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년
1864년 (갑자)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7책(탈초본 2672책) 고종 1년 1월 26일 무진
1864년 同治(淸/穆宗) 3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李載元
病
。左承旨
徐承輔
坐
。右承旨
金壽鉉
廚院進
。左副承旨
姜蘭馨
坐直
。右副承旨
鄭泰好
坐
。同副承旨
李鍾淳
坐直
。注書
朴海哲
病
一員未差。假注書
安驥泳
仕直
兪初煥
仕
。事變假注書
金鎭模
仕
。
○上在
昌德宮
廬次。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
鄭泰好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備忘記, 開城留守
金永爵
下直, 長弓一張·長箭一部賜給。以檢閱
李冕光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鍾淳
曰, 只推。
李鍾淳
啓曰, 左右史不可不備, 檢閱
李冕光
, 旣有只推之命,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鄭泰好
啓曰, 大司憲
宋來熙
, 掌令
白文振
, 持平
朴鍾善
·
金秉洙
在外, 執義
李廷斗
, 掌令
鄭顯德
, 牌不進,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允。以執義
李廷斗
, 掌令
鄭顯德
, 司諫
尹致賢
, 獻納
李友燁
, 正言
金炳翊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鄭泰好
曰, 只推。傳于
姜蘭馨
曰, 召對爲之。禮曹, 大王大妃殿加上尊號, 王大妃殿加上尊號習儀吉日, 初度來二月初六日, 二度同月初八日, 三度同月十二日推擇, 啓。
徐承輔
, 以吏曹言啓曰, 昌城都護府使
趙羲豊
戶奴呈狀內, 矣
〈身〉
上典, 與本道兵使
吳吉善
, 有婚姻家, 應避之嫌, 卽速入啓, 以爲遞差云, 揆以公格, 在所當遞, 昌城都護府使
趙羲豊
, 改差, 何如? 傳曰, 永宗僉使相換。又以吏批言啓曰,
公忠道大興
居幼學
李愚永
呈狀內, 矣身父前五衛將
鎭奎
, 今年爲八十歲, 而見漏於該道朝官秩云, 故考見政案, 則今年八十, 果爲的實矣。在前如此之人, 追後啓稟蒙恩, 多有已例, 今日政, 加資下批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又以吏批言啓曰,
全羅道南原
居幼學
河永祚
呈狀內, 矣身父幼學
啓萬
, 今年爲九十歲, 母孺人
柳氏
, 今年爲九十歲, 而俱爲見漏於本道應資老人·士族婦女抄啓中, 未蒙恩資事來訴, 故考見帳籍, 則其年俱爲的實矣。在前如此之人, 追後啓稟蒙恩, 多有已例, 今日政,
河啓萬
加資,
柳氏
依法典封爵下批之意, 敢啓。傳曰, 允。有政。吏批, 兼判書
金炳學
進, 參判
李豊翼
, 參議
金敬鎭
, 竝牌招不進, 左承旨
徐承輔
進。以
尹致賢
爲校理,
柳道彙
爲副修撰,
金炳奎
爲戶曹參判,
鄭文升
爲刑曹參判,
鄭鎏
爲工曹參判,
朴齊寅
爲左尹,
兪致崇
爲右尹,
李彙重
爲刑曹參議,
尹行福
爲同經筵,
曺錫雨
爲弘文提學,
朴珪壽
爲同春秋,
趙獻永
爲內醫提調,
鄭基永
爲軍器提調,
魚在淵
爲長湍府使, 判敦寧單
金炳冀
, 禁衛都提調
金左根
, 御營都提調
金興根
相換, 訓鍊都監提調單
鄭基世
, 禁衛營提調單
鄭基世
, 御營提調單
鄭基世
, 軍器直長單
金亨默
, 奉事單
池好寬
