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철종 8년
1857년 (정사)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윤5월
6월
7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4책(탈초본 2591책) 철종 8년 5월 10일 경신
1857년 咸豊(淸/文宗) 7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金炳雲
藥院進
。 行左承旨
黃浩民
坐直
。 行右承旨
李章五
坐直
。 行左副承旨
鄭德和
未肅拜
。 右副承旨
朴斅默
未肅拜
。 同副承旨
宋宗洙
未肅拜
。 注書。 假注書。 事變假注書。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藥房提調
徐有薰
, 副提調
金炳雲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中宮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三殿氣候一樣, 中宮殿氣候安順, 卿等不必入侍矣。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中宮殿,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 藥房提調
徐有薰
, 副提調
金炳雲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中宮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三殿氣候一樣, 中宮殿氣候安順, 卿等不必入侍矣。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中宮殿,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 政院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政院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備忘記,
忠淸
兵使
金箕祖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 片箭一部, 筒兒一箇賜給。
○ 備忘記,
忠淸
兵使
金箕祖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 片箭一部, 筒兒一箇賜給。
○ 政院啓曰, 備邊司郞廳來言, 今日, 賓廳日次, 而領議政·左議政未差, 右議政
趙斗淳
有身病, 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 傳曰, 知道。
○ 政院啓曰, 備邊司郞廳來言, 今日, 賓廳日次, 而領議政·左議政未差, 右議政
趙斗淳
有身病, 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 傳曰, 知道。
○ 傳曰, 傳香承旨, 馳詣
孝昌墓
, 奉審摘奸以來。
○ 傳曰, 傳香承旨, 馳詣
孝昌墓
, 奉審摘奸以來。
○ 傳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曰, 知申外承旨, 竝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黃浩民
·
鄭德和
·
李經在
·
李章五
·
朴斅默
落點。
○ 傳曰, 知申外承旨, 竝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黃浩民
·
鄭德和
·
李經在
·
李章五
·
朴斅默
落點。
○ 政院啓曰, 新除授行左承旨
黃浩民
, 行右承旨
李章五
, 行左副承旨
鄭德和
, 行右副承旨
李經在
, 同副承旨
朴斅默
,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政院啓曰, 新除授行左承旨
黃浩民
, 行右承旨
