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년
1864년 (갑자)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7책(탈초본 2674책) 고종 1년 3월 9일 기미[기유]
1864년 同治(淸/穆宗) 3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都承旨
趙鳳夏
病
。左承旨
趙熙哲
緣故出
。右承旨
李升洙
廚院進
。左副承旨
姜蘭馨
坐直
。右副承旨
洪鍾雲
坐
。同副承旨
申正熙
坐直
。注書
朴海哲
病
一員未差。假注書
趙定燮
仕直
金文敎
仕
。事變假注書
金鎭模
仕
。
○ 上在
昌德宮
廬次。
○ 上在
昌德宮
廬次。
○ 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 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
○ 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 口傳問安。答曰, 罔極。
○
申正熙
啓曰, 三品官之毋得過三日循例請牌, 曾有定式矣。戶曹參議
尹堉
, 除拜後, 過三日不爲出肅, 事體所在, 誠極未安, 從重推考, 仍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申正熙
啓曰, 三品官之毋得過三日循例請牌, 曾有定式矣。戶曹參議
尹堉
, 除拜後, 過三日不爲出肅, 事體所在, 誠極未安, 從重推考, 仍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備忘記, 濟州牧使
梁憲洙
下直, 長弓一張·長箭一部·片箭一部·筒兒一箇賜給。
○ 備忘記, 濟州牧使
梁憲洙
下直, 長弓一張·長箭一部·片箭一部·筒兒一箇賜給。
○ 傳于
姜蘭馨
曰, 濟州牧使入侍。
○ 傳于
姜蘭馨
曰, 濟州牧使入侍。
○ 傳于
姜蘭馨
曰, 回還上副使入侍。
○ 傳于
姜蘭馨
曰, 回還上副使入侍。
○ 傳于
李升洙
曰, 政官牌招開政, 如有違牌, 勿爲呼望。
○ 傳于
李升洙
曰, 政官牌招開政, 如有違牌, 勿爲呼望。
○ 傳于
姜蘭馨
曰, 摠管有闕之代, 前望單子入之。
○ 傳于
姜蘭馨
曰, 摠管有闕之代, 前望單子入之。
○ 摠管前望單子入之, 都摠管
李源命
落點。
○ 摠管前望單子入之, 都摠管
李源命
落點。
○ 傳于
姜蘭馨
曰, 廣州留守有闕之代, 判敦寧
金炳冀
除授。
○ 傳于
姜蘭馨
曰, 廣州留守有闕之代, 判敦寧
金炳冀
除授。
○
姜蘭馨
啓曰, 摠戎使
金炳冀
, 廣州留守除授事, 命下矣。將兵之任, 不可一刻無摠察之人,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訓將兼察。又啓曰, 摠戎使訓將兼察事, 命下矣。兼察摠戎使
金炳國
, 卽爲牌招聽傳敎, 何如? 傳曰, 允。
○
姜蘭馨
啓曰, 摠戎使
金炳冀
, 廣州留守除授事, 命下矣。將兵之任, 不可一刻無摠察之人,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訓將兼察。又啓曰, 摠戎使訓將兼察事, 命下矣。兼察摠戎使
金炳國
, 卽爲牌招聽傳敎,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姜蘭馨
曰, 摠戎使, 以新望擬入。
○ 傳于
姜蘭馨
曰, 摠戎使, 以新望擬入。
○ 備邊司, 以
李景夏
爲摠戎使。
○ 備邊司, 以
李景夏
爲摠戎使。
○ 兵曹, 摠戎使單
李景夏
。
○ 兵曹, 摠戎使單
李景夏
。
○
姜蘭馨
啓曰, 新除授摠戎使
李景夏
, 卽爲牌招, 傳授密符及敎諭書, 何如? 傳曰, 允。
○
姜蘭馨
啓曰, 新除授摠戎使
李景夏
, 卽爲牌招, 傳授密符及敎諭書,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申正熙
曰, 尙衣提調有闕之代,
興寅君
擬入。
○ 傳于
申正熙
曰, 尙衣提調有闕之代,
興寅君
擬入。
○ 有政。吏批, 兼判書
金炳學
進, 參判
兪致善
進, 參議
洪秉壽
進, 同副承旨
申正熙
進。以
李敦榮
爲戶曹判書,
柳來駿
爲大司諫,
金直淵
爲執義,
曺璟承
爲持平,
高時勉
爲正言,
李寅皐
爲知經筵,
興寅君最應
爲尙衣提調,
李興敏
爲氷庫提調,
鄭海周
爲獻陵參奉, 頓遞使
李圭徹
, 兼廣州留守單
金炳冀
。
○ 有政。吏批, 兼判書
金炳學
進, 參判
兪致善
進, 參議
洪秉壽
進, 同副承旨
申正熙
進。以
李敦榮
爲戶曹判書,
柳來駿
爲大司諫,
金直淵
...