, 參奉單
金弘信
, 故僉知
鄭在洙
, 贈吏參例兼, 成均進士
鄭敎煥
贈吏議, 以上副摠管
鄭鎏
兩代, 故學生
李昌浩
, 贈戶參例兼, 故通德
李敏式
, 贈左承旨, 故學生
李益明
, 贈僕正, 以上同知
李垿三
代, 前知事
李晉謨
, 今加崇政加資事承傳。兵批, 行判書
鄭基世
病, 參判
朴永輔
病, 參議
白海運
病, 參知
申鍾益
入直進, 右副承旨
鄭泰好
進。判府事單
金炳學
, 僉知加設單
金明權
, 上護軍
洪說謨
, 護軍
沈膺泰
, 副護軍
朴道彬
, 副司直
奇慶鉉
, 副司果
蔡東述
, 副司正
兪初煥
, 以上竝單付。吏批再政, 以
洪承億
爲司諫,
宋應龍
爲刑曹判書, 昌城府使
趙羲豊
, 永宗僉使
李鍾武
, 以上相換事承傳。兵批再政, 永宗僉使單趙羲豊。吏批三政, 以
趙用夏
爲應敎, 以吏曹參議
金敬鎭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徐承輔
曰, 只推。
李鍾淳
, 以內醫院都提調意啓曰, 本院提調, 例不得兼帶刑獄之官矣。提調
趙獻永
, 所帶刑曹判書, 今姑許遞, 何如? 傳曰, 允。又以內醫院都提調意啓曰, 提調
趙獻永
, 時無職名, 令該曹, 口傳付軍職, 何如? 傳曰, 允。兵曹口傳政事, 大護軍
趙獻永
, 副司果
朴璜進
, 以上竝單付。
李鍾淳
, 以內醫院都提調意啓曰, 待令醫官之遠地守令除拜者, 近地相換, 自有已例矣。大興郡守
金鴻男
, 畿邑中, 令該曹, 口傳相換, 何如? 傳曰, 允。徐承輔, 以吏曹言啓曰, 大興郡守
金鴻男
, 畿邑守令相換事, 命下矣。以前任交河郡守, 方在解由未出中,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勿拘。吏曹口傳政事, 大興郡守
金鴻男
, 金浦郡守
尹宗儀
相換。
李鍾淳
, 以國葬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本都監郞廳
洪在元
, 有身病, 呈狀乞遞, 改差, 其代以前府使
朴璜進
差下, 而時無職名, 令該曹, 口傳付軍職, 使之冠帶常仕, 何如? 傳曰, 允。以修撰
李心宰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鍾淳
曰, 只推。
李鍾淳
, 以弘文館言啓曰, 修撰
李心宰
, 旣有只推之命, 與新除授
趙用夏
, 校理
尹致賢
, 副修撰
柳道彙
, 竝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義禁府啓目, 豐川府使
申命溵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意, 發問目嚴刑究問是白乎則所犯諸條, 一不輸款, 專事抵賴, 究厥情狀, 尤極獰頑, 待栲限, 更加嚴刑, 期於得情, 何如? 判付, 啓, 仰稟東朝, 當有處分矣。大王大妃殿, 傳于
徐承輔
曰, 噫, 渠雖武人, 本是名族, 獨不念乃祖之世受國恩乎? 貪饕殘虐, 若是狼藉, 竟使無辜之民, 不堪怨毒, 胥陷於犯分興擾之罪, 可謂忘先負國, 天良都泯者也。比年以來, 諸處事變, 渠亦聞知, 全不懲畏, 而敢肆惡習, 尤豈非無嚴之極, 而怙終之大者乎? 其在生道殺人刑期無刑之義, 身首異處, 以警將來, 實非過重, 而特念議功之意, 付之次律, 禁堂開坐, 通衢大會民人,
申命溵
更加嚴刑一次後,
金甲島
圍籬安置, 三倍道押送。大王大妃殿, 傳于
徐承輔
曰,
申命溵
決杖時, 百官序立, 以爲知恥知懼之地。
鄭泰好
, 以義禁府言啓曰, 罪人
申命溵
