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道의 救荒, 軍兵의 減額, 扈衛軍官의 革罷, 慶興邑의 移設, 經費의 마련 등에 관해 논의함
○ 鄭太和進曰, 自上眼候猝重, 群下莫不驚遑罔極矣。曾不多日, 漸向差道[度], 宗社臣民之慶, 曷勝言哉? 臣等雖逐日起居於外, 而不得瞻仰天顔, 且多有稟達定奪之事, 而靜攝之中, 不敢請對, 只爲循例會坐, 而至蒙引接之命, 不勝欣幸。凡善攝眼患之道, 只可閉戶靜坐, 絶其思慮, 而不可居處於如此廣厦, 與人酬應缺矣。上曰, 素有心熱, 不能恒處缺方劇之時, 勉爲幽閉缺針之際, 必欲淸爽矣。太和曰, 缺閭閻之人, 則至有以黑布圍壁, 而絶缺。上曰, 症勢非輕, 而速爲向愈, 必是針效矣。維城曰, 缺國家之福也。豈但針效云乎? 太和曰, 除非緊急事, 固當追後稟達, 而目今賑政方急, 不可不急速稟處矣。上曰, 以此曾欲引見, 而所患猝劇, 至於例缺之日, 亦不得相見停當, 心常不置, 故如是延訪矣。太和曰, 諸道救荒事, 當依各其監司狀啓中所陳, 稟旨回移, 而最可悶者, 經費亦竭, 無以措手也。古語曰, 國無三年之蓄, 則不能爲國, 而今則無半年之蓄, 誠爲渴悶矣。用度不可不節損, 以爲支撑之計也。今若用度告乏, 有萬分難處之事, 則其可一邊救荒, 而一邊加捧乎? 輦下軍兵, 廩食者太多, 如此經費不足之時, 合有變通澄汰之道, 而亦不可輕易處之也。宜令該曹, 各項常用之中, 可以省減者, 條列啓達, 以備睿覽, 而臣等入侍, 各陳所見, 以爲裁處之地, 似好矣。維城曰, 此言是矣。命夏曰, 係干掖庭事外, 大臣自可稟處, 自上豈皆一一詳悉乎? 上曰, 往者歲飢, 百官祿俸, 群議皆以爲可減, 而先父王, 特令裁省御供, 百官祿俸, 則仍存矣。今雖匱乏, 而祿俸則不可先減, 御供中可減者, 又爲抄啓, 可也。太和曰, 御供則在前節減者, 已多, 到今更無可議者矣。積曰, 曾有下敎, 故經費中可減者, 已爲書呈于政院, 未及入啓矣。太和曰, 疏章中條陳之事, 缺於褟前定奪, 而閔應亨疏中, 有軍兵減額, 何以處之乎? 上曰, 先朝設施之事, 不可輕易改之。且以事體言之, 徒以年凶之故, 放散軍卒, 使之自食, 非但可矜, 且有後慮矣。太和曰, 禁缺以四百, 今則滿千矣。如不可猝減, 則缺秋成, 觀勢處之, 何如? 上曰, 缺半行曹稟處, 可也。太和曰, 缺半行似當矣。上曰, 此亦大將知而處之缺。太和曰, 閔汝老疏中, 有扈衛軍官革罷事, 此缺之群議, 皆以爲可罷矣。上曰, 此非前日停當者乎? 缺府院君以爲持難, 不可輕易處之矣。太和曰, 延陽·原平, 兩廳自癸亥初設局, 其來已久, 雖或仍存, 而乙未年追設者, 固當爲先革罷, 此亦減省之一道矣。上曰, 不罷受料者, 而只罷無料者, 則有何省費之意乎? 太和曰, 無論受料與否, 革罷甚當矣。上曰, 今日諸大臣不爲齊會, 追後定奪, 可也。太和曰, 閔汝老疏中, 有局出身澄汰事, 而輦下久在者, 一時汰落, 未知如何矣? 上曰, 亦不可輕議矣。太和曰, 汝老疏中禁軍將, 欲以文官代之, 如此則武官皆懷缺望, 不能無不見信之疑矣。上曰, 武臣之缺望, 必矣。以爲文官, 但爲國事, 而武臣不足有無云爾, 則亦豈好事乎? 太和曰, 汝老疏中, 缺廣州·水原, 皆置判官, 以分其權云。此何異於以文官爲禁軍將之擧乎? 上曰, 豈以一人之言, 容易變通乎? 太和曰, 汝老疏中, 以爲城中痘疫大熾, 闕中嚴禁雜人云, 而此甚不易, 何以知某人之犯痘乎? 命夏曰, 第當禁其闌入而已, 痘疫有無, 不須論也。