○ 兵批, 行判書
鄭基世
進, 參判
朴齊寅
病, 參議
李在聞
未肅拜, 陞降參知
申鍾益
入直進, 左副承旨
姜蘭馨
進。大護軍
趙然昌
·
宋近洙
·
李源命
, 副護軍
任百能
, 副司直
李玄文
·
張錫駿
·
姜晉奎
·
丁義衍
·
尹成鎭
·
朴昌壽
·
申克休
·
李心宰
, 副司果
李晩瀅
·
孔有東
·
李
, 以上, 竝單付。兼南漢守禦使單
金炳冀
, 守判府使
趙然昌
, 依定式減下。
○ 兵批, 行判書
鄭基世
進, 參判
朴齊寅
病, 參議
李在聞
未肅拜, 陞降參知
申鍾益
入直進, 左副承旨
姜蘭馨
進。大護軍
趙然昌
·...
○ 吏批, 再政, 以
李㘾
爲左參贊,
李敦榮
爲禮賓提調, 訓鍊都監提調單
李敦榮
。吏批, 三政, 左參贊單
趙得林
, 右參贊單
李㘾
。
○ 吏批, 再政, 以
李㘾
爲左參贊,
李敦榮
爲禮賓提調, 訓鍊都監提調單
李敦榮
。吏批, 三政, 左參贊單
趙得林
, 右參贊單
李㘾
。
○ 傳于
姜蘭馨
曰, 舟橋堂上有闕之代, 刑曹判書
申觀浩
差下。
○ 傳于
姜蘭馨
曰, 舟橋堂上有闕之代, 刑曹判書
申觀浩
差下。
○ 傳于
姜蘭馨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姜蘭馨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申正熙
曰, 前檢閱
金炳翊
, 別兼春秋差下。
○ 傳于
申正熙
曰, 前檢閱
金炳翊
, 別兼春秋差下。
○ 吏曹口傳政事, 別兼春秋單
金炳翊
。
○ 吏曹口傳政事, 別兼春秋單
金炳翊
。
○
申正熙
啓曰, 前檢閱
金炳翊
, 別兼春秋差下事, 命下矣。令該曹口傳單付,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申正熙
啓曰, 前檢閱
金炳翊
, 別兼春秋差下事, 命下矣。令該曹口傳單付,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行大司憲
趙徽林
, 司諫
兪致範
, 應敎
李正魯
, 掌令
李
·
朴周雲
, 持平
李心宰
, 獻納
申獻求
, 校理
兪晩源
·
洪淳學
, 副校理
李應夏
·
蔡東述
, 正言
徐璟淳
, 修撰
洪軒鍾
·
李京鎬
, 副修撰
趙昌和
·
宋熙正
等啓曰, 伏以臣等, 昨以
沈宜冕
·
履澤
事, 合啓請討, 冀蒙兪音, 及伏奉批旨下者, 有曰, 昨下慈敎, 不啻諄複, 可以仰體矣, 其勿更煩爲敎, 臣等相顧愕眙, 繼不勝憂歎之至。噫, 彼父子, 受國厚恩, 俱躋淸顯, 其所圖報, 宜倍餘人, 而狼性莫化, 梟腸不悛, 駔儈之套, 龍斷之術, 卽其長技, 趨附之態, 驕矜之習, 是渠能事, 及夫按節湖藩, 手勢益猾於唆剝, 心法轉深於掊克, 一省流毒, 三尺尙逭, 已是失刑之大者, 而此猶渠薄物細故也。至若感古堂一事, 若有一分彝性, 孰不寓慕尊敬, 而乃敢變改褻處, 若是無嚴, 漢法不敬, 春秋無將, 孰有大於此者乎? 負犯若是至重, 而勘律只施放逐, 則豈可曰國有典憲? 且以
沈履澤
言之, 貪黷之性, 專襲螟誨, 侵虐之政, 公肆鴟張, 十餘朔莅任之間, 卄七萬犯贜之多, 往牒之所未曾見, 鄰國之不可使聞, 贜汚旣重, 島置惟輕, 其何以謝西民也? 是父是子, 世濟其惡, 究其罪則有甚於稱兵而召亂, 誅其跡則莫掩於忘君而負國, 王章由是而未伸, 輿情由是而益沸, 此臣等所以不避煩瀆, 歷日叩閽, 不得請則不敢止者也。玆率相率聯籲。伏乞聖明, 淵然深思, 仰稟東朝, 亟降處分, 放逐罪人
沈宜冕
, 嚴鞫得情,
濟州牧
圍籬安置罪人
沈履澤
, 快施當律焉。傳曰, 此豈如是紛紜之事乎? 殊涉煩瀆矣。
○ 行大司憲
趙徽林
, 司諫
兪致範
, 應敎
李正魯
, 掌令
李
·
朴周雲
, 持平...
