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년
1864년 (갑자)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7책(탈초본 2672책) 고종 1년 1월 10일 임자
1864년 同治(淸/穆宗) 3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兪致善
坐
。左承旨
徐承輔
坐
。右承旨
尹滋承
坐
。左副承旨
沈宜元
坐直
。右副承旨
柳光睦
坐直
。同副承旨
李彙重
未肅拜
。注書
朴昌壽
仕直
朴海哲
奉命進去
。事變假注書
金鎭模
仕
。
○ 上在
昌德宮
廬次。
○ 上在
昌德宮
廬次。
○ 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公除翌日,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藥房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內閣·政院·玉堂·朝廷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單子問安。答曰, 罔極。梓宮再度加漆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藥房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內閣·政院·玉堂單子問安。答曰, 罔極。
○ 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公除翌日,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藥房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內閣·政院·玉堂·朝廷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單子問安。答曰, 罔極。梓宮再度加漆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藥房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內閣·政院·玉堂單子問安。答曰, 罔極。
○ 藥房都提調
趙斗淳
, 提調
洪鍾序
, 副提調
徐承輔
啓曰, 日月易邁, 公除奄過, 聖上攀慕之慟, 益復如新, 伏未審夜間, 聖體,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大妃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答曰, 知道。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口傳問安。答曰, 知道。
○ 藥房都提調
趙斗淳
, 提調
洪鍾序
, 副提調
徐承輔
啓曰, 日月易邁, 公除奄過, 聖上攀慕之慟, 益復如新, 伏未審夜間, 聖體,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大妃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答曰, 知道。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口傳問安。答曰, 知道。
○
沈宜元
啓曰, 大司憲·執義, 掌令二員, 持平二員未差,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宜元
啓曰, 大司憲·執義, 掌令二員, 持平二員未差,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柳光睦
啓曰, 備邊司郞廳來言, 今日賓廳日次, 而公除翌日問安相値頉稟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柳光睦
啓曰, 備邊司郞廳來言, 今日賓廳日次, 而公除翌日問安相値頉稟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徐承輔
啓曰, 臣依定式, 進詣香室奉審, 則香祝櫃, 祝板袱子, 精㓗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徐承輔
啓曰, 臣依定式, 進詣香室奉審, 則香祝櫃, 祝板袱子, 精㓗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宜元
啓曰, 臣宜元今日入直禁軍, 戎器點考, 進去下直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宜元
啓曰, 臣宜元今日入直禁軍, 戎器點考, 進去下直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臣
宜元
, 依定式, 進詣
仁政殿月臺
, 入直禁軍戎器點考, 則皆無頉, 仍以傳敎內辭意勞問, 則亦皆好在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臣
宜元
, 依定式, 進詣
仁政殿月臺
, 入直禁軍戎器點考, 則皆無頉, 仍以傳敎內辭意勞問, 則亦皆好在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徐承輔
啓曰, 百官加下批政事, 依例爲之事, 命下矣。公除已過, 政官牌招開政下批, 何如? 傳曰, 允。
○
徐承輔
啓曰, 百官加下批政事, 依例爲之事, 命下矣。公除已過, 政官牌招開政下批,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徐承輔
曰, 吏兵批歲抄點下者, 依例捧傳旨。
○ 傳于
徐承輔
曰, 吏兵批歲抄點下者, 依例捧傳旨。
○ 臺諫前望單子入之, 大司憲
李裕膺
, 大司諫
鄭鎏
, 執義
姜晉奎
, 司諫
李雲翼
, 掌令
宋徹萬
落點。
○ 臺諫前望單子入之, 大司憲
李裕膺
, 大司諫
鄭鎏
, 執義
姜晉奎
, 司諫
李雲翼
, 掌令
宋徹萬
落點。
○ 玉堂前望單子入之, 應敎
朴蘭壽
, 副應敎
宋敦玉
, 校理
尹致賢
·
張世容
, 副校理
金直淵
·
李後善
, 修撰
鄭顯德
·
黃正淵
, 副修撰
宋熙正
落點。
○ 玉堂前望單子入之, 應敎
朴蘭壽
, 副應敎
宋敦玉
, 校理
尹致賢
·
張世容
, 副校理
金直淵
·
李後善
, 修撰
鄭顯德
○ 傳于
徐承輔
曰, 摠管竝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于
徐承輔
曰, 摠管竝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摠管前望單子入之, 都摠管
韓正敎
·
趙徽林
·
曺錫雨
·
沈宜冕
·
金應均
, 副摠管
金翊鎭
·
沈英澤
·
尹正求
·
兪鎭五
·
閔致庠
落點。
○ 摠管前望單子入之, 都摠管
韓正敎
·
趙徽林
·
曺錫雨
·
沈宜冕
·
金應均
, 副摠管
金翊鎭
·...
○ 大王大妃殿傳于
徐承輔
曰, 前都正
鄭文升
, 卽
翼廟
桂坊也, 年滿八十, 事甚稀貴, 特爲加資。
○ 大王大妃殿傳于
徐承輔
曰, 前都正
鄭文升
, 卽
翼廟
桂坊也, 年滿八十, 事甚稀貴, 特爲加資。
○ 傳于
徐承輔
曰, 弘文提學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于
徐承輔
曰, 弘文提學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弘文提學前望單子入之,
姜時永
添書落點。
○ 弘文提學前望單子入之,
姜時永
添書落點。
○ 傳于
徐承輔
曰, 戶曹參議有闕之代, 前郡守
李䆃重
除授。
○ 傳于
徐承輔
曰, 戶曹參議有闕之代, 前郡守
李䆃重
除授。
○ 吏曹口傳政事, 戶曹參議
李䆃重
除授事, 承傳。
○ 吏曹口傳政事, 戶曹參議
李䆃重
除授事, 承傳。
○
沈宜元
啓曰, 時原任大臣, 爲承候來待矣。傳曰, 入侍。
○
沈宜元
啓曰, 時原任大臣, 爲承候來待矣。傳曰, 入侍。
○ 又啓曰, 時原任閣臣, 爲承候來待矣。傳曰, 入侍。
○ 又啓曰, 時原任閣臣, 爲承候來待矣。傳曰, 入侍。
○ 大行大王諡號三望, 忠敬·正獻·昭德, 賓廳啓曰, 大行大王諡號三望, 忠敬·正獻·昭德, 臣等來會賓廳議定, 別單書入啓下後, 仍付請諡使行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大行大王諡號三望, 忠敬·正獻·昭德, 賓廳啓曰, 大行大王諡號三望, 忠敬·正獻·昭德, 臣等來會賓廳議定, 別單書入啓下後, 仍付請諡使行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柳光睦
啓曰, 大司憲
李裕膺
, 大司諫
鄭鎏
, 旣入闕中, 不爲傳啓, 直爲出去, 事甚未安, 竝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柳光睦
啓曰, 大司憲
李裕膺
, 大司諫
鄭鎏
, 旣入闕中, 不爲傳啓, 直爲出去, 事甚未安, 竝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宣傳標信六部, 開門標信三部, 閉門標信三部, 問安牌三部, 先爲造成, 命召十部, 密符四十五部, 加造密符九部, 左右捕將大將牌·傳令牌合四部, 摘奸牌十部, 竝皆新造以入, 大王大妃殿慈旨一部, 王大妃殿慈旨一部, 大妃殿慈旨一部, 問安牌三部, 亦皆先爲新造以入各殿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宣傳標信六部, 開門標信三部, 閉門標信三部, 問安牌三部, 先爲造成, 命召十部, 密符四十五部, 加造密符九部, 左右捕將大將牌·傳令牌合四部, 摘奸牌十部, 竝皆新造以入, 大王大妃殿慈旨一部, 王大妃殿慈旨一部, 大妃殿慈旨一部, 問安牌三部, 亦皆先爲新造以入各殿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密符左右捕將大將牌·傳令牌, 今已畢造封入矣。應受之員, 宜卽牌招分授, 而領議政
金左根
, 左議政
趙斗淳
, 兵曹判書
徐戴淳
, 禁衛大將
許棨
, 御營大將
任泰瑛
, 摠戎使
金炳冀
, 左邊捕盜大將
許棨
, 右邊捕盜大將
任泰瑛
, 方在闕中, 自前有直傳之規, 今亦依例傳授, 訓鍊大將
金炳國
卽爲牌招, 水原留守
南秉吉
, 廣州留守
李源命
, 開城留守
金翊鎭
, 今方上京, 亦在闕中, 一體傳授, 兵曹摘奸牌一部, 都摠府摘奸牌二部, 亦皆畢造矣。依前例, 自本院頒布, 諸道監司·統制使·兵水使·防禦使所授密符, 亦依例宣傳官, 持標信下送, 而傳授新符, 收來舊符, 事體至重, 所往各處, 成送有旨, 且送舊左隻, 使之合符後收來, 諭書亦依當初所授, 次第改書安寶, 使院吏齎傳各司·各道, 舊頒符牌, 當竝收聚, 而左右捕將大將牌, 兵曹·都摠府摘奸牌之御押安刻者, 依已例, 還入大內, 因山時, 出付都監與標信諸符, 一體奉安于退壙, 各司符牌, 旣伏承仍用之命, 而至於問安牌及捕將傳令牌, 例自本院燒火矣。今番則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允。依例燒火。
○ 又啓曰, 密符左右捕將大將牌·傳令牌, 今已畢造封入矣。應受之員, 宜卽牌招分授, 而領議政
金左根
, 左議政
趙斗淳
, 兵曹判書
徐戴淳
, 禁衛大將
許棨
, 御營大將
任泰瑛
, 摠戎使
金炳冀
, 左邊捕盜大將...