, 渠雖武人, 本是名族, 獨不念乃祖之世受國恩乎? 貪饕殘虐, 若是狼藉, 竟使無辜之民, 不堪怨毒, 胥陷於犯分興擾之罪, 可謂忘先負國, 天良都泯者也。比年以來, 諸處事變, 渠亦聞知, 全不懲畏, 而敢肆惡習, 尤豈非無嚴之極, 而怙終之大者乎? 其於生道殺人刑期無刑之義, 身首異處, 以警將來, 實非過重, 而特念議功之意, 付之次律, 禁堂開坐, 通衢大會民人, 更加嚴刑一次後,
金甲島
圍籬安置, 三倍道押送事, 承傳啓下矣。謹依承傳內辭意, 罪人
申命溵
, 通衢大會民人, 更加嚴刑一次後,
全羅道珍島郡金甲島
, 三倍道圍籬安置, 而以承傳內辭意, 具罪目, 依例發遣府都事, 與地方官, 眼同圍籬安置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鄭泰好
啓曰, 密符親納, 例也, 而前開城留守
金翊鎭
, 謂有身病, 使其褊裨替納, 事甚未安,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姜蘭馨
啓曰, 軍銜之毋得陳疏, 前後飭敎, 不啻截嚴, 行護軍
金鎭衡
, 陳疏到院, 所當退却, 而係是言事, 雖不得不捧入, 不可無警,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兵曹, 以
申命淳
爲禁軍別將。
鄭泰好
, 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哨官
張道成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敎開城留守
金永爵
書。王若曰, 漢三輔, 同隷
馮翊
, 其地則五百里王畿, 宋兩京, 留治分司, 是職也。二千石良吏, 玆撤東班卿月, 俾作
西都
福星, 言念
漢陽
陪京, 最重
開城
雄府, 顧瞻
白嶽
, 粵瞻
黃海
, 輻湊四方舟車, 防以
靑石
, 環以
碧瀾
, 縈廻千里襟帶,
燕
使之冠蓋相續, 實難供億之方, 商驓之刀錐交爭, 誰任剸理之責? 惟卿, 家傳詩禮, 世篤忠貞, 淸簡自守, 恬約自持, 澹如寒素士本邑, 繩墨不頗, 規矩不越, 菀有眞宰相令儀, 文學才猷之無適不當, 由蔭途而通籍, 內外聲望之歷試有效, 參籌司而佐銓, 玆授卿以開城府留守兼管理使, 卿其勉恢保釐之圖, 庸副委寄之重, 訪
竹橋
之遺蹟, 千載之風聲益多, 式
花潭
之舊閭, 一境之絃誦方蔚,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知製敎臣
李後善
製進
○上在
昌德宮
廬次。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
鄭泰好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備忘記, 開城留守
金永爵
下直, 長弓一張·長箭一部賜給。以檢閱
李冕光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 甲子正月二十六日辰時, 上御
重熙堂
。勸講入侍時, 講官
洪在喆
, 參贊官
徐承輔
, 檢討官
宋熙正
, 假注書
兪初煥
, 記事官
崔奭奎
, 記事官
南一愚
, 各持
孝經
,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誦前受音一遍訖, 上開卷,
在喆
讀自敎以孝, 止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 仍釋義訖, 上命授書算于
在喆
, 上讀新受音十遍,
在喆
盡算訖, 還納書算。上曰, 文義爲之。
在喆
曰, 今此自止中, 敬之一字, 似爲宗旨, 此非但下之事上, 惟敬是已, 上之使下, 亦有居敬持敬之道, 又非但待人接物, 惟敬, 是將敬其身, 爲德之至道之要也。飮食起居之每加節宣, 實是敬其身之義也。專心講學, 終始惟勤, 尤是敬其身之道也, 伏願隨事體念焉。上曰, 敎以孝之敎字, 與下文三敎字, 同意乎?