○ 兵曹口傳政事, 副司果單
柳宅東
, 副司勇單
閔成鎬
。
○ 兵曹口傳政事, 副司果單
柳宅東
, 副司勇單
閔成鎬
。
○
申正熙
, 以議政府言啓曰, 春秋方殷, 未下直方伯守令, 不多日內, 使之辭朝, 竝與受由上京守令, 一體催促下送, 何如? 傳曰, 允。
○
申正熙
, 以議政府言啓曰, 春秋方殷, 未下直方伯守令, 不多日內, 使之辭朝, 竝與受由上京守令, 一體催促下送,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殯殿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本都監監造官
鄭海星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改差, 其代前參奉
閔成鎬
差下, 而時無職名, 仍令該曹口傳付軍職, 使之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殯殿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本都監監造官
鄭海星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改差, 其代前參奉
閔成鎬
差下, 而時無職名, 仍令該曹口傳付軍職, 使之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 領敦寧
金興根
箚曰, 伏以居諸易得, 旬朔屢更, 聖慕靡及, 與序俱新。念臣疾病沈綿, 跡阻周行久矣。迺者, 嘗藥之命, 遽及採薪之中, 臣誠滿心悶阨, 莫知爲計者, 趨奏之恪, 力自
[有]
自贍, 呻痛之呼, 義有所懼。蓋臣年來癃痼實狀, 有不敢枚辭枚陳, 徒犯猥瀆之悚, 而惟是聽聵而語言繁複, 脚瘓而步履蹇澁, 其無望從事陳就, 儓隷所共知也。而目下汗透喘急, 亦非時日過去之祟也。夫瓋埴之戒, 軒墀之戀, 有時乎互相爲用, 不當偏倚, 而區區愛戴, 根於彝性, 時節起居, 昵陪耿光, 窹寐所結轖, 不遑以禮經年至之訓, 有所自諉, 而疾疹交轢, 計莫從心, 此臣轉輾恓惶, 俯仰靡措者也。猥暴微衷, 仰冀曲副之恩。惟聖明, 軫諒之憫恤之, 仰稟東朝, 將臣所有藥院之銜, 亟賜變通, 千萬顒禱。取進止。答曰, 省箚具悉卿懇。愼節奉慮, 卿其安心調理。仍傳于
申正熙
曰, 此批答, 遣史官傳諭。
○ 領敦寧
金興根
箚曰, 伏以居諸易得, 旬朔屢更, 聖慕靡及, 與序俱新。念臣疾病沈綿, 跡阻周行久矣。迺者, 嘗藥之命, 遽及採薪之中, 臣誠滿心悶阨, 莫知爲計者, 趨奏之恪, 力自
[有]
自贍, 呻痛之呼, 義有所懼。蓋臣年來癃痼實狀, 有不敢枚辭枚陳, 徒犯猥瀆之悚, 而惟是聽聵而語言繁複, 脚瘓而步履蹇澁, 其無望從事陳就, 儓隷所共知也。而目下汗透喘急, 亦非時日過去之祟也。夫瓋埴之戒, 軒墀之戀, 有時乎互相爲用, 不當偏倚, 而區區愛戴, 根於彝性, 時節起居, 昵陪耿光, 窹寐所結轖, 不遑以禮經年至之訓, 有所自諉, 而疾疹交轢, 計莫從心, 此臣轉輾恓惶, 俯仰靡措者也。猥暴微衷, 仰冀曲副之恩。惟聖明, 軫諒之憫恤之, 仰稟東朝, 將臣所有藥院之銜, 亟賜變通, 千萬顒禱。取進止。答曰, 省箚具悉卿懇。愼節奉慮, 卿其安心調理。仍傳于...