○ 以漢城府正朝歲饌題給單子, 傳于
沈宜元
曰, 朝官年九十以上人, 各加一資, 資窮者, 知事加設單付。
○ 以漢城府正朝歲饌題給單子, 傳于
沈宜元
曰, 朝官年九十以上人, 各加一資, 資窮者, 知事加設單付。
○ 傳于
兪致善
曰,
鄭領府事
·
永明尉洪顯周
, 衣資食物, 令該曹輸送, 仍遣曹郞存問, 故左議政
李憲球
妻
金氏
, 衣資食物, 亦爲輸送。
○ 傳于
兪致善
曰,
鄭領府事
·
永明尉洪顯周
, 衣資食物, 令該曹輸送, 仍遣曹郞存問, 故左議政
李憲球
妻
金氏
, 衣資食物, 亦爲輸送。
○ 傳于
兪致善
曰, 奉朝賀
趙冀永
, 衣資食物輸送。
○ 傳于
兪致善
曰, 奉朝賀
趙冀永
, 衣資食物輸送。
○ 傳于
兪致善
曰,
宋山林
衣資食物, 令本道輸送, 遣地方官存問。
○ 傳于
兪致善
曰,
宋山林
衣資食物, 令本道輸送, 遣地方官存問。
○ 大王大妃殿傳于
徐承輔
曰, 奉迎大臣以下, 別單書入。
○ 大王大妃殿傳于
徐承輔
曰, 奉迎大臣以下, 別單書入。
○ 以奉迎大臣別單, 傳于
徐承輔
曰, 領議政
金左根
,
興寅君最應
, 各鞍具馬一匹面給, 前都承旨
閔致庠
加資, 兵曹參判
林肯洙
, 副摠管
申命溫
, 各內下鹿皮一令賜給, 注書
朴昌壽
, 檢閱
金炳翊
, 竝陞六, 兵曹正郞
李圭白
, 都摠都事
李章烈
, 宣傳官
李昌漢
·
李敎俊
·
李奎恒
·
鄭寅直
, 別軍職
李章漢
·
柳冀大
, 武兼
尹澈
·
李敎翊
·
李建鎔
·
洪門謨
·
趙存植
·
南宮泳
, 部將
宋熙昇
, 前司僕僉正
閔致久
, 兼內乘
白樂贊
, 東西唱引儀
玄鍏
·
安喆榮
, 各上弦弓一張賜給, 五衛將
宋世浩
·
王殷疇
, 各不粧弓一張賜給, 尙衣副提調
閔致庠
, 官敎陪奉左承旨
徐承輔
, 各內下鹿皮一令賜給, 尙衣僉正
洪配厚
, 典簿
[主簿]
金九鉉
, 各上弦弓一張賜給, 政院書吏
石致永
·
金應默
, 竝帖加, 其餘錄事, 事知員役等, 竝依判下施賞。
○ 以奉迎大臣別單, 傳于
徐承輔
曰, 領議政
金左根
,
興寅君最應
, 各鞍具馬一匹面給, 前都承旨
閔致庠
加資, 兵曹參判
林肯洙
, 副摠管
申命溫
, 各內下鹿皮一令賜給, 注書...
○ 注書
朴昌壽
陞六, 代以
趙定燮
爲假注書。
○ 注書
朴昌壽
陞六, 代以
趙定燮
爲假注書。
○ 大王大妃殿傳于
徐承輔
曰, 奉迎時, 率領將官, 各上弦弓一張賜給, 衛護軍, 令該營, 各米斗題給。
○ 大王大妃殿傳于
徐承輔
曰, 奉迎時, 率領將官, 各上弦弓一張賜給, 衛護軍, 令該營, 各米斗題給。
○ 傳于
徐承輔
曰, 奉迎時中使
鄭喜常
·
柳賁然
, 竝加資, 資窮, 內下虎皮一令賜給。
○ 傳于
徐承輔
曰, 奉迎時中使
鄭喜常
·
柳賁然
, 竝加資, 資窮, 內下虎皮一令賜給。
○ 傳于
徐承輔
曰, 今番賞典中, 一人雖兼數事, 無得疊授。
○ 傳于
徐承輔
曰, 今番賞典中, 一人雖兼數事, 無得疊授。
○ 傳于
徐承輔
曰, 今日政, 賞典下批, 傳于
徐承輔
曰, 中官
李敏和
·
韓宗範
·
鄭泰吉
·
姜性浩
, 竝百官加親授。
○ 傳于
徐承輔
曰, 今日政, 賞典下批, 傳于
徐承輔
曰, 中官
李敏和
·
韓宗範
·
鄭泰吉
·
姜性浩
, 竝百官加親授。
○ 大王大妃殿傳于
徐承輔
曰, 嗚呼, 惟我大行大王, 法天無爲, 從善如流, 害於政者, 無一念之過差, 利於民者, 無一事之靳惜, 內無服御玩好之侈靡, 外無宮室苑囿之興作, 敬天勤民, 格感神祗, 御極十有四年之間, 風調雨順, 歲以豐登, 宜其府庫有充溢之積, 黔黎無捐瘠之患, 旣庶且富之效, 庶幾乎其見之矣。夫何國用之匱竭, 民生之困瘁, 綱紀之廢弛, 風俗之頹敗, 日甚一日, 莫可收拾, 不勝愁怨, 而干紀敗常之類有之, 不堪誅求, 而犯分凌節之撓作焉。澤不下究之慮, 恒切於中宸, 治不徯志之歎, 每發於丙枕, 比年以來, 宵旰憂勤, 豈外人所得以知哉? 慟矣慟矣, 尙忍言哉? 噫, 方伯·師長·百執事之所分憂者何事, 所效忠者何事? 今當沖王初服之辰, 苟不能明示好惡, 整頓綱維, 以鞏固我萬億年丕丕基, 則又豈予勉御簾帷之意哉? 鳴
[嗚]
呼, 凡今日大夫·卿士·百僚·庶尹, 孰非喬木世祿與共休戚者乎? 自厥祖先, 莫不尙名節勵廉恥, 以左右我先王者也。名節之全壞, 廉恥之盡喪, 未有甚於此日, 則邦之扤隉, 誰將任其咎乎? 昔人之以爲名節, 而今人則不以爲重, 昔人之以爲羞恥, 而今人則不以爲怪, 廉防蕩然, 私欲橫流, 營營逐逐, 惟利是求, 關和金石, 視同文具, 苞苴賄賂, 作爲勝事, 謇諤之風, 寂無聞於臺閣, 公平之政, 久未見於銓衝, 甘自諂屈, 不以爲恥, 從他笑罵, 不以爲恥, 浸浸然習俗日非, 世道日下, 生民之倒懸, 國計之哀痛, 遂至於無復可言, 言之及此, 寧不痛心而疾首哉? 世輕世重, 厥有典憲, 雷霆鈇鉞, 非曰無之, 姑以咸與維新之義, 有此敷心洞諭之擧, 凡百有位, 各自淬礪, 有官守者盡其官守, 有言責者盡其言責, 外而方面大吏, 守土近民之職, 咸思盡乃職事, 無自歸於孤恩負先之科, 其有暋不知畏者, 他時悔罪之日, 無或曰予不曾告誡也, 將此別諭, 頒示中外。
○ 大王大妃殿傳于
徐承輔
曰, 嗚呼, 惟我大行大王, 法天無爲, 從善如流, 害於政者, 無一念之過差, 利於民者, 無一事之靳惜, 內無服御玩好之侈靡, 外無宮室苑囿之興作, 敬天勤民, 格感神祗, 御極十有四年之間, 風調雨順, 歲以豐登, 宜其府庫有充溢之積, 黔黎無捐瘠之患, 旣庶且富之效, 庶幾乎其見之矣。夫何國用之匱竭, 民生之困瘁, 綱紀之廢弛, 風俗之頹敗, 日甚一日, 莫可收拾, 不勝愁怨, 而干紀敗常之類有之, 不堪誅求, 而犯分凌節之撓作焉。澤不下究之慮, 恒切於中宸, 治不徯志之歎, 每發於丙枕, 比年以來, 宵旰憂勤, 豈外人所得以知哉? 慟矣慟矣, 尙忍言哉? 噫, 方伯·師長·百執事之所分憂者何事, 所效忠者何事? 今當沖王初服之辰, 苟不能明示好惡, 整頓綱維, 以鞏固我萬億年丕丕基, 則又豈予勉御簾帷之意哉? 鳴
