖念之有靳, 玆敢不揆猥越, 齊聲仰籲。伏乞聖明, 特垂綵納, 先賜美諡, 則不但于臣等觀感之地, 倍增榮聳, 抑將于聖世崇報之道, 益有光輝, 臣等無任屛營祈懇之至。答曰, 省疏具悉。予於贈祭酒處士
柳馨遠
, 有曠想之契, 惜未及見, 予意悉示於贈官之綸音, 處士有知, 尙亦夷猶, 此豈不逾於拔例賜諡, 越格宣額? 爾等退修學業。
○ 全羅道幼學
李維坤
·
柳恩樹
·
羅學臣
·
吳養源
·
愼思海
·
金載明
, 進士...
○ 甲寅十二月二十九日巳時, 上御重熙堂。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蔡弘遠
, 假注書
李允謙
, 記注官
金良倜
, 記事官
吳泰曾
, 以次進伏訖。上命書傳敎曰, 明日申時, 眞殿展拜後, 從便隨時, 由館峴
景慕宮
展拜, 仍留齋殿, 親行正朝祭, 行祭後, 還至
明政殿月臺
, 行祈穀大祭受誓戒, 翌日行眞殿展拜禮, 仍行茶禮, 眞殿行禮時及景慕宮正朝祭時, 百官參班置之, 趁誓戒整待於弘化門外班事, 分付。明日動駕時, 侍衛軍兵, 皆以內外各營入直磨鍊, 馬步軍兵, 壯勇大將都領, 此外雖一校一隷, 入番外切勿出用, 留營留陣斥堠伏兵等, 凡係應行之節, 一竝除之事, 分付。上曰, 明日景慕宮正朝祭親行時, 祭文則大提學, 卽爲牌招製進, 香祝則明日申後, 香官與禮房承旨, 先爲陪進, 祭品則依俗節例爲之, 祭官則進幣奠幣瓚爵官及堂上堂下執禮外, 皆依俗節攝祀例爲之, 服色則出還宮時, 絳紗袍磨鍊事, 分付,
出榻敎
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甲寅十二月二十九日巳時, 上御重熙堂。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蔡弘遠
, 假注書
李允謙
, 記注官
金良倜
, 記事官
吳泰曾
, 以次進伏訖。上命書傳敎曰, 明日申時, 眞殿展拜後, 從便隨時, 由館峴
景慕宮
展拜, 仍留齋殿, 親行正朝祭, 行祭後, 還至
明政殿月臺
, 行...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