○ 執義
李基鎬
疏曰, 伏以臣於昨日, 隨諸臺之後, 參聯啓之末, 而只緣誠意之淺薄, 未蒙天心之格回。退歸朝房, 竟夜繞壁, 憂憤所激, 按住不得, 玆瀝血陳籲, 伏願聖明垂察焉。噫嘻, 痛矣,
沈宜冕
之罪, 可勝誅哉? 其賦性也慘忍, 其宅心也驕恣, 在權門則專事諂附, 在散地則橫加陵轢, 自是伎倆, 及其在湖藩也, 惟以椎剝爲能事, 聚斂爲長技, 群邑不堪於掊克, 閭里盡歸於騙取, 怨讟朋興, 醜聲狼藉, 全省俱入於塗炭, 編戶擧至於蕩析, 迄于今倖逭, 已是失刑之大者也。至若家舍事, 尤所痛心者也。
仁顯聖母
舊御之私第, 上有感古之額扁, 中有敦牟之手澤, 扃鎖邃嚴, 不敢褻處者, 殆近數百年于玆, 有一分臣子之心者, 固當過之而興感, 望之而起敬, 渠以一時僦居者, 乃敢漫滅其陳跡, 變改其舊制, 以當日起居之所, 爲下輩雜處之地, 是豈具彝性者所可忍爲乎? 尊慕之地, 桑梓猶敬, 景仰之所, 門閭猶式, 以其曾經則莫重也, 以其所處則至敬也, 而惟意是恣, 不少顧忌, 此爲不敬之大, 無嚴之極矣。以若負犯, 豈可晷刻容貸於覆載之間乎? 以其子
沈履澤
言之, 出自邇班, 委寄重畀, 宜思所以報效, 而㦧毒之心法, 居有所擩染, 浚剝之手勢, 坐有所措畫, 三載贜犯, 爲二十七萬之多, 哀彼
西
土之民, 富者荷擔而立, 貧者保抱而散, 愁怨之聲, 足以干和。其賣任賣科, 勒徵勒貸, 其他鄙瑣之目, 在渠爲薄物細故。蔘包之用情潛越, 糧資之違法濫入, 俱係邊禁之至嚴, 則已是渠難逭之斷案, 而最其軍籍之削抹也, 邊界之開墾也, 其所關係, 尤有重且大焉。重鎭軍伍, 所以備邊圉之虞也, 交界曠土, 所以修鄰疆之信也, 乃於利之所在, 不念國家之重, 恣意毁滅, 我地備禦之具, 將由是而壞, 彼人覬覦之釁, 將由是而啓, 脫有邊門之急警, 鄰國之嘖言, 雖誅百
履澤
, 將何以塞誤國之罪乎? 此不可以尋常貪汚之罪, 處之也審矣。慈敎之稱兵召亂, 忘君負國兩句語, 可以斷渠父子之罪矣。臣因此懲貪之擧, 竊有所慨然於向日臺閣事矣。島置罪人
金始淵
, 卽國朝以來, 所未有之大贜吏也。聽於傳聞者, 姑勿論, 據其時登於繡啓之論列者觀之, 所犯之五十萬, 不過擧其四分之一, 則毒害所及, 民無以聊生, 致有向時之民亂, 未知國家, 何負於渠, 而以聖祖豐沛之鄕, 一朝爲魚肉之場, 幾乎靡有孑遺, 本道之人, 莫不欲寢皮而嘗臠。至於初無所關者, 語及於此罪人, 則擧皆扼腕而張目, 其爲輿情之齊憤, 卽其所同然之心也。始因臺啓而島置之, 及其解配也, 宜有臺閣之覆逆爭執, 而寥寥無一言, 不待停啓, 直爲放還, 使此罔赦之巨慝, 晏然出島, 有若犯薄過微眚者然, 國法於是乎掃地, 臺體以之而蔑如, 此臣所以至于今痛恨于中者也。若於當日, 使