太和曰, 頃日咸鏡監司狀啓中, 慶興邑治, 每被水災, 欲爲移設於阿吾地萬戶所, 阿吾地萬戶, 則移居於慶興舊邑, 而竝與西外地權管, 合而爲一, 以萬戶爲僉使云。臣則未諳其地形勢之如何, 而武將及曾前往來其處者, 皆言慶興之不可不移邑云矣。上曰, 道臣必量度便否馳啓矣。無害於國, 而有益於民, 則其言固爲可用。況群議如此, 則一從道臣之言, 可也。太和曰, 觀其狀啓, 欲於農前移設矣。缺。太和曰, 端川金崇義堡, 在於峻缺不堪居云。蓋金崇義缺以爲名云。今於平地十五里缺止曰崇義爲當云。此亦依其言而許缺。上曰, 缺之, 可也。維城曰, 靜攝之中, 如是酬酢, 恐缺, 可也。上招問戶判曰, 經費更無料理之道乎? 百官俸祿, 亦不可闕, 何以爲之耶? 積曰, 今雖裁減, 以取贏餘, 而其數幾許? 牙山分載, 及海西運穀到泊, 則可以繼用目前矣。上曰, 管餉米應爲上來者, 其數幾許耶? 積曰, 五千石內, 一千則右相爲戶判時, 先運上來, 而米品極劣云矣。維城曰, 其米則不來矣。積曰, 江都米貸用者, 當以此米還償, 故時方催運, 而非但船隻難辦, 水路遐遠, 不無臭載之慮, 願爲作木矣。上曰, 諸處作木旣多, 不可更許矣。維城曰, 准許作木之請, 則恐非移粟之意也。積曰, 元數五千石內, 一千石納于江都, 則京倉所捧, 僅四千石矣。以此補用, 亦甚零星。大槪卽今見在之米, 可得需用於冬前, 而來年則決難支撑, 不足之數, 將至四萬餘石矣。上曰, 一年用度幾何? 積曰, 缺四萬石矣。太和曰, 一年稅入, 僅十二萬石也, 反不如一年經費, 前日則每以舊儲補用矣, 今則舊儲已竭, 無以措手, 必爲別樣擧措, 以廣生財之道, 然後庶可支用矣。上曰, 今年豐登, 則可以裕用乎? 太和曰, 年雖大熟, 賦入有常, 更無加捧之路, 若之何能裕也? 積曰, 入春以來, 尙無雨澤, 年麥無發生之望, 前頭民事, 罔知所以爲計也。太和曰, 今年農事蹉跌, 則國何以爲國, 民何以爲民乎? 積曰, 除減省者外, 一年用下之數, 更爲叩算, 當條列以啓矣。維城曰, 入侍已久, 退出可矣。太和曰, 臣等旣得瞻仰天顔, 親承玉音, 臣心欣幸, 曷有其已? 雖有稟處之事, 缺益加少愈之戒, 以收復常之慶, 缺。上謂宋浚吉曰, 近以缺半行。浚吉曰, 自上患候猝急, 中外缺半行差道日漸奏效, 宗社之福, 臣民之慶, 缺前古人辟, 新承寶位, 勵精圖治之時, 缺身以爲玉成之地, 今此聖候所患, 乃古昔帝王未嘗有之症也。安知天意屬望於殿下者, 至深至切, 警告缺無所不至, 以爲進德修業之一大機乎? 自上不可以尋常病患視之, 所當十分惕厲處也。上曰, 曾所未料之病, 猝然發作, 幾至廢視, 幸而見差, 天意所在, 實非偶然, 憂懼之心, 曷嘗少弛乎? 浚吉曰, 天意實爲玉成我聖上地也。調病之方, 莫如養心, 養心調病, 固非二致。先儒朱子, 晩年有眼疾, 全然廢視, 而乃合眼靜坐, 一意誠正, 收斂旣久, 病祛德進, 乃曰, 恨盲廢之不早云。自上若如此存養, 則非但調病, 亦可進德矣。遂罷出。燼餘
○ 鄭太和進曰, 自上眼候猝重, 群下莫不驚遑罔極矣。曾不多日, 漸向差道[度], 宗社臣民之慶, 曷勝言哉? 臣等雖逐日起居於外, 而不得瞻仰天顔, 且多有稟達定奪之事, 而靜攝之中, 不敢請對, 只爲循例會坐, 而至蒙引接之命, 不勝欣幸。凡善攝眼患之道, 只可閉戶靜坐, 絶其思慮, 而不可居處於如此廣厦, 與人酬應缺矣。上曰, 素有心熱, 不能恒處缺方劇之時, 勉爲幽閉缺針之際, 必欲淸爽矣。太和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