李章五
, 行左副承旨
鄭德和
, 行右副承旨
李經在
, 同副承旨
朴斅默
,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傳曰, 奉審閣臣入侍。
○ 傳曰, 奉審閣臣入侍。
○ 傳曰, 政官牌招開政。
○ 傳曰, 政官牌招開政。
○ 政院啓曰, 吏曹參判
趙然昌
, 參議
李寅夔
牌不進推考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行判書
金輔根
在外, 參判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參議只推, 一體牌招。
○ 政院啓曰, 吏曹參判
趙然昌
, 參議
李寅夔
牌不進推考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行判書
金輔根
在外, 參判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參議只推, 一體牌招。
○ 又啓曰, 左副承旨
鄭德和
, 時在
京畿安山地
, 右副承旨
李經在
, 時在
平安道江東地
, 同副承旨
朴斅默
, 時在
京畿高陽地
, 竝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何如? 傳曰, 允。 右副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又啓曰, 左副承旨
鄭德和
, 時在
京畿安山地
, 右副承旨
李經在
, 時在
平安道江東地
, 同副承旨
朴斅默
, 時在
京畿高陽地
, 竝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何如? 傳曰, 允。 右副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政院啓曰, 行都承旨
金炳雲
藥院進, 行右承旨
李章五
未肅拜, 行左副承旨
鄭德和
在外, 右副承旨未差, 同副承旨
朴斅默
在外, 院中只有臣一人, 伴直無人, 行右承旨
李章五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政院啓曰, 行都承旨
金炳雲
藥院進, 行右承旨
李章五
未肅拜, 行左副承旨
鄭德和
在外, 右副承旨未差, 同副承旨
朴斅默
在外, 院中只有臣一人, 伴直無人, 行右承旨
李章五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宋宗洙
落點。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宋宗洙
落點。
○ 政院啓曰, 新除授同副承旨
宋宗洙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政院啓曰, 新除授同副承旨
宋宗洙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以同副承旨
宋宗洙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以同副承旨
宋宗洙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以吏曹參議
李寅夔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以吏曹參議
李寅夔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弘文館啓曰, 副校理
鄭夔容
, 旣有只推之命,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弘文館啓曰, 副校理
鄭夔容
, 旣有只推之命,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以副校理
鄭夔容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以副校理