金始淵
, 伏當被之律, 以正王法, 則雖如
沈履澤
之天賦悖戾者, 必不敢恣行殘虐, 至此之極矣。此非當日居臺閣者之失乎? 臣請仰稟東朝,
沈宜冕
, 亟降鞫覈之命,
沈履澤
, 依贜律快施,
金始淵
, 更加當被之律, 其解配時, 受鉗顧望之諸臺, 竝施譴罷之典, 以重國法, 以存臺體焉。臣無任云云。省疏具悉。
沈宜冕
父子, 連日臺論, 非不足矣。
金始淵
事, 自有斟量者也。爾何必以疏架疊乎? 至於向來諸臺, 非曰無失, 而受鉗顧望云者, 何其語不擇發也? 爾則罷職。
○ 執義
李基鎬
疏曰, 伏以臣於昨日, 隨諸臺之後, 參聯啓之末, 而只緣誠意之淺薄, 未蒙天心之格回。退歸朝房, 竟夜繞壁, 憂憤所激, 按住不得, 玆瀝血陳籲, 伏願聖明垂察焉。噫嘻, 痛矣,
沈宜冕
之罪, 可勝誅哉? 其賦性也慘忍, 其宅心也驕恣, 在權門則專事諂附, 在散地則橫加陵轢, 自是伎倆, 及其在湖藩也, 惟以椎剝爲能事, 聚斂爲長技, 群邑不堪於掊克, 閭里盡歸於騙取, 怨讟朋興, 醜聲狼藉, 全省俱入於塗炭, 編戶擧至於蕩析, 迄于今倖逭, 已是失刑之大者也。至若家舍事, 尤所痛心者也。
仁顯聖母
舊御之私第, 上有感古之額扁, 中有敦牟之手澤, 扃鎖邃嚴, 不敢褻處者, 殆近數百年于玆, 有一分臣子之心...
○ 敎摠戎使
李景夏
書。王若曰, 山西之將材政須, 誰可注意? 城北之戎權是總, 予惟簡心。爰推聽鼓鼙之思, 克勉壯鎖鑰之責。惟我
畿
服重鎭, 最是摠戎一營, 天府金湯之形, 依輔車於
南漢
, 陰雨桑土之備, 作屛翰於
上都
。嗟, 近日昇平之餘, 其奈紀律疎而卒乘弊? 非宿將依毗之重, 無以倉廩實而關防嚴。惟卿, 乃祖肖孫, 相門出將, 晉陽靑海, 出則制南北兵權, 周廬銀臺, 入而遍東西班綴, 上林侈善射之譽, 早受知於先祖, 前席參橫經之任, 多備問於隻日。玆授卿以摠戎使, 卿其祗服寵命, 懋恢良圖, 指揮三軍, 可參決於廟廊之上, 胸藏萬甲, 且折衝於樽俎之間,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知製敎臣
趙昌和
製進
○ 敎摠戎使
李景夏
書。王若曰, 山西之將材政須, 誰可注意? 城北之戎權是總, 予惟簡心。爰推聽鼓鼙之思, 克勉壯鎖鑰之責。惟我
畿
服重鎭, 最是摠戎一營, 天府金湯之形, 依輔車於
南漢
, 陰雨桑土之備, 作屛翰於
上都
。嗟, 近日昇平之餘, 其奈紀律疎而卒乘弊? 非宿將依毗之重, 無以倉廩實而關防嚴。惟卿, 乃祖肖孫, 相門出將, 晉陽靑海, 出則制南北兵權, 周廬銀臺, 入而遍東西班綴, 上林侈善射之譽, 早受知於先祖, 前席參橫經之任, 多備問於隻日。玆授卿以摠戎使, 卿其祗服寵命, 懋恢良圖, 指揮三軍, 可參決...