[嗚]
○ 大王大妃殿傳于
柳光睦
曰, 十五日次對, 進定於十三日。
○ 大王大妃殿傳于
柳光睦
曰, 十五日次對, 進定於十三日。
○ 大王大妃殿傳于
柳光睦
曰, 十三日次對原任大臣同爲入參。
○ 大王大妃殿傳于
柳光睦
曰, 十三日次對原任大臣同爲入參。
○ 傳于
沈宜元
曰,
李世輔
事之跨歲煩聒, 極爲未安, 兩司諸臺, 竝卽牌招停啓。
○ 傳于
沈宜元
曰,
李世輔
事之跨歲煩聒, 極爲未安, 兩司諸臺, 竝卽牌招停啓。
○ 大王大妃殿傳于
沈宜元
曰, 放逐鄕里罪人
金始淵
, 罪固罔赦, 而非但有大行朝處分, 追念昔年, 特貸一縷,
濟州牧
圍籬安置。
○ 大王大妃殿傳于
沈宜元
曰, 放逐鄕里罪人
金始淵
, 罪固罔赦, 而非但有大行朝處分, 追念昔年, 特貸一縷,
濟州牧
圍籬安置。
○ 傳于
徐承輔
曰, 副提學有闕之代, 今日政差出。
○ 傳于
徐承輔
曰, 副提學有闕之代, 今日政差出。
○
徐承輔
, 以吏曹言啓曰, 通禮院奉禮, 依大君時例, 差出, 何如? 傳曰, 旣承慈敎矣。此窠, 永爲革罷, 著爲定式。
○
徐承輔
, 以吏曹言啓曰, 通禮院奉禮, 依大君時例, 差出, 何如? 傳曰, 旣承慈敎矣。此窠, 永爲革罷, 著爲定式。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奉常寺正
李玄文
, 成均館典籍
孔有東
·
朴周雲
, 俱以身病, 呈狀乞遞,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奉常寺正
李玄文
, 成均館典籍
孔有東
·
朴周雲
, 俱以身病, 呈狀乞遞,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卽伏見
公忠道
應資老人狀啓, 則前兵使
鄭日復
, 本資乃是嘉善, 而誤以折衝書啓矣。不審之失, 不可無警, 當該道臣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卽伏見
公忠道
應資老人狀啓, 則前兵使
鄭日復
, 本資乃是嘉善, 而誤以折衝書啓矣。不審之失, 不可無警, 當該道臣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卽伏見
京畿
應資老人狀啓, 則前別提
南建正
, 今年爲七十三歲, 而混入於朝官年八十秩啓下矣。不審之失, 不可無警, 該道臣推考,
南建正
加資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卽伏見
京畿
應資老人狀啓, 則前別提
南建正
, 今年爲七十三歲, 而混入於朝官年八十秩啓下矣。不審之失, 不可無警, 該道臣推考,
南建正
加資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公忠道沔川
居幼學
朴周臣
呈狀內, 矣身父前五衛將
憬進
, 今年爲八十歲, 而見漏於本道抄啓云, 故取考政案, 則今年八十, 果爲的實矣。在前如此之人, 啓稟蒙恩, 旣有已例, 前五衛將
朴憬進
, 今日政加資下批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公忠道沔川
居幼學
朴周臣
呈狀內, 矣身父前五衛將
憬進
, 今年爲八十歲, 而見漏於本道抄啓云, 故取考政案, 則今年八十, 果爲的實矣。在前如此之人, 啓稟蒙恩, 旣有已例, 前五衛將
朴憬進
, 今日政加資下批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平安道定州
居幼學
李衡圭
呈狀內, 矣身祖前五衛將
垿柱
, 今年爲八十歲, 而見漏於本道抄啓云, 故取考政案, 則今年八十, 果爲的實矣。在前如此之人, 啓稟蒙恩, 旣有已例, 前五衛將
李垿柱
, 今日政加資下批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平安道定州
居幼學
李衡圭
呈狀內, 矣身祖前五衛將
垿柱
, 今年爲八十歲, 而見漏於本道抄啓云, 故取考政案, 則今年八十, 果爲的實矣。在前如此之人, 啓稟蒙恩, 旣有已例, 前五衛將
李垿柱
, 今日政加資下批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吏曹言啓曰, 文蔭武朝官年八十人, 依定式加資下批, 而卽伏見平安道應資老人狀啓, 則不書曾經職名, 但以前通政·前折衝, 混入於朝官年八十秩, 係是定式之外, 不審之失, 不可無警, 該道修啓之假都事, 從重推考, 前通政折衝人等, 竝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文蔭武朝官年八十人, 依定式加資下批, 而卽伏見平安道應資老人狀啓, 則不書曾經職名, 但以前通政·前折衝, 混入於朝官年八十秩, 係是定式之外, 不審之失, 不可無警, 該道修啓之假都事, 從重推考, 前通政折衝人等, 竝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
柳光睦
, 以兵曹言啓曰, 宣傳官
李昌漢
·
李熙斌
·
鄭雲龜
, 內禁衛將
吳永善
, 五衛將
李膺直
·
金光義
·
李胤鎭
·
洪昌燮
·
朴元鎭
·
宋心杓
, 文臣兼宣傳官
金羽休
,
高時勉
, 俱以病難供職, 呈狀乞遞, 新除授舊
波知權管
李秉升
, 母年今爲八十三歲, 法不當遠離赴任云矣。邊將之親年七十五歲以上者, 許遞其任, 載在法典,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柳光睦
, 以兵曹言啓曰, 宣傳官
李昌漢
·
李熙斌
·
鄭雲龜
, 內禁衛將
吳永善
, 五衛將
李膺直
·...