鄭夔容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備邊司啓曰, 御史可合人抄啓, 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備邊司啓曰, 御史可合人抄啓, 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訓鍊都監啓曰, 本局從事官
嚴敦永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訓鍊都監啓曰, 本局從事官
嚴敦永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有政。 吏批, 行判書
金輔根
受由在外, 參議
李寅夔
牌招不進, 參判
趙然昌
進。 吏批啓曰, 行判書
金輔根
受由在外, 參議
李寅夔
牌招不進,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仍爲之。 又啓曰, 刑曹判書, 今當差出, 而擬望之人乏少, 政府西壁, 竝擬, 何如? 傳曰, 允。 以
尹致聖
爲副校理,
崔在厚
爲修撰,
南秉哲
爲刑曹判書,
兪敎煥
爲
開城
經歷。 祭酒
宋來熙
今加嘉善, 經筵官
趙秉悳
今加通政, 以上特爲加資事及禮賓參奉
申鼎來
仍任事承傳。 故府使
尹㬘
贈吏參例兼, 守
慶州
府尹
尹行謨考
, 故宣傳官
李益權
贈兵參訓都例兼。 故通德
李應秀
贈左承旨, 已上同知
李元熙
兩代。
○ 有政。 吏批, 行判書
金輔根
受由在外, 參議
李寅夔
牌招不進, 參判
趙然昌
進。 吏批啓曰, 行判書
金輔根
受由在外, 參議
李寅夔
牌招不進,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仍爲之。 又啓曰, 刑曹判書, 今當差出, 而擬望之人乏少, 政府西壁, 竝擬, 何如? 傳曰, 允。 以...
○ 再政。 以
金炳國
爲右參贊。
○ 再政。 以
金炳國
爲右參贊。
○ 兵批, 僉知三單,
李義益
·
尹殷一
·
金敬憲
, 副司勇
馮世萬
。
○ 兵批, 僉知三單,
李義益
·
尹殷一
·
金敬憲
, 副司勇
馮世萬
。
○ 丁巳五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同副承旨
尹行福
, 假注書
姜運重
, 事變假注書
柳龍䥁
, 別兼春秋
洪淳大
·
金炳始
, 右議政
趙斗淳
, 備局堂上
金鼎集
·
徐有薰
·
徐戴淳
·
尹致定
·
趙秉夔
·
金炳國
·
沈樂臣
·
李熙絅
, 校理
安喜壽
,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命大臣進前,
斗淳
進前問候, 各殿問候訖。 上曰, 次對爲之。
斗淳
奏曰, 臣於月前登對, 以講學事, 有所敷陳, 至承優嘉之音, 而雙隻賜接之闕如, 則猶夫前矣。 中外憂悶之忱, 當復何如也? 見今林下德學旌招之賢濟濟矣。 殿下務積誠意, 別降敦召之旨, 期有以致其身於輦下, 使之羽儀明廷, 出入前席, 專委以聖學成就之任, 則聖明所以觀感啓發, 悅而且繹之效, 必有勝於如臣等輩,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嗣服以來, 屢有招延之擧, 而白駒長在空谷, 此予自慊處,
詩
所謂, 不我遐棄之心, 常常無忘, 廈氈淸晝, 每切跂予之想, 而今聞卿言, 更覺耿耿矣。 祭酒
趙儒賢
, 特爲加資, 令都承旨, 代撰別諭, 分遣地方官, 傳諭于諸儒賢, 俾速登途, 惠我幡然爲好矣。
出擧條
斗淳
曰, 國之有言路, 猶人身之有血脈, 血脈不通則人不得以爲人, 言路不開則國不得以爲國矣。 然一人血脈流閼, 止於一身之利害, 一國言路, 關乎一國萬姓安危存亡之機, 蓋君上深居九重之內, 所以斷決應酬者, 不出於循常襲故, 按例報可之事而已, 則其於民國利病, 官師得失, 何由明悉而洞察之也? 所以開言路者, 卽明四目達四聰之所以爲王道之首者也, 挽近言路之閉久矣。 上自衮躬闕失, 下至中外紀綱之頹弛, 方伯·連帥·令長之治否, 閭里愁苦疾痛之號, 無所控因, 寂嘿無聞, 臺閣所事者, 非呈故則違牌而已。 在昔臺諫之逐日詣臺, 隨事彈劾, 雖微瑣不急之事, 不敢闕啓而退者, 是所謂血脈之流通, 四體得以無病也。 國有生氣云者, 非別般事也, 有懷必陳, 無事不糾, 務令上下情志疎暢, 遠近幽隱條達, 不至於抑鬱壅塞, 是猶一身血脈之爲榮爲衛, 風寒暑濕, 無所受其祟而逞其害也。 