在喆
曰, 敎以孝之敎字, 統括下句三敎字, 義實同矣。
熙正
曰, 上文敎字, 卽一章之綱也, 下文三敎字, 乃敍事而言之, 卽孝於父·悌於兄·敬於君之目也。聖敎之以此發問, 誠出於領會文義之致, 臣不勝欽誦萬萬矣。
承輔
曰, 讀書三到之說, 日昨已陳之, 而讀之疾則易致錯誤, 若又太緩則精神反不聚會, 必也讀書, 不疾不緩然後, 心志自可專一矣。苟究其疑難處, 每如是發問, 恐好矣。
在喆
曰, 大抵講學一事, 不省其旨義所在, 全以誦讀爲主, 則雖十誦十讀, 不無應文之歎, 隨處發問, 以爲上下討論之地, 最好矣。以我殿下聰明睿智, 課日專心於講學之際, 則聖學將就, 殆不可量, 而東朝殿下之申複敎戒, 必當以殿下講學一事, 晝宵期望, 而大小臣工, 八方含生之倫, 擧皆延頸顒祝者也。殿下何憚而不能專心於講學乎? 伏願懋哉懋哉。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又命退, 諸臣, 以次退出。
○ 甲子正月二十六日辰時, 上御
重熙堂
。勸講入侍時, 講官
洪在喆
, 參贊官
徐承輔
, 檢討官
宋熙正
, 假注書
兪初煥
, 記事官
崔奭奎
, 記事官
南一愚
○ 甲子正月二十六日未時, 上御
重熙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姜蘭馨
, 侍讀官
黃正淵
, 檢討官
宋熙正
, 待敎
趙寧夏
, 假注書
安驥泳
, 記事官
崔奭奎
, 記事官
南一愚
, 各持
孝經
,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開卷, 諸臣以次開卷。上曰, 上番讀之。
正淵
讀自敎以孝, 止爲人君者也。上曰, 釋義。
正淵
釋義訖。上曰, 下番讀之。
熙正
讀奏釋義訖。上曰, 參贊官讀之。
蘭馨
讀奏釋義訖。奏曰, 此蓋爲人君而後, 可得以使天下之爲人子·爲人弟·爲人臣者, 皆知其敬其父·敬其兄·敬其君, 則以章所云君子, 卽爲人君之君子, 而是天子之謂也。
正淵
曰, 參贊官所奏甚當然, 而此云敬天下之爲人父者·爲人兄者·爲人君者, 蓋泛言聖人之敎, 非但天子然後, 能敎人也。大抵聖人·君子, 雖無其位, 旣有其德, 則皆有敎人之化, 亦如此矣。
蘭馨
曰, 上番所奏誤矣。今此敬天下之爲人君了下句, 引
詩
曰, 愷悌君子, 民之父母, 此君子, 卽指上文君子, 而民之父母, 非人君而何?
熙正
曰, 君子, 卽聖人之謂也, 聖人之敎化旣行, 則爲人子而止於孝, 爲人弟而止於悌, 爲人臣而止於忠, 所以敬父·敬兄·敬君之義, 各盡其道, 此可謂上行而下效也。敎以臣之臣字, 宜以忠字言之, 而特言臣字, 卽盡臣道以忠之謂也。上曰, 閣臣讀之。
寧夏
讀奏訖。上曰, 釋義。
寧夏
曰, 敎之以孝, 使凡爲人子者, 皆知盡事父之道, 卽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 敎之以悌, 使凡爲人弟者, 皆知盡事兄之道, 卽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兄者也。敎之以臣, 使凡爲人臣者, 皆知盡事君之道, 卽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 推吾敬於人, 則人致敬於我也。此非家至日見而然, 卽是一人興孝, 一國興孝之義也。伏願殿下, 念玆恭敬, 則臣庶孰敢不仰答聖意乎? 念哉懋哉。上曰, 史官讀之。
驥泳
·
奭奎
·
一愚
, 以次讀奏訖, 上讀十遍訖。
蘭馨
曰, 此章君子, 全以在上之君子爲言, 此大文下, 有曰右傳之首章, 釋至德以順天下, 卽經文所謂先王, 有至德要道, 以順天下, 民用和睦者也。其曰, 先王云者, 其非在上之君乎? 又經文天子之孝, 註云, 所謂先王, 有至德要道, 民用和睦, 以此推之, 則此章所云, 全是人君之事, 而天子之所敎也。亦惟我殿下, 御至尊之位, 敎以孝, 則人皆敬其父, 以悌則人皆敬其兄, 以忠則臣皆敬其君矣, 曷不盛哉?
正淵
曰, 凡爲學之道, 先修己而後治人, 故上文先言孝者德之本, 而次言敎之所由生矣。經文, 旣詳言五孝修己之方, 故此章, 始言敎人之道, 卽先修己而後敎人之意也。上曰, 敎以孝, 何義也?
蘭馨
曰, 人君躬行以孝, 則下民傚則是孝, 故人君之孝, 所以敎人孝也, 而至於敎人悌敎人忠, 亦皆一理也。上曰, 史官就座。又命退, 諸臣, 以次退出。
○ 甲子正月二十六日未時, 上御
重熙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姜蘭馨
, 侍讀官
黃正淵
, 檢討官
宋熙正
, 待敎
趙寧夏
, 假注書
安驥泳
, 記事官
崔奭奎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