○ 有政。吏批, 行判書
洪說謨
進, 參判
李興敏
進, 參議未差, 右承旨
尹滋承
進, 啓曰, 副提學今當差出, 而擬望之人乏少, 承旨竝擬, 何如? 傳曰, 允。以
金敬鎭
爲吏曹參議,
趙秉世
爲掌令,
金晉浩
·
安敎熙
爲持平,
洪敬燮
爲獻納,
韓永祖
·
李晩松
爲正言,
趙成夏
爲副提學,
姜夏奎
爲副修撰,
李載元
爲知義禁,
朴珪壽
爲同義禁,
朴履道
爲奉常正,
李正魯
爲掌樂正,
洪必謨
爲司僕正,
吳承鉉
爲校書判校,
兪致弘
爲司僕僉正,
蔡東述
爲西學敎授,
李炡
爲司饔直長,
李祖謙
爲翼陵參奉,
趙羲純
爲竹山府使, 兼執義單
洪必謨
, 承文正字二單
金鎭模
·
李昌煥
, 贈贊成
李羲先
, 贈領相例兼, 贈吏判
李學永
贈贊成, 故判書
李泰重
贈吏判,
文衡奎
提例兼, 以上右議政
李景在
三代。兵批, 行判書
徐戴淳
進, 參判
林肯洙
病, 參議
白海運
病, 參知
申鍾益
入直, 右副承旨
柳光睦
進。以
李元會
·
金夢求
·
黃亮浩
爲宣傳官,
趙羲復
爲內禁將,
吳致亨
爲五衛將, 訓鍊主簿
趙翼顯
·
金薰性
·
趙存興
, 文兼
洪淳學
·
朴履道
·
李京鎬
·
申獻求
·
李奎夏
·
張錫駿
, 武兼
柳興秀
·
申命演
·
鄭雲始
·
張龍河
·
李漢榮
·
韓用默
, 江原中軍
韓友譱
, 薪島僉使
朴有鵬
, 礪峴僉使
馬穆來
, 梨津萬戶
趙文熺
, 昇天堡萬戶
金宗桓
, 在德萬戶
延俊奎
, 知事加設
劉漢儉
, 赴戰嶺別將
權景濟
, 中嶺別將
梁有甲
, 舊
坡知權管
金龜喜
, 吾材權管
池禹洪
, 黃拓坡權管
崔成根
, 大護軍
兪章煥
, 護軍
閔致庠
·
林永洙
·
鄭翊朝
·
朴珪壽
·
洪憲範
, 副護軍
尹致聖
·
金基纘
·
鄭天和
·
李晩運
·
李敎寅
·
李容直
·
崔尙儒
·
李儒增
·
李南輯
·
李文永
·
李熙斌
·
李昌漢
·
鄭雲龜
·
鄭輔源
·
李初永
·
沈能奭
, 副司直
趙然友
·
睦仁會
·
權鍾祿
·
李正魯
·
金羽休
·
金友淵
·
朴履道
·
沈東臣
·
金震休
·
金之有
·
洪一衡
·
金亮淵
·
金鎭河
·
白奎洙
·
李泰翼
·
申獻求
·
申國休
·
兪晩源
·
鄭漢朝
·
沈相漢
, 副司果
黃愼默
·
鄭鍾學
·
洪在臣
·
姜景奎
·
李啓魯
·
曺克承
·
姜𨪌
·
承鎭泰
·
兪致範
·
李應夏
·
蔡東述
, 以上竝單付, 禁衛營槍劍把摠
尹相定
, 滿二十四朔, 依定式加資。
徐承輔
, 以吏批言啓曰, 侍從臣父及閫帥臣父, 年七十人, 每於歲首抄啓加資事, 載在法典矣。侍從臣父·閫帥臣父, 年七十人, 竝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有政。吏批, 行判書
洪說謨
進, 參判
李興敏
進, 參議未差, 右承旨
尹滋承
進, 啓曰, 副提學今當差出, 而擬望之人乏少, 承旨竝擬, 何如? 傳曰, 允。以
金敬鎭
爲吏曹參議,
趙秉世
爲掌令,
金晉浩
·...
○ 吏批, 再政, 以
鄭煥翼
爲司成,
李相五
爲昭顯墓守衛官,
文厚祥
爲孝昌墓守衛官,
趙在應
爲京畿監司, 同義禁
李載元
, 前承旨
閔致庠
, 今加嘉義, 前都正
鄭文升
, 今加嘉善, 以上加資事, 承傳。行大護軍
成原默
, 今加崇政, 行護軍
宋應龍
, 今加資憲, 前兵使
鄭日復
, 今加嘉義, 五衛將
李潤億
·
李垿柱
·
朴憬進
, 僉使
張鉉德
, 已上今加嘉善。前經歷
兪駿煥
, 前僉正
申錫疇
, 前郡守
李定愚
, 前縣監
金景淳
·
洪膺疇
, 前察訪
宋禧鼎
, 前虞候
朴珽韓
, 以上今加通政。前同知
崔慶秀
, 前五衛將
金福顯
, 已上今加正憲。以上朝官年八十, 依定式加資。行護軍
李明迪
, 江華留守
鄭憲容
, 今加嘉義。淮陽府使
徐慶輔
, 前府使
張照
, 前郡守
金鍵
, 前司藝
金熙逌
, 前主簿
李漢綺
, 以上今加通政。幼學
柳義睦
·
南基容
·
張鳳奎
·
金光益
, 以上今超通政。以上侍從臣父年七十。護軍
李顯稷
, 今加嘉義, 閫帥臣父年七十加資事, 承傳。贈左贊成
李秉源
, 贈領議政例兼, 贈吏判
李鎭翼
, 贈左贊成例兼, 以上大院君本生祖考·曾祖考移贈事, 傳敎。故監役
閔景爀
, 贈右議政例兼, 大院君私親考, 依法典追贈, 故學生
閔百曾
贈左贊成例兼, 故學生
閔安洙
贈吏判例兼, 以上大院君私親祖考·曾祖考贈職事, 承傳。故縣監
朴宗采
贈吏參例兼, 故府使
朴趾源
贈吏議, 通德
朴師愈
贈僕正, 已上同義禁
朴珪壽
三代, 故學生
成載珩
贈童敎, 孝行卓異贈職事, 承傳。
○ 吏批, 再政, 以
鄭煥翼
爲司成,
李相五
爲昭顯墓守衛官,
文厚祥
爲孝昌墓守衛官,
趙在應
爲京畿監司, 同義禁
李載元
, 前承旨
閔致庠
, 今加嘉義, 前都正...
○ 傳于
沈宜元
曰, 承旨有闕之代, 前縣監
李彙重
除授。
○ 傳于
沈宜元
曰, 承旨有闕之代, 前縣監
李彙重
除授。
○
兪致善
啓曰, 新除授同副承旨
李彙重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兪致善
啓曰, 新除授同副承旨
李彙重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以同副承旨
李彙重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柳光睦
曰, 只推。
○ 以同副承旨
李彙重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柳光睦
曰, 只推。
○
徐承輔
啓曰, 副提學
趙成夏
內閣進, 應敎
朴蘭壽
, 副修撰
姜夏奎
在外, 玉堂上下番俱空, 事甚未安, 副應敎
宋敦玉
, 校理
尹致賢
·
張世容
, 副校理
金直淵
·
李後善
, 修撰
鄭顯德
·
黃正淵
, 副修撰
宋熙正
, 竝卽牌招, 推移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徐承輔
啓曰, 副提學
趙成夏
內閣進, 應敎
朴蘭壽
, 副修撰
姜夏奎
在外, 玉堂上下番俱空, 事甚未安, 副應敎
宋敦玉
, 校理
尹致賢
·...
○ 以慶尙監司
徐憲淳
狀啓,
禮安
等邑民家失火事, 傳于
兪致善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分付。
○ 以慶尙監司
徐憲淳
狀啓,
禮安
等邑民家失火事, 傳于
兪致善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分付。
○ 以慶尙監司
徐憲淳
狀啓,
長鬐縣
民家失火事, 傳于
兪致善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分付。
○ 以慶尙監司
徐憲淳
狀啓,
長鬐縣
民家失火事, 傳于
兪致善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分付。
○ 以江原監司
金泳根
狀啓,
三陟府
民家失火事, 傳于
兪致善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分付。
○ 以江原監司
金泳根
狀啓,
三陟府
民家失火事, 傳于
兪致善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分付。
○ 以慶尙監司
徐憲淳
狀啓, 常膳限內不得封進, 惶恐待罪事, 傳于
徐承輔
曰, 勿待罪事, 回諭。
○ 以慶尙監司
徐憲淳
狀啓, 常膳限內不得封進, 惶恐待罪事, 傳于
徐承輔
曰, 勿待罪事, 回諭。
○ 以濟州防禦使
鄭岐源
狀啓, 薦新進上乳柑等, 數甚零星, 不得如例封進, 惶恐待罪事, 傳于
徐承輔
曰, 勿待罪事, 回諭。
○ 以濟州防禦使
鄭岐源
狀啓, 薦新進上乳柑等, 數甚零星, 不得如例封進, 惶恐待罪事, 傳于
徐承輔
曰, 勿待罪事, 回諭。
○ 以濟州防禦使
鄭岐源
狀啓, 薦新進上唐金橘等, 數甚零星, 不得如例封進, 惶恐待罪事, 傳于
徐承輔
曰, 勿待罪事, 回諭。
○ 以濟州防禦使
鄭岐源
狀啓, 薦新進上唐金橘等, 數甚零星, 不得如例封進, 惶恐待罪事, 傳于
徐承輔
曰, 勿待罪事, 回諭。
○
徐承輔
啓曰, 軍銜之毋得陳疏, 旣有禁令, 而行副護軍
申直模
, 陳疏到院, 係是言事, 雖不得不捧入, 不可無警,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徐承輔
啓曰, 軍銜之毋得陳疏, 旣有禁令, 而行副護軍
申直模
, 陳疏到院, 係是言事, 雖不得不捧入, 不可無警,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前掌令
金震休
上疏到院, 前銜之毋得陳疏, 旣有禁令, 且多違格, 所當退却, 而係是言事, 雖不得不捧入, 不可無警,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前掌令
金震休
上疏到院, 前銜之毋得陳疏, 旣有禁令, 且多違格, 所當退却, 而係是言事, 雖不得不捧入, 不可無警,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兪致善
, 以戶曹言啓曰, 各道年終錢穀御覽會計, 每於翌年二月二十五日啓請修正, 自是定式, 而昨年二月, 諸道多有頉報, 待上來, 修正以入之意, 曾已啓聞矣。各道會案, 追後齊到, 而惟獨
公忠道
會案, 課月督促, 終不來勘, 因此而御覽會計, 拖至越歲之境, 事未前有, 不可無警, 該道前後道臣, 從重推考, 都會官, 令該府拿問處之, 何如? 傳曰, 允。