顧今萬事俱隳, 毛髮皆病, 而知如是爲病, 不如是爲藥, 莫有先於開言路三字, 惟聖明深省之。 凡有陳說於前者, 其言是則從之而奬之, 雖或不槪於聖衷, 優容而涵貰之, 勿以言而罪其人焉, 則民國事庶幾有着手處。 宋人之言曰, 城門閉言路開, 夫城門閉, 是何等時也, 而始開其言路, 則亦奚及之有也? 況遇災求言, 卽列聖朝故事, 而近來則減膳撤樂之旨, 非不爲赫然觀美, 而夫減撤而止, 而六事之責闕如, 則不許言路之意, 在其中矣。 得不近於訑訑之拒也? 憂愛之至, 罄盡積蘊, 繼自今穆然澄省, 凡有可言之時, 可言之事, 而三司之臣, 一向媕婀緘嘿, 則一切罪之, 以存有國之生氣。 聖明亦懋自省察而點檢之, 恒以求助於下, 樂聞忠讜之言, 爲第一先務, 則國事幸甚矣。 上曰, 雖有言路, 人旣不言, 何以自開? 大小群工, 日進善言, 則予雖不敏, 當翕受矣。
出擧條
斗淳
曰, 懲貪墨與治逆同, 漢法皇律, 可按而考, 蓋剝割民生, 以肥一己, 其禍害所歸, 視亂逆之必亡人之國, 無差殊故耳。 本朝立國忠厚, 務上寬大, 而贓吏子孫之勿許淸顯, 定制之嚴而尙如是焉, 顧今國計民命, 必亡乃已, 萬無一倖之由, 殿下亦當燭悉之矣。 積儲之到處蕩竭, 貪墨之致也, 杼杻之築底匱空, 貪墨之治
[始]
也。 奸猾之憑藉舞弄, 視公貨爲私藏, 貪墨之害, 紀綱之因循夷弛, 以國法爲文具, 貪墨之害也, 而民國二字, 遂分而爲貳, 無望其一體相須, 則貪墨之禍其國, 於是乎燎原而滔天矣。 嗚呼, 斯民也三代之民也,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業樂其俗, 人情之所均也, 然不知今日斯民, 何苦而囂然無樂生之心也。 頭會箕斂之不足, 鄰族替徵之出於科外者, 其號呼枉屈, 顚連窮阨, 已有以上干天和, 而此則尙或諉之以當納之公納耳。 然謀國之政, 在所釐捄, 拯斯民於塗炭之中, 而至於字牧者之忍所不忍, 恣行不法, 始旣濫用而無節, 末乃巧臆而生財。 公穀之反弄牟利, 任窠之視賄多寡, 此猶不能厭其慾而充其量焉, 則按一邑之饒富, 施百計而朘剝, 勒貸而不應, 則搆罪而毒虐之, 畢竟罄其産乃已。 至於儒鄕之所不願, 而脅喝而出帖, 詞訟之所必直, 而顚倒其本事, 猶屬第二件事, 而境內流離蕩析則已相屬矣。 臣不知今日分憂於殿下之庭者, 獨非世祿休戚之臣乎? 臣又不知國危且亡, 而家室自在, 飽溫自如乎? 必有此厲亂之階, 使家與國, 載胥及溺, 抑何心也? 苟有一分利害分數於心者, 宜不若是之昧昧矣。 知人之難, 從古已然, 雖以我國壤地之褊小, 三百州郡, 旣無以一一知其人而差遣, 故置方伯而董察之, 歲再考課, 以寄黜陟之政, 而考課之有公無私, 臣未之聞矣。 適有以啓其無所畏忌, 愈往縱恣之心, 則所必死者, 在下無告之氓耳, 思之及此, 直眦裂矣心腐矣。 殿下試垂察焉。 我國有疆埸之憂乎? 殿下有宮室聲色馳騁弋獵之荒乎? 何爲而容此蠧蝕螟賊於其間, 興受其必至之禍乎? 目下萬事, 莫有急於懲貪一事, 而懲之之道, 在方伯歲再之考課, 而考課之不公, 其罪與貪墨同歸, 朝廷之究其情跡, 論定勘斷, 不患無其術, 至於從初擇差銓官之職耳。 程資計級, 初非擇差之義, 而薦主受罪, 唐宋以來, 科條極嚴, 今日君臣上下, 除却他事, 惟以擇守令一事, 爲莫急莫先之政, 而凡係贓犯, 一遵
通編
, 毋或踰越, 則一日二日, 必有丕變之效, 區區衷私所襞積, 不敢不若是張皇。 爲先將臣此奏, 行會於
八道
·
四都
, 使之各自惕厲, 輪示列邑, 以爲先甲先庚之令, 何如? 上曰, 貪墨之日熾, 專由於無所畏憚而然也, 先自殿最不嚴之道臣罪之, 則必有其效矣, 以此意申飭, 可也。
出擧條
斗淳
曰, 臣旣以懲貪一事仰奏矣。 考課黜陟, 非不爲按事者之職, 而分遣近臣, 刺探糾擧, 使萬里之遠, 若在階庭者, 亦朝家屢行之典也, 言之者或曰, 廉察之弊, 每每有有害無益之時云, 而此則在其人奉行之何如, 何可因噎而廢食乎? 臺閣中可堪奉使之人, 臣謹當博詢廣採, 抄錄以啓矣。 或以幾邑抽栍, 或付之全道, 從近發遺, 而苟於竣事復命之後, 廉察能否, 剛柔茹吐之際, 若有絲毫闊狹之跡, 則是慢命也欺君也, 援律斷罪, 關和自在矣。 上曰, 繡衣之行, 不無吐剛茹柔之弊, 而方行之時, 一路州郡, 多有警戒收斂之效, 以能堪任者抄入, 可也。
出擧條
斗淳
