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 등을 引見하여 旱災로 인한 賑恤策으로 遼東狼子山等處에 穀物을 사들이는 방법을 논의함
○ 引見時, 左議政所啓, 乙酉年飢荒, 不至如今年之甚, 而太僕所養馬匹, 減數矣。今年亦當有量減之事, 下問于本寺提調而處之, 宜矣。且旱災之慘, 八路同然, 而兩西尤甚, 平安道與遼瀋, 壤地相接, 如遼東狼子山等處, 田穀多出, 西民許令和糶之意, 移咨戶部, 七月初專差入送, 如前日買牛畜及木花種者, 以爲一分救活之地, 何如? 上曰, 待領相出仕, 相與議處。延城君李時昉所啓, 上年賑恤時, 全南道各營各官扶助空名帖價, 米布及立巖山城米, 輸來之數, 米六千餘石, 木二百餘同, 而米八百餘石, 送于戶曹, 以補兩西貢物之價, 三百石, 送于戶曹, 用於皮物之價, 卽今所餘五千餘石, 外方, 雖有各穀三萬餘石, 必已盡爲分糶, 前頭收捧, 亦未可必, 賑恤之事, 誠極可慮。向者老職追贈許通等, 三件帖文, 時留外方者, 或有願納米布之人, 則使之輸送, 以補賑恤之用乎? 上曰, 在京之數不足, 則輸來, 可也。李時昉曰, 前年, 則京中作粥, 賑救之米, 未滿二千石, 而今番, 則想必十倍於前, 餘在之數, 恐有不足之患, 似當輸來矣。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南漢山城各穀, 幾至四萬石, 而以其太半未收之故, 今年留庫, 僅至二萬餘石, 皮穀居半矣。上曰, 皮穀出於何處? 李時昉曰, 皮穀, 則皆是南漢屯田所出也。上曰, 屯田所出, 若是之多也? 李時昉曰, 今年, 則人民雖至凶荒, 餓死者十居二三, 而明春, 則擧將塡壑, 皮雜穀爲其種食之資, 雖盡散糶, 米太, 則欲爲留儲, 以救明年, 故米一萬一千餘石, 太二千餘石, 則封庫留置矣。上曰, 其辭極當矣。又所啓, 今年旱乾, 畿甸尤甚, 前頭收米, 似無可捧之路, 諸處用度, 決難支吾, 廟堂無以兵·戶曹布木, 移用於諸道貢物之價, 此事若行, 則本廳一年所用, 多至二萬餘石, 雖以春等所餘, 推移添補, 數月之用, 又得萬餘石米然後, 可繼明年春夏之用。臣意該曹布木, 準此數, 移送本廳, 則一半, 則以本木分給各司, 一半, 則取用江都·南漢之米, 以爲交給之地, 而除其一半木, 送于兩處, 使之待年豐, 還貿本色米, 則必爲有裕矣。上曰, 似爲便當, 臨時言于大臣。以上備局謄錄
○ 引見時, 左議政所啓, 乙酉年飢荒, 不至如今年之甚, 而太僕所養馬匹, 減數矣。今年亦當有量減之事, 下問于本寺提調而處之, 宜矣。且旱災之慘, 八路同然, 而兩西尤甚, 平安道與遼瀋, 壤地相接, 如遼東狼子山等處, 田穀多出, 西民許令和糶之意, 移咨戶部, 七月初專差入送, 如前日買牛畜及木花種者, 以爲一分救活之地, 何如? 上曰, 待領相出仕, 相與議處。延城君李時昉所啓, 上年賑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