○
兪致善
, 以戶曹言啓曰, 各道年終錢穀御覽會計, 每於翌年二月二十五日啓請修正, 自是定式, 而昨年二月, 諸道多有頉報, 待上來, 修正以入之意, 曾已啓聞矣。各道會案, 追後齊到, 而惟獨
公忠道
會案, 課月督促, 終不來勘, 因此而御覽會計, 拖至越歲之境, 事未前有, 不可無警, 該道前後道臣, 從重推考, 都會官, 令該府拿問處之, 何如? 傳曰, 允。
○
徐承輔
, 以山陵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山陵始役之後, 堂上·郞廳·監造官·分差官及相地官·救療官·奏時官, 別看役計士, 牌將糧饌等節, 依前例, 令宣惠廳·戶曹磨鍊題給事,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徐承輔
, 以山陵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山陵始役之後, 堂上·郞廳·監造官·分差官及相地官·救療官·奏時官, 別看役計士, 牌將糧饌等節, 依前例, 令宣惠廳·戶曹磨鍊題給事,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奎章閣言啓曰, 去癸亥年秋冬等褒貶, 當爲磨勘, 而提學二員未差, 不得擧行, 外閣褒貶, 亦不得爲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奎章閣言啓曰, 去癸亥年秋冬等褒貶, 當爲磨勘, 而提學二員未差, 不得擧行, 外閣褒貶, 亦不得爲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殿下嗣位後,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尊崇之禮, 當依列聖朝已例, 三年後, 設都監擧行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殿下嗣位後,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尊崇之禮, 當依列聖朝已例, 三年後, 設都監擧行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太廟
歲首展謁, 例於歲翻後, 卽爲取稟, 而自上, 方在諒闇中, 不爲取稟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太廟
歲首展謁, 例於歲翻後, 卽爲取稟, 而自上, 方在諒闇中, 不爲取稟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景慕宮
展謁, 每於孟春·孟秋取稟事, 曾有定式, 而自上, 方在諒闇中, 不爲取稟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景慕宮
展謁, 每於孟春·孟秋取稟事, 曾有定式, 而自上, 方在諒闇中, 不爲取稟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今年, 乃聖上卽位之元年, 自祖宗朝, 卽位元年設科取士, 寔是應行之彝典, 而皆以增廣設行矣。今亦依此, 待國恤卒哭後, 擇日以入,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啓曰, 今年, 乃聖上卽位之元年, 自祖宗朝, 卽位元年設科取士, 寔是應行之彝典, 而皆以增廣設行矣。今亦依此, 待國恤卒哭後, 擇日以入,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啓曰, 製述文臣, 年滿五十一歲人員, 專經文臣, 年滿四十一歲人員, 竝依前例減下, 別單書入, 而御覽官案, 亦爲改修正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製述文臣, 年滿五十一歲人員, 專經文臣, 年滿四十一歲人員, 竝依前例減下, 別單書入, 而御覽官案, 亦爲改修正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永恩府院君
發引, 定於今正月十二日酉時, 安葬定於同月十四日寅時云, 發引時及安葬時, 大妃殿, 當有望哭之禮, 望哭儀註, 直爲書入, 大妃殿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永恩府院君
發引, 定於今正月十二日酉時, 安葬定於同月十四日寅時云, 發引時及安葬時, 大妃殿, 當有望哭之禮, 望哭儀註, 直爲書入, 大妃殿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成均館大司成意啓曰, 每於歲末, 圓點準點儒生, 別單書入事, 曾有定式矣。依定式, 當年條準圓點儒生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成均館大司成意啓曰, 每於歲末, 圓點準點儒生, 別單書入事, 曾有定式矣。依定式, 當年條準圓點儒生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宜元
, 以司僕寺二提調意啓曰, 分養馬故失瘦瘠不馴守令, 每於畢上納後, 依法典施罰, 而有赦命, 則例皆蕩滌矣。昨年所納分養馬, 有頉邑守令, 現告成冊, 今始來到, 而係是宥旨前事,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蕩滌。
○
沈宜元
, 以司僕寺二提調意啓曰, 分養馬故失瘦瘠不馴守令, 每於畢上納後, 依法典施罰, 而有赦命, 則例皆蕩滌矣。昨年所納分養馬, 有頉邑守令, 現告成冊, 今始來到, 而係是宥旨前事,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蕩滌。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哨官
吳敬烈
·
印斗杓
, 俱有身病,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哨官
吳敬烈
·
印斗杓
, 俱有身病,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諸將官, 去年射講都計劃居首人, 依例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諸將官, 去年射講都計劃居首人, 依例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營諸將官, 去癸亥年射講都計劃居首人, 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營諸將官, 去癸亥年射講都計劃居首人, 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扈衛廳言啓曰, 本廳別將
李儒增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扈衛廳言啓曰, 本廳別將
李儒增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刑曹言啓曰, 癸亥十二月二十四日, 殯殿都監啓辭內, 魂殿, 以
宣政殿
爲之事, 命下後, 修理之役, 自該曹草記, 擇日啓下, 日字在於明年二月十三日, 而臨其時, 本都監二房, 移接於魂殿近處, 同爲檢役, 自是例也。該房書吏
沈塾
, 謂以修理之役, 預先移接云, 渠自書通於宣傳官廳, 使之空虛, 至有本廳稟達後移接於他所之境, 非但擧行之徑庭, 揆以下習, 萬萬痛駭, 書吏
沈塾
, 爲先移送秋曹, 照法嚴繩, 宣傳官廳始役, 則還爲入接, 何如? 傳曰, 允事, 命下矣。謹按律文, 則
大明律不應爲條
, 有曰凡不應得爲而爲之, 事理重者, 杖八十, 罪人
沈塾
, 依此律決杖八十後, 放送,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刑曹言啓曰, 癸亥十二月二十四日, 殯殿都監啓辭內, 魂殿, 以
宣政殿
爲之事, 命下後, 修理之役, 自該曹草記, 擇日啓下, 日字在於明年二月十三日, 而臨其時, 本都監二房, 移接於魂殿近處, 同爲檢役, 自是例也。該房書吏
沈塾
, 謂以修理之役, 預先移接云, 渠自書通於宣傳官廳, 使之空虛, 至有本廳稟達後移接於他所之境, 非但擧行之徑庭, 揆以下習, 萬萬痛駭, 書吏
沈塾
, 爲先移送秋曹, 照法嚴繩, 宣傳官廳始役, 則還爲入接, 何如? 傳曰, 允事, 命下矣。謹按律文, 則
大明律不應爲條
, 有...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放逐鄕里罪人
金始淵
, 特貸一縷,
濟州牧
圍籬安置事, 承傳啓下矣。
金始淵
,
全羅道濟州牧
圍籬安置, 而方在
京畿高陽
地云, 依例發遣府都事, 自
高陽
地執捉, 仍令押送配所, 而以承傳內辭意, 具罪目, 與地方官, 眼同, 施以圍籬安置之典,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放逐鄕里罪人
金始淵
, 特貸一縷,
濟州牧
圍籬安置事, 承傳啓下矣。
金始淵
,
全羅道濟州牧
圍籬安置, 而方在
京畿高陽
地云, 依例發遣府都事, 自
高陽
地執捉, 仍令押送配所, 而以承傳內辭意, 具罪目, 與地方官, 眼同, 施以圍籬安置之典, 何如? 傳曰, ...