曰, 川澤山林之利, 所以與民共之者, 卽藏富於民之義也。 我國壤地狹小, 陸海所出, 本自不敷, 而五百年來, 公私占定, 殆無遺利, 民生之到處貧困, 未必不由於此。 在朝家懷保之政, 揆聖人寧失之訓, 則設有小小資益於國者, 宜闊而略之, 以寓不已甚之意, 而挽近沿浦沿江, 無名收稅, 歲滋月盛。 內司各宮所屬, 憑藉剝割, 其威虐所及, 民將朝夕莫保, 而究其歸, 則所入於公者, 毛錐之微, 而消瀜花費於下者, 至鉅而不可計, 徒使怨歸於國而坐失民心, 民心一散, 雖以億萬之貨, 其可復集而固之乎? 只以近來所傳聞言之,
昌原
·
馬山
七浦之自內司勒定稅額者, 是誠何名也? 使其地可征, 則業已行之已久, 必不始之於今日矣。 舟楫貿遷湊泊之地, 因此渙散, 當其定稅之初, 愚頑相激, 幾致梗亂, 聽聞所及, 訖有餘驚, 此不可不爲先革罷, 使宮府一體之大經法, 浹于蚩蠢之心, 然後國體始尊, 政刑可行。 以此意行關本道道臣, 其留連徵侵之內司所屬, 星火逐送, 當初進告漢, 卽厲階也禍首也, 指名嚴刑, 遠惡地定配後, 擧行形止, 斯速登聞。 因此思之, 諸道此弊, 殆項背相續, 而不可以一時流傳, 遽然執奏, 凡沿海諸浦商舶貨易處, 諸般收稅之創自何年, 納於何所者, 使之各各區別報司, 以爲一一厘正。 從今以後, 除非籌司關文, 毋敢擅設之意, 措辭行關於
八路
·
四都
道臣居留, 何如? 上曰, 關市尙多不征, 況商舶乎? 假使其稅, 有補於需用, 旣知貽害於吾民, 則何愛而不革罷也? 知委於該道, 使之革罷, 外此如有此等事, 一一關問, 革罷好矣。
出擧條
斗淳
曰, 因
八道
儒生
金七煥
等疏請,
文康公臣金昌翕
,
文敬公臣金元行
, 故祭酒臣
金履安
追配
石室書院
事, 有許令廟堂稟處之命矣。 三賢之於是院, 卽祖孫父子, 前已腏享之所, 而三賢道學名義, 藏修之粹然, 爲百世觀慕, 顧其地, 棣鞾之所麗澤, 鯉庭之所授承, 俱在於是水是邱矣。 今者追配之論, 非但神理人情所允合, 其於輔世象賢之政, 在所宜先, 依儒疏所請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卽見戶曹所報, 則以爲,
仁政殿
重修時, 區劃錢十萬兩, 已盡需用, 而役事尙未告訖, 錢限八萬兩加劃, 以完大役之地爲辭矣。 大役未竣, 容入不敷, 揆以事勢, 合有參量,
湖西
劃得餉穀折米三千石, 均役穀折米二千石,
嶺南
留作條折米二千石, 本司別置中惠廳一萬五千兩, 戶曹四千兩, 從先區劃, 以爲略綽入用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卽見
黃海
監司
金淵根
狀啓, 則枚擧
東里
僉使
姜錫圭
牒呈以爲, 本鎭還摠, 數甚夥多, 每當秋捧, 鞭扑相繼, 而昨年偏被水災, 流亡相續, 指徵無處。 與其只擁虛簿, 毋寧早卽變通, 流絶還折米五千九百九十二石零, 限十年停耗, 以會外穀耗, 每年六百石式移錄他邑, 趁限充完事, 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此鎭還弊, 其來已久, 重値水災之偏酷, 民戶流散, 椎剝莫施, 則未捧之若是夥多, 容或無怪, 而第不知近六千石虛留, 都是丙辰一年之事乎? 糴法之嚴, 邑與鎭惟均, 不可以久勒差遣輩之不識糶糴之爲何事, 有所曲恕, 而今此枚擧首實, 與全然掩諱, 差有區別。 該鎭將, 姑令戴罪行公, 前後文簿, 更爲詳査登聞, 該鎭以關防要衝, 殘弊到極, 急先之務, 在於募民, 則減糴爲募民之要, 不容不趁今變通。 流絶還中三千石, 依狀請限十年停耗, 以會外穀耗, 逐年移送他邑, 其餘二千九百九十石零, 積欠虛留, 必有其由, 按法徵捧, 一體移送他邑之意, 行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年前因
嶺左
繡單, 本道
鎭堡山城
中, 邊將一窠, 許付
左水營
事, 以某鎭某堡移劃便否, 關問道帥臣矣。 今見其時道臣
金學性
, 水使
尹守鳳
所報, 則以爲, 本營管下
西平浦
, 卽
右沿
倭船哨探領護之地, 而萬戶自來生疎, 不習水路, 瞭探護送, 種種生頉, 故從前已爲定送營校, 使之代行。 今若就此一窠, 以將校中慣習邊情最久勤者, 拈出擬薦, 以爲酬勞激勸之道爲辭矣。 軍校貧殘, 不獨
左水營
爲然, 瞭望要害, 又不獨
西平浦