○ 甲子三月初九日辰時, 上御
重熙堂
。勸講入侍時, 講官
趙得林
, 參贊官
趙熙哲
, 檢討官
趙昌和
, 假注書
趙定燮
, 記注官
柳龍䥁
, 記事官
南一愚
, 各持
小學
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誦前受音一遍訖。
得林
奏曰, 前受音誦讀時, 多有間斷誤讀之處, 此必昨日未盡溫習之致。今日竝新舊受音, 益加溫繹, 以爲如前善誦之地焉。
得林
讀, 自今其前
[全]
書, 止固未始不可行也, 仍釋義訖。上命授書算於
得林
。上讀新受音十遍訖。
得林
, 還納書算。
得林
奏曰, 文義, 已於釋義, 竝陳之, 而大抵
小學
一部, 與
孝經
相爲表裏, 故古人以爲,
小學
之愛親敬長, 卽
孝經
之宗旨,
孝經
之至德要道, 亦
小學
之本源, 合兩編而竝觀之, 則循次第貫終始, 至於
大學
修齊之工, 亦不外是矣。今殿下, 纔畢
孝經
, 繼講
小學
, 連繹舊學, 益習新讀, 以爲溫故而知新, 培根而達支, 則蒙養以正, 根基亦厚, 不待多讀他書, 而聖學將就, 自臻於緝熙光明之域矣。懋哉懋哉。仍奏曰, 文義中, 有疑晦處, 必隨處下詢焉。上曰, 殊不知其無古今之異者, 何義也?
得林
曰, 此句釋義, 極戛澁, 難以易解, 而其義則上句, 以有近世讀者, 謂以古今異宜, 莫之能行, 然絶不知其中無古今之異者, 實可行也。蓋
朱子
, 慨經敎之殘弛, 蒐輯此書, 以勸後學之意也。上曰, 大抵學者若眞箇學之何謂不知, 而又不學, 亦何知之? 所謂學者, 初不以學而知之爲心, 空然對卷, 漫讀幾番, 書以塞日課, 要免長者之訶責, 此皆厭學之致也。
得林
曰, 下詢至此, 不勝欽頌之至。伏聞昨日講義, 有扞格不入之下問, 今日又承此下問, 是習知學者厭學之病, 則亦可仰進學之工矣。古語曰, 知如是爲病, 則不如是爲藥, 此則厭學, 故不知而不行矣。若勤學, 則自可知矣, 自可行矣。
昌和
奏曰, 全書, 謂三代時小學一通之書也。夏·殷·周三代以後, 秦之
始皇
, 焚詩書, 以愚黔首, 故
小學
全書, 混入於其中, 後人之不可見古文, 良以是也。上曰, 何以坑然乎?
得林
曰,
秦皇
時, 有坑士焚書之劫, 此萬古之厄會, 其時經籍, 皆入灰燼, 古之
小學
, 亦入此中, 故
朱子
, 追述此編, 卽今之
小學
也。上曰, 士雖有非, 豈至於坑耶? 古文多出於古壁云, 果然耶?
昌和
曰, 然矣。
孔夫子
, 大聖人也。前知其幾百年後, 有詩·書之厄, 而憂道學之失傳, 藏書於壁間者多矣。故
小學
之或載傳記者, 亦往往間出矣。大抵此書, 非爲徒讀, 欲其躬行, 而時人之讀此書者, 拘於俗見, 輒曰, 古今之時宜不同, 何可以今行古乎? 因自暴棄, 此曷故也? 截然不知其古今之人, 初無有異, 而謂之不可行也。
朱夫子
, 將欲蒐輯
小學
, 復明敎道, 故慨時人之昧於本義, 發此言申戒之也。
熙哲
奏曰, 講官·玉堂, 所奏切悉, 臣無容敷演更達, 而大抵
小學
一部, 愛親敬長之節, 修齊治平之道, 燦然備在, 殿下, 須沈潛翫繹, 念終始, 典于此篇, 則非但今日需用之資, 我國家萬億年無疆之休, 實基於此, 伏願益勉體察焉。
得林
奏曰, 昔
肅宗大王
, 沖年在春宮時, 上有大朝勸課之嚴, 下有師傅勸講之勤, 至今傳誦, 而其時賓客
趙復陽
, 每當前受音, 背誦之時, 輒以不栍, 告于大朝, 一日下敎曰, 今日又以不栍奏之, 則必受罪責於大朝, 此將奈何?