○ 知事
金炳國
疏曰, 伏以, 歲鑰載新, 公除且過, 嚴廬哀慕, 撫時益切。仍伏念臣以恩德偏被之蹤, 遭崩坼罔極之慟, 殘喘尙遲於溘露, 冤恨莫追於徹昊, 擩血茹痛, 此何人斯? 臣於此際, 寧有一分苟延之念, 而第當聖嗣誕膺哲命, 慈簾光臨庶政, 惟天惟祖宗之所默佑, 宗社萬億年再安之休, 伊始自今, 凡環東土圓顱方趾血氣之倫, 孰無少須臾思見之心? 顧臣世受洪造, 與天無際, 臣雖冥頑如木石, 蘄祝之切, 愛戴之深, 不後餘人, 惟其不恤顚踣, 鞠瘁盡分, 不但臣彝性所得, 亦妄自以爲追先報今之義, 亶在乎是, 而奈其生受脆軟, 重以年來病痼, 神短精昏, 前後肩鉅諸任, 一往辜負者, 不可一二計, 而
是元戎重務, 厥已久瘝矣。陰雨備豫, 風雲儲胥之繇臣隳廢者, 寤寐自訟, 求解一念, 匪今斯今, 以臣見狀之哀霣柴涰, 擔夯戎務, 欲其節制三軍, 統轄諸營, 誠理不到, 而力不及矣。藉使收召遁喪之心魄, 彈竭枯涸之智慮, 直不過猶前尸素, 況已遁之魄, 不可復收, 旣涸之智, 無望更竭, 泉布句校, 簿書期會, 特日常署檢之末務, 而尙茫然無頭緖, 殆若驀地創當, 職由臣五內失守, 萬想休冷而然也。判知其奈何不下, 而强所不强, 冒居職司, 則此所謂留臣一日, 有一日之害也。且臣震剝以來, 理無自全, 而迄今力疾奔奏, 粗伸微忱於終事之地者, 亦惟我聖明, 曁我慈聖庇覆之賜耳, 俾得謝務息慮, 斂處守分, 不至重速僨敗之辜, 豈非天地父母終始生成之至恩渥澤乎? 弸轖所迫, 言不知裁, 倘聖慈, 憫之哀之, 則不待覼縷畢陳, 有所以處臣者矣。至於閣銜檢校武庫提擧, 所司均是綦要, 病實俱難冒據。伏乞仰稟東朝, 竝賜鐫改, 是臣區區大願, 而値此哀遑之中, 猥以微末去就, 仰煩聰聽, 冞增罪戾,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此豈卿言私之時? 卿其勿辭, 益勉報效之義。
○ 知事
金炳國
疏曰, 伏以, 歲鑰載新, 公除且過, 嚴廬哀慕, 撫時益切。仍伏念臣以恩德偏被之蹤, 遭崩坼罔極之慟, 殘喘尙遲於溘露, 冤恨莫追於徹昊, 擩血茹痛, 此何人斯? 臣於此際, 寧有一分苟延之念, 而第當聖嗣誕膺哲命, 慈簾光臨庶政, 惟天惟祖宗之所默佑, 宗社萬億年再安之休, 伊始自今, 凡環東土圓顱方趾血氣之倫, 孰無少須臾思見之心? 顧臣世受洪造, 與天無際, 臣雖冥頑如木石, 蘄祝之切, 愛戴之深, 不後餘人, 惟其不恤顚踣, 鞠瘁盡分, 不但臣彝性所得, 亦妄自以爲追先報今之義, 亶在乎是, 而奈其生受脆軟, 重以年來病痼, 神短精昏, 前後肩鉅諸任, 一往辜負者, 不可一二計, 而
是元戎重務, 厥已久瘝矣。陰雨備豫, 風雲儲胥之...
○ 副護軍
申直模
疏曰, 伏以, 殿下以
舜
德之升聞, 膺周命之維新, 寶齡猶沖, 而聖質天縱, 睿志夙就, 受五百年宗社付托之重, 係數千里封疆生民之命, 此正因時乘勢, 大有爲之會也。惟我太母殿下, 翟䄖儼臨, 同聽庶政, 回綴旒之勢, 奠磐泰之安, 群黎百姓, 蹈舞歡忭, 顒獻無疆之祝也。於嗣服之初, 授之訓戒一書, 以止慈之聖衷, 敷貽謨之諄誨, 純誠惻怛, 義精仁熟, 當與
舜
·
禹
之十有六言, 同爲眞詮義諦, 聖人傳心之法, 帝王出治之要, 不越乎是矣, 八方傳誦, 孰不欽仰攢頌乎? 且以嘉謨嘉猷, 日進於前, 慈旨純摯, 俯勉群工, 蓋以樂聞昌言, 垂裕後昆之盛意也。臣以遐土踈逖之蹤, 猶切犬馬之忱, 不揆僭猥, 敢陳九條, 立綱分目, 用備乙覽, 伏願聖明垂察焉。其一曰, 敦聖孝, 供歡三殿, 其二曰, 懋聖學, 先立根本, 其三曰, 崇儉德, 以革奢侈, 其四曰, 敬大臣, 以尊體貌, 其五曰, 節材用, 以固邦本, 其六曰, 振紀綱, 以勵風俗, 其七曰, 開言路, 克廣聰聽, 其八曰, 擇守令, 以務字恤, 其九曰, 招賢俊, 以資啓沃。所謂敦聖孝供歡三殿者,
孟子
曰,
堯
·
舜
之道無他, 孝悌而已矣,
堯
之所以九族旣睦, 黎民時雍,
舜
之所以五典克從, 百揆時敍者, 皆本乎孝悌, 而孝爲百行之源也。伏願殿下, 以天性之孝, 宅憂嚴廬, 動遵禮制, 有秉彝之天者, 孰不感泣而大悅乎? 第伏念三殿, 在哀疚之中, 節順寬抑, 起居飮食, 惟殿下是賴是依, 伏願殿下, 仰體至意, 翼翼油油, 克盡怡愉之奉, 不勝幸甚。所謂懋聖學先立根本者, 學問, 蓋爲出治之根本也。殿下方在沖年, 甘盤舊學, 未敢知造詣何域, 而帝王致治之大經大法, 具在方冊,
書
曰, 念終始典于學, 厥德修罔覺,
詩
曰, 日就月將, 學有緝熙于光明, 入德成德, 自有始終節度, 先知後行, 亦有次第功夫,
大禹
之惜寸陰,
成湯
之作盤銘,
文王
之日中不遑,
周公
之夜以繼晝,
孔子
之發憤忘食, 皆爲後王模範, 則殿下於萬幾之暇, 召接臣隣, 劬經硏史, 時習溫繹, 無少間斷, 體天自强, 維日不足, 是爲典學之條理也。昔壽皇山陵未卜, 而
朱子
請開經筵, 亦越我
明廟
·
宣廟
兩朝, 皆於大喪在殯之日, 不廢講筵, 以至
孝廟
初元, 先正
文正公
臣
宋時烈
, 亦以此爲言, 古昔有雙日經筵, 隻日講讀之例, 本朝則又有三晝之講, 朝夕之對, 已爲祖宗之成法, 天德王道, 咸從講學中做出來。伏願殿下, 遠述前聖, 近法祖宗, 遜志典學, 允德成就, 不勝幸甚。所謂崇儉德以革奢移者, 古之人君, 必節儉而得之, 奢泰而失之, 故菲衣而惡食, 則其興也勃焉, 峻宇而雕墻, 則其廢也忽焉, 此非後辟之可則而可戒者乎? 顧今百萬生靈, 如在漏船, 不知所止泊, 而其性命安危, 係乎殿下一身, 其所以發政施仁, 奠之袵席者, 不容一日玩愒, 而若其發施之本, 則亦惟曰崇儉而已, 風俗之奢侈, 稽諸史冊, 莫甚於今日, 至于閭閻之間, 無非駭目怵心之事矣。尊卑無章, 上下相混, 此足寒心, 況其所以爲此者, 一毫一分, 孰非赤子之膏澤哉? 以致民志不定, 天物日殄, 古人所謂奢侈甚於天災者, 可驗於今矣。
孟子
曰, 君子之德風也, 小人之德草也, 草尙之風必偃。伏願殿下, 深思革弊之本, 躬率儉約, 如
文王
之卑服康功, 衛侯之大布大帛, 則士夫之家, 自然觀感取則, 而以達于下賤, 使人心不放, 天財不耗, 不勝幸甚。所謂敬大臣以尊體貌者, 君上之於臣下, 其分截若霄壤, 隔以堂陛, 慢忽之易至者也。
中庸
九經曰, 敬大臣則不惑,
張子
西銘曰, 大臣, 宗子之家相, 夫大臣, 處乎廟堂之上, 燮理陰陽, 贊成化育, 同寅協恭, 弘濟艱難, 委邦國安危之責, 授宮府陟罰之任, 殷之阿衡, 周之冢宰是也。大臣之職, 如是重焉, 則不可與庶僚群工, 同禮以接也。
孔子
曰, 君使臣以禮, 庶官尙然, 況乎大臣乎? 伏願殿下, 仰體慈旨, 禮以敬之, 尊其體貌, 不勝幸甚。所謂節財用以固邦本者,
易
曰, 不傷財不害民,
書
曰,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孔子
曰, 道千乘之國, 節用而愛人,
有若
曰, 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 百姓不足, 君孰與足, 國之否泰, 時之汙隆, 係乎財産之贏絀也。以故, 有民則有國, 無民則無國, 理勢然耳。猗我列祖御世, 咸以裕民, 爲爲治之第一義, 暑雨冬寒, 無不關心, 疴癢疾痛, 常若在躬, 輕徭薄賦, 以制其産, 發帑振廩, 以濟其饑, 深仁厚澤, 渝肥浹髓, 故上下一體, 固結不解, 式至于今永賴, 夫何挽近以來, 澤不下究, 民不聊生?