爲然, 則此路一開, 兵水營之效嚬接踵者, 將何限也? 官方不輕, 有難遽議, 置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卽見副校理
崔在厚
上疏, 則備陳故參判臣
徐春輔
辛未效忠之節, 仍請許其貤贈, 施以節惠, 錄用祀孫, 庸眎褒嘉之意爲辭, 而批旨疏辭, 令廟堂稟處事, 命下矣。 故武宰, 以鍾鼎閥閱之家, 蒙被
正廟
格外恩遇, 矢心報效, 厥有未可泯焉者, 而逮夫壬申殲醜之役, 奮發奬率, 不有其身者, 儒臣今玆疏請, 卽師中當日餘誦也。 許施貤贈之典, 用擧褒嘉之政,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京外重囚審理, 年來非不屢擧, 而已錄啓中, 可以服念丕蔽者, 尙有未盡要閱者, 至於未錄啓中, 可以錄啓而未及爲之者, 厥數多少, 又未可知矣。 行會各道及
四都
, 使之限二朔, 一一修正以聞, 秋曹所在文案, 則爲先逐件看詳, 具意見論理啓徹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皇壇
親享日, 有尹學士祀孫調用之命矣, 而祀孫前府使
泰兢
, 老病不堪供仕云, 聖旨之出於是日, 卽風泉曠古之感也。 有不可寢而不施, 以其子初仕錄用之意, 分付該曹, 使之問名擧行, 恐好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故判敦寧臣
徐熹淳妻貞敬夫人李氏
下從之烈, 雍容決截, 有非褊性溝瀆者比, 蓋其必無生之志, 已矢於崩城之日, 而窀穸虞卒之旣過, 家門事故之且竣, 而左右防護, 亦從而稍弛, 則於是乎酬其已矢之志, 安排處置, 不失尺寸者, 究所成就, 誠凜然而皭然矣。 表厥宅里, 樹之風聲, 王政所宜先也。 趁其營葬前, 亟施綽楔之意, 分付該曹恐好, 故敢達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上護軍
李敦榮
, 大護軍
南獻敎
, 備堂還差, 大護軍
李根友
·
吳取善
, 同敦寧
金炳學
, 竝備堂差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榻前定奪
斗淳
曰, 官事遞罷, 各有其由, 人器不堪, 職事有隳則罷之, 疾病難强, 曠瘝可悶則遞之, 外此勒令退去, 奪此與彼, 雖胥史徒隷之微, 尙不可施之, 況朝籍中班於郞僚者乎? 月前政禮賓參奉事, 追後聞之, 則當者之方在直所, 而吏以啓遞來告, 夫當者所不爲之合三, 有誰爲之乎? 事體駭異, 莫此爲甚, 當該勳府堂上, 施以罷職之典, 原望筒勿施, 前參奉仍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審理使旣承成命, 呈告秋判許遞, 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缺
行福
曰, 諸宰奏事。
缺
行福
曰, 玉堂所懷奏之。
喜壽
曰, 臣猥參論思, 獲此方寸, 顧何敢以膚淺之見, 妄效陳勉之故事, 而竊伏聞先正臣
文成公李珥
之告于君曰, 進學修德, 功光祖宗, 可謂帝王之孝, 蓋進學所以明理, 修德所以出治, 此乃先正親切格語也。 惟我殿下, 以乾健之德, 懋日新之工, 爲
堯
爲
舜
, 基我太平, 此正今日第一急務也。 第伏念, 聖學之必資講討, 自有恒式, 而邇來停閣居多, 臣未敢知涓蠖與夏氈一致, 溫繹與講討同功否乎? 苟有寒曝之作轍, 實虧日月之課程, 此臣過計, 不能無區區憂愛者也。 且況勤講學一事, 卽我朝家法也, 熙洽郅隆之化, 實基於此, 我殿下誠能慥慥勉勉, 遹追先王, 則其於繼述之圖, 豈不益有光乎? 此非臣謏陋所敢敷衍爲說, 卽先正所以藉手於啓沃之地者也, 敢以是爲獻, 惟殿下懋念之哉。 上曰, 所陳切摯, 當銘念矣。
出擧條
上曰, 史官就座, 仍命大臣先退。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丁巳五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同副承旨
尹行福
, 假注書
姜運重
, 事變假注書
柳龍䥁
, 別兼春秋
洪淳大
·
金炳始
, 右議政...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