復陽
曰, 此而不直告, 則是欺君也。仍以不栍告之矣。其後下敎曰, 吾之學問需用, 皆
趙賓客
當日告不栍之效也。殿下今日講誦之通與不通, 慈殿皆下燭矣。必爲勤讀善誦, 勿貽慈殿之責訓焉。
趙復陽
, 卽登筵參贊官之先祖, 亦爲祖宗朝經筵故事, 故玆敢仰達矣。上掩卷, 諸臣以次掩卷。上曰, 史官就座。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甲子三月初九日辰時, 上御
重熙堂
。勸講入侍時, 講官
趙得林
, 參贊官
趙熙哲
, 檢討官
趙昌和
, 假注書
趙定燮
, 記注官
柳龍䥁
, 記事官
南一愚
○ 甲子三月初九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大王大妃殿垂簾。濟州牧使入侍, 回還上·副使, 同爲入侍時, 左副承旨
姜蘭馨
, 假注書
金文敎
, 記注官
柳龍䥁
, 記事官
南一愚
, 濟州牧使
梁憲洙
, 正使
趙然昌
, 副使
閔泳緯
,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曰, 上·副使進前。
然昌
等進前。大王大妃殿曰, 遠路無事往還, 而一行上下, 亦無頉乎?
然昌
曰, 王靈攸暨, 無事往還矣。大王大妃殿曰, 書狀官落留
柵門
, 緣何落留, 何時當渡江乎?
然昌
曰, 卜車未及到柵, 書狀
〈官〉
則待其畢到, 比包後始可渡江, 而臣行, 自
灣
離發之後, 姑未聞何日渡江之報矣。大王大妃殿曰, 萬里奉諱, 想益罔極矣。
然昌
曰, 奉使異域, 遽奉諱音, 崩殞痛迫, 宜卽滅死, 冥頑苟全, 獲竣使事, 蒼皇登道, 回到
狼子山
, 逢着陳奏使行, 始伏聞聖上臨宁, 東朝垂簾, 不勝慶忭之忱矣。大王大妃殿曰, 勅奇, 或知其早晩乎?
然昌
曰, 告訃使, 若如期作行, 則初十日, 當抵
皇城
, 而告訃使, 入去之後, 始當泒勅云, 勅奇早晩, 姑未可知, 而聞通官輩言, 則以前頭潦炎, 頗爲憂慮, 若爲避潦炎, 其早晩, 尤未可知矣。大王大妃殿曰,
北京
事勢與賊匪年形, 何如?
然昌
曰,
北京
則人心晏如, 賊匪則
蘓
·
杭
已爲討平, 而
金陵
則盤據旣久, 未易勦滅, 而彼亦勢難久支云。年形則關內小康, 而關外歉荒米直刁騰, 今以臣行所見見之, 以銀一兩, 換米一斗, 流丐亦相續於道路矣。大王大妃殿曰, 洋夷, 近亦如前否?
然昌
曰, 洋夷, 爲館而居者, 爲數三處, 各置屋子, 率妻子作産業者, 則不知爲幾處, 而街路上, 無常往來矣。大王大妃殿曰, 仰瞻皇上乎?
然昌
曰,
紫光閣
中正殿筵宴時, 仰瞻矣。大王大妃殿曰, 沖年儀範, 何如乎?
然昌
曰, 今九歲, 而衣尺稍長, 容表特秀。且聞勤於講學, 多有令聞,
北京
之人, 皆曰, 如過七八年, 則將見治化之盛云矣。大王大妃殿曰, 嗣服後, 始登筵席, 仰瞻天顔, 可也。
然昌
等, 仰瞻天顔, 起伏奏曰, 仰瞻天日之表, 臣等萬萬慶祝矣。大王大妃殿曰, 上·副
〈使〉
就座, 濟州牧使進前。
憲洙
進前奏職姓名訖。大王大妃殿曰,
濟州
雖曰一邑, 與他自別, 其任之重, 無異於一省之藩任, 須往去, 以淸白爲治, 日後以好顔來見, 可也。
憲洙
曰, 慈敎如是鄭重, 謹當實心對揚矣。大王大妃殿曰, 須善去, 安過以來也。
蘭馨
曰, 宣諭·別諭及七事講, 有筵前爲之之時, 或有出去爲之之時, 今番則, 何以爲之乎? 大王大妃殿曰, 出去爲之, 可也。上曰, 史官就座。仍命上·副使·濟州牧使先退。又命退, 諸臣, 以次退出。
○ 甲子三月初九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大王大妃殿垂簾。濟州牧使入侍, 回還上·副使, 同爲入侍時, 左副承旨
姜蘭馨
, 假注書
金文敎
, 記注官
柳龍䥁
, 記事官
南一愚
, 濟州牧使
梁憲洙
, 正使...