朱子
詩云, 若知赤子元無罪, 合有人間父母心, 先儒有曰, 一念之惻隱, 可以澤萬民, 殿下, 生民之父母也, 誠以己子視民, 加惻隱之念, 而以撙節財用, 爲節度, 經費經用外, 勿以有限之財, 費於無窮之用, 則度支之用, 不患不足矣, 阜民之財, 自裕自給矣, 邦本之固, 固在是也, 亟爲留念, 不勝幸甚。所謂振紀綱以勵風俗者, 自古人君, 孰不願風俗之美哉? 然風俗不能以自美, 有紀綱振之於上, 而自然有淬礪矯革之也, 何謂紀綱? 辨賢否以定上下之分, 核功罪以公賞罰之施, 何謂風俗? 使人皆知善之可慕, 而必爲不善之可羞而必去也。世道之汙隆, 係乎紀綱之理紊, 政事之治忽, 觀於風俗之醇淆, 人主以大公至正之心, 恭己於上而照臨之, 以無偏無黨之道, 建極于中而導率之然後, 賢者進而不肖者遠, 功必勸而有罪必懲, 朝廷以之肅淸, 委靡使之振勵。
董子
曰, 正其心以正朝廷, 正朝廷以正百官, 正百官以正萬民,
朱子
曰, 爲治者, 先有紀綱, 以持之於上, 而後有風俗, 以驅之於下, 惟在聖明, 先正其心, 有以大警動之, 使中外大小, 各自奮發, 禮讓之風, 廉恥之節, 上自朝廷, 施及氓庶, 皆知善之當爲, 不善之當去, 則百度俱貞, 治道允成矣。伏願殿下, 深留睿念, 不勝幸甚。所謂開言路克廣聰聽者, 言路之開塞, 係國家之安危, 何者? 君臣之義, 至嚴也, 上下之分, 至截也, 犯顔直諫, 是逆耳也, 責難閉邪, 至咈意也, 居至嚴至截之地, 進逆耳咈意之言, 宜乎相合者尠, 相忤者易也。惟明王哲辟, 使之進言, 無所隱諱, 故唐虞之聖, 舍己從人, 嘉言罔伏, 夏殷之后, 善言則拜, 從諫弗咈, 以致都兪吁咈之盛, 降自叔季, 拒諫自用, 以致敗亂者, 不一而足, 是不可誣也。犯顔諫諍, 虛己容受, 則治道昭明, 媕婀諂諛, 以言爲諱, 則聰明日蔽, 一有敢言者, 若折之以雷霆之威, 加之以鈇鉞之誅, 雖
汲黯
之戇,
魏徵
之直,
唐介
之忠, 莫不逡巡退縮矣。古人有言曰, 天下有道, 則芻蕘之言, 重於泰山, 天下無道, 則聖賢之言, 輕於鴻毛, 伏願殿下, 克恢兼聽之量, 廣開不諱之門, 使聖德罔愆, 不勝幸甚。所謂擇守令以務字恤者, 守令, 卽牧民之官也。苟得其人, 一境安堵, 苟非其人, 萬民受殃, 故
伊尹
曰, 匹夫匹婦, 不獲自盡, 民主罔與成厥功,
張子
曰, 民吾赤子, 講治之術, 必不效秦·漢少恩仁哉? 言乎牧民之道, 無他道焉, 不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因民之所惡而去之, 然則民之歸仁也, 猶水之就下, 斯民也, 我殿下祖宗之赤子也, 爲守令者, 御不以道, 蕩析離居, 罔有定極, 頷顑而啼饑, 波咜而呼寒, 奈之何不窮且盜也? 顧今發政施仁之急務, 在於愼揀方伯與守令, 而方伯承流之職, 而一路之休戚係焉, 守令近民之官, 而一方之休戚係焉。今我殿下, 奮發睿志, 遵
虞舜
考績之典, 用漢朝循良之材, 特命選部掄擇字牧之任, 辭陛之日, 必親見之, 咨以治理之術, 諭以敦勉之旨, 使之實心對揚然後, 俾八方黎庶之想望德化者, 日有所見, 月有所聞, 擧切無死之願, 則萬億年無疆之休, 肇基於今日。伏乞留念, 不勝幸甚。所謂招賢俊以資啓沃者, 今之賢俊, 雖難其人, 然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 則苟極其選, 豈無其人乎? 善爲國者, 必使賢者在位, 能者在職然後, 隆古之治, 庶可回矣。今世雖無
皐
·
夔
·
稷
·
契
之賢,
伊
·
傅
·
周
·
召
之俊, 才不借於異代, 則顧今在野儒賢, 已蒙先朝禮遇者, 有數人焉, 林下讀書者, 亦多有需世之器焉。伏願殿下, 述
帝堯
, 野無遺賢之擧, 體
成湯
, 立賢無方之義, 旌招登庸, 朝夕啓沃, 以輔聖德, 不勝幸甚。已上數條, 臣以瞽見, 僭論以陳, 而芹曝之獻, 雖未免傍人之笑, 螢燭之微, 庶有補日月之明矣。殿下當千一之期, 任君師之責, 天命之眷顧方新, 人心之蘄向方切, 而願治之心, 如水方至, 善端之發, 如春始噓, 際此新化之初, 不以帝王之盛德大業自期, 而雜之以世俗卑下之說, 則毫釐之差, 奚翅千里之謬哉? 玆敢摭取前聖遺論, 明碩緖餘, 用資塵覽。蓋此諸條, 皆今日之急務, 治法之梗槪, 而帝王之治謨, 祖宗之心法, 本於孝悌, 故所以首陳, 而懋聖學, 崇儉德, 敬大臣, 是慈旨中, 尤眷眷垂戒者, 則殿下所宜服膺不失者也。其餘臣所陳勉, 第以時務之隱, 而亦
堯
·
舜
治法之緖餘也。先正
文成公
臣
李珥
之言曰, 一毫不及
堯
·
舜
, 吾事未了。伏願殿下, 仰體東朝, 以
堯
·
舜
期待, 做
堯
·
舜
事業, 庸答群下之望焉。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當此開言路之時, 所陳切實, 極爲嘉尙。
○ 副護軍
申直模
疏曰, 伏以, 殿下以
舜
德之升聞, 膺周命之維新, 寶齡猶沖, 而聖質天縱, 睿志夙就, 受五百年宗社付托之重, 係數千里封疆生民之命, 此正因時乘勢, 大有爲之會也。惟我太母殿下, 翟䄖儼臨, 同聽庶政, 回綴旒之勢, 奠磐泰之安, 群黎百姓, 蹈舞歡忭, 顒獻無疆之祝也。於嗣服之初, 授之訓戒一書, 以止慈之聖衷, 敷貽謨之諄誨, 純誠惻怛, 義精仁熟, 當與
舜
·
禹
之十有六言, 同爲眞詮義諦, 聖人傳心之法, 帝王出治之要, 不越乎是矣, 八方傳誦, 孰不欽仰攢頌乎? ...