○ 甲子三月初九日申時, 上御
重熙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姜蘭馨
, 侍讀官
李應夏
, 檢討官
李京鎬
, 待敎
趙寧夏
, 假注書
趙定燮
, 記注官
柳龍䥁
, 記事官
南一愚
, 各持
小學
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開卷, 諸臣以次開卷。上曰, 上番讀之。
應夏
讀, 自今其全書, 止固未始不可行也。上曰, 釋義,
應夏
釋義訖。上曰, 下番讀之。
京鎬
讀奏。上曰, 釋義,
京鎬
釋義訖。上曰, 參贊官讀之。
蘭馨
讀奏。上曰, 釋義,
蘭馨
釋義訖。上曰, 閣臣讀之。
寧夏
讀奏。上曰, 釋義,
寧夏
釋義訖。上曰, 史官以次讀之。
定燮
·
龍䥁
·
一愚
, 以次讀奏訖。上命授書算于
應夏
, 上讀十遍訖。
應夏
還納書算。上曰, 而雜出於傳記者亦多, 何義也?
應夏
曰, 傳記, 卽列女傳·弟子職·曲禮·內則諸篇, 而本是散出於全書者也。全書, 卽夏·殷·周三代
小學
敎人之書, 而三代之敎人, 始由於
小學
灑掃應對之節, 終至於
大學
修齊治平之道, 躋一世於雍熙之域矣。及夫
秦始皇
焚書之時,
小學全書
, 亦入其中, 後人未之得見, 而只有雜出於傳記者矣。
蘭馨
曰, 傳記者, 如今曲禮·內則諸篇, 古者小學敎人之全書, 盡入於秦灰, 今此餘存者, 雜出於曲禮等篇, 此無非可行之事, 而無古今之異宜也。上曰, 聞其後,
孔
壁有書出矣。果然耶?
應夏
曰, 在昔
孔夫子
, 以大聖人, 先知斯文之厄會,
詩
·
書
經籍, 多藏於壁中矣。至于後世, 壁書始出, 而得見書籍, 至今講習, 此所云傳記者, 卽是
孔
壁中出來, 而雜出諸書者也。後之學者, 不知古今之道, 固無異同, 宜其可行, 而但以時世之不同, 在今難行古人之道云。故
朱夫子
, 憫
小學
之道泯, 慨後人之敎弛, 蒐輯其雜出傳記者, 以爲此書, 俾作敎人之資, 明其可行之實。大抵講習此書, 行古之道, 則
大學
修治之方, 便是次第件事而三代郅隆之治, 可立而待也。伏願殿下, 體念而行之焉。
蘭馨
曰, 果如聖敎矣。自秦焚之後, 禁天下之書, 自漢以來, 始得
尙書
於
孔氏
複壁間,
尙書
, 卽今之
書傳
也。其後, 又得
汲塚
中書, 自此書籍, 漸出於世矣。
京鎬
奏曰, 古是三代以前之謂也, 今是三代以後之謂也。古今之年代雖異, 人心與敎道, 固自如也。初無三代前後之不同者, 而特其今人, 局於俗見, 不知此箇道理, 故謂之不可行也, 而實非高遠難行之事矣。
寧夏
奏曰, 全書入於秦焚, 而雜出於曲禮·內則等篇, 亦多矣, 後之學者, 以古人已行之事, 謂今人不可行, 則豈有此理也? 若以此爲高遠難行之事, 則古人豈可行之乎? 蓋此灑掃應對進退之節, 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 乃日用常行者, 而至於治國平天下者也。自小節而講習之, 則久當習與智長,
(化與)
化與心成, 而無不可行之事矣。上掩卷, 諸臣以次掩卷。上曰, 史官就座。仍命退, 諸臣, 以次退出。
○ 甲子三月初九日申時, 上御
重熙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姜蘭馨
, 侍讀官
李應夏
, 檢討官
李京鎬
, 待敎
趙寧夏
, 假注書
趙定燮
, 記注官
柳龍䥁
[ PC버전 ]