○ 甲子正月初十日巳時, 上御
熙政堂
。大王大妃殿垂簾, 藥房入診時, 原任大臣·閣臣, 承候同爲入侍時, 藥房都提調
趙斗淳
, 提調
洪鍾序
, 副提調
徐承輔
, 記事官
朴昌壽
·
李冕光
·
南一愚
, 待敎
洪承億
, 行都承旨
兪致善
, 領府事
鄭元容
, 判府事
金興根
, 領議政
金左根
, 左議政
趙斗淳
, 右議政
李景在
, 檢校提學
金炳冀
, 原任提學
金學性
·
金輔根
·
鄭基世
, 原任直提學
金大根
·
曺錫雨
·
金炳德
·
申錫禧
·
李㘾
, 檢校直提學
金炳㴤
, 直提學
金炳地
·
金輔鉉
, 原任直閣
金德根
, 原任待敎
洪淳穆
·
李容殷
·
趙秉協
·
趙鳳夏
, 檢校待敎
徐相翊
·
閔奎鎬
·
鄭範朝
·
趙成夏
, 以次進伏, 醫官
李慶年
·
金鴻男
·
李章爀
·
朴演鏞
, 進伏楹外訖。大王大妃殿曰, 史官分左右。大王大妃殿曰, 大臣進前。
元容
等進前奏曰, 日月易邁, 公除奄過, 此時聖慕, 伏想冞切, 近日頻雨, 寒氣稍解, 頗有春意,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元容
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元容
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元容
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元容
曰, 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斗淳
曰, 醫官待令, 使之入診乎? 上可之,
慶年
等, 以次診候, 退伏楹外訖。
斗淳
曰, 脈候詳爲奏達。慶年等曰, 脈候左右三部調均矣。大王大妃殿曰, 醫官先退。
斗淳
曰, 數日間, 砂橘茶·忍吉飮, 連爲進御後, 諸節快有勝度乎? 上曰, 已愈矣。大王大妃殿曰, 主上在私邸時, 多有行氣, 而今則不可如是, 故水剌亦不得多進御矣。
斗淳
曰, 雖於殿閣之間, 頻作行步, 則似勝於靜處矣。
左根
曰, 藥房諸臣, 有先退之例, 何以爲之乎? 大王大妃殿曰, 仍留, 可也。
元容
曰, 勉聖學事, 今日我殿下命吉命哲命歷年之初服也, 聖德之如
堯
·
舜
, 洪基之如磐泰, 皆殿下自修以致者也。人主動靜, 上天監臨, 常存畏天之心, 有國典章, 祖宗傳授, 常存法祖之心, 孝享廟宮, 常以誠敬爲先, 深愛慈殿, 常以養志爲本, 昭儉德, 以裕財用, 開言路, 以補闕遺, 勤講學, 乃修德之基也, 愛民生, 乃固本之道也。一念慥慥, 造次必是, 則德日盛而治日隆, 天心悅豫, 福祿來降, 子孫衆多之慶, 邦籙萬億之祥, 卽必至之理也。臣竊爲心祈而攢祝, 伏願殿下, 懋哉, 懋哉。上曰, 所奏切當, 甚好, 當體念矣。
出擧條
興根
曰, 勉聖學事, 領府事所陳甚好, 伏望體念焉。人君所自期, 在第一等事業,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是耳, 人臣所藉手事君者, 不以漢·唐中主期之望之, 古今通誼也。向於御極日登對, 略陳芻蕘之說, 而夫爲
堯
爲
舜
, 初非高遠難行之事, 遵慈聖義方之訓, 用群僚忠侃之言, 一事爲·一命令, 動合典謨, 不待誥戒, 而其要則在典學, 夫學云者, 非委巷經生學子, 尋摘佔畢之謂也。體驗躬行, 允恭克讓, 期乎
堯
, 濬哲文明, 期乎
舜
, 而
禹
之儉,
湯
之敬,
文王
之純,
武王
之烈, 皆聖明所宜自期, 凡所以如此者, 卽惟曰以慈心爲心而已, 是所謂立志也。志有所自立然後, 萬事隨順, 有左右逢原之妙, 千萬禱祝。上曰, 所奏皆忠言切當, 當體念矣。
出擧條
左根
曰, 敬以事, 公除奄過, 聖慕益復皇皇, 蓋公除之義, 計日代月, 擧其公而如除之謂也, 此非他, 一日萬幾, 不可久曠而然耳。今日, 卽殿下視事之初元也, 人主一動一靜, 萬化之權輿, 兆庶之所觀瞻, 可不愼歟? 先儒言, 欲法
堯
·
舜
, 當法祖宗, 列聖傳授家法, 不出於敬勤儉三字, 信能敬以事天, 勤以典學, 儉以裕民, 宗社無疆之休, 實基於此, 念玆在玆, 毋或少忽焉。上曰, 敬勤儉三字甚好, 當銘念矣。
出擧條
又所啓,
南延君
厚德懿範, 實爲昭代宗英之賢, 而積善毓慶, 至今日而彌光矣。追遠崇報之節, 未可只循常例, 大院君本生曾祖考·祖考, 特施加贈之典, 外家亦施三代貤贈恐好, 故敢此仰達矣。大王大妃殿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斗淳
曰, 勤學問事, 僚相所奏, 皆昌言也, 嘉謨也。殿下苟一一體行之, 聖帝明王事功, 不出於此, 臣無容架疊, 而勤學之爲常經達道, 以其萬化所由源也。命哲命吉在此, 建極建福在此, 而好問之於勤學, 交須而互資, 蓋生知之聖, 亦有待於問是, 故曰, 好問則裕, 今殿下, 於宮中古事, 可以纘述者, 則必仰問於慈聖, 於朝廷典式, 可以明習者, 則必俯問於臣僚, 今日理會得一事, 明日理會得一事, 無往非學與問之助也。斷斷祈祝, 第此冒陳之矣。上曰, 問而行之甚好, 未及問之事, 卿等自當奏之矣。
出擧條
景在
〈曰〉
, 勉陳聖德事, 臣濫膺謬命, 尙不覺惶汗浹背, 豈敢以見職自居? 猥效初筵故事, 妄有所陳, 而區區微忱, 有不能自已者。今日, 卽我聖上一元之初也, 三陽回泰, 萬品昭蘇,
堯
天
舜
日, 廓然重明, 群黎百姓, 莫不延頸攢手, 惟聖德之日進, 聖化之日新, 是仰是祝, 此誠千載一會也。伏願殿下, 沖齡嗣服, 時値艱虞, 上焉而宗社之重, 下焉而億兆之望, 亶在於殿下之一身, 其所以進聖德, 新聖化之本, 亦不外於懋聖學也。臣未敢知甘盤舊學, 已至幾分地界, 而終始典學, 不容少緩, 蓋講學, 乃作聖之基, 出治之具也。天下之事理無窮, 而安危得失之幾, 修齊治平之道, 悉在於經訓史冊之中, 必須尋繹體認而後, 已然之驗, 必然之理, 罔不暸然於方寸之內。於斯乎學而思, 思而學, 沈潛融會, 心與理一, 則日用應接之際, 自然一出於天理之公, 禮樂刑政, 由是而發, 典章文物, 由是而著。天下雖大, 萬幾雖煩, 而處之有道, 無一事之不得其中, 無一物之不得其正, 所以君心一正, 而朝廷正, 四方正也。此千聖相傳之學, 而唐·虞三代, 所以成雍熙之治也。臣伏聞祖宗朝故事, 重經筵而親儒臣, 雖在亮陰之中, 未嘗有間斷, 講書有疑則召問, 臨事有晦則召對, 不惟講明文義而已, 必思體驗之實, 不止紙上空言而已。必思施措之方, 故聖德有日進之盛, 聖化有日新之美, 豈非後聖之所當法乎? 在殿下進德新化之要, 惟在於學, 則今日急務, 恐無大於此也。伏願鑑于成憲, 益勉聖工, 必以唐·虞爲準, 祖宗爲法, 亹亹不已, 以造夫緝熙光明之域, 以基我太平萬世之業, 是臣至祝焉。上曰, 所陳甚好, 當勉從矣。
出擧條
左根
曰,
永恩
國舅卽遠之日, 訓將當爲會下, 而將任, 法不得擅行, 故仰達矣。大王大妃殿曰, 從便往來。
出擧條
又所啓, 右相家, 在城外矣, 晝則從往來, 卽近例也, 故仰達矣。大王大妃殿曰, 以此爲之。
出擧條
大王大妃殿命書傳敎曰, 放逐鄕里罪人
金始淵
, 罪固罔赦, 而非但有大行朝處分, 追念昔年, 特貸一縷,
濟州牧
圍籬安置。
出簾敎
仍敎曰,
金始淵
, 卽
鏴
之子也。
鏴
當
翼廟
時, 眷遇果, 何如, 而渠以乃父之子, 年前按節
湖南
時, 貪饕狼藉, 予雖處深宮, 盡爲入聞, 予心痛駭, 有倍他人, 故有此下敎耳。又命書傳敎曰, 今十五日次對, 進定於十三日。
出簾敎
仍敎曰, 今番次對, 卽主上視事之初也, 雖原任大臣, 曾有進參之例, 今番亦同入參, 似好矣。
元容
等曰, 謹當依敎入參矣。大王大妃殿曰, 史官就座。仍命大臣先退, 又命退, 諸臣, 以次退出。
○ 甲子正月初十日巳時, 上御
熙政堂
。大王大妃殿垂簾, 藥房入診時, 原任大臣·閣臣, 承候同爲入侍時, 藥房都提調
趙斗淳
, 提調
洪鍾序
, 副提調
徐承輔
, 記事官
朴昌壽
·
